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结核的X线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173.81 KB
- 文档页数:2
骨结核诊断标准
骨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骨结核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因此,正确的诊断标准对于骨结核的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骨结核的诊断标准。
首先,临床表现是骨结核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出现进行性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儿童患者中,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等。
此外,患处常有触痛、叩击痛等体征。
这些临床表现对于骨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影像学检查在骨结核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X 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骨质破坏、骨密度改变、软组织肿胀等表现有助于骨结核的诊断。
此外,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结核的早期诊断和病变范围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第三,实验室检查也是骨结核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痰液、组织活检标本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是确诊骨结核的金标准。
此外,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也有助于骨结核的诊断。
最后,病史回顾和流行病学史也对骨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的接触史、既往结核病史、疫区居住史等都是诊断骨结核的重
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骨结核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
验室检查以及病史回顾和流行病学史。
临床医生在诊断骨结核时应
全面综合上述各方面的信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患
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骨结核的诊断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性破坏性病变。
目前对于骨结核的诊断主要常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有无结核病史及有无结核病患者接触史。
1、临床表现骨关节结核起病多较缓慢,全身症状隐蔽,病人可有低热、倦怠、盗汗、食欲减退和消瘦等。
仅有少数病人除上述症状外,呈现急性发作,高热39度左右,局部症状如下:疼痛初期局部疼痛多不明显,待病变发展刺激或压迫其邻近的神经根,如胸椎结核的出现肋间神经痛;腰椎结核刺激或压迫腰丛神经引起腰腿痛;单纯骨结核或滑膜结核发展为全关节结核时疼痛加重,往往这时才引起病人注意。
为了减轻疼痛,患部肌肉一直处于痉挛状态,借以起保护作用。
当病人体位改变时,尤其是在夜间熟睡失去肌肉痉挛的保护时,疼痛更加明显,小儿常常表现夜啼等。
肿胀四肢关节结核局部肿胀易于发现,皮肤颜色通常表现正常,局部稍有热感。
关节肿胀逐渐增大,肢体的肌肉萎缩,患病关节多呈梭形。
功能障碍通常病人的关节功能障碍比患部疼痛出现更早。
为了减轻患部的疼痛,各关节常被迫处于特殊的位置,如肩关节下垂,肘关节半屈曲位,髋关节屈曲位,踝关节足下垂位。
颈椎结核常用两手托下颌,胸椎或腰椎结核者肌肉保护性痉挛,致使弯腰困难而小心下蹲拾物等特有的姿势。
畸形:如脊柱结核多出现成角后凸畸形。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2、X线表现骨质破坏:骨小梁模糊,似磨砂玻璃样的感觉,呈现出骨质缺损。
骨质破坏易发生于骨骺及干骺,可在骨质中央部分亦可在边缘部分,形成缺损,往往骨骺及干骺同时破坏,形成不受骺板限制的统一破坏区。
关节骨质破坏,从两侧边缘开始,中央的关节板面较轻,是结核的特点。
但在膝关节、肩关节中央部分亦可破坏,因紧密相接的软骨较少。
关节骨质破坏上下相对应的关节板面同时受累。
但这种接触面骨质破坏也不一定是为结核所独有。
肩关节结核的肱骨头呈现类圆形穿凿样改变。
膝关节结核在胫骨上端关节板面两侧呈现小的穿凿样改变,耻骨结核在耻骨联合或耻骨板呈现类囊状或不规则的破坏。
一基本病变X线表现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组织学: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临床特点:常见于:老年妇女和关节活动障碍病人易发生病理骨折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或密度减低呈分层状改变。
椎体鱼脊样变形或楔形变,骨小梁稀疏纵行排列。
骨质软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矿物质含量减少。
组织学:骨样组织钙化不足。
病因:Vit D缺乏,钙磷排泄过多,肠道吸收功能减退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减少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承重骨骼常变形:如O型腿、X 型腿,骨盆三叶变形。
常见假骨折线:假骨折线1-2mm宽透明线,对称出现,好发于耻骨、坐骨、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骨质破坏:局部骨组织被病理组织代替,骨组织消失,骨皮质、骨松质均可发生病因: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瘤样病变。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呈筛孔状或虫蚀状或中断消失或呈膨胀性改变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多。
病因:慢性炎症,外伤,原发性骨肿瘤,代谢性疾病如甲旁低,氟中毒。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多、增粗,骨皮质增厚致密,骨髓腔变窄。
骨质坏死:局部骨组织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组织学:骨细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萎缩。
病因: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坏死,外伤骨折后。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死骨外表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绝对高密度,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相对高密度骨膜反应:膜增生或骨膜反应,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组织学: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的骨小梁。
病因: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
转归:与骨皮质融合、新生骨吸收、肿瘤侵蚀破坏。
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的密影,可呈线状、层状、花边状骨/软骨内钙化:病因:软骨类肿瘤出现软骨内钙化,骨梗死所致骨质坏死可出现骨髓内钙化。
膝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膝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膝关节结核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结核病,主要影响膝关节的关节软骨、骨骼和周围软组织。
影像学检查在膝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X线检查X线检查是膝关节结核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正位和侧位X线片的观察,可以发现以下特征:1. 关节腔内病变:在关节腔内可见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和骨质密度减低,边缘模糊,关节间隙变窄。
2. 骨骼病变:可见骨骨质破坏和骨质增生,形成多发囊状病灶。
3. 软组织病变:可见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软组织密度增加。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关节结构信息,并可以三维重建进行精确的诊断。
CT扫描对于早期膝关节结核和骨质破坏的定量评估有很大帮助。
CT扫描可以显示以下特征:1. 骨骼病变:可以显示骨骼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2. 关节腔内软骨破坏:可以清晰显示关节腔内软骨的破坏情况。
3.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可以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积液。
MRI检查MRI检查是膝关节结核诊断的“金标准”。
MRI可以提供多平面、多序列的高分辨率图像,对于关节腔内和周围软组织的检查非常敏感。
MRI可以显示以下特征:1. 骨髓炎:可以显示骨骼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包括骨髓炎的信号改变。
2. 关节软骨破坏:可以显示关节腔内软骨的破坏情况。
3. 软组织病变:可以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积液和脓肿等。
结论影像学检查在膝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其检出率有限。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信息,MRI则对于软组织病变的检查更为敏感。
综合应用这些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膝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骨与关节结核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骨与关节结核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骨与关节结核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骨与关节结核如何诊断鉴别,骨与关节结核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骨与关节结核常见检查:常见检查:结核杆菌检查、结核杆菌血清学检查(anti-TB)、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结核杆菌基因检测(PCR)*一、检查化验检查和影象学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1、X线检查:早期X光照片可无明显改变,以后有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以及骨质破坏和寒性脓肿。
2、CT检查:骨关节结核典型的CT 表现具有特征性,表现为多发骨破坏,边缘环绕骨硬化缘,冷脓肿形成,部分脓肿边缘可见钙化,增强后见边缘环行强化(称之为“边缘”征) ;软组织内形成钙化及死骨。
3、化验检查:红血球沉降率多增速。
在儿童有可疑时可作结核菌素试验,有关节积液时可作穿刺化验,查结核菌;有时需作培养及动物接种,必要时作活体组织检查。
*以上是对于骨与关节结核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骨与关节结核应该如何鉴别诊断,骨与关节结核易混淆疾病。
*骨与关节结核如何鉴别?:*一、鉴别本病需与下面的几种疾病进行鉴别:1、与化脓性椎间盘炎的鉴别:化脓性椎间盘炎临床上可有腰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的表现,发病较急,CT 片上较早出现椎间隙狭窄,骨破坏周围可见硬化,X线平片可见化脓性病变的硬化及吸收,脓肿多局限于椎体两侧,钙化较少。
脊柱结核一般呈长期和隐匿性的病程,硬化改变较椎间盘炎少且程度轻。
2、与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脊柱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一般有原发病灶,病变椎体破坏常呈跳跃性,附件多受累,椎间隙基本正常,椎旁无脓肿、死骨形成,病椎旁软组织肿块较局限。
CT 对干酪样物质钙化和残留骨片及死骨的鉴别存在一定困难,测量多个CT 值,结核干酪样钙化的CT 值高于残留骨片和死骨,可能会有所帮助。
3、与脊柱真菌感染的鉴别:椎体及椎间盘的真菌感染可能侵及临近的肋骨头,常提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