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遥感第二章
- 格式:pptx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3
附件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指导与规范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的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等相关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保护部组织遥感监测技术单位开展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组织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结果进行实地核查。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结果开展实地核查,并对核查结果进行处理。
必要时,各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开展。
—3—地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监测和核查处理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实施。
第三条环境保护部建立全国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本底数据库和全国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信息平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和处理结果及时纳入信息平台。
第四条环境保护部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和结果处理的相关情况。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和核查处理的信息公开工作。
第五条经实地核查确认的本年度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结果应当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管理评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审批、考核和奖惩等环境监管工作的依据。
第二章遥感监测第六条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分为常规遥感监测和专—4—项遥感监测。
第七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规遥感监测每半年开展一次,遥感监测技术单位应当在每年的三月和十月上报上一年度下半年和本年度上半年的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规遥感监测报告。
省级自然保护区常规遥感监测每年开展一次,遥感监测技术单位应当在每年的六月上报上一年度全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常规遥感监测报告。
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1 遥感:即遥远感知,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门技术。
具体讲,是在高空和外层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第五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互相关系的一门现代运用技术科学。
2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4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
5色温:用嘴接近回头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是的黑体辐射温度。
6大气窗口:电磁波有些波段通过大气层时减弱较少,透过率较高,这些电磁波段被称为大气窗口。
7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8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0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发射波普是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11.地物波普特性:是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包括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
二.简答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1)凡是吸收热辐射能力强的物体,它的热发射能力也强。
凡是吸收热辐射能力弱的物体他们的热发射能力也弱(1)普朗克定律:(2)斯忒藩-波耳兹曼定律:(3)基尔霍夫定律:(4)瑞利-琴斯定律:5)维恩位移定律: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电磁波包含了从波长最短的r射线到最长的无线电波段,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
遥感中所用的为从紫外线到微波波段,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波段、微波波段。
3、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a.温度和波长利用波长乘温度=2897.84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壤的光谱特性曲线与一下因素有关,即土壤类别、含水量、有几只含量、砂等含量有关。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名词解释辐射亮度:由辐射表面一点处的单位面积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称为辐射亮度。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面积的黑体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和单位波长间隔内辐射出的能量为B(λ,T)=2hc2 /λ5 ·1/exp(hc/λRT)-1灰度波谱:用该类型在该波段上的灰度值反应的波谱曲线黑体辐射: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本领,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black body),以此作为热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电磁波谱:将电磁波按大小排列制成图表。
太阳辐射:太阳射出的辐射射线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地球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向外辐射的射线。
地物波谱特性:各种地物因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都有不同的电磁波辐射或反射特性反射率:地物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比辐射率:某一物体在一特定波长和温度下的发射辐射强度与理想黑体在相同波长和温度下所发射的辐射强度之比。
后向散射·问答题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是什么?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
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什么是大气窗口?试写出对地遥感的主要大气窗口答:大气窗口的定义: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包括:部分紫外波段,0.30mμ~0.40mμ,70%透过。
全部可见光波段,0.40mμ~0.76mμ,95%透过。
《环境资源遥感与环境信息学》整理遥感概述1、遥感:从不同高度平台上,使用各种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各种电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的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遥测: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遥控: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2、遥感系统: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组成: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目标物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构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以此设计传感器。
2)遥感信息获取:中心工作。
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3)遥感信息处理:地面站→用户。
4)遥感信息应用:按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
3、遥感器的工作方式:1)被动遥感(无源遥感):指传感器直接探测和接收来自地物辐射的地磁波。
2)主动遥感(有源遥感):指传感器带有能发射讯号(电磁波)的辐射源,工作时向目标物发射信号,接收目标物发射这种辐射波的强度。
4、遥感的特性:宏观、综合、动态、快速。
(1)空间特性:遥感的感测距离远,范围大,而且某些波段的遥感对冰雪、云雾、水体和陆地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而遥感具有宏观性和直观性。
(2)时间特性:常用的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运行快,周期短,又能获得多时相、准同步的影像和数字资料以便作出综合动态分析,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而且能反映动态变化。
(3)波谱特性:现在,已用于遥感的电磁波段有Y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以及波长更长的无线电波等。
各波段之间,性质差异很大,用途也很不相同。
就连在同一大波段中的几个小波段之间也有不少差别,应用范围和优缺点也各不相同。
(4)宏观性: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一景TM影像为185×185平方公里(5~6min);影像包含各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见的,也有潜在的;一桢同步气象卫片覆盖地表1/3。
(5)综合性:反映自然、人文信息。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书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在全球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和问题的背景下,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我们能够实时监测和评估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状况。
本报告书旨在总结2023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并分析相关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与投资情况。
通过对数据分析和合作情况的综合评估,我们将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对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报告书分为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涵盖了特定主题。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报告书的背景、目的以及结构进行概括性介绍。
其次,在第二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定义、背景以及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第三章将专注于2023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分析,包括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以及环境问题的趋势预测。
第四章将重点探讨政府与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合作和投资情况,包括国际合作项目介绍、政府投资计划和政策支持措施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情况分析。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主要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对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建议。
1.3 目的本报告书旨在通过对2023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的详细分析,了解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评估各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此领域中的合作和投资情况。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报告书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专家提供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建议,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以上就是引言部分内容,请根据需要进行编辑、修改或补充。
2.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概况:2.1 定义和背景: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指利用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连续和定量的观测与监测。
通过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方法,可以对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状况进行快速评估,为科学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