清明上河图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500.00 KB
- 文档页数:7
《清明上河图》简介作品简介《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
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是皇帝带领近臣到金明池观水战、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图长28.6厘米、宽28.5厘米,略呈正方形。
小小的画面,把周围9里多的池面及池岸边的景物悉数摹画下来。
着重描写池中的大龙舟及周围的小船,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概括地绘出了金明池的全部景色和皇帝观看争标的场面,画面紧凑,结构严谨,主题突出。
艺术成就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
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树木桥梁,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
综数我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将民众置于主人翁地位,并加以正确地艺术概括,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就是在现代绘画中也是罕见的。
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上河图画作介绍《清明上河图》卷为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后幅有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
中国名画简介
中国名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和美学价值。
下面介绍几幅中国名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京城汴京,生动地表现了城市繁荣、民俗风情和人民生活。
这幅画体现了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和审美理念,被誉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之作。
《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元代画家王希孟所绘,画面上呈现出中国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画面构图严谨,色彩鲜艳,表现出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百骏图》:这幅画是明代画家郎世宁所绘,描绘了一百匹骏马奔驰的壮观场面。
画面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国绘画的豪放和雄浑。
《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绘,描绘了他在浙江省富阳县的山居生活。
画面中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都非常细腻、真实,表现出中国绘画的传统美学观念和精神价值。
以上这些名画,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为我们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民智慧的卓越成就。
- 1 -。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表现和历史意义1. 简介《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是一幅以北方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为背景的卷轴画作品。
它以绘画形式展示了当时城市生活、社会风貌和人民日常活动,因其精美细腻的描绘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2. 艺术表现2.1 细致入微的场景描写《清明上河图》通过细腻入微的线条和色彩描绘,展示了汴京繁忙而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
从宫殿到街巷、从大桥到小船,每一个场景都被精心描绘,呈现出了宋代城市独特的氛围。
2.2 多样化的人物形象刻画在《清明上河图》中,许多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物形象都得到了生动刻画。
无论是贵族、士人、商贾还是百姓,他们都通过不同姿态和动作展示出丰富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达。
2.3 透过细节展示社会特点在《清明上河图》中,许多场景和细节都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
例如,农民丰收、市井商贩、官员布衣等都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状态。
这些细节不仅为观者提供了欣赏画面的美感,还能从中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3. 历史意义3.1 文化遗产的珍贵性作为一幅宋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意义。
它通过描摹宋代城市生活,记录下了当时社会历史、文化风貌和人民日常活动,成为后世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生活和历史变迁的重要资料。
3.2 展现中国传统绘画精髓《清明上河图》以其卓越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题材内容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
它运用写实手法、概括性构图和细腻的人物刻画等特点,展示出中国绘画在场景塑造、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优秀才华。
3.3 影响后世艺术家《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经典之作,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成为学习研究的对象,更激发了众多艺术家对于描绘社会风貌和历史题材的兴趣与创作灵感。
4. 结语《清明上河图》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历史意义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
它通过精巧而详实的描摹,展现了宋代城市生活场景,并记录下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状态的重要线索。
美术鉴赏之《清明上河图》摘要:《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
以叙事的手法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长卷的方式呈现给观者。
其内容之复杂,技巧之精湛,同时,由于它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丰富的社会意义、深切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得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
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今藏故宫博物院),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包括《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艺术进行赏析。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一.《清明上河图》与作者简介《清明上河图》是我国最大的古代风俗画。
北宋张择端作。
该图纵24、8厘米,横幅528、7厘米,长卷,绢本,淡设色。
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风光,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
所绘景物都具有典型代表性,时代气息浓厚,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重要的形象资料,全图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来摄取景物,大到原野、河流、城廓,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成统一整体,段落分明,结构严谨。
画中人物多达500余人,但衣着、神情、活动都各有所异,极富情趣。
画面远近结合,疏密相济,陆水辉映,错综复杂,引人入胜。
在南宋有很多摹本,市面上以一两金价发售。
宋、金、元、明、清内府和许多私人都珍藏过。
现藏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
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知名文物简介一、文物名称名称:清明上河图二、制造年代与背景制造年代:公元11世纪,宋朝时期。
背景:清明上河图是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杰作,表现了宋朝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三、材质与工艺材质:绢本,墨笔。
工艺: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精细描绘了城市、乡村、桥梁、船只等众多细节,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和工艺水平。
四、特征与风格特征:画面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规模宏大,构图严谨,线条精细,色彩丰富。
风格:具有典型的宋朝绘画风格,展现了浓厚的市井气息和人文情怀。
五、流传历史与价值流传历史:自宋朝以来,清明上河图一直被视为中国绘画的瑰宝,历经明清两代,流传至今。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价值: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六、保存现状与保护保存现状:清明上河图在保存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但经过修复和维护,现况良好。
保护:北京故宫博物院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严密保护,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
七、重要展出与影响重要展出:清明上河图多次在国际上展出,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2015年3月至5月,《清明上河图》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特展。
2015年9月,《清明上河图》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出。
2017年10月29日,《清明上河图》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出。
2019年,《清明上河图》亮相中国美术馆。
影响: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中国艺术史上的杰作,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历史记录使它成为了研究和了解宋朝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同时,它的影响还远及海外,成为世界各地博物馆争相收藏的宝物。
在当今时代,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力依然不减,吸引着无数观众前来观赏。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八、文献资料与考证文献资料:有关清明上河图的文献资料丰富,包括历史记载、著录、研究论文等。
其中,张择端的自题诗跋以及明清两代的题跋和题识等都对研究和了解清明上河图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