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二课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6
文明礼仪之“弟子规”——余力学文第一课不能死啃书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译文]只知道啃书本,不知道按书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么会有什么出息呢?[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刘羽冲的人,他非常爱看书,也非常相信古书上的学问。
他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就一定是正确的。
从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问题。
一天,他看到一本讲修水利的书,就苦读了一年,并画了水利图,到州官那儿讲了修水利的好处。
州官就让他去修水利,他不看农田水势,不问以往的降雨情况,又不听一听当地农民的意见,就叫人按他画的水利图动工。
可是渠道刚使用,就被汹涌的大水冲垮了,农田也被淹没了。
拓展阅读: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启示】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
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
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
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作业要求】1、背诵弟子规并知道意思。
2、学讲小故事,谈谈体会。
第二课学习书中的道理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译文]只懂得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靠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
[小故事]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和蒋钦非常勇猛,深受孙权重用。
但吕蒙和蒋钦原来都没念过什么书,被看作一介武夫。
后来孙权批评他们说:“你们现在掌握了大权,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应该多看点书,了解以往的历史作为借鉴。
这样会大有好处的。
不要总说忙,但有我忙吗?我都会抽时间研究兵法。
光武帝再忙也抓紧时间学习,曹操也老而好学,你们就不能学一学吗?”他们听了后,便刻苦学习,成了知识渊博的人。
拓展阅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
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大班幼儿园弟子规教案父母呼篇一:弟子规父母呼教案弟子规:各位小朋友,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国学老师杨老师。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国学课堂。
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片,请大家认真看哦。
等一会老师有问题要问哦。
好,动画片看完了,现在问题来了,第一个问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举手回答(黄香)非常棒,那第二个问题是:这个动画片的主人公黄香为他的父亲做了什么事情呢?请举手回答。
(第一件事情:夏天为父亲扇凉席,第二个:冬天为父亲暖被窝)对,好,小朋友们都看的非常认真,那现在老师要问了,黄香为什么要为他的父亲做这些事呀?(因为他想做)因为黄香爱父亲,体贴父亲,所以会为父亲做一些事情,我们的小朋友是不是也爱爸爸妈妈呢?(是)也会像小黄香一样去为爸爸妈(来自: 书业网:大班幼儿园弟子规教案父母呼)妈做一些事情吗?(会)好了,这就是孝的体现。
大家看看我手上的这个字,你们都认识那些部分?(给大家展示“孝”)“孝”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老字去掉一个匕,大家看"匕"像不像一根拐杖呀?那如果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拐杖扔了,而孩子能够马上过来搀扶老人,这就是孝的本义。
那小朋友们想想,这个孩子一定是这个老人的儿女吗?(是)(再想想,一定是吗,刚才老师讲的时候有提到这是老人的孩子吗?没有对不对,)其实呀,孝不一定是指孩子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是对所有老年人的一种尊敬和爱护。
好,我们刚才学习了孝字,我相信大家都想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那怎么做才算是最乖的孩子呢,我们来看看弟子规里面是怎么做的吧。
1、《弟子规》是古代韵文,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大家先听听那些播音艺术家们的朗诵,请认真听。
在听的过程当中呢,请同学们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呢,是请大家注意个别字的读音。
边听变把不懂的字、音圈出来,加深印象。
第二呢,是要注意节奏和韵律。
(播放录音。
2、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吧。
请注意你们刚才标出来的几个字的读音。
开始!3、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这些多音字,在本课应该读那个音呢?。
弟子规一到十课的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教育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弟子规》的前十课内容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经典著作的精髓。
第一课:弟子规初学(天地,人伦)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天”、“地”与“人”的关系,强调天地万物间的相互依存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道义。
弟子应当尊敬父母,孝顺长辈,从小养成尊重他人、学会感恩的良好品德。
第二课:弟子规进守(兄道)在这一课中,讲述了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扶持的道理。
弟子应当互相敬爱,不可互相之谤言。
家庭关系是建立基本道德观念的重要场所,应该维系好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朋友间的相处之道。
朋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选择好朋友,和正直善良的人为伍。
心胸要宽广,待人要真诚,才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这一课重点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师长是教导与榜样,弟子应该恭敬师长,虚心向学,以师长为楷模,以友为辅。
师长教导,弟子应当虚心听取,学会自省自律。
这一课强调了人际交往的广度与广泛性。
弟子应当广交知友,结交各行各业的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拘小节,不为一己私利,真诚待人,宽容大度。
这一课讲述了尊重亲属,尤其是父母的重要性。
弟子应当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关爱亲人,以慈爱之心待亲人,以礼仪之道行孝道,维护家庭和睦。
这一课主要强调了弟子对待书籍文字的态度。
弟子应当尊重书籍文字,勤奋钻研,广读书籍,积极学习,注重知识修养,提升素养修養。
这一课从“一字”的角度切入,强调了弟子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处事原则。
弟子应当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动果断,不言而喻。
这一课主要强调了弟子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弟子应当常思德行,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修正自身不足,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这一课强调了弟子要懂得守默寡言,严肃庄重。
宜思宜作,思虑之严谨,行为之慎重,才能步入正道,触类旁通。
声明:本文档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弟子规第1课弟子规大意:《弟子规》的内容,来自孔子的教导。
首先要学会孝悌,其次要谨慎诚信。
要爱博爱大众,亲近仁德的贤者。
(在这之后,)倘若还有余下的精力,就要多读书,学习古代的文化。
解读《弟子规》是一部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旨的蒙学读本,原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编撰的《训蒙文》,后在乾隆年间,由贾存仁修订整理,改称为《弟子规》。
这四句是《弟子规》的《总叙》,短短的内容,含义却很丰富。
首先它说明,《弟子规》的思想,来自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诲。
这段文字,便来自《论语•学而》:“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其次,这段文字层次清晰地点出了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所要遵循的次第顺序。
先要在家里学会对待父母兄弟的正确的态度(孝悌),然后做到自身的谨言和诚信,再将家庭生活中所培养的善的品德推广开去(泛爱众)。
同时要注意:博爱大众,不是无原则地交朋友,而要亲近仁人君子。
在这些道德实践之后,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也就是说,实践优先于文化学习——这对于我们改善当今教育的一个问题——多侧重于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而相对忽视孩子的社会情感教育,恰恰是很有助益的。
《弟子规》全文,重在训练孩子遵守正确的言行礼仪规范。
而《总叙》里点明的“孝悌谨信仁爱”,便是传统礼仪规范的内在思想核心。
大意:父母呼叫时,答应不要缓慢。
父母差遣时,行动不要慵懒。
父母教诲时,必须恭敬听取。
父母责备时,必须和顺地接受。
冬季时要保证父母温暖,夏季时要保证父母清凉,早上要问候父母,晚上也伺候父母安睡。
外出要告诉父母去向,回家也告诉父母一声,平时生活要有规律,从事之业不要随意改变。
与父母相处,即使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如果擅自做主,就会有损孝道。
即使是小物件,也不要私藏起来,如果私藏起来,父母会很伤心。
解读这一课是“入则孝”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子女在家庭之中应当如何表现才能尽到孝道。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弟子规第一课zǒng xù总叙dì zǐ guī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 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zé xué 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第二课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 mǔ hū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xū shùn ché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思考:父母呼唤你,或吩咐你做事,你应该怎么做?第三课dōng zé wēn xià zé j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在二十四孝故事里,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弟⼦规第⼆课教案教材分析《弟⼦规》第⼀章《如则孝》从许多细节对孝敬⽗母作了详细要求。
“⽗母呼,应勿缓;⽗母命,⾏勿懒。
⽗母教须敬听;⽗母责,须顺承。
”这⼀课从⾔语态度⽅⾯作了⼀些规定。
注⾳版的韵⽂为认字不多的⼀年级同学提供了⽅便,准确明了的译⽂为理解能⼒不⾼的⼩朋友的⾃学这做了铺垫,⽣活化的拓展让学⽣觉得古⽂不古,⽣动形象的故事为学⽣碱性弟⼦规树⽴了榜样,体现了《弟⼦规》知⾏统⼀的思想。
教学理念1.直⾯经典,真⼼接触:“阅读是学⽣的个性化⾏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
”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课程应该是开放⽽富有创新活⼒的。
”《弟⼦规》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有活⼒的。
如教师尝试⾛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允许⿎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
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
4.纵横联系,指导运⽤:除了指导学⽣掌握⼀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进⾏知识、⽅法横向的迁移运⽤。
教学⽬标:1、诵读成韵,引导学⽣字正腔圆地诵读⽂本《⼊则孝》;2、读中感悟,感悟韵⽂中为⼈⼦⼥孝顺⽗母的做⼈道理;3、激发学⽣孝顺之情;4、培养热爱祖国⽂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各种⽅法诵读韵⽂,,领悟韵⽂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辩证性地对待古典⽂化,培养学⽣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故事导⼊1、出⽰《徐庶进曹营》的故事⽣读后评价⼈物,引出“孝顺”这⼀话题。
2、引出学习内容,出⽰⽂本内容。
⼆、诵读成韵。
播放⾳乐今天⽼师要以这篇韵⽂作为朗读考试的内容,能把它读准的为探花,读通的为榜眼,读得有节奏的为状元。
《弟子规》入则孝完整版教案(共4段)《弟子规》入则孝第1段教学目标: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1、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二、学习、理解内容:1、师:“谁能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内容?”A、请2名学生读B、生评议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
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
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
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
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
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
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
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
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
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
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三、结合生活实例讲解:1、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2、请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3、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
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教学讲义课题:父母的十种恩德课节:第二课(下)教师:徐子颜【哺乳养育恩洗濯不净恩远行忆念恩深加体恤恩究竟怜悯恩】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从小到大,每一天分分秒秒的付出,我们感受父母的辛劳,所以好好地体会一下,摸一摸父母的手,揉一揉,按一按,再怎么样?亲一亲爸爸妈妈的手,好不好?(好。
)再来呢,【远行忆念恩】。
当我们离开父母的时候,父母亲无时无刻不惦念、挂念着我们。
当我们三四岁第一次上幼儿园,我们在幼儿园里面哭,我们的父母在幼儿园大门外,隔着栅栏,在外面掉眼泪。
当我们上小学以后,爸爸妈妈久久地站在校门外,看着你走进学校的大门,久久都不愿意离去。
等你一放学以后,爸爸妈妈早早地就来到校门口来接你,迫不及待,有的时候是从单位一路上奔跑过来,希望能早一分钟见到你。
看到你以后,还不停地问长问短:中午有没有吃好啊?吃的什么呀?在学校里有没有认真听讲啊?是不是。
有没有听老师话呀?有没有跟同学吵架?父母有没有问过我们这些?(有。
)因为爸爸妈妈每天都是在挂念、惦记着我们,那我们要记得,不要等到爸爸妈妈问才说,是不是?每天回家以后要主动地向父母汇报你一天的学习生活,把你这一天的事情逐一地向父母报告,要毫无隐瞒,包括你犯的所有的错误,你的所有疑问、疑难问题,都要向父母请教。
当你离开父母的时候,去上学或者上幼儿园:“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爸爸妈妈再见!”然后鞠躬,鞠完躬之后,起来眼睛要看着父母。
爸爸妈妈这个时候就会很高兴,摸摸你的头:“孩子,在学校要努力啊,加油啊!”然后你要面带微笑,离开父母,走出去一段你要回头张望一下。
如果爸爸妈妈还看着你,你要向父母笑一笑,挥挥手,当你要转弯的时候,还要回头挥挥手,然后再进入学校的大门。
要不要不好意思?怕不怕很多同学在看你呢?我们只要做正确的事情,做孝顺父母的事情,都要落落大方,要很勇敢,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同学看了会非常欢喜,而且很愿意向你学习。
哪位同学来做一下?我来演一下妈妈,再请我们赵老师来配合一下,赵老师就来演我们的爸爸,赵老师比我高大。
《弟子规》教学课例谦和书院辛卯年(总叙~入则孝)献给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老师们:华夏文明史册璀璨光明,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有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教育经验,对于后代子孙那是一份难得的宝藏。
老祖宗教诲我们:“人才之成自童子。
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
”。
《菜根谭》中强调“德者,事业之基”、“德者,才之主”,良好的道德品性是成就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的根基,又是承传传统文化的根本。
《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是道德的根基,是圣学的骨干。
像我们盖一栋大楼,《弟子规》是结构的架子,非常重要。
今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打开宝藏,既欣喜又惶恐,受益之时又希望能与更多的人分享。
我们感动于一线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所作的探索与反思,感受到当今学校教师工作的繁忙与不易,也感受其间尚存的种种困惑和茫然。
谨于此,我们以诚挚之心集数人微薄之力进行《弟子规》部分课程的教学,旨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有志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老师们参与到深入《弟子规》传统文化的教育行列中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案的设计因人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设计形式,贵在契理契机。
主体设计思路及数据主要参照:释净空老教授有关儿童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诲、《常礼举要》(李炳南老教授讲解)、《细讲弟子规》、《启迪心灵的钥匙》、《伴我成长》、《桃园弟子规教案》。
以期确保理念不偏颇,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同时谨记释净空老教授的教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学儒”而不是搞“儒学”,扎扎实实的身体力行为要。
限于修学水平,课例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志士仁人提出宝贵意见,以期不断完善,让传统文化利益每个家庭,家和仁乐,国泰民安,世界和平!谦和书院全体义工老师敬上二零一一年五月目录----《弟子规》“入则孝”1.谦和书院周末弟子规班课程常规概要 (5)2.《弟子规》学前引导 (1)3.《弟子规》总叙 (5)4.父母的恩德 (9)5.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22)6.父母教须敬听(一) (27)7.父母教须敬听(二) (32)8.父母责须顺承 (40)9.冬则温夏则凊 (46)10.晨则省昏则定 (51)11.出必告反必面 (56)12.居有常业无变 (61)13.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68)14.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73)1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80)16.身有伤贻亲忧(一) (85)17.身有伤贻亲忧(二) (90)18.身有伤贻亲忧(三) (95)19.德有伤贻亲羞 (102)20.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109)21.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114)22.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121)23.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127)24.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132)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25.“入则孝”复习补充 (137)在公众场合不用宗教用语、手势及服饰。
《弟子规教案全集》word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弟子规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介绍《弟子规》的起源和作者。
解析《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弟子规》第一篇“孝道”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孝道的意义和做法。
2.2 教学内容:解析《弟子规》第一篇“孝道”的内容。
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孝道。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章:《弟子规》第二篇“悌道”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悌道的意义和做法。
3.2 教学内容:解析《弟子规》第二篇“悌道”的内容。
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悌道。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弟子规》第三篇“忠道”4.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忠道的意义和做法。
4.2 教学内容:解析《弟子规》第三篇“忠道”的内容。
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忠道。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五章:《弟子规》第四篇“信道”5.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道的意义和做法。
5.2 教学内容:解析《弟子规》第四篇“信道”的内容。
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信道。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六章:《弟子规》第五篇“礼仪”6.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礼仪的意义和做法。
6.2 教学内容:解析《弟子规》第五篇“礼仪”的内容。
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礼仪。
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七章:《弟子规》第六篇“修身”7.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身的意义和做法。
7.2 教学内容:解析《弟子规》第六篇“修身”的内容。
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修身。
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2课《弟子规》之“父母呼”教案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教学目标: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了解意思,进一步理解怎样才是“孝”。
3、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4、能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帮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诵读领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准备:《弟子规》动画视频、歌曲、PPT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二、讲解内容(父母呼-须顺承)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
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
入;也是指在家中。
(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观看《弟子规》动画视频。
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
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
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
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
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父母责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
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
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