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7
青山不老的说课课件青山不老的说课课件《青山不老》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青山不老的说课课件1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
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
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2024年《青山不老》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青山不老》。
该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老人与青山的背景;第二部分(37自然段)描述老人如何种树,青山如何变化;第三部分(89自然段)阐述“青山不老”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 引导学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培养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体会作者通过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青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青山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散文的阅读方法,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青山不老”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青山不老》2. 散文阅读方法3. 课文结构4. “青山不老”的含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青山不老”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散文阅读方法是否得到有效传授。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关于自然、生命的散文,提高阅读水平,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2. 散文阅读方法的传授。
3.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有效性。
4.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青山不老”是本文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指代自然界中山川的永恒,更重要的是象征着老人的精神品质和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