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 格式:docx
- 大小:13.03 KB
- 文档页数:1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备考---陆地和海洋1.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知识点的认识】五带的划分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热带: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向南、北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渐增,但最长和最短的白昼时间仅差2小时50分.温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很大,到极圈增加到24小时.可见,在温带太阳高度比热带小,获得热量少于热带,温度低于热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非常显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温带的特点.寒带: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小,在极圈上最大高度为46°52′,在极地最大高度仅为23°26′,且有负值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随纬度的增高愈加显著.极昼时期由于太阳高度很低,地面获得热量很少,极夜时期,地面没有太阳辐射.【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为选择、解答形式出题.例:将地球上的五带、气候特征和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 ﹣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解答: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热带有阳光照射现象,终年炎热;温带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要牢记.【解题思路点拔】关键是熟记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五带划分依据是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2.海陆分布概况【知识点的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和成因(1)地球五带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
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
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
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
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2)各带的特征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
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
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
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
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
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
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3)五带的成因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
这样,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在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了气温高低变化,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成了地球五带。
五、地球上的五带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五个热量带,总称为五带。
1.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是由天文因素来决定的,即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划分的。
所以,按这种方法划分的五带也是一种天文五带。
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最明显的分界线是极圈,它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最明显的分界线是回归线,它是有无太阳直射的分界线。
五带的划分原则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及有无正午太阳直射。
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带,称为寒带;有正午太阳直射的地带,称为热带;既无极昼和极夜现象,又无正午太阳直射的地带,称为温带。
其具体划分范围见图4-18。
2.五带的特征热带地处赤道南北两侧,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南北跨纬度46°52′,占全球总面积的39.8%。
此带中,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变化幅度为0。
从赤道到南、北回归线昼夜长短的变化越来越大,到回归线上,昼长年较差达到2小时50分。
这个带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是五带中最小的,即从0~2小时50分。
热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分布于南北两个半球,太阳的直射点始终在赤道南北来回移动。
所以,热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大。
在赤道上,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即两次太阳高度为90°,虽然有两次最低值,仍为66°34′;在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即一次太阳高度为90°,虽然有一次最低值为43°8′,即是热带中太阳高度的最低值,但是和其它热量带中太阳高度的最低值相比仍是最高的。
因为太阳高度大,所以热带是全球获得太阳能最多的地带,气温也最高。
同时,全年温度差异很小,并无明显的气候四季,一般只有热季和凉季或雨季和干季之分。
温带是地处北回归线到北极圈和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的地带,各跨纬度43°8′。
全球无统一的温带,分为北温带和南温带。
温带的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52%。
此带不仅是全球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也是气候四季变化最突出的地带。
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知识点的认识】人们根据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热带:23.5°N﹣23.5°S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北寒带:66.5°N﹣90°N南寒带:66.5°S﹣90°S【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为选择、解答形式出题.例:读《五带划分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温度带名称:A北寒带,B北温带,C热带.(2)写出图中数码的纬线度数及符号.①66.5°N,②23.5°N,③23.5°S.(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E(用字母填写);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C.(用字母填写)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解答:(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为:A、北寒带,B、北温带,C、热带;(2)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①北极圈,纬度数为 66.5°N;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②北回归线,纬度数是23.5°N;热带和南回归线的分界线是③南回归线,纬度数是 23.5°S;(3)北寒带和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即图中字母 AE 所在地;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C 热带.故答案为:(1)北寒带;北温带;热带;(2)66.5°N;23.5°N;23.5°S;(3)AE;C.点评:考查了地球上五带的名称、位置与分界线,要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解题思路点拔】熟记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即可.主要是根据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来划分的.。
在世界地理中,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量的多少,以及地表阳光直射、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将地球表面分为五带,即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
在我国的行政区中正好有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三省区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北回归线又正好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
因此持B答案的同学就有了充足的理由。
通过阅读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地球五带的划分仅仅是在学习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地球的运动等知识后,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量的多少,从认知纬线纬度和地球的运动的角度作出的简单划分,没有考虑影响气温的海陆、地形、洋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等因素。
而中国的温度带是根据多年的气象观测记录综合计算出来的活动积温划分的。
气象观测记录都是实地观测,是影响气温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客观结果。
考虑的因素更全面,结论更准确,更科学。
相比这下,选项A更正确。
这也符合选择题优选答案的原则。
五带的划分第一篇五带的划分:地理知识点总结:五带的划分地理环境空间广大,事物多种多样,关系错综复杂。
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掌握好知识点,才能化难为易。
!因此,小编准备了这篇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五带的划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第二篇五带的划分:人教版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地理虽然在学科划分上面应该算文科的课程,但是在初中的地理课本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理解记忆,只死记硬背是比较难的。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中地理考点知识1.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3.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省4.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5.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6.领土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7.领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8.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E)9.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鸭绿江口10.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北仑河口1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12.最长最宽的山脉:昆仑山脉13.最长的河流:长江14.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15.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16.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17.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18.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19.最早的越岭运河:灵渠20.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21.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22.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23.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2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25.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落差310米)26.最大的瀑布群: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27.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28.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29.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30.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初一地理基础知识澳大利亚1.位置、范围、面积: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五带的划分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纬23°26ˊ和南纬23°26ˊ之间来回移动。
只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才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
这个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是全球最多的,称为热带。
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地区,太阳高度很小,可以观察到极昼和极夜现象,得到的太阳热量极少,气温很低,称为寒带。
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得到的光热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气温也较适中,一年四季分明,称为温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是温带的一个分支,没有具体的划分依据。
亚热带是把比热带冷而比温带热的地方称为亚热带。
我国对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划分: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范围≥1000℃积温作物熟制热带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8000℃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亚热带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一年两熟到三熟。
稻麦两熟或双季稻。
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3400-4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1600-3400℃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寒温带黑、内蒙古的最北部<1600℃一年一熟。
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高原气候区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2000℃一年一熟。
青稞等。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地球五带的划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温度带的划分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理解气候分布、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划分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地球有着五个温度带,那么你们知道地球五带是怎么划分的。
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地球五带划分方法,来欣赏一下吧。
地球五带划分方法北纬23。
5度到南纬23。
5度之间是热带。
北纬23。
5度至北纬66。
5度之间是北温带。
南纬23。
5度至南纬66。
5度之间是南温带。
北纬66。
5度至北极是北寒带。
南纬66。
5度至南极是南寒带。
地球五带是什么关于气候带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是随着气候学的发展历史而不断演进的。
最早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上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等五个气候带。
它是完全按照天文因素,即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也就是根据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划分的。
因此,这种分法通常称之为天文气候带。
但它的名称是气候名称,可见天文五带是气候带的基础。
另外,以回归线和极圈四条纬线划分的五带,都是一定的纬度地带,所以又可以说五带是纬度带。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
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
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小,故称寒带。
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
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地球上五带形成的原因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
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
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
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
地球上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
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甚至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照射。
因此,各地获得的太阳热量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大家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线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有时正好直射在赤道上。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所以这个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是全球最多的,因而形成地球上的热带。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每年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上照射,成了不落的太阳,但是太阳光线斜射得很厉害,地面得到的热量极少;而且还有一段时间是连续的漫漫长夜,所以这里气候寒冷,形成地球上的寒带。
北极圈到北极的地区叫北寒带;南极圈到南极的地区叫南寒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这两个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成为温带。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叫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叫南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