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呼吸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七年级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词: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课后练习: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现在理解也有些道理,原因是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共同点()①都是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②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等产物③都能释放能量④都能产生ATP⑤都能在细胞外进行⑥都必需在细胞内进行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2.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因为()A.呼吸作用必需在细胞内才能完成B.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C.细胞的能量“通货”是ATPD.所有细胞必需通过呼吸作用才能获得ATP3.细胞呼吸方式有所不同,不同细胞呼吸方式也能产生相同的物质和能量是()A.CO2和ATPB.C2H5OH和ATPC.乳酸和ATPD.丙酮酸和热量4.有氧呼吸的场所是()A.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C.叶绿体D.活细胞内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七年级生物呼吸作用笔记
1.呼吸作用是人类或动植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过程,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有氧呼吸需要氧气,是指将糖分解为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这种呼吸方式主要在细胞线粒体内进行。
4.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是指将糖分解为能量和乳酸或酒精的过程。
这种呼吸方式主要在肌肉中进行。
5.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
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二氧化碳则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6.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分,以满足身体各细胞的能量需求。
7.呼吸系统的辅助器官包括肺泡、红细胞和心脏。
肺泡将氧气从空气中吸入,红细胞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心脏则通过血液循环将红细胞带回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8.吸烟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包括引起肺癌、支气管炎等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非常重要。
3.5.2 呼吸作用一、单选题1.根据光合作用原理,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向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C.冬季大棚内昼夜保持恒温D.冬季大棚内延长光照时间【答案】C【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详解】A.由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向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产量,A不符合题意。
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合理密植能使植物充分的接受阳光,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B不符合题意。
C.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冬季大棚内昼夜保持恒温,不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符合题意。
D.冬季大棚内延长光照时间,能使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有人在卧室摆放许多绿色植物,请判断此行为是否科学并说出原因()A.科学;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为人类提供氧气B.不科学;植物晚上进行呼吸作用,与人类争夺氧气C.不科学;植物白天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D.科学;植物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只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B【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的两种重要的生理活动。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有光,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有光、无光条件下均可进行。
【详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的两种重要的生理活动。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有光,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有光、无光条件下均可进行。
植物在晚上一般不进行光合作用,但正常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室内氧气,与人争夺氧气,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不适合在卧室中摆放植物,因此ACD 错误,B正确。
七年级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ppt 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PPT生物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产出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非常重要,下面是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的PPT。
1.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产出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人类的呼吸作用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
外呼吸是指人类通过鼻腔、喉咙、支气管等器官将空气吸入肺部,肺内的氧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氧合血红蛋白,同时身体内的二氧化碳通过肺泡排出体外。
内呼吸是指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随着血液流回肺部,通过肺泡排除体外。
2.呼吸作用的关键因素呼吸作用的关键因素包括氧气和有机物质。
氧气是产生能量的关键,而有机物质则提供了能量释放的物质基础。
3.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糖的分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糖的分解是指将有机物质糖分解成为三碳糖(例如:葡萄糖)等物质。
三羧酸循环是指将三碳糖进一步氧化成丙酮酸等物质,产生少量ATP分子。
氧化磷酸化是指将经过氧化的物质通过酶的作用转化成ADP 分子,通过在磷酸化的过程中产生能量,并且形成ATP分子。
4.呼吸作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呼吸作用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过程之一,与生命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合理的呼吸作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活力。
而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时,则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如疲劳、头晕、恶心等。
5.呼吸作用的研究意义对呼吸作用的研究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同时也可以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指导与保障。
目前,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呼吸系统有关,如哮喘、肺癌等,对呼吸作用的研究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基础。
结语:生物呼吸作用是七年级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关键因素和过程,对于学习和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5章第二节《呼吸作用》知识点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二节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概念、反应式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场所: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内)4、条件: 有光无光都可以,白天晚上都能进行。
5、原料:有机物和氧气。
6、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7、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8、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9、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温室种植农作物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2)贮存粮食种子时采用低温、干燥和通风的方法,贮存蔬菜水果时采用低温保存或覆盖保鲜膜隔绝空气,都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抑制呼吸作用可简记为:低温、低水、低氧、高二氧化碳。
(3)农田适时松土,遇涝排水,主要是为了使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4)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少氧气,影响草根的呼吸。
二、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结合呼吸作用表达式理解)实验一:温度计示数增高说明:种子在萌发时放出热量。
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三:蜡烛的熄灭说明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在上述实验中,也可以用新鲜的豆苗和用沸水烫过的豆苗来代替,但是一定要注意用不透光的黑色瓶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防止瓶中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验证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验证淀粉:碘液(变蓝)。
➢验证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曲线图1、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1、若此图代表光合作用,则:A是二氧化碳;C是氧气;B是水分;D是有机物。
若此图代表呼吸作用,则A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
七年级生物学呼吸作用知识点生物学的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氧气和能量转换为二氧化碳、水和ATP(三磷酸腺苷)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七年级生物学呼吸作用的知识点及其重要性。
1. 呼吸过程呼吸作用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内线粒体里。
首先,呼吸物质要进入细胞。
氧气通过肺部、血管和血红蛋白运输到细胞内。
而葡萄糖则从消化道进入体内,然后在血液中运输至细胞内。
然后,葡萄糖在细胞内通过几个反应的过程,转化成丙酮酸,最终通过Krebs循环和电子传递链产生ATP。
无氧呼吸是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的。
当氧气供应不足时,生物体会采用无氧呼吸来维持生命。
它是通过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酸乳和酒精来产生少量的ATP。
2. 呼吸器官人类的呼吸器官是肺部。
当我们呼吸深呼吸时,氧气进入肺部,而二氧化碳从肺部呼出。
除了肺部外,人类体内还有其他重要的呼吸器官,比如鼻子、喉咙和支气管等。
3. 呼吸的重要性呼吸是我们身体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
它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吸取氧气,把二氧化碳呼出体外。
如果呼吸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呼吸系统问题可能会导致氧气不足,从而引发头晕、胸闷、咳嗽等症状。
此外,它还可能影响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4. 呼吸作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呼吸作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良好的呼吸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例如,正常的呼吸可以减轻压力和紧张感,帮助控制情绪。
此外,定期做一些有氧运动也可以提高肺部的健康状况,使我们更有活力。
总结生物学呼吸作用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正确的呼吸实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
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呼吸作用,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七年级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归纳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活动之一,负责为机体提供所需的氧气并排除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在七年级的生物课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和掌握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对七年级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一、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通过气道吸入氧气,并将氧气在细胞内和食物中进行反应,最终产生能量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作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它提供了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能量,同时也排除了新陈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
二、呼吸器官1.人类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腔是呼吸道的入口,通过鼻孔进入人体。
气管将空气传送至肺部,支气管则将气流分配到肺的各个部分。
肺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负责气体交换并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三、呼吸过程1.呼吸过程主要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
外呼吸指的是气体交换发生在呼吸器官与外界之间,即肺泡的氧气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最终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内呼吸发生在细胞内,指的是细胞通过氧化食物产生能量和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四、呼吸的调节1.呼吸的调节主要由呼吸中枢和荷尔蒙控制。
呼吸中枢包括位于脑干的延髓和位于大脑的呼吸中枢,通过感受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来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荷尔蒙,如肾上腺素,也可以影响呼吸,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加快呼吸以增加氧气供应。
五、呼吸与健康1.正确的呼吸对维护健康非常重要。
正常的呼吸方式是通过鼻孔吸气,将空气送入下腹部,慢慢吸气并利用腹式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有助于增加肺活量和充分吸收氧气,并减轻肺部和心脏的负担。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也有助于提高呼吸效率和保持健康。
六、其他相关知识点1.呼吸作用与燃烧:呼吸作用是一种有控制的燃烧过程,食物中的化学能在身体内与氧气反应,产生能量、水和二氧化碳。
2.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通过气孔进行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氧气。
3.异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异氧呼吸是指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通过发酵反应产生能量,而有氧呼吸则需要有氧气参与。
七年级生物课上,学生们常常接触到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公式。
这两个公式分别代表了生物体内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其公式的意义和具体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七年级生物课程中常见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公式,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生物呼吸作用公式生物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用氧气氧化食物产生能量的过程,主要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在七年级生物课程中,学生们通常需要掌握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公式,即葡萄糖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通过上述方程式,学生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有氧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以及能量的释放过程。
二、光合作用公式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在七年级生物课程中,学生们通常需要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公式,即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合色素的作用下,通过光能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通过上述方程式,学生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和产物,以及光能的转化过程。
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七年级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学生们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练习来深入掌握这些知识。
了解这些公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们理解生物体内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还可以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生物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公式,从而提高他们的生物学学习成绩和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内两种互相补充的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它们分别代表了生物体内利用氧气氧化食物产生能量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七年级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生物呼吸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基本过程,也是初中生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七年级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生物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相关实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七年级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内容。
一、生物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物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它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化学物质和酶的作用。
生物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有氧呼吸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在氧气存在下分解,产生大量能量,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无氧呼吸则是指在氧气缺乏的情况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通过分解产生能量,同时释放乳酸或酒精等代谢产物。
二、生物呼吸作用的过程生物呼吸作用主要包含三个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其中,糖解是将糖类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同时产生少量ATP(三磷酸腺苷),并释放出乳酸或乙醛等代谢产物。
三羧酸循环则是将代谢产物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少量ATP。
氧化磷酸化是最终将代谢产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ATP的过程。
三、生物呼吸作用的实验方法1. 用温度计探究呼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将温度计插入到装有豆子的试管中,测量开始温度;然后将试管连续晃动两分钟,再测量温度。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观察到豆子呼吸时产生的能量,从而初步了解生物呼吸作用。
2. 用BTB水溶液观察生物呼吸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变化:将酸性的BTB水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通过吸嘴注入豆子呼吸释放的气体。
如果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BTB水溶液便会变成黄色。
3. 使用草酸钾实验观察呼吸时产生的水的变化:将草酸钾溶液倒入装有豆子的试管中,然后放置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试管口部有白色晶体生成。
这说明在呼吸作用中,生物体产生了水分。
四、生物呼吸作用的重要性生物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能量的来源,它在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课堂笔记主题: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植物的呼吸作用简介1.1 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呼吸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最基本的生理过程之一。
1.2 在植物的呼吸作用中,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是主要过程。
1.3 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的呼吸作用不同,它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中。
二、叶绿体的呼吸作用2.1 叶绿体是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组织,同时也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地方。
2.2 在叶绿体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被用于呼吸作用。
2.3 叶绿体的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会被储存为化学能,供植物各部位的生长和发育。
三、线粒体的呼吸作用3.1 线粒体是植物细胞中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它通过呼吸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3.2 在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中,氧气与葡萄糖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3.3 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对植物细胞的正常生长和代谢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四、植物的细胞质呼吸作用4.1 细胞质是植物细胞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之一。
4.2 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呼吸作用会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4.3 植物的细胞质呼吸作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直接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五、对植物呼吸作用的重要性认识5.1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生理过程。
5.2 植物的呼吸作用不仅能够产生能量,还可以维持植物细胞内的酸碱平衡。
5.3 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通过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植物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对植物呼吸作用的研究也将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以上是七年级生物课堂笔记,希望能够对大家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生理过程,通过之前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一过程需要多个细胞器和生物化学反应的相互配合,才能够顺利进行。
第五章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和水分的散失
第一节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初步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以及呼吸作用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如果有怎样证明它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验来检验。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实验操作的同时,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做完每一个实验后,在对实验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这样不仅使学生从直观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做好实验,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得出检测植物是否进行呼吸,可以用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的方法。
可提问:
(1)什么是呼吸?请举出身边可见到的呼吸现象。
(2)人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没有呼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
如果植物也进行呼吸,植物周围的O2就会减少, CO2增多。
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
怎样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了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考虑,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的方案。
为了使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可行性和科学
性,教师可以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
例如:
(1)选择什么材料做实验好?一棵树,一株小草或是植物的某些器官如种子。
(2)选择实验场所:在开放的空间(如教室)做实验,还是在密闭的容器里(如广口瓶)做实验?为什么?
(3)怎样才能检测02,含量的变化?(O2可助燃,缺02会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4)怎样才能检测CO2含量的变化?(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教师可演示:口含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使石灰水变混浊)
投影片:实验的材料和用具
豌豆苗、小麦种子、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长颈漏斗、尖头镊子、烧杯、打孔器、黑布或黑纸、澄清的石灰水、试管、纱布、凡士林、蜡烛、火柴。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参与某些组的讨论,提醒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不要忘了对照实验,把设计的简图绘制在投影片上。
学生汇报设计方案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利用绘制的简图在投影仪上按图说明。
学生的发言,可能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让全班学生共同思考。
在教师循序诱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和不足。
为了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有的准备工作要在课前进行。
教师可以带领课外小组的学生完成这些工作。
由于实验的条件要求不高,过程也不复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2.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
【实验一】植物呼吸时吸收O2
取两个广口瓶,甲瓶内放入活的豌豆苗,乙瓶内放人用开水烫死的豌豆苗,密封后放到黑暗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想一想,为什么要在黑暗的条件下培养豌豆24小时?),另取一个空瓶为丙瓶,密封后也同甲、乙瓶一样处理。
上课时,用燃烧的蜡烛放到瓶中检验瓶中气体的成分。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投影片及实验报告的表格内。
(表格中的现象、分析和结论由学生填写)
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教师可以询问他们实验操作的详细步骤。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有些人的实验步骤比较科学。
合理省时。
有些人的操作繁琐、重复、费事。
如果把点燃的蜡烛先放入丙瓶检验,再依次放入乙瓶和甲瓶检验,只要点燃一次蜡烛就可以完成三个测试工作。
这是最合理、省时的实验程序。
运用运筹学,合理安排工作程序,求得省时、省力的效果,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验二】植物呼吸时释放CO2
取三个广口瓶,甲瓶内放入活的豌豆苗,乙瓶放入烫死的豌豆苗,丙瓶为空瓶。
盖上盖后放到黑暗环境条件下24小时,换上双孔瓶塞,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瓶里的气体。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得出结论,将结果填写在投影和实验报告的表格内。
【实验三】方法步骤与实验二相同,但甲瓶内没有萌发的种子,乙瓶内放有干燥的种子,丙瓶为空瓶。
实验三和实验二的实验装置可参考课本P60的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CO2”中的图示。
学生实验时,一部分人做实验二,另一部分人做实验三。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的表格时,仍然填写“现象”、“分析”和“结论”。
完成实验一、二、三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1)植物的呼吸作用除了引起周围的气体成分改变外,还会引起什么变化?
(2)怎样才能测定呼吸作用引起的热量变化呢?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制保暖的实验装置:在矿泉水瓶中分别装入萌发的种子和干燥的种子,把它们和另一个空瓶中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然后把三个瓶子放在一个硬纸箱中,在三个瓶子的周围填充满锯未木屑做为保温材料(也可填充棉花或碎布等材料),在保温材料里也插一支温度计。
【实验四】种子呼吸时放热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各组的实验装置,记录甲、乙、丙三瓶内及保温材料的温度,然后,由各组代表汇报观察的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记录,得出结论。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盛萌发种子的瓶内温度明显较高,说明什么?
(2)干种子也有生命,但是盛干种子的瓶内温度都没有明显升高,这又说明了什么?
(3)呼吸作用的强弱与生命活动是否旺盛有什么关系?(辩证统一,相互影响)
3.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经过前面所做的四个实验,学生已经确信植物具有呼吸作用。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概括和综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且用公式表示呼吸作用。
4.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是带有总结性的内容,它总结了这节课与上一节课的内容要点。
先明确两者的区别,再说明它们的联系,这实际也是起复习巩固的作用,学生是不难理解的。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1)光合作用在哪里进行,呼吸作用在哪里进行?
(2)光合作用必须有光时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在何时进行?
(3)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吸收什么气体?放出什么气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又是怎样?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上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认清这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后,教师可以再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1)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从哪里来的?
(2)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比较表,最后使学生得出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一结论。
5.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实例来说明。
例如:
(1)为什么在栽培农作物时常常要松土?
(2)保存水果、蔬菜或粮食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低温、低氧、高CO2等)
(3)为什么新疆的西瓜特别甜?
(4)为什么通气不良的菜窖会缺氧?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5)卧室中放大量的植物过夜有利于健康吗?为什么?
小资料
1.植物呼吸时放出C02的实验:
把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未萌发的种子分别包入甲、乙两个纱布袋里,用线扎紧袋口,把甲、乙两个纱布袋分别挂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甲、乙两个广口瓶内,布袋不能碰到石灰水,塞上瓶塞,把瓶移到温暖处,1~2天后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如果石灰水变混浊了,证明植物体产生了CO2。
2.证明植物在白天也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
培养一盆黄化苗(没有叶绿体),把它放在有光的条件下做呼吸作用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植物在白天也进行呼吸作用(吸入02,呼出CO2)。
用黄化苗的原因是让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没有叶绿素),这样就很容易证明植物在白天(光下)也进行呼吸作用。
把黄化苗放在光下几天后,它又形成了
叶绿素,再做同样的实验,呼吸现象在白天(光下)就不明显了。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利用了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而且还不够,还必须从大气中吸入C02。
而光合作用释放的02,呼吸作用却用不完,于是从叶中释放出来。
所以,植物在白天的呼吸作用被强烈的光合作用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