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低,稳定
(2)磁量子数m=-1/2;与外磁场相反,能
量高,不稳定
当m=-1/2时,E2=
-
(
1) 2
h 2
H0
当m=
+1/2时,
E2
=-
1 2
h 2
H0
I=1/2的核自旋能级裂分与H0的关系
由式 E = -ZH0及图可知1H核在磁场 中,由低
能级E1向高能级E2跃迁,所需能量为
在有机化合物中,经常研究的是1H和13C的共振 吸收谱,重点介绍1H核共振的原理及应用
核磁共振波谱与紫外可见、红外光谱的区别
共同点都是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
红外
核磁共振
跃迁类型 不同
电子能级跃迁 振动能级跃迁
自旋原子核发生 能级跃迁
测定方法 不同
透光率 或吸收度
透光率 或吸收度
共振吸收法
核磁共振波谱的分类
按原子核种类分为1H、13C、19F、31P等 氢核磁共振谱 (氢谱,1H-NMR,质子核磁共振
谱 ),主要提供三方面信息:①质子类型及 其化学环境;②氢分布;③核间关系 碳—13核磁共振谱(碳谱, 13C-NMR),可给出 丰富的碳骨架
核磁共振波谱的应用
NMR是结构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在 化学、生物、医学、临床等研究工作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E=E2-E1=
h 2 H0
△E与核磁矩及外磁场强度成正比, H0越大,能
级分裂越大, △E越大
2. 原子核的共振吸收
(1)原子核的进动 如果在磁场中的氢核的磁矩方向 与外磁场成一定的角度时,则在 外加磁场的影响下,核磁矩将围 绕外磁场进行拉莫尔进动 。进动 频率ν与外加磁场强度H0的关系可 用Larmor方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