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考申论热点素材:新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 格式:pdf
- 大小:163.04 KB
- 文档页数:2
2019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8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满分为100分。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栏。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当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并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
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资料1位于R市郊西隅的沙坝村,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山清水秀,历史悠久。
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有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文件一层层传达下来,但沙坝村却没有变革的迹象,人们还在观望。
时任大队书记的杨某回忆说:“那时候土地、山林还有各种财产都是国家(集体)的,国家的东西,哪个敢随便动!”到了1981年底,沙坝村把耕地按好、中、差进行了搭配,然后按人口平均发包给村民,完成“分田到户”,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沙坝村初步落实。
从此,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村民对于承包地有了经营权、使用权。
当时的规定是:所有承包地土地,不许出租、买卖;不许在承包地上建房、烧砖瓦等。
虽然承包时大队已经确定承包期是3至5年,但是,村民中仍有人怀疑分田到户不长久,会不会“今天分下去,明天又收回来”。
直到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村民们的忧虑才初步解除。
而后中央提出的“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算是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申论范文欣赏:中国农民丰收节田间地头展笑颜1500字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庆祝丰收的一项重要传统节日。
每年秋天的这个时刻,农田里金黄的稻穗、麦苗在田间地头展现着丰收的喜悦,农民们的笑颜洋溢着对劳动成果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农耕文化中,丰收是一种祈福与感恩的仪式。
中国农民凭借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耕耘着这片土地,将种子播种在泥土里。
经过一季的耕作,辛勤劳动的农夫们见证了这片土地的蓬勃生长,见证了绿色的希望从土地里绽放出来。
当丰收来临时,农民们将种植的庄稼收割下来,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这个时候,整个田野都洋溢着丰收的气息,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簌簌作响,让人心生愉悦。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农民庆祝丰收的一个方式,更是农村社会文化的重要节点。
在这个节日里,乡村的自治组织和乡亲们会举办丰收庆祝活动,展示乡村文化的多元性。
比如,可以办一场丰收大集市,农民们可以将自己的庄稼和土特产摆在摊位上,展示给城里人看,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交换经验。
还可以组织庄稼艺术展览,农民们可以将自己的庄稼创意地变成艺术品,用来装饰乡村。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乡村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而丰收不仅仅是农民的庆祝,更是全社会的共同庆祝。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
丰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每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是政府组织的各种庆祝活动和仪式,以表达国家对农民的关心和重视。
比如,可以举办丰收座谈会,政府领导可以与农民代表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心声。
还可以组织颁奖仪式,表彰在农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民和集体,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这些活动不仅彰显了政府的关怀,也加强了政府和农民的联系和互动。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传统节日,展现了农民勤劳智慧、丰衣足食的喜悦和祝福。
在这个节日里,农民们用笑颜向世人展示着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更向全社会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019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8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满分为100分。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栏。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当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并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
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资料1位于R市郊西隅的沙坝村,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山清水秀,历史悠久。
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有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文件一层层传达下来,但沙坝村却没有变革的迹象,人们还在观望。
时任大队书记的杨某回忆说:“那时候土地、山林还有各种财产都是国家(集体)的,国家的东西,哪个敢随便动!”到了1981年底,沙坝村把耕地按好、中、差进行了搭配,然后按人口平均发包给村民,完成“分田到户”,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沙坝村初步落实。
从此,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村民对于承包地有了经营权、使用权。
当时的规定是:所有承包地土地,不许出租、买卖;不许在承包地上建房、烧砖瓦等。
虽然承包时大队已经确定承包期是3至5年,但是,村民中仍有人怀疑分田到户不长久,会不会“今天分下去,明天又收回来”。
直到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村民们的忧虑才初步解除。
而后中央提出的“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算是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新材料作文】“中国农民丰收节”材料作文导写及范文五谷丰登农村生活有节庆【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6月21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设立这一节日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读了上面的新闻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围绕身边的具体事件,来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标题自选,立意自定。
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构思导引】我国设立农民丰收节,是积极响应着乡村振兴的战略。
在构思立意时,必须要考虑到党中央对乡村建设的要求,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期待。
为此,在写作构思时可以下角度来解读思考,确定立意方向。
1.重视农业,振兴乡村。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是国家近年来的追求。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利于提高人民对农业的重视,对农村农民的尊重,从而更好的关注农村,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
2.办出特色,因地制宜。
对法定的节日,在举行庆典的时候,要依据当地的传统文化来设置、编排节目,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利用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机会,提升农场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推动当地农产品的发展,给当地百姓带来益处。
3.节日搭台,经济唱戏。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省份盛产不同的特色农产品,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为宣传、推广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借以提升农产品的品位,然后借助当今便利的物流方式,走向全国、推向世界。
4.丰富生活,突出主角。
农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出晚归忙碌于田野。
利用丰收节,排演节目,突出农民劳动生活的主题,让农民有着闲暇回顾自己的劳动,感受劳动的价值。
这是一种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可。
农民丰收节,农民尽开颜,如此才不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素材回放】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6月21日上午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介绍说,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今年Array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素材解读】“农民丰收节”是为农民专设的节日,也是所有人都应当共同关注和呵护的节日。
其不仅蕴含着对乡村振兴和亿万农民的关怀,也寄予着对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守望。
设立“农民丰收节”,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
“乡愁的淡化,归根到底还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相互碰撞的命题。
”设立“农民丰收节”,可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事实上,许多传统道德观念是通过节日保留下来的,并在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适用话题】文化内涵丰收节,致敬比放假更难得珍视“农民丰收节”的教育价值重拾对农村的情感寄托,汇聚乡村振兴力量,让亿万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激发他们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正是顺应了新时代国强民富的需要,切合了广大农民的期盼,为乡村振兴战略增添了靓丽的一笔1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都与历法(节气)有着密切的关系,都反映了社会的道德、规范、礼仪等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都隐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在未来,农民拥有这样的节日,更多的人,也认识到农民这个职业,更多人也因为是农民这个身份而感到自豪,相信农民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要让丰收成为农村好声音,要让农民讲好增收好故事,要让农民登台唱好“好主角”,设立农民丰收节才有意义,才能引导农民站在时代潮头,唱好农民增收歌,同心高歌中国梦“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是我国农业文明的一个缩影,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素材锐评】“中国农民丰收节”提升农民幸福感妇女有妇女节、儿童有儿童节、青年有青年节,农民的节日是哪天?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农民丰收节”,让农民有了自己的节日。
申论范文欣赏:中国农民丰收节田间地头展笑颜生活富裕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
“中国农民丰收节”本身就很美好。
为大家提供申论范文欣赏:中国农民丰收节田间地头展笑颜,一起来看看吧!申论范文欣赏:中国农民丰收节田间地头展笑颜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
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正如我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及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因而,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
能够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
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
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
举办丰收节可以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
办这个节,可以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所以“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农民兄弟是莫大鼓舞,在精神层面必将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
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丰收节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营造浓厚氛围。
2020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各方面的资源动员起来、聚集起来,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实现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生活富裕是根本。
生活富裕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
“中国农民丰收节”本身就很美好。
办这个节也是农民美好生活的体现。
通过这个载体,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样化的文化产品,可以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民增收致富申论范文在咱广大的农村大地上,农民增收致富就像是一场盛大而又充满希望的逐梦之旅。
这事儿啊,可不仅仅是农民兄弟口袋里多几个子儿那么简单,那可是关系到咱整个乡村振兴大业,乃至国家发展的大事儿呢!咱先来说说为啥农民增收致富这么重要。
你想啊,农民要是富起来了,那农村就不再是那个年轻人都想往外跑的地方了。
大家都能在家门口过上好日子,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去打工呢?这就好比一棵大树,只有根部肥沃了,枝干树叶才能长得茂盛。
农村富起来了,整个国家的发展才更均衡、更有底气。
那怎么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呢?这可大有门道。
首先啊,咱得在农业本身上做文章。
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就像是老黄牛拉破车,虽然稳当,但是效率低啊。
现在都讲究现代化农业了,就像给农业这头“老黄牛”换上了火箭发动机。
大型的农业机械轰隆隆一上阵,那耕种收割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还有啊,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得跟上。
不能再是那种靠天吃饭,啥都不管只管撒种子的做法了。
得知道啥时候种啥,怎么种才能产量高、品质好。
比如说种水果,以前就是随便种,果子又小又酸。
现在呢,按照科学的方法,从土壤改良到施肥浇水,再到病虫害防治,精心伺候着,那结出来的果子又大又甜,在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
除了种地养殖,农村的产业可不能太单一。
现在流行搞农村旅游,这就像是把农村变成了一个大公园,让城里人都想来逛逛。
咱农村有啥?有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
城里人在城里待久了,就想来咱这儿体验体验。
农民把家里的房子收拾收拾,开个农家乐,做几个拿手的农家菜,让游客吃得开心,住得舒心。
游客走的时候再带上点自家产的农产品,这一来一往,钱就进了农民的口袋。
而且这农村旅游还能带动其他的产业呢,比如说手工艺品制作。
农村妇女们心灵手巧的,做出来的小刺绣、小竹编,以前都是自己用或者送送人,现在可以卖给游客,又多了一份收入。
但是啊,这农民要增收致富,光靠农民自己可不行,还得有政府这个“大靠山”。
聚焦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2019年9月23日,是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今年的丰收节,全国70个地方组织了一场全媒体联动,伴着江南水乡沉甸甸的稻穗,伴着东北平原上黄澄澄的大豆,伴着黄土高原上红彤彤的苹果,伴着沿海渔场肥嘟嘟的鱼虾,一场由天南海北的中国农民组成的“丰收之约”,在中国大地上次第展开,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脸上,也滋润在农民的心田。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我国在国家层面上为农民设立的一个重要节日,自去年设立以来,受到了亿万农民的欢迎。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但是,传统的农耕文化给后人的感觉并不都是愉悦的。
农业科学的长期缺失,导致中国的传统农业对天灾缺乏应对,使得中国农民一直处于社会结构的底层,挣扎在贫困线上,这种状况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有所改观。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科学技术得到普及,农副产品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随着收入的提高,农民的社会形象和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
在市场搞活以后,大量农民到城市打工,特别是近几年普遍推开的城镇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农村的面貌。
因此,中国农民丰收节,已经超越了对丰收的单纯庆祝,而是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对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然而,从已有的两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情况来看,目前对于丰收节的庆祝活动基本上局限在农村地区,未能进入城市,不得不说是一种遗珠之憾。
在一些大城市,大多数居民似乎都觉得自己与这个节日没有什么关系。
从国家层面来说,对于这个能够在农民中产生强大凝聚力的新节日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将城市排除在丰收节的庆祝范围之外,这种思路显然还可以改变。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农民需要的是农业的丰收,收益的提高,而全社会需要的丰收不仅仅是吃饱,穿暖。
农作物的更加绿色,营养,健康,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追逐,产品质量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农业种植质量,提高生活水平。
2019国考申论热点素材:新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今年9月23日(农历秋分),亿万农民将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批复要求,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加紧筹备一系列节庆活动。
申论热点独家模拟预测题及详细解析
【模拟预测题】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部门正加紧筹备一系列节庆活动,届时节日活动将持续约半个月。
请谈谈你对此活动的看法?】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三农”、关爱农民的深厚情怀,向全社会传递了党中央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各成员单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共同办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为我国“三农”事业在新时代开创新局面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办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关键要做到“四个坚持”。
要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支持鼓励农民自发开展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关的庆祝活动,实现农民的节日农民乐。
要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农时农事,把传统活动继承好、保留好、发扬好,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融合互动、相得益彰。
要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
要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让全社会、全民都参与进来,通过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促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以及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农民的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唐珂表示,办好丰收节总的考虑是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按照“务实、开放、共享、简约”的要求,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因地制宜办节日、节俭热烈办节日、开放搞活办节日,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在广大乡村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真正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
唐珂表示,我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庆祝丰收的习俗,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
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农时农事,把传统活动继承好、发扬好,不搞千篇一律。
同时,要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办节不能追求奢华和排场,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
“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的节日。
农业农村部计划组织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和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共同打造庆丰收全民购物节,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农产品营销促销活动,突出贫困地区和特色优势产区,助力优质农产品进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