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培训资料(doc 6页)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7
模具新人培训资料1. 简介本文档旨在为模具行业的新人提供培训资料,帮助他们快速了解模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阅读本文档,新人可以初步掌握模具的工作流程、常用工具和设备,以及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
2. 模具行业概述模具是制造工业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各种制造领域,如汽车、电子、航空等。
模具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成型、冲压、注塑等工艺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和经验。
3. 模具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加工方式和用途,模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塑料模具塑料模具是用于注塑成型的模具,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制造行业。
3.2 压铸模具压铸模具是用于压铸过程中的铸造模具,适用于铝合金、镁合金等材料的铸造。
3.3 冲压模具冲压模具是用于金属制品冲孔、弯曲、拉伸等加工过程中的模具。
3.4 精密模具精密模具用于制造高精度产品,如导轨、半导体封装等。
精密模具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4. 模具制造流程模具的制造流程主要包括设计、加工、组装和调试等环节。
模具设计是整个制造流程的第一步,包括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两个方面。
产品设计负责确定成品的形状和尺寸,而模具设计则需要根据产品设计绘制出模具的具体结构和参数。
4.2 加工加工是指根据模具设计的要求,对模具各个零部件进行加工和制造。
常用的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
加工精度和质量对最终产品的成型效果至关重要。
4.3 组装在模具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
组装是为了保证模具的正常工作和使用,需要确保各个零部件的精度和配合度。
调试是指对组装完成的模具进行测试和调整,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高效生产。
调试包括模具的上下模动作测试、成品尺寸测量等。
5. 模具制造常用工具和设备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有:•车床:用于车削模具零部件的机床。
•铣床:用于铣削模具零部件的机床。
•钻床:用于钻削孔径和开槽的机床。
•磨床:用于磨削模具表面和外形的机床。
•CNC机床:数控机床,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模具加工和制造。
模具实用培训资料(doc 41页)模具培训资料教材和资料:知识范围(初步预定)初级篇● 模具业发展概况及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模具的定义: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将各种材料以不同的状态在特定的工具中,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其分离或变形,获取所需制件的尺寸和形状,这样的工具(或称工艺装备)统称为模具。
其中:金属板料冲压模具是机械加工工艺装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分部分。
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中(CAD/CAM)的应用,使其得到了很大的变革,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塑料模具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
如:产品形状复杂、尺寸变化范围比较大,应用面广,原材料来源市场大,产品即适用又受人喜爱,有些地方必须使用塑料产品,所以近年来塑料模具广泛使用迅速发展。
二、模具的生产特点:模具是实现少、无切削的主要工艺装备,并且具有非常高的生产效率。
即:(1)少切削(2)无切削(3)生产效率高模具生产特点(4)成本低(5)产品尺寸精度稳定(6)操作简单,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三、模具的发展概况及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一)、国外模具发展概况及作用1、日本:从1959年到1979年的20年中,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4.5倍,汽车增长21倍,机床增了11倍,而模具增长了31倍。
2、目前:在美国、日本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成为基础工业,会得到更大发展。
3、近年来,国外模具材料、模具结构、模具加工、模具生产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 M),使设计周期大为缩短,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了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
由于模具材料、设计、制造水平的飞速发展,产品质量和模具寿命大为提高,降低了产品成本。
4、根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的报告,到2000年,机械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是由模具来完成的。
国外模具发展概况:1、日本:1959年~1979年,20年模具产值增长了31倍;2、在美国、日本、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一个独立行业;3、应用(CAD/CAM)软件;4、到2000年模具完成机械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
引言:模具是制造工业产品不可或缺的工具。
了解模具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模具基础知识,包括材料选择、设计原则、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读者对模具有更深入的了解。
概述:模具是一种用于制造工业产品的设备或工具,通过将原材料进行成型、注塑等操作,将其转化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模具的制作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和工艺进行设计和选择。
正文内容:一、材料选择1. 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模具材料的选择对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
- 合适的模具材料可以提高模具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2. 常见的模具材料- 工具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韧性,适合制作耐磨性好的模具。
- 不锈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适合制作食品加工等需要高洁净度的模具。
- 铝合金: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好的导热性,适合制作大型模具。
二、设计原则1. 设计原则的重要性- 模具设计是模具制作的关键环节,对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起决定性作用。
-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常用的设计原则- 合理布置导向和定位元件,以确保成品的精度和一致性。
- 减少模具的使用部件,以降低成本和制造工艺的复杂性。
- 设计易于维护和调整的模具结构,以提高生产的灵活性。
三、制造工艺1. 制造工艺的步骤- 模具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准备、图纸分析等。
- 模具加工的具体流程,包括铣削、车削、磨削等工艺。
- 加工后的模具调试和修正工作,以确保模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工艺中的关键技术- 数控加工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设备进行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 电火花加工技术:通过电火花放电来进行精细加工,适用于加工高硬度材料。
四、模具检测1. 模具检测的目的- 检测模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模具制作的质量。
- 检测模具的磨损状况和维护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2. 常用的检测方法- 三坐标测量:通过测量模具的坐标值来评估模具的准确度。
模具培训资料教材和资料:知识范围(初步预定)初级篇● 模具业发展概况及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模具的定义: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将各种材料以不同的状态在特定的工具中,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其分离或变形,获取所需制件的尺寸和形状,这样的工具(或称工艺装备)统称为模具。
其中:金属板料冲压模具是机械加工工艺装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分部分。
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中(CAD/CAM)的应用,使其得到了很大的变革,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塑料模具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
如:产品形状复杂、尺寸变化范围比较大,应用面广,原材料来源市场大,产品即适用又受人喜爱,有些地方必须使用塑料产品,所以近年来塑料模具广泛使用迅速发展。
二、模具的生产特点:模具是实现少、无切削的主要工艺装备,并且具有非常高的生产效率。
即:(1)少切削(2)无切削(3)生产效率高模具生产特点(4)成本低(5)产品尺寸精度稳定(6)操作简单,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三、模具的发展概况及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一)、国外模具发展概况及作用1、日本:从1959年到1979年的20年中,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4.5倍,汽车增长21倍,机床增了11倍,而模具增长了31倍。
2、目前:在美国、日本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成为基础工业,会得到更大发展。
3、近年来,国外模具材料、模具结构、模具加工、模具生产辅助设计和制造(CAD/ CAM),使设计周期大为缩短,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了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
由于模具材料、设计、制造水平的飞速发展,产品质量和模具寿命大为提高,降低了产品成本。
4、根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的报告,到2000年,机械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 0%,是由模具来完成的。
国外模具发展概况:1、日本:1959年~1979年,20年模具产值增长了31倍;2、在美国、日本、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一个独立行业;3、应用(CAD/CAM)软件;4、到2000年模具完成机械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
模具设计培训资料模具设计培训资料:成为专业模具设计师的必经之路模具设计是一个涉及复杂技术和工艺的领域,要求设计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了帮助大家成为专业的模具设计师,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的培训资料,涵盖了模具设计所需的基本概念、技能和工具。
一、基本概念1、模具构成:了解模具的组成结构,包括模座、模芯、分模面、浇口等部分,对于设计成功的模具至关重要。
2、模具材料:掌握常用模具材料及其特性,如钢材、铝合金、塑料等,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3、塑料成型工艺:了解塑料的成型工艺,包括注塑、压塑、挤塑等,熟悉各种工艺的流程和特点。
二、技能要求1、绘图技能:掌握绘图软件的使用,如AutoCAD、SolidWorks、Pro/Engineer等,能准确绘制模具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2、模具制造:了解模具的制造工艺,包括铣削、钻孔、线切割等,熟悉加工设备和操作规程。
3、模具调试:具备调试模具的能力,能根据产品要求调整模具参数,确保产品质量。
三、工具使用1、绘图工具:使用AutoCAD、SolidWorks等软件进行二维绘图,Pro/Engineer等软件进行三维建模。
2、模拟工具:使用Moldflow等软件进行模具流动分析,预测产品缺陷并优化设计方案。
3、机加工软件:使用Mastercam等软件进行数控编程,生成加工模具的G代码。
四、实践经验1、设计经验:积累丰富的设计案例,熟悉各种产品设计和材料选择,提高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2、生产经验:深入了解生产流程和现场管理,与生产工人沟通交流,掌握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3、质量控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熟悉ISO9001等质量标准,确保模具设计和制造符合要求。
五、培训资料总结以上是我们为大家提供的模具设计培训资料,涵盖了基本概念、技能要求、工具使用和实践经验等方面。
希望通过这些资料,大家能全面了解模具设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成为一名专业模具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具制作人员工作培训资料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事模具行业的你要对模具的基础知识了解。
下文是模具培训资料,欢迎阅读!模具培训资料:选材条件1、耐磨性坯料在模具型腔中塑性变性时,沿型腔表面既流动又滑动,使型腔表面与坯料间产生剧烈的摩擦,从而导致模具因磨损而失效。
所以材料的耐磨性是模具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硬度是影响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模具零件的硬度越高,磨损量越小,耐磨性也越好。
另外,耐磨性还与材料中碳化物的种类、数量、形态、大小及分布有关。
2.强韧性模具的工作条件大多十分恶劣,有些常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从而导致脆性断裂。
为防止模具零件在工作时突然脆断,模具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模具的韧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含碳量、晶粒度及组织状态。
3.疲劳断裂性能模具工作过程中,在循环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往往导致疲劳断裂。
其形式有小能量多次冲击疲劳断裂、拉伸疲劳断裂接触疲劳断裂及弯曲疲劳断裂。
模具的疲劳断裂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强度、韧性、硬度、以及材料中夹杂物的含量。
4.高温性能当模具的工作温度较高进,会使硬度和强度下降,导致模具早期磨损或产生塑性变形而失效。
因此,模具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抗回火稳定性,以保证模具在工作温度下,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5.耐冷热疲劳性能有些模具在工作过程中处于反复加热和冷却的状态,使型腔表面受拉、压力变应力的作用,引起表面龟裂和剥落,增大摩擦力,阻碍塑性变形,降低了尺寸精度,从而导致模具失效。
冷热疲劳是热作模具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帮这类模具应具有较高的耐冷热疲劳性能。
模具培训资料:设计原理1、批量的大小实验用,模具产量小时,可采用木材或树脂进行制造。
但是,如果实验用模具是为了获得制品有关收缩、尺寸稳定性及循环时间等的数据时,应该使用单型腔模具来实验,且能保证其能在生产条件下运用。
模具一般用石膏、铜、铝或铝-钢合金制造,很少用到铝-树脂。
2、几何形状设计,设计时,经常要综合考虑尺寸稳定性及表面质量。
模具计划培训内容一、模具设计1. 模具设计基础知识(1)模具设计概述(2)模具设计流程(3)模具设计软件应用2. 模具零部件设计(1)模具结构和工作原理(2)注塑模、压铸模、冲压模、拉伸模的设计要点(3)模具零部件的设计规范3. 模具设计实例分析(1)产品结构分析(2)模具构型设计(3)模具零部件设计及配合尺寸二、模具加工技术1. 模具加工工艺(1)数控加工工艺流程(2)加工工艺规范(3)刀具选择及切削参数2. 模具零部件加工(1)模具零部件加工工艺(2)加工工艺优化(3)加工质量控制3. 模具表面处理(1)模具表面处理工艺选择(2)表面处理工艺要求(3)表面处理工艺优化三、模具组装与调试1. 模具组装要点(1)模具组装工艺概述(2)模具组装顺序及注意事项(3)组装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2. 模具调试技术(1)模具调试方法(2)模具调试步骤(3)调试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 模具调试实例分析(1)模具调试实例分析(2)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调试完成后的模具性能测试四、模具管理和维护1. 模具管理基础知识(1)模具管理概述(2)模具管理流程(3)模具管理软件应用2. 模具维护技术(1)模具维护方法(2)模具维护周期及内容(3)模具维护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 模具改进与优化(1)模具改进方法(2)模具优化技术(3)模具寿命延长措施五、培训实践1. 模具设计综合案例2. 模具加工实践3. 模具组装与调试实训4. 模具管理及维护实例操作六、培训总结与评估1. 培训总结(1)培训内容总结(2)培训实践效果分析(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2. 个人成绩评估(1)学员个人总结(2)培训成绩评估(3)个人成长目标制定以上为本次模具计划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本次培训,相信能够帮助员工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公司能够继续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模具培训资料一、培训目标模具培训旨在提供学员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理解、设计和制造各种类型的模具。
通过培训,学员将掌握模具的原理、制作流程、操作技巧以及相关的安全知识,为其未来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训内容1. 模具基础知识模具的定义和分类模具的构成和功能模具的材料和选用原则2. 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模具设计软件的应用模具加工工艺流程模具加工设备及其操作技巧3. 模具调试与加工模具的组装与调试技术模具加工操作规范模具质量检测与控制4. 模具维护与保养模具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模具故障分析与处理模具寿命管理5. 安全与环保知识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安全要求环境保护意识与实践模具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三、培训方法1. 理论授课培训师将通过讲授模具的基础知识、设计原理和加工工艺等理论内容,以及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帮助学员建立起对模具制造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2. 实训操作培训班将提供配备先进设备和工具的实训场所,学员将亲自操作模具设计软件、模具加工设备等,进行实践训练,掌握模具制造的各个关键环节。
3. 现场观摩培训期间将组织学员参观模具制造企业或生产现场,让学员亲身感受模具制造的实际操作和技术要求,加深对模具行业的认识。
四、培训评估1. 学员考核培训期末将进行学员的理论和实践考核,以评估学员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模具设计、加工操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 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将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并进行整体评估,以及对课程的改进和完善,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培训证书学员在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后,将获得由培训机构颁发的模具培训证书,证明其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六、培训机构简介我们是一家专业从事模具培训的机构,拥有丰富的培训经验和专业的师资力量。
我们致力于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帮助他们成为模具制造领域的专业人才。
模具基础知识培训完整版docx(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模具基础知识培训的完整版本docx(二),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模具基础知识,并掌握其应用技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模具的概述、模具的分类、模具的设计原则、模具材料的选择和模具制造的流程。
正文内容:一、模具的概述1. 定义:模具是制作工业产品的一种工具,用于在特定条件下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成型。
2. 主要功能:模具可以实现对产品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等要求的精确控制。
3. 基本构成:模具通常由模具座、上模、下模、模具芯、导向装置等组成。
二、模具的分类1. 按用途分类:包括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铸造模具等。
2. 按结构形式分类:包括单工位模具、复合模具、组合模具等。
3. 按运动形式分类:包括开合式模具、滑块式模具、旋转式模具等。
三、模具的设计原则1. 产品要求与模具设计的匹配性:模具设计需满足产品的要求和特点。
2. 模具设计可行性分析:考虑到模具的加工工艺和生产成本。
3. 模具设计的标准化和系列化:提高模具的通用性和生产效率。
4. 模具设计的可维修性和寿命: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5. 模具设计与其它工艺流程的协同性: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进行充分沟通和配合。
四、模具材料的选择1. 金属材料常用于模具制造:如工具钢、合金钢等。
2. 材料的硬度和热处理:根据模具的使用情况选择适当的硬度和进行热处理。
3. 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考虑到模具的使用环境和材料的耐久性。
4. 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可靠性:考虑到模具的制造工艺和加工要求。
5. 材料的成本和供应稳定性:综合考虑成本和材料的供应问题。
五、模具制造的流程1. 模具设计:根据产品要求进行模具结构和尺寸的设计。
2. 模具加工:包括数控加工、热处理、电火花、线切割等工序。
3. 模具调试:将模具安装到相关设备上,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4. 试模和修模:对模具进行试模和修模,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
5. 批量生产:根据模具的设计要求进行大规模的产品生产。
模具设计培训资料(一)引言概述:模具设计是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着产品的质量、效率和成本。
模具设计培训资料(一)将介绍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读者理解模具设计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并掌握相关的设计技巧和注意事项。
正文:一、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1.1 模具的定义和分类1.2 模具在生产中的作用和重要性1.3 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4 模具设计中的常用术语和标准二、模具设计的工作流程2.1 产品设计和需求分析2.2 模具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2.3 模具设计的3D建模和装配2.4 模具结构设计和零部件设计2.5 模具设计的工程图和制造工艺三、模具设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1 模具设计中常见的设计错误和缺陷3.2 模具设计中的尺寸和公差控制3.3 模具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和工艺优化3.4 模具设计中的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3.5 模具设计中的模拟分析和验证技术四、模具设计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4.1 模具设计中常见的工艺问题和困难4.2 模具设计中的设计变更和修正4.3 模具设计中的模具寿命和维护问题4.4 模具设计中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4.5 模具设计中的节能环保和安全问题五、模具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展望5.1 模具设计中的数字化和自动化趋势5.2 模具设计中的智能化和智能制造5.3 模具设计中的先进材料和制造技术5.4 模具设计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5.5 模具设计中的国际标准和交流合作总结:本文介绍了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模具的定义和分类、模具设计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模具设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以及模具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提升自己的模具设计能力,并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后续的培训资料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讲解模具设计的更多细节和应用。
模具设计培训资料(doc 6页)
模具设计培训资料
编制本手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1.规范公司设计人员的设计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作为参考。
2.新入公司的助理工程师的培训教材。
公司产品可分为自主开发设计产品和OEM类产品。
自主开发设计产品
公司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外观结构、功能方面有独到之处。
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产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为公司创造最大的利润。
自主开发设计产品包括公司自有品牌产品、帖牌产品、定制产品。
OEM产品
OEM原来是指由客户提供所有的技术资料和图纸,制造商仅负责生产的模式。
现在所讲的OEM其实已经包括ODM,即客户提供外观、对功能提出要求,制造商根据要求进行设计、生产产品。
OEM类产品尽可能按客户的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只有在客户的要求不合理的情况下,经与客户协商,在得到客户的同意下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设计。
OEM类产品只有在得到客户的最终确认以及本公司能批量生产才表示整个开发过程完成。
本培训资料内部使用,若有需求可联系QQ:396223646要培训部人员讲解或给其他详细资讯。
一、塑胶件
塑胶件设计时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对某些难以保证的地方,考虑到修模时给模具加料难、去料易,可预先给塑料件保留一定的间隙。
常用塑料介绍
常用的塑料主要有ABS、AS、PC、PMMA、PS、HIPS、PP、POM等,其中常用的透明塑料有PC、PMMA、PS、AS。
高档电子产品的外壳通常采用ABS+PC;显示屏采用PC,如采用PMMA则需进行表面硬化处理。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中底挡电子产品大多使用HIPS和ABS做外壳,HIPS因其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逐步有取代ABS的趋势。
常见表面处理介绍
表面处理有电镀、喷涂、丝印、移印、水转印。
ABS、HIPS、PC料都有较好的表面处理效果。
而PP料的表面处理性能较差,通常要做预处理工艺。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模内转印技术(IMD)、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IML)、魔术镜(HALF MIRROR)制造技术。
IMD与IML的区别及优势:
1.IMD膜片的基材多数为剥离性强的PET,而IML的膜片多数为PC.
2.IMD注塑时只是膜片上的油墨跟树脂接合,而IML是整个膜片履在树脂上
3. IMD是通过送膜机器自动输送定位,IML是通过人工操作手工挂
1.1 外形设计
对于塑胶件,如外形设计错误,很可能造成模具报废,所以要特别小心。
外形设计要求产品外观美观、流畅,曲面过渡圆滑、自然,符合人体工程。
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大多数电子产品,外壳主要都是由上、下壳组成,理论上上下壳的外形可以重合,但实际上由于模具的制造精度、注塑参数等因素影响,造成上、下外形尺寸大小不一致,即面刮(面壳大于底壳)或底刮(底壳大于面壳)。
可接受面刮<0.15mm,可接受底刮<0.1mm。
所以在无法保证零段差时,尽量使产品:面壳>底壳。
一般来说,上壳因有较多的按键孔,成型缩水较大,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大,一般选0.5%。
底壳成型缩水较小,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小,一般选0.4%。
即面壳缩水率一般比底壳大0.1%
1.2 装配设计
指有装配关系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尺寸设计。
主要注意间隙配合和公差的控制。
1.2.1 止口
指的是上壳与下壳之间的嵌合。
设计的名义尺寸应留0.05~0.1mm的间隙,嵌合面应有1.5~2°的斜度。
端部设倒角或圆角以利装入。
上壳与下壳圆角的止口配合。
应使配合内角的R角偏大,以增大圆角之间的间隙,预防圆角处的干涉。
1.2.2 扣位
主要是指上壳与下壳的扣位配合。
在考虑扣位数量位置时,应从产品的总体外形尺寸考虑,要求数量平均,位置均衡,设在转角处的扣位应尽量靠近转角,确保转角处能更好的嵌合,从设计上预防转角处容易出现的离缝问题。
扣位设计应考虑预留间隙。
设计扣位时应考滤侧抽心有无足够的行程。
1.2.3 螺丝柱
一般采用自攻螺丝,直径为2~3mm。
以上表中所提供的是HIPS和ABS料常用螺丝孔尺寸,对于不同的材料,螺丝孔尺寸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比较软、韧性较好的材料d值小,较脆的材料所选d 值要大一点。
1.3 结构设计
在基本厚度的设计上,不宜过薄,否则外客强度不足,容易导致变、断裂等问题的出现,过厚则浪费材料,影响注塑生产。
一般外壳壁厚控制在1~2mm。
外壳整体厚度应平均过度,不得存在厚度差异变化大的结构,否则容易导致外观缩水,特别是在筋位底部和螺丝柱位。
为预防缩水,筋位厚度控制在0.6~1.2mm。
1.3.1面壳
键孔的设计。
键孔的碰穿方式有三种选择。
A方式利于模具的制作,但碰穿处的利边容易导致卡键;B方式则避免了卡键问题,但当碰穿偏
心时则键孔变小,产生利边。
C方式增加了按键的倒入斜脚,同时保存了碰穿偏心的余量,有效的防止了问题的出现,现一般采用B或C。
1.3.2 按键设计
间隙:按键设计时要注意按键与面壳键孔的间隙,一般来说,如果按键采用硅胶按键,则按键与面壳键孔的间隙为0.2~0.3mm。
如果按键采用悬臂梁,则要考虑预留按动时偏摆的间隙。
如按键表面需要处理则要考虑各种表面处理对间隙的影响。
水镀(电镀)镀层厚度一般为0.1mm,喷涂和真空镀一般为0.05mm。
键顶圆弧:如虑按键表面需进行丝印等处理时,按键表面圆弧不宜过大,弓形高度小于0.5mm。
圆角:按键顶部周边需倒圆角,避免卡住按键。
按键
面壳
按键按钮线路板悬臂梁的不同设计对按键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上图所示按键按动时偏摆较大,按键与面板键孔要预留较大的间隙
上图所示按键按动时偏摆较小,按键主要做垂直运动,按键与面板键孔预留较小的间隙
另一方面,悬臂梁的长度和厚度也直接影响到按键的效果,如果是联体按
键,则要避免按键连动(即按一个按键时,其它按键也跟着运动的现象,严重时会发生其它按钮发生动作,造成误操作)
按键手感:轻触式按钮的按动力量大小一般要求在100g~200g,按动灵活,手感良好。
按键寿命:按键寿命一般要求100000次,
控制变形:对于悬臂梁按键,生产、运输、储存时一定要控制按键的变形,因为轻微的变形都可能导致按键的使用效果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