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二十八脉及主病之六纲脉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28部诊脉顺口溜人体脉气在病理因素影响下,反映出不同的脉象,称为病理脉象,简称“病脉”。
脉象名称很难记得完整准确,临床上更不容易掌握脉象,没有记忆规律,给初学者带来学习难度,有许多中医大夫,不一定能够完整记下28部名称。
强记四句顺口溜,让你记住28部脉象名称,以便进一步掌握脉理和诊脉要领,对中医临床医疗过程中准确使用“脉诊”,有重要作用。
浮沉迟数缓滑涩,虚实微洪紧弦革,牢伏散动长短芤,促细濡弱疾代结。
四句顺口溜,二十八个“字”,一个“字”代表一部脉象名称,即指28部常见病理脉象。
分别依次是: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缓脉、滑脉、涩脉、虚脉、实脉、微脉、洪脉、紧脉、弦脉、革脉、牢脉、伏脉、散脉、动脉、长脉、短脉、芤脉、促脉、细脉、濡脉、弱脉、疾脉、代脉、结脉。
其脉象和主病是:一、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弱,如水上漂木。
主表证。
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
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
主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迟脉:脉象一息三至,脉来去极慢。
主寒证。
有力为寒实疼痛,无力为阳损虚寒。
数脉:脉象是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主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二、缓脉:舒缓均匀,一息四至,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
主湿病。
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主病痰、湿、实热、胎妊。
涩脉:往来坚涩,状如轻刀刮竹,极不流利。
主病:血少、伤精、反胃、亡阳、血痹。
虚脉:脉象轻按大而迟缓,稍加重按松软无力,甚至更有一种极度空虚之感。
主虚证。
如暑伤元气,心虚血少等。
三、实脉:脉象轻取重按,脉大且长,坚劲有力。
主实证。
热藴三焦。
微脉:脉象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气血俱虚。
洪脉:脉象指下极大,来盛去衰,势如波涛汹涌。
主阳热亢盛。
紧脉:脉象绷急,往来有力,弹击于指,状如牵绳转索。
主病寒、痛、宿食。
四、弦脉:脉象端直以长,如张弓弦,从中直过,挺然指下。
主病:肝病。
胸胁胀痛,疟疾。
革脉: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看脉六法-病脉二十八种脉有对看法。
有正看法。
有反看法。
有平看法。
有互看法。
有彻底看法等。
一、对看法:如有浮即有沉;有大即有弱;有滑即有涩;有数即有迟。
浮为在表,沉为在里,大为有余,弱为不足,滑为血多,涩为气少,动为搏阳,弦为搏阴,数为在腑,迟为在脏。
二、正看法:如浮大滑动数,脉气之有余者,名阳脉,当知其中有阳胜,阴病之机。
沉弱涩弦迟,脉气之不足者,名阴脉也。
当知其中有阴胜阳病之机。
三、反看法:如其始也为沉、为弱、为涩、为弦、为迟。
其继也微浮、微大、微滑、微动、微数者,是阳进阴退之机,其病为欲愈。
四、平看法:如浮为阳,如兼大动滑数之阳脉,是为纯阳。
必阳盛阴虚之病。
沉为阴,而兼弱涩弦迟之阴脉,是为重阴。
必阴盛阳虚之病。
五、互看法:如脉浮而弱,浮而涩,浮而弦,浮而迟,此阳中有阴,其人阳虚。
而阴气早伏于阳脉中也。
将有亡阳之变。
当以扶阳为急务矣。
如沉而大,沉而滑,沉而动,沉而数,此阴中有阳。
此人阴虚,而阳邪下陷于阴脉中也,将有阴竭之患。
当以存阴为深虑。
六、彻底看法:如浮大滑数动之脉体,虽不变,然始为有力之强阳。
终为无力之微阳。
知阳将绝矣。
沉弱涩弦迟之脉,虽喜变而为阳。
如忽然暴见浮大滑动数之状。
是阴极似阳。
知反照之不长。
余尽之易灭也。
病为进:如其始为浮、为大,为滑,为动,为数。
其继反沉,反弱,反涩,反弦,反迟者,是阳消阴长之机。
更有真阴真阳看法:阳者胃脘之阳,脉有胃气则不死。
所谓阴者,真藏脉也。
脉见真藏者死。
然邪气来紧而疾。
谷气来徐而和。
此又不得以迟数定阴阳。
10、病脉二十八种脉象分为二十八种,脉象的分类,经过历代医家的整理,归纳为: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孔、弦、革、牢、濡、弱、细、散、伏、动、促、结、代、疾等二十八种。
无论任何脉,都不能太过。
如过浮,过沉,过数,过迟,而无雍容和缓之意,即为无胃气脉。
古人有“有胃气则安,无胃气则危。
”无胃气脉,称为真脏脉。
其坚硬而失柔和,皆由阴阳偏盛,将形成离决之势,故病属难治。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收藏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
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
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
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
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
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
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1、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李中梓《诊家正眼》二十八脉脉象与主病歌诀1、浮脉2、沉脉3、迟脉4、数脉5、滑脉6、涩脉7、虚脉8、实脉9、长脉 10、短脉 11、洪脉12、微脉 13、细脉 14、濡脉 15、弱脉 16、紧脉17、缓脉 18、弦脉 19、动脉 20、促脉 21、结脉22、代脉 23、革脉 24、牢脉 25、散脉 26、芤脉27、伏脉 28、疾脉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
头痛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迟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中医二十八种脉象(附示意图)随图附赠,二十八脉分脉脉歌,详解于下: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中医诊断学——脉学脉诀总结(28脉)脉学总结五脏平脉歌: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
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一、浮脉:脉居浮位,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但不空虚。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二、沉脉:脉位在下,重按始得,轻取不应。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
三、迟脉:一息三至,来去轻慢。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
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一息六至,来去较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五、虚脉:浮大迟软,按之空虚。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六、实脉:坚实有力,举按皆得。
28脉特征和主病28脉一、浮脉类1.浮脉特征:切脉时,用指轻按肌表上就可以感到搏动,当用力重按时,反而感到指下的搏动减弱,但脉体并没有空虚的感觉。
浮脉主病:左寸浮发热是伤风,头疼目眩风痰壅,浮代虚迟心气少,心神恍惚不安宁,浮散心气虚烦躁,浮数心经背热烘。
左关脉浮是腹胀,数因风热入肝经,怒气伤肝脉浮促,心胸逆满不相通。
左尺若见浮脉行,膀胱风热尿色红。
右寸脉浮肺伤寒,咳嗦清涕出汗难,若见浮洪肺中热,浮迟咳嗽生涏痰。
右关脉浮脾胃虚,胸满不食郁气聚,浮洪涩来因吐血,浮迟脾胃虚寒积。
右尺脉浮风在下,大便秘结苦难通,若见浮虚无气少,浮数风热大肠中。
2.洪脉特征:洪脉的脉体浮大,有如波涛般汹涌,来势强而有力,之后就逐渐衰减,因此脉象在去时比来时显得势缓而力弱。
洪脉主病:左寸脉洪心热盛,目赤口疮头疼痛,关洪至热遍体痛,尺洪肾虚火造成。
右寸洪是肺中热,口燥烟干喘息烈,关洪吐逆并口渴,多因肺热促成者,右尺脉洪大便秘,腹满下血是热结。
3.濡脉特征:濡脉的脉形细小柔软,浮取时才能感到微弱的搏动;用指力重按,反而感觉不到搏动。
濡脉主病:左寸脉濡心虚空,自汗如珠心常怔忡,关濡气血不通畅,神情恍惚睡朦胧。
左尺濡来男精少,妇人尿数淋漓病。
右寸濡脉自寒虚;关脉是濡脾弱是,胃倒每时懒得吃;右尺脉濡是泻肚,下元冷极虚弱及。
4.散脉特征:散脉沉浮无根,浮取时脉象时快时慢,来去不明,重按反而摸不着脉。
散脉主病:左寸散脉心气虚,怔忡恍惚精神离;左关若散当溢饮;散居左尺雷火息,肾绝之症。
右寸散脉肺气少,身体倦怠汗淋漓;关主肿胀水臌病;右尺逢散魂魄去。
5.芤脉特征:轻取时脉管柔软中空,脉形大,像在按葱管。
脉管周围力道较强,脉管中空处显得无力;重按时脉象减弱。
芤脉主病:左寸芤是血妄行,必吐食呕两相攻;关芤胁痛有瘀血;左尺芤脉男尿血,女子月经多病却。
右寸芤是胸积血,吐红血赤无差别;右关芤来肠胃痈,呕吐瘀血是脾弱;尺部见芤大便血,仔细用心指下觉。
6.革脉特征: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象显得较为干硬,中空无力;重按脉象减弱革脉主病:左寸革脉心虚痛;关部见革疝瘕病;左尺逢革主精空。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中医号脉,这28种脉象,教你分辨什么病,收藏!|||1. 浮脉——特点——位于皮肝表浅处,只要把指头轻轻按在皮肝上,就能感觉到脉搏动,如果用力重按,反而会觉得脉搏减弱,或有空虚的感觉。
-主病: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
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 沉脉——特点——位于筋骨的深处,当指头轻轻按在皮肤上时,脉搏的搏动很不明显,必须用力重按到筋骨的深处,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
-主病:主里证。
(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
常见干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3. 迟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缓慢,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减少。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多见于寒证。
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虚。
-4. 数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快,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过多。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主热证。
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5. 虚脉——特点——脉象柔软无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弱,脉体软的,都属于虚类脉。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 实脉——特点——脉象强劲有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强,脉体大的,都属于实类脉。
-主病: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中医诊脉28种脉象可以分为这6大类!中医讲人体分为许许多多的经络与部位,结合五行之说,经过几千年的累积逐渐形成了一个复杂地诊断系统,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行外人对着各类症状容易一头雾水。
而中医诊断中,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通俗的来说,切,就是诊脉,通过医师对病患脉象的诊断,结果病患外在的表现症状,进行综合判断,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接下来跟随橘香园学堂小编了解下吧!脉象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根据中医的长期积累,将脉象分为28种,每一种脉象又对应许多病症,如果要通过脉象来准确判断,就需要极其丰富的经验了。
不过简单的了解脉象并进行粗略的区分还是可以的,下面就将28种脉象分成六大类进行简要说明。
1.浮脉类浮脉类包含的脉象有浮脉、洪脉、濡脉、散脉、芤脉和革脉,6种脉象。
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只需要轻轻搭脉就能有所感觉。
2.沉脉类沉脉类包括沉脉、伏脉、弱脉和牢脉4种,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都需要用点力度才能感受到脉搏。
3.迟脉类迟脉类也有四种,分别是迟脉、缓脉、涩脉和结脉。
迟为迟滞缓慢,所谓一息不足四至,息是呼吸,四至,跳动四下,凡是每个呼吸没有达到4次跳动的脉象均属于迟脉类。
这四种脉象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脉搏跳动的次数少而且缓慢。
4.数脉类数脉类相比较迟脉类而言,其界定的方法也是每次呼吸的脉搏次数,凡是每次呼吸的时间脉搏跳动5次以上的,都属于数脉类。
这个类别包括的脉象有数脉、疾脉、促脉和动脉。
5.虚脉类虚脉类包括虚脉、细脉、微脉、代脉和短脉,共5种脉象。
所谓虚,就是虚无,这类脉象的共同特征都是应指无力,脉象弱而无力是为虚。
6.实脉类有虚就有实,中医的辩证理论中会将各种病症分为虚实两类,而脉象也分虚实。
实脉类是与虚脉类相反的脉象,实脉类脉象均显现脉搏有力,有如实质。
这类脉象包括实脉、滑脉、弦脉、紧脉、长脉以及大脉。
以上就是中医中常见脉象的大致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以脉搏的跳动次数和强度来进行区分,而在实际的诊脉中往往会各种脉象混杂,很少会出现单一的脉象,因此想要熟练诊脉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累积。
中医的二十八脉及主病之六纲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浮脉主表证,亦见于虚阳外越证。
如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
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故脉多浮数。
浮脉亦见于里证。
久病体虚脉见浮而无力,阳气虚衰,虚阳外越,可见脉浮无根,是病情危重的征象。
故《濒湖脉学》说:“久病逢之却可惊。
”这种浮脉实际上是举之相对有余,按之非常不足,故称虚浮脉。
除病理性浮脉外,桡动脉部位浅表,或因夏秋时令阳气升浮,而出现浮脉,则不属病脉。
浮脉类其他脉对比: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其脉搏显现的部位较深,可以理解为"深脉"。
临床意义:沉脉为里证的主脉。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有力,属于实证;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则脉沉无力。
脉沉而无临床症状者,不一定是病,可见于正常人。
如肥胖者肌肉丰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冬季气血收藏,脉象亦偏沉。
此外,有的人两手六部脉象都沉细,但无病候,称为六阴脉,亦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沉脉类其他脉对比:伏脉、牢脉、弱脉。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缓慢,一息脉动三~四至(一分钟不满60次)。
临床意义:迟脉为寒证的主脉,亦可见于邪热结聚的里实证。
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但邪热结聚,经隧阻滞,也可以出现迟脉,其指感迟而有力,伴腹满便秘、发热等胃肠实热证,如《伤寒论》阳明腑实证即属此类,所以,脉迟不可一概认为是寒证。
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之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缓和。
正常人入睡后,脉率亦可见迟,都属生理性迟脉。
迟脉类其他脉对比:缓脉、涩脉、结脉。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每分钟90次以上)。
临床意义:数脉是热证的主脉。
亦可见于虚证。
张景岳说:“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
”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则脉数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则脉数无力或细数;浮大虚数,数而无力,按之空豁为虚阳外浮。
此外,正常人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脉率加速。
小儿脉率与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小,脉率越快。
儿童脉搏一息约六至左右(每分钟110次左右);婴儿脉搏一息约七至左右(每分钟120次左右),均为正常生理脉象。
数脉类其他脉对比:疾脉、动脉、促脉。
5、虚脉
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脉经》曰:“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
以指感势弱力薄为其特点。
但是,临床上虚证有气血阴阳的不同,故虚脉的形态亦不一,主要可分为两类:(1)宽大无力类,如芤、散脉;(2)细小无力类,如濡、弱、微脉。
临床意义:主虚证。
多见于气血二虚。
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搏击力弱故脉来无力;气虚不敛则脉道松弛,故按之空豁。
血虚不能充盈脉道,则脉细无力。
迟而无力多阳虚,数而无力多阴虚。
虚脉类其他脉对比:细脉、微脉、短脉、代脉。
6、实脉
脉象特征:脉来充盛有力,其势来盛去亦盛,应指幅幅,举按皆然,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
由邪气亢甚而正气不虚,正邪相搏,气血壅盛,脉道充满所致,脉实而偏浮数为实热证,实而偏沉迟为寒实证。
如久病出现实脉则预后不良,往往为孤阳外脱的先兆,但必须结合其他症状加以辨别。
实脉见于正常人,必兼和缓之象。
为气血超常,脉道充盈,鼓搏力强所致。
一般两手六部脉均实大,称为六阳脉。
实脉类其他脉对比:滑脉、长脉、弦脉、紧脉。
富不贵只能是土豪,你可以一夜暴富,但是贵气却需要三代以上的培养。
孔子说“富而不骄,莫若富而好礼。
” 如今我们不缺
土豪,但是我们缺少贵族。
高贵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气与悲悯之怀,高贵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与担当之志高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之心。
精神的财富和高贵的内心最能养成性格的高贵,以贵为美,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和气的氛围;以贵为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素质。
以贵为尊,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也提升一个境界。
一个心灵高贵的人举手投足间都会透露出优雅的品质,一个道德高贵的社会大街小巷都会留露出和谐的温馨,一个气节高贵的民族一定是让人尊崇膜拜的民族。
别让富而不贵成为永久的痛。
分享一段网上流传着改变内心的风水的方法,让我们的内心高贵起来: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喜欢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
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喜欢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喜欢享福,痛苦就越来越多;喜欢学习,智慧就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