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需要学点“课程论”和“教学论”PPT资料58页
- 格式:ppt
- 大小:867.50 KB
- 文档页数:58
课程余教学论一)名词概念解释❖泰勒的课程目标模式: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结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学科课程: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由于它是分门别类地设置,所以又被称为“分科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
❖活动课程:是指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课程内容: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精心选择出来的人类文明的精华成果,是经过改造加工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材料。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
它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是课程编制的必要环节,是验证和发展课程的重要形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实质性阶段和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或设想。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