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容量测算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5
环境容量计算
环境容量的计算一般有面积法、线路法、卡口法三种。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面积容量法:C=A×D/a,式中,C为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A为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人;D为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游览景点所需时间);a为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人。
- 完全游道法:C=M×D/m,式中,M为游道全长,单位为米;m为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米/人。
环境容量的计算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环境功能分区、污染物背景浓度、环境质量保护目标等。
在进行计算时,建议仔细阅读相关规范和设计图纸,并咨询专业的环境工程师或研究人员。
案例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以宜宾地区为例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和对旅游行为方式所容忍的程度,其内涵主要包括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空间容量以及旅游生活环境容量等。
宜宾具有218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以蜀南竹海、石海洞乡、僰人悬棺等自然文化旅游和五粮液集团的产业旅游为支撑。
本文测算了宜宾市旅游环境容量,为宜宾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旅游环境容量计算(一)旅游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pacity)旅游生态容量表征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平衡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其大小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净化、吸收旅游污染物的能力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产生的污染物的量。
旅游生态容量计算公式:上式中:Rs——日旅游生态容量,单位:人;Si——第i个旅游区的面积,单位:m2;Pi——第i个旅游区的森林覆盖率,单位:%;Sa——人均绿地面积,单位:m2。
宜宾市主要的风景旅游区的总面积为892.50 km2,各旅游区的平均森林覆盖率为45%.人均绿地面积参考国内同类风景区,取值为40 m2/人。
求得宜宾市生态旅游容量为:1 004.06万人/日。
(二)旅游空间容量(Spacious capacity)旅游空间容量包括面积容量、游道容量、游线容量以及洞穴容量。
计算公式为:上式中:Da——日旅游空间容量,单位:人;Si——第i个旅游区的面积,单位:m2;Sa——人均合理环境容量面积,单位:m2;T——景区每日开放时间,单位:小时;t——游客平均游览时间,单位:小时。
根据宜宾市实情,参考国内其它景区的情况,公式中Sa取500 m2/人,景区每日开放与游客平均游览时间都为8小时,取周转率为1。
求得宜宾市旅游空间为:178.5万人/日。
(三)旅游生活环境容量(Living capacity)旅游生活环境容量是指旅游区承受游客吃、住,行、乐、购等消费活动的能力。
A值法测算理想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一、前言从“九五”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保证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客观需要。
为了更合理地制定总量控制目标和控制战略,使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促进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落实,为“十一五”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国家环保总局要求以城市为单位开展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
A-P值控制法是以GB/T3840-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为依据,对区域大气污染进行宏观总量控制的一种方法。
它首先利用基于箱模型的A值法计算出控制区的某种污染物的理想容量,然后,采用P值法,在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的排污量之和不超过上述容量的约束条件下,确定出各个点源的允许排放量。
显然,A-P值法是一种地区系数法,其最大特点是简单易行,只要给出控制区总面积及各功能区面积,再根据当地总量控制系数就能很快算出该面积上的允许排放总量。
本次湖南省8个非重点城市统一采用A-P值法中的A法进行各城市的理想环境容量测算。
二、A 值法的计算公式A 值法计算公式如下:SS C C A Q i b ni si )(1-=∑=式中:Q —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即理想大气容量,104t/a ; A —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104km 2/a ; S —控制区域总面积,km 2; S i —城市第I 个分区面积,km 2;C si —第I 个区域某种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限值,mg/m 3; C b —控制区的本地浓度。
三、几个概念的说明 1、控制区的确定每个城市要应用A 值法分别计算城市控制区和城区控制区的大气环境容量。
城市控制区和城区控制区确定原则如下:1)城市控制区:覆盖全市行政区范围的,包括城市所辖所有县和区。
2)城区控制区:城区控制区范围主要依据城市规划建成区确定的区域;考虑部分城市城郊正在建设或已发展成为工业园区,为加强统筹管理,也可合并到城区控制区。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水环境承载能力的上限,从而保护水体的质量和数量。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是基于一系列参数和指标的分析,包括水体的自净能力、输入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标准等。
本文将介绍水环境容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一、水环境容量的概念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一)理论计算法1.污染物输入量法:该方法通过分析排放源的污染物输入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来计算水环境容量。
首先需要收集排放源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和污染物的去除率,然后根据水体的水流速度和混合时间来计算污染物的传输和稀释过程。
最后,综合考虑水体的自净能力来确定污染物的容量上限。
2.水质标准法:该方法是根据水质标准和频率分析来计算水环境容量。
首先需要确定水体的水质标准和限制排放标准,然后通过采样和分析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来评估水质情况。
最后,根据频率分析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来确定污染物的容量上限。
3.数学模型法:该方法是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水体污染物的去除和输送过程。
根据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建立数学方程,并通过求解方程组来计算污染物的传输和稀释过程。
最后,根据模型的结果来评估水体的容量和污染物输入的影响。
(二)实测数据法1.野外观测法:该方法是通过野外观测和实验来获得水体的质量和容量参数。
首先需要在水体中设置采样点,并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和监测。
同时,还需要测量水体的水流速度、温度、溶解氧等物理和化学指标。
最后,通过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来评估水体的容量和质量情况。
2.生态指标法:该方法是根据水体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容量。
首先需要调查和记录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生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容量。
最后,可以通过生态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来衡量水体的容量和稳定性。
三、水环境容量的应用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
拉萨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模型及测算
拉萨大昭寺景区作为西藏最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
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为了保证游客旅游体验和景区环境质量,需
要对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模型和测算。
首先,旅游环境容量是指一个景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承载的游
客数量。
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受到景区本身规模、环境、设施等多
种因素的制约,需要事先进行测算和控制,以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体验。
其次,拉萨大昭寺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模型需要考虑以下几方
面因素:
1.景区本身规模和容纳能力:包括景区内的观光区域、停车场、厕所、餐饮等设施,以及景区日均承载能力。
2.游客个体特征:包括游客的年龄、身体素质、参观目的、消
费能力等,这些特征会影响游客在景区内的停留时间和消费行为。
3.景区环境质量:包括景区内的人流密度、空气质量、噪声、
安全隐患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心理感受。
基于上述因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拉萨大昭寺景区旅游环
境容量的测算:
容量=景区面积/游客日均承载量*停留时间*参观频率
其中,景区面积指整个景区的占地面积,游客日均承载量指景
区一天内能够容纳的游客数量,停留时间指游客在景区内停留的平
均时间,参观频率指游客前来参观的频率。
在测算容量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例
如设置游客流量控制、引导游客分散参观、增加环境保护措施等,
以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游客的安全、舒适体验。
总之,拉萨大昭寺景区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景点,需要重视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和控制,以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和游客满意度的提升。
一、环境容量确定原则1、在保证旅游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原则2、以满足旅游者的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求为原则二、环境容量测算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公园地形地貌特征,森林公园环境容量采用面积法和游路法结合计算,由于公园道路能形成回路,因此游路法采用完全游道法计算。
面积法计算公式为:C=A÷a×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A――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a――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D――周转率,为景点开放时间除以游完景点所需时间所得的值。
完全游道法计算公式为:C=M÷n×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M――游道全长,单位为米;n――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米;D――周转率,为游道全天开放时间除以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所得的值。
则游客容量测算公式如下:G=t÷T×C式中:G――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t――游完某景区或游道所需的时间;T――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合理的时间;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特点,参考国内森林公园的参数指标,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否则测算如下表:62.8万人次。
三、旅游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满足游客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需求,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允许容纳游客的最大承载能力。
研究环境容量是为了寻求和阐述游客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适度的量化关系,合理的环境容量是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组织观光游览和确定景区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
(一)旅游环境容量测算1、测算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区环境容量的测算除了必须保证景区的旅游资源免受“超负荷”的人为破坏,保持优美的自然景观特色和良好的游览环境,还特别要保护好景区内的水资源和各种植物资源。
不仅当前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要使良好的旅游资源长期被子孙后代持续有效地利用。
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方法2009-07-05 14:35:00| 分类:经验and心得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满足游客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需求,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允许容纳游客的最大承载能力。
研究环境容量是为了寻求和阐述游客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适度的量化关系,合理的环境容量是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组织观光游览和确定景区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
(一)旅游环境容量测算1、测算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区环境容量的测算除了必须保证景区的旅游资源免受“超负荷”的人为破坏,保持优美的自然景观特色和良好的游览环境,还特别要保护好景区内的水资源和各种植物资源。
不仅当前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要使良好的旅游资源长期被子孙后代持续有效地利用。
(2)舒适原则。
必须考虑满足游客的游览兴趣、舒适程度与需求期望,以取得游览、度假、休闲、疗养的最佳效果。
(3)安全卫生原则。
必须考虑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为游客提供安全、卫生、方便的旅游环境。
2、测算方法环境容量的测算一般有面积法、线路法、卡口法三种。
鉴于旅游区是山、水、林、相结合的多元化度假、休闲区域,结合景区景点设置及游览方式安排,确定旅游区环境容量以采用线路法和面积法测算为主;对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环境容量则采用卡口容量法测算:具体计算公式分别是:(1)面积容量法:C=A×D/a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人次;a---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游览面积,单位:平方米/人;A---可游览面积,单位:平方米/人;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8小时/游览景点所需时间)。
(2)完全游道法:C=M×D/m式中:M---游道全长,单位:米;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米/人;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8小时/游完景点所需时间)。
(3)不完全游道法:C=M×D/(m+m×E/F)式中:M---游道全长,单位:米;F---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E---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8小时/游完景点所需时间)。
环境容量测算一、环境容量确定原则1、在保证旅游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原则2、以满足旅游者的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求为原则二、环境容量测算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公园地形地貌特征,森林公园环境容量采用面积法和游路法结合计算,由于公园道路能形成回路,因此游路法采用完全游道法计算。
面积法计算公式为:C=A÷a×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A――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a――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D――周转率,为景点开放时间除以游完景点所需时间所得的值。
完全游道法计算公式为:C=M÷n×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M――游道全长,单位为米;n――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米;D――周转率,为游道全天开放时间除以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所得的值。
则游客容量测算公式如下:G=t÷T×C式中:G――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t――游完某景区或游道所需的时间;T――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合理的时间;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特点,参考国内森林公园的参数指标,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否则测算如下表:旅游点或游线接待类型规模估算指标周转率可游天数日容量(人次)年容量(万人次)环境游客环境游客62.8万人次。
三、旅游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满足游客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需求,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允许容纳游客的最大承载能力。
研究环境容量是为了寻求和阐述游客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适度的量化关系,合理的环境容量是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组织观光游览和确定景区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
(一)旅游环境容量测算1、测算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区环境容量的测算除了必须保证景区的旅游资源免受“超负荷”的人为破坏,保持优美的自然景观特色和良好的游览环境,还特别要保护好景区内的水资源和各种植物资源。
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模型简介说明:本部分内容是“重点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中提到的各推荐模型的简介,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各城市了解各模型的功能和基本原理,同时,了解如选用该模型,都需要准备哪些输入数据,以便各城市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提前准备。
第一部分大气扩散烟团轨迹模型1 大气扩散烟团轨迹模型简介该模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开发。
烟团扩散模型的特点是能够对污染源排放出的“烟团”在随时间、空间变化的非均匀性流场中的运动进行模拟,同时保持了高斯模型结构简单、易于计算的特点,模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1 三维风场的计算首先利用风场调整模型,得到各预测时刻的风场,由于烟团模型中释放烟团的时间步长比观测间隔要小得多,为了给出每个时间步长的三维风场,我们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利用前后两次的观测风场内插出其间隔时间内各个时间步长上的三维风场,内插公式如下:[] ()tttn n itVtVtVVi∆-=⋅-+=1212 1)( )()(式中:V(t1)、V(t2)—分别为第1和第2个观测时刻的风场值;02t ∆—烟团释放时间步长;n —为t 1、t 2间隔内的时间步长数目;V i —表示t 1、t 2间隔内第i 个时间步长上的风场值。
1.2 烟团轨迹的计算位于源点的某污染源,在t 0时刻释放出第1个烟团,此烟团按t 0时刻源点处的风向风速运行,经一个时间步长t ∆后在t 1时刻到达P 11,经过的距离为D 11,从t 1开始,第一个烟团按P 11处t 1时刻的风向风速走一个时间步长,在t 2时刻到达P 12,其间经过距离D 12,与此同时,在t 1时刻从源点释放出第2个烟团,按源点处t 1时刻的风向风速运行,在t 2时刻到达P 22,其经过的距离为D 22,以此类推,从t 0时刻经过j 个t ∆,到t j 时刻共释放出了j 个烟团,这时,这j 个烟团的中心分别位于Pij ,i=1,2,…j ,设源的坐标为(Xs ,Ys ,Zs(t)),Zs(t)为t 时刻烟团的有效抬升高度,Pij 的坐标为(Xij ,Yij ,Zij ),u 、v 分别为风速在X 、Y 方向的分量,则有如下计算公式:t 1时刻:211211111001100110011)()()](,,,[)](,,,[)](,,,[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Y Y X X D D t t Z Y X t W Z Z t t Z Y X t V Y Y t t Z Y X t U X X -+-==∆⋅+=∆⋅+=∆⋅+=t 2时刻:2222222222112211221122211122111211121121111111111121111111111211111111112)()()](,,,[)](,,,[)](,,,[)()(],,,[],,,[],,,[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Y Y X X D D tt Z Y X t W Z Z t t Z Y X t V Y Y t t Z Y X t U X X Y Y X X D D D D tZ Y X t W Z Z t Z Y X t V Y Y tZ Y X t U X X -+-==∆⋅+=∆⋅+=∆⋅+=-+-+=+=∆⋅+=∆⋅+=∆⋅+=以此类推,到tj 时刻,共释放出j 个烟团,这些烟团最后的中心位置分别在03Pij ,Xij ,Yij ,Zij ,i=1,2,… j ,对于第i 个烟团有:2)1(2)1(11)1()1()1(1)1()1()1()1(1)1()1()1()1(1)1()()(],,,[],,,[],,,[---=----------------+-+==∆⋅+=∆⋅+=∆⋅+=∑j i ij j i ij j i jk ik ji j i j i j i j j i ij j i j i j i j j i ij j i j i j i j j i ij Y Y X X D D D t Z Y X t W Z Z t Z Y X t V Y Y t Z Y X t U X Xj i D 为i 个烟团从源点释放后到tj 时刻所经过的距离。
一、环境容量确定原则1、在保证旅游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原则2、以满足旅游者的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求为原则二、环境容量测算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公园地形地貌特征,森林公园环境容量采用面积法和游路法结合计算,由于公园道路能形成回路,因此游路法采用完全游道法计算。
面积法计算公式为:C=A÷a×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A――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a――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D――周转率,为景点开放时间除以游完景点所需时间所得的值。
完全游道法计算公式为:C=M÷n×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M――游道全长,单位为米;n――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米;D――周转率,为游道全天开放时间除以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所得的值。
则游客容量测算公式如下:G=t÷T×C式中:G――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t――游完某景区或游道所需的时间;T――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合理的时间;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特点,参考国内森林公园的参数指标,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否则测算如下表: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测算明细表根据以上测算,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年环境容量为137.4万人次,年游客容量为62.8万人次。
三、旅游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满足游客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需求,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允许容纳游客的最大承载能力。
研究环境容量是为了寻求和阐述游客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适度的量化关系,合理的环境容量是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组织观光游览和确定景区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
(一)旅游环境容量测算1、测算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区环境容量的测算除了必须保证景区的旅游资源免受“超负荷”的人为破坏,保持优美的自然景观特色和良好的游览环境,还特别要保护好景区内的水资源和各种植物资源。
公园规划中环境容量的测算与应用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游憩使用对公园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了环境容量、卡口容量、风景资源容量的概念与测算方法。
笔者通过时天门山森林公园规划的体会,提出了合理的涵义及确定方法以及容量在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容量风景资源容量合理容量测算方法天门山森林公园环境容量是公园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许多已建成的公园由于环境容量确定不当,或因规划的容量分布不合理等原因,已造成风景资源质量下降,管理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
许多基本概念,如容时量、容人量、卡口容量等,使很多林业规划工作人员感到陌生。
有些规划文件中将公园大门、外部交通作为卡口来计算容量。
许多容量计算指标缺乏科学依据,造成规划不合理。
本文就规划工作中关于容量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探讨。
1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及测算1.1游憩使用对公园的影响通过许多研究表明,游憩使用对公园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1改变了环境组成、结构与性质一块原野地,由于人的参与,首先改变了原野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走向系统变化的极端一一人为活动区。
对于一个特定的公园而言,如果自然风景区内的游客密度太大,使之产生城市公园的旅游效应,游客失去对自然风景区的旅游期望,降低游憩质量,改变了公园的性质。
1.1.2对土壤的影响游客的使用,直接的影响是对土地反复地践踏。
有机污染物增加,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存。
1.1.3对动、植物的影响人的活动首先干扰了野生动物的生活,使某些动物为了安全而远离它生活栖息的环境。
同时人的活动会使植物演替发生变化,比如林下植被朝耐踩性发展。
部分植物种群急剧减少。
1.1.4对空气及环境的影响人的活动带来的污染物会增加空气中的含菌、含尘量,废气、废水会彻底改变空气质量。
1.1.5其它影响一个公园因游憩使用而产生的影响,很难作出精确的评估,而且这种影响评价的标准不一。
一、环境容量确定原则
1、在保证旅游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原则
2、以满足旅游者的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求为原则
二、环境容量测算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公园地形地貌特征,森林公园环境容量采用面积法和游路法结合计算,由于公园道路能形成回路,因此游路法采用完全游道法计算。
面积法计算公式为:C=A÷a×D
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A――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a――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D――周转率,为景点开放时间除以游完景点所需时间所得的值。
完全游道法计算公式为:C=M÷n×D
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M――游道全长,单位为米;
n――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米;
D――周转率,为游道全天开放时间除以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所得的值。
则游客容量测算公式如下:G=t÷T×C
式中:G――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
t――游完某景区或游道所需的时间;
T――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合理的时间;
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特点,参考国森林公园的参数指标,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否则测算如下表:
62.8万人次。
三、旅游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满足游客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需求,一定时间和空间围,允许容纳游客的最大承载能力。
研究环境容量是为了寻求和阐述游客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适度的量化关系,合理的环境容量是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组织观光游览和确定景区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
(一)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1、测算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区环境容量的测算除了必须保证景区的旅游资源免受“超负荷”的人为破坏,保持优美的自然景观特色和良好的游览环境,还特别要保护好景区的水资源和各种植物资源。
不仅当前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要使良好的旅游资源长期被子后代持续有效地利用。
(2)舒适原则。
必须考虑满足游客的游览兴趣、舒适程度与需求期望,以取得游览、度假、休闲、疗养的最佳效果。
(3)安全卫生原则。
必须考虑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为游客提供安全、卫生、方便的旅游环境。
2、测算方法
环境容量的测算一般有面积法、线路法、卡口法三种。
鉴于旅游区是山、水、林、相结合的多元化度假、休闲区域,结合景区景点设置及游览方式安排,确定旅游区环境容量以采用线路法和面积法测算为主;对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环境容量则采用卡口容量法测算:
具体计算公式分别是:
(1)面积容量法:C=A×D/a
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人次;
a---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游览面积,单位:平方米/人;
A---可游览面积,单位:平方米/人;
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8小时/游览景点所需时间)。
(2)完全游道法:C=M×D/m
式中:M---游道全长,单位:米;
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米/人;
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8小时/游完景点所需时间)。
(3)不完全游道法:C=M×D/(m+m×E/F)
式中:M---游道全长,单位:米;
F---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
E---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
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8小时/游完景点所需时间)。
(4)卡口法:C=B×Q B=tl/t3 tl=H-t2
式中:B---日游客批数;
Q---每批游客人数;
tl---每天游览时间,单位:分钟;
t2---游完全程所需时间,单位:分钟;
t3---两批游客相距时间,单位:分钟;
H---每天开放时间,这里取480分钟;
3、测算结果
经综合分析计算,县各景区环境容量为23340人次(见表7-1)。
根据景区的气候特征和区位条件等,确定全年可游天数为280天,根据测算结果,风景区年环境容量为653.5万人次。
(二)游客容量测算
1、游客容量
游客日容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游客一天最佳游览时间景区所能容纳旅游者的能力。
它一般等于或小于景区的日环境容量,是景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2、测算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G=t/T× C
式中:G---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
t---游完某景区或游道所需的时间,这里取4小时;
T---游客每天浏览最舒适合理的时间,取7小时;
C---某景区或游道的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3、测算结果
旅游区全年可游览天数按280天计,年游客容量为373.4万人。
为确保旅游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容量质量不下降,年游人数控制在不超过300万人为宜。
一.本项目为教育、旅游、休闲综合产业园,其市场定位为五个“一万”,即:
a. 万字宫(270基本字根,1000基础汉字,3500常用汉字及7460个汉字的分级展示)。
b. 万木园(以黄土旱作农耕示园区及黄土高塬生态园林为基本绿化景观,配置与景观和谐的水网、园林)。
c. 万人学校(以传授汉字文化、汉文化典籍、中华文明为教育宗旨,实现中外学生各占一半的汉字教育顶级学府)。
d.
万户人家(融合汉里市手工业家庭作坊,国外专家学者楼及周边四个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万户人家居住区,促进西北区的繁荣使之加
快成为的文化教育区)。
e. 万人游览日(实现年旅游人次300万的计划目标)。
二.博览苑投入产出分析:
本项目做为一座以“汉字”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其核心是以“汉字”为主题的互动参与式博览苑。
因此中华汉字文化太学的入学生与汉字博览苑的旅游人数,成为本项目投入产出的关键。
博览苑投入产出分析:
按照旅游环境空间容量计算公式:
A=F×Q×ф×T/t;
F.景区面积,1265400平方米(绿化及建筑各占一半)
Q.合理密度,人均0.1/平方米
ф.景点每日开放游览时间取10小时
t .游人在景点停留时间6小时
中华汉字博览苑日环境容量为:
1,265,400×0.1×10/6=210,900人
其环境容量大于每日万人游览的需求。
按照近期每人日消费110元计,年收入为3.3亿元。
门票娱乐饮食
50元50元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