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94.50 KB
- 文档页数:10
汽车行业国家标准与世界标准的对比及应用谢伟东,张鑫磊(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的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标准日渐完善。
为了扩大市场,国产车必须遵守国外的法规出口售卖,和国外的标准相比,我国汽车标准在部分领域稍有欠缺,阻碍了汽车的出口。
文章主要分析了国家标准以及国外标准的现状,帮助企业规避贸易壁垒,并采取相应对策,促进我国汽车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对比;应用中图分类号:U4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8-0202-01——————————————作者简介: 谢伟东(1998—),男,广东揭阳人,本科,研究方向:车辆工程。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国内市场各类龙头企业作为市场竞争者涌入汽车行业,进口车关税下调20%,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将导致国内汽车市场趋于饱和,这样一来,为了扩大市场,部分车企把目光投向国外。
据中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我国汽车出口量呈现快速增长,相比2015年,2018年增长约60%,出口金额达接近150亿美元,可见,汽车出口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然而,汽车制造商制造的汽车若不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要求,无法在国际市场中进行售卖,对这一部分制造厂商来说,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任务在整个市场扩张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我国标准现状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的大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汽车标准,因国而异,各国标准之间的差异性,容易给国际间贸易往来带来不小的阻碍,我国汽车标准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向国际标准靠拢。
我国有关汽车的标准体系中,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推荐性国家标准(GB-T)、行业标准(QC),以及推荐性地方标准,大多数企业还有自身的企业标准,而强制性国家标准由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一般安全,以及节能环保几个部分构成,内容上对汽车的灯光、操控性、防火、防盗等详细要求。
汽车标准件标准和国标
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汽车标准件的标准和国标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标准件是汽车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汽车标准件的标准和国标的制定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标准件的标准和国标的制定可以促进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
量的提高。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国标,可以规范汽车标准件的生产和使用,提高汽车标准件的质量水平,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汽车标准件的标准和国标的制定可以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制定科
学合理的标准和国标,可以规范汽车标准件的生产和使用,避免因为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汽车标准件的标准和国标的制定还可以促进汽车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制
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汽车标准件标准和国标,可以提高我国汽车标准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汽车标准件产品的出口,推动汽车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我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总之,汽车标准件的标准和国标的制定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
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和国标,规范汽车标准件的生产和使用,才能促进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推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汽车标准件标准和国标的制定,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建立之初,在研究分析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确立以欧洲的 ECE/EEC 技术法规体系为主要的参考借鉴对象来制定并完善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多年来,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也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发展。
本文将截止到 2013 年 11 月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和项目的最新状态,以及我国标准与所参照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以ECE/EEC 法规为主,少部分项目参照ISO/IEC国际标准和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对应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汽车产品实施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法制化管理,专门针对汽车产品建立并实施配套、完善的法律和技术法规体系。
这是因为汽车产品不同于国民经济中的其它产品,它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和效益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还可能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浪费不可再生的能源,给当代人及其后代子孙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这不仅涉及汽车产品的使用,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更是与之息息相关。
因此汽车工业已不仅仅涉及一个产业的利益问题,而直接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已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工具、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而已转化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和规范。
因此各国政府从维护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将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单独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中,对汽车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专门立法,授权各自国家主管运输和工业的政府部门作为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并按照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管理制度,即以欧洲为代表的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汽车产品自我认证制度,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
我国从 1988 年开始,按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将汽车标准在属性上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将涉及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标准划归为汽车强制性标准,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确保我国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性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不断提升其水准。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建立之初,在研究分析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具体容的基础上,确立以欧洲的ECE/EEC技术法规体系为主要的参考借鉴对象来制定并完善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多年来,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也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发展。
本文将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和项目的最新状态,以及我国标准与所参照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以ECE/EEC法规为主,少部分项目参照ISO/IEC国际标准和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对应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汽车产品实施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法制化管理,专门针对汽车产品建立并实施配套、完善的法律和技术法规体系。
这是因为汽车产品不同于国民经济中的其它产品,它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和效益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还可能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浪费不可再生的能源,给当代人及其后代子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这不仅涉及汽车产品的使用,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更是与之息息相关。
因此汽车工业已不仅仅涉及一个产业的利益问题,而直接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已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工具、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而已转化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和规。
因此各国政府从维护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将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单独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中,对汽车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专门立法,授权各自国家主管运输和工业的政府部门作为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并按照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管理制度,即以欧洲为代表的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汽车产品自我认证制度,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
我国从1988年开始,按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将汽车标准在属性上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将涉及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标准划归为汽车强制性标准,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确保我国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性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不断提升其水准。
汽车体系标准与法规汽车体系标准和法规是为了确保汽车安全、环保、性能和质量等方面的合规性制定的法律和技术规定。
这些标准和法规涵盖了车辆的设计、制造、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各自的汽车标准和法规,但一些国际标准和法规也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制造和销售。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汽车体系标准和法规:1.车辆安全标准和法规:这些标准和法规规定了车辆的安全要求,包括碰撞安全性、制动系统、安全气囊、座椅带、灯光和信号系统等。
不同国家通常制定自己的车辆安全标准,如美国的FMVSS(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s)和欧洲的ECE-R规范。
2.排放和环保法规:汽车排放法规规定了车辆尾气排放的限制,以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美国的CAA(Clean AirAct)和欧洲的欧洲排放标准是相关的法规。
3.质量和性能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车辆的质量、性能和耐久性要求,包括引擎性能、悬挂系统、轮胎和刹车系统等。
4.标志和标识法规:这些法规规定了车辆上必须携带的标志和标识,包括车牌、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和安全警告标志等。
5.车辆制造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制造标准,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
6.驾驶员和乘客安全法规:这些法规规定了驾驶员和乘客在车辆内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定,如安全带的使用和儿童座椅的要求。
7.全球化标准和法规: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的WP.29工作组,制定了全球性的汽车标准和法规,以促进跨国汽车制造和销售。
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汽车制造商必须遵守相应的汽车体系标准和法规,以确保其车辆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违反这些标准和法规可能会导致法律责任和产品召回。
汽车行业的监管和标准通常会根据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而不断更新和演进。
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制度(一)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各国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
强制性产品认证,是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让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对列入《目录》中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
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没有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不得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推动国家各种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贯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促进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具有其它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认证制度由于其科学性和公正性,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
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利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作为产品市场准入的手段,正在成为国际通行的作法。
所谓“中国强制认证”,又称3C认证,就是(英文名称为“China CompulsoryCertification”,缩写为“CCC”,简称“3C”认证)。
3C认证是我国新的安全许可制度,统一并规范了原来的“CCIB认证”和“长城认证”,符合国际贸易通行规则,是我国质量认证体制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政策之一,既能从根本上强制企业提高管理水准和产品质量,又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秩序。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2001年12月3日发布,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从2002年5月1日起(延期至8月1日),凡列入《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的产品(具体的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查询),没有通过3C认证的,一律不准出厂或进口,更不得上市销售。
(二)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的原因由于我国的认证认可制度建立在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由于管理结构和职能划分问题,认证认可工作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存在重复认证、重复收费等弊端。
2.2.4中国汽车标准体系我国目前还没有国际通行的汽车技术法规,强制性标准是目前我国较为系统的技术法规的主要表现形式。
汽车主管部门主要依据我国的汽车强制性标准,对汽车产品实行强制认证及公告管理。
1989年随着《标准化法》的实施。
我国汽车标准化开始了重大的改革。
标准化法将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类,强制性标准是依法强制执行的,推荐性标准是推荐实施的。
在这以后的标准制定当中,我国将汽车标准制定的重点放在了涉及安全、环保、节能和防盗的强制性标准制定上。
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一套比较合理、科学的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
汽车行业通过对国外主要汽车技术法规体系的研究,最后确定了以欧洲ECE法规为基础的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1e l。
‟我国的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 AC)管理,全国汽车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I羽陀114)负责制定和修订汽车国家和行业标准,是汽车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
国家标准制定完成后,由国家质量检测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或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发布。
强制性标准只有技术内容,而没有管理内容,因此虽然标准发布实施,但是缺乏实施力度。
1995年开始实施的强检项目,是汽车主管部门以红头文件引用强制性标准,才促使汽车强制性标准真正意义上的实施。
2002年强制认证制度的开展,采用了强制性标准。
虽然我国强制性标准体系主要参照欧洲E CE标准建立的,但是目前已完成的强制性标准较欧洲ECE要少,而实际列入强检项目并真正实施的标准项目更少。
由于标准的性质决定了强制性标准只有技术内容,缺乏管理内容。
标准参照的多为ECE20世纪90年代初的文本,技术内容相对EC E标准要落后5~10年删。
汽车标准与法规
汽车标准与法规是指规定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过程中应遵循的统一准则和规范性文件。
这些标准与法规的制定,旨在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汽车标准方面,国际上存在多个汽车标准体系,如欧洲的ECE、美国的FMVSS和日本的JIS等。
这些标准体系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能效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汽车标准,如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
在法规方面,各国政府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如车辆购置税、排放标准、燃油消耗量限值等。
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总之,汽车标准与法规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障。
在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对汽车标准与法规的学习和了解,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国内与国外汽车排放法律法规比较摘要:近几年来,道路交通不断发展,汽车逐渐成为国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汽车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的污染源,排放的尾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本文针对国内外汽车排放法规进行对比,在简单了解美、欧、日三个地区的排放法规后,明确国内汽车排放法规,并且综合实情,对法规进行完善。
关键词:汽车排放; 国内外法律法规; 汽车尾气; 奖惩制度;0 、引言新时期,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相关规定内容日益严格,逐渐向国际靠拢。
但在汽车排放法规上,国内现行的排放标准依然较为落后,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需要充分参考先进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标准,结合国内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排放标准。
1、国内汽车排放法律法规目前,国内采取的汽车排放法律法规主要的参考依据是欧洲地区,但实际上,国内的法律法规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汽车排放标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1993年先后发布了新型汽车排放国家标准,分别针对:轻型汽车、车用汽油机、汽油车燃油、汽车曲轴箱、汽油车怠速、柴油车自由加速、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等方面造成的污染标准进行规定。
并且于2000年汽车排放标准达到了欧洲90年代初期水平。
从排放法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的汽车排放法规主要是针对已经出现的污染问题进行控制。
这种法律法规的制定方式,会让法律法规落后于实际发展。
目前,国家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国五标准";,"国六标准";在某些城市作为试点,大部分炼油企业生产的燃油也已经达到了"国六标准";,我们国家的"国五标准";相当于"欧五标准";,于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
相比较而言,"国六标准";更加严格,汽油车的一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50%,总碳氢化合物和非甲烷碳氢排放限值下降50%,氮氧化物排放限值更加严格,下降到42%。
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介绍
张建
【期刊名称】《重庆重汽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我国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主要是参照欧洲ECE和EEC(EC)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制定的,在具体内容上跟踪欧、美、日三大汽车技术法规体系的协调成果。
汽车的强制性标准一般包括如下类别:安全标准、环保标准、节能标准。
其中安全标准又分为主动安全标准、一般安全标准及被动安全标准。
主动安全是指驾驶员根据道路情况采取措施避让险情、主动预防事故的状态,涉及到车辆的技术要求构成了主动安全标准。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张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72.43
【相关文献】
1.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中与食品接触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添加剂与残留物测定方法梳理 [J], 张苇杭;魏友华
2.为构建新型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奠定基础——解读《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的通知》 [J],
3.港口安全生产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框架 [J], 唐思远;卢新;王伟;陈实
4.港口安全生产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框架 [J], 唐思远;卢新;王伟;陈实
5.构建新型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国办印发《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J], 钟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建立之初,在研究分析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具体容的基础上,确立以欧洲的ECE/EEC技术法规体系为主要的参考借鉴对象来制定并完善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多年来,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也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发展。
本文将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和项目的最新状态,以及我国标准与所参照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以ECE/EEC法规为主,少部分项目参照ISO/IEC国际标准和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对应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汽车产品实施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法制化管理,专门针对汽车产品建立并实施配套、完善的法律和技术法规体系。
这是因为汽车产品不同于国民经济中的其它产品,它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和效益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还可能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浪费不可再生的能源,给当代人及其后代子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这不仅涉及汽车产品的使用,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更是与之息息相关。
因此汽车工业已不仅仅涉及一个产业的利益问题,而直接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已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工具、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而已转化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和规。
因此各国政府从维护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将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单独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中,对汽车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专门立法,授权各自国家主管运输和工业的政府部门作为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并按照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管理制度,即以欧洲为代表的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汽车产品自我认证制度,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
我国从1988年开始,按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将汽车标准在属性上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将涉及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标准划归为汽车强制性标准,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确保我国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性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不断提升其水准。
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建立之初,在研究分析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具体容的基础上,确立以欧洲的ECE/EEC技术法规体系为主要的参考借鉴对象来制定并完善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多年来,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也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发展。
本文将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和项目的最新状态,以及我国标准与所参照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以ECE/EEC法规为主,少部分项目参照ISO/IEC国际标准和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对应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1. 我国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以及与国际典型技术法规的关系
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已日趋完善,已制定发布的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包括按照国际惯例所划分的汽车一般性安全项目)共计52项(包括已经报批,即将发布的标准2项),表1列出了我国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关系。
表1 我国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关系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主动安全标准体系发展已比较完善,大部分项目在技术容上参照欧洲ECE/EEC(EC)技术法规制定,有少数项目,如汽车制动软管、汽车罩(盖)锁系统、车辆识别代号(VIN)、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等由于欧洲没有相应的法规项目,因此我国在制定强制性标准时参照了美国、日本汽车安全技术法规或国际标准。
2. 我国汽车被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以及与国际典型技术法规的关系
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被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也已日趋完善,已制定发布的汽车被动安全强制性标准共计28项(包括已经报批、即将发布的标准1项)。
表2列举出我国汽车被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的关系。
表2 我国汽车被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关系
3. 我国汽车环保与节能强制性标准以及与国际典型技术法规的关系
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环保与节能领域已制定发布的汽车强制性标准共计16项(包括已经报批、即将发布的标准2项)。
表3列举出我国汽车环保与节能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的关系。
表3 我国汽车环保与节能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