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曾国家书》比较阅读答案(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题)
- 格式:docx
- 大小:14.87 KB
- 文档页数:2
(直打版)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直打版)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直打版)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机密★考试结束前2019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7个小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河畔.(pàn)纤.细(xiān)矜.持(jīn) 信手拈.来(diān)B.亘.古(gèn)希冀.(yì) 吮.吸(shǚn)为虎作伥.( chāng) C。
濒.临(bīn)对峙.(zhì) 跻.身(jī) 提纲挈.领(qiè)D.威摄.(shè) 庇.护(pì)创.伤( chuàng) 肆无忌惮.(d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抉择凑和丰功伟绩风弛电掣B。
锤炼履历闲情逸志义愤填膺2C.搭档和煦世外桃源矫揉造作D.蝉娟祭祀海市蜃楼巧妙绝伦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梅花开在苦寒中,开在秃枝上,没有绿叶相映,特立独行....,自荣自美。
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之一。
B. 王维,字摩话,宋代诗人。
他的诗作色彩鲜明,意境恬淡。
苏轼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 莫言,当代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红高粱》《蛙》等作品。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卖白菜》。
D.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2.【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请选出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A. 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 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C.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D. 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3.形神兼备中国画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共8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乙】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俭以养德以德报怨学以致用自以为是B.意与日去出其不意词不达意意气风发C.淡泊明志志大才疏志同道合志在四方D.年与时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纵横驰骋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静以修身翻译: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
理解:诸葛亮强调提高自身修养,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如果放纵、轻浮则不能修养身心。
【乙】学须静也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理解: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
他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对社会有所贡献。
11.上文是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主要阐述了“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深刻道理,这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
结合上面文本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美德在许衡和怀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链接材料二】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节选自《僧怀素传》)答:答案:(三)阅读《诫子书》(5分)9.C(共2分)10.甲(共2分)11.答案示例:许衡盛夏途经河阳,口渴,众人争着去摘路边一棵无主梨树的梨子,独许衡不吃,他认为不合乎道义的东西,(有教养的人)一丝一毫也不取,这就是他修身立德的体现。
诸葛亮《诫子书》曾国藩《诫子书》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选自《曾国藩诫子书》)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俭以养德养:培养。
B.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
C.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
D.遂成枯落遂:最后。
7.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静以修身A.以刀劈狼首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皆以美于徐公D.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书,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以记事陈情。
B.甲文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C.乙文论述了修身、养心、慎独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慎独的重要性。
D.甲乙两文都从正反两面,训诫后世子孙要注重修身养性。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阅读答案:9.【答案】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评分标准】“学”“须”“才”“静”要译出,共2分。
10.【答案】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评分标准】每处1分,共2分。
《诫子书》与同类文体比较阅读中考试题(一)《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
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
③遑:闲暇,空闲。
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
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
②掌:同“长”。
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15.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诫子书》阅读练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非淡泊无以明. 志( )②险躁则不能治. 性( )③年与时驰.( )④非学无以广. 才(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意与. 日去 呼尔而与. 之B.非志无以. 成学 可以. 为师矣C.夫. 君子之行 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 不能励精 入则. 无法家拂士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D.非学/无以/广才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2分)答案:1.①明确、坚定 ②修养 ③疾行,指迅速逝去 ④增长(2分)2.C3.B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4.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静、修、俭、养)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试题2: 《诫子书》检测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安陵君其.许寡人。
《诫子书》阅读答案《诫子书》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诫子书》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诫子书》阅读答案 1《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诫子书》阅读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诫子书》阅读答案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乙】须静也,才须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dàn1.解释下列加点词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专题09 《诫子书》(中考真题精练)【2020·凉山州卷】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虽有佳肴》)(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佳肴(即使)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B.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D.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其.真无马也(表反问)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1.A2.D3.示例: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详细解析】1.A.错误,虽有佳肴(虽然);虽我之死(即使)。
故选A。
2.D.错误,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故选D。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019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出门时,母亲递过的外套是最贴心的礼物;学习中,同学提供的帮助是最真诚的礼物;,……这些礼物陪伴、呵护着你,在生命的历程中散发出迷人的馨香。
②生活中的精彩与黯淡,教会你坦然面对平凡的自己;旅途中的温暖与寒凉让你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感恩。
于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才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
这时,你就获得了成长。
成长就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
③当然,我们接受礼物,也应该回赠礼物。
当你送出礼物时,你也会获得,“手有余香”的快乐。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肩负着一份使命。
用你的双手去丰富这个世界,回馈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绚丽多彩。
这是你给世界的礼物。
④从物质到精神,从具体到抽象,礼物丰厚而美好。
它芬芳如鲜花,灿烂如烟火,闪耀如星辰…(1)请用正楷将第②③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__________________(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①馨.香()②黯.淡()③旅.途()④回馈.()(3)请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面的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②③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正确书写即可。
(2).(2)xīn(3).àn(4).lǚ(5).kuì(6).(3)示例:校园里,老师给予的教诲是最珍贵的礼物;失落时,朋友伸出的双臂是最踏实的礼物;大雨中,父亲撑起的雨伞是最温暖的礼物。
(7).(4)第②段:于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都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
第③段: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肩负着一份使命。
或: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肩负着一份使命。
《诫⼦书》⽐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诫⼦书》⽐较阅读训练四篇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阅读下⾯两篇⽂⾔⽂,完成1~5题。
(12分)【甲】初,亮⾃表后主⽈:“成都有桑⼋百株,薄⽥⼗五顷,⼦弟⾐⾷,⾃有余饶。
⾄于⾂在外任,⽆别调度,随⾝⾐⾷,悉仰于官,不别治⽣,以长尺⼨。
若⾂死之⽇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
——诸葛亮《⾔家事》【⼄】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书》注: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慆(tāo)慢:漫不经⼼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 (2)⾮学⽆以⼴.才:______________(3)及卒.,如其所⾔:______________ (4)⾮宁静⽆以致.远:______________2.⽤“/”给下⾯句⼦断句(3分)若⾂死之⽇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
从[甲][⼄]两⽂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两篇⽂⾔⽂,完成1~5题。
(15分)【甲】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书》)【⼄】吕蒙⼊吴,王劝其学。
《诫子书》对比阅读(附译文)(含2019年真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刘备敕刘禅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①兄弟为念。
射君(人名)到,说丞相叹②卿智量,甚大增修③,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注释】①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们)”。
②叹:赞叹。
③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
修:美好。
译: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
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们兄弟。
射援先生来了,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④.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⑤,可自更求闻达。
【注释】④能服于人:能够使别人敬服。
于,这里表示行为的对象。
⑤道亡:(所抄之书记)在途中丢失。
译:努力啊,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
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
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仿。
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
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还没给你,就在路上丢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有学问的人学习这些东西。
2019年《诫子书》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诫子书》阅读答案
小编整理:《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老师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诫子书》一文的阅读理解答案,供大家参考。
希望同学们对《诫子书》一文
有更深的理解。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
智慧钥匙:
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
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
(12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xx《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①②③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xx与诸弟戒之,至嘱!(节选自《曾国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非xx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xx:(3)悲守穷庐:(4)此即日习于傲矣习:10.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xx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12.【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 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3分)13.【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3分)答案:9.(2分)(1)致远:实现远大目标(2)xx:振奋精神(3)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4)习:习惯,熟悉10.(2分)C11.(2分)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诫子书中考试题和答案**诫子书考试题和答案**一、填空题1.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写给自己儿子______的一封家书。
答案:诸葛亮,诸葛瞻2. 《诫子书》中提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强调了______和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淡泊,宁静3. 《诫子书》中提到“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告诫我们______和______是不利于个人修养的。
答案:淫慢,险躁二、选择题1. 《诫子书》的作者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答案:B2. 《诫子书》中提到的“非学无以广才”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A. 学习B. 才能C. 品德D. 财富答案:A3. 《诫子书》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什么态度?A. 惋惜B. 感慨C. 无奈D. 紧迫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淡泊名利和内心宁静对于个人修养和实现远大志向的重要性。
淡泊名利可以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的志向;内心宁静则有助于人深入思考,实现长远的目标。
2. 《诫子书》中“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你认为对现代人有何启示?答案:这句话对现代人的启示在于,过度放纵和急躁是不利于个人发展的。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自律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实现个人目标。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诫子书》的节选,回答问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 请解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通过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通过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宁静有助于人深思熟虑,节俭有助于人保持谦逊和自律。
堂堂清试题班级:姓名:(一)阅读,完成下列各题【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3)不逾矩矩:___________(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2分)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4分)《诫子书》《曾国家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题)(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6~10题。
(12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
(12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
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
精:
(3)悲守穷庐穷庐:(4)此即日习于傲
矣习:
10.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12.【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 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3分)
13.【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3分)
答案:
9.(2分)(1)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2)励精:振奋精神
(3)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
(4)习:习惯,熟悉
10.(2分)C
11.(2分)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12.(3分)A.遂成枯落 B.平心静气 C.躁(险躁/焦躁)
13.(3分)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
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