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微晶玻璃作为缓释药物载体的体外实验研究_王德平
- 格式:pdf
- 大小:137.69 KB
- 文档页数:3
DOI:10.7521/j.issn.0454–5648.2013.03.01Fe3O4@m-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行为王士婷1,陈文娟2,王德平1,叶松1,姚爱华1(1.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804;2. 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河南洛阳 471023)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3O4@m-SiO2磁性纳米颗粒,通过乙醇回流法或煅烧法去除模板剂分别获得了单介孔和双介孔磁性纳米颗粒。
利用X 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Zeta电位仪、透射电子显微镜、低温氮吸附比表面测试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物相、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选用维生素B12为模型药物,研究了两种介孔材料的药物缓释行为。
结果表明:Fe3O4@m-SiO2磁性纳米颗粒尺寸在60~80nm之间;单介孔和双介孔磁性纳米颗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药物装载量分别达到51、55A·m2/kg和104.5、110.3mg/g;在药物缓释过程中,两种介孔材料的释药量均达到80%以上,其中,单介孔材料更有利于药物缓释。
关键词:二氧化硅;四氧化三铁;介孔;超顺磁性;药物缓释中图分类号:TB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3)03–0281–07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8 11:08:39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2310.TQ.20130228.1108.201303.281_001.html Preparation and Drug Delivery Behavior of Fe3O4@m-SiO2 Magnetic NanoparticlesWANG Shiting1,CHEN Wenjuan2,WANG Deping1,YE Song1,YAO Aihua1(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2. Department of Material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Henan, China)Abstract: Monodispersed Fe3O4@m-SiO2 mesoporous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via a sol–gel method. The single model and bi-model mesoporou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via an ethanol reflux method or a calcination method to remove template, respectively. The component,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zeta potentiomet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analysis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ry, respectively. Vitamin B12 was chosen as a model drug to investigate the drug delivery behavior of two sorts of mesoporous magnetic specific nanoparticl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ize range of Fe3O4@m-SiO2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as between 60 and 80nm, and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s of single model and bimodel mesoporou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51 and 55A·m2/kg, respec-tively.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single model and bimodel mesoporou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104.5 and 110.3mg/g, respec-tively. More than 80% in mass of vitamin B12 could be released in two sorts of mesoporou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The single model mesoporou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more conducive to drug delivery behavior.Key words: silica; ferroferric oxide; mesoporous; superparamagnetism; drug delivery近年来,介孔SiO2的制备及应用已成为生物医用领域中研究热点之一[1–2]。
Tb^3+-Yb^3+共掺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发光特性及其外量子效率的评价叶松;王士婷;赵欣;王德平【期刊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2(030)001【摘要】本研究制备了Tb3+-Yb3+共掺杂含CaF2纳米晶相的氟氧化物透明微晶玻璃,并通过XRD验证了CaF2纳米晶的形成。
基于Tb3+对Yb3+的协同能量传递,通过激发Tb3+∶5D4能级可观察到由Yb3+∶2F5/2→2F7/2跃迁引起的950~1100nm近红外发射。
利用积分球测试系统评价了Yb3+在玻璃及微晶玻璃体系中的外量子效率,数据表明经过热处理后Yb3+的外量子效率有明显的增加,这是由于在微晶玻璃体系中掺杂的Tb3+离子和Yb3+离子富集在具有低声子能量的CaF2晶相从而获得了更有效的能量传递而引起的。
同时利用Tb3+荧光寿命计算获得了材料的内量子效率,其值远大于外量子效率,这是由计算过程中的诸多近似所导致。
【总页数】4页(P21-24)【作者】叶松;王士婷;赵欣;王德平【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804;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804;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804;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8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1.733【相关文献】1.Ce3+-Tb3+共掺的含 NaLuF4纳米晶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荧光的特性磁 [J], 郭海;杨贺鸣;韦云乐2.Tm^(3+)/Yb^(3+)共掺氟氧化物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及光学温度传感 [J], 吴中立;吴红梅;唐立丹;李煜;郭宇;姚震3.Tm^3+-Yb^3+共掺氧氟硅酸盐玻璃热学性能和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 [J], 段忠超;张军杰;廖梅松;于春雷;胡丽丽4.Ho^(3+)/Yb^(3+)和Er^(3+)/Yb^(3+)共掺氟氧化物玻璃的上转换发光 [J], 冯丽;吴银素5.退火对Er^(3+)和Yb^(3+)共掺氟氧化物微晶玻璃样品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J], 林葵;赵谡玲;侯延冰;林铁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的研究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的研究引言:多孔羟基磷灰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缓释载体。
本文主要研究了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缓释性能。
一、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一)化学沉淀法该方法将磷酸和钙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然后通过高温煅烧制备多孔磷酸钙,并通过其骨架生成多孔羟基磷灰石。
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孔羟基磷灰石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孔径分布。
(二)溶胶-凝胶法该方法通过混合磷酸、钙源和有机添加剂,形成一种溶胶,然后通过凝胶化和煅烧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
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孔羟基磷灰石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能。
二、多孔羟基磷灰石的药物缓释性能多孔羟基磷灰石的药物缓释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能。
通过调控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孔径、孔隙度和孔道连接性,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药物缓释。
同时,多孔羟基磷灰石的表面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可以吸附药物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
(一)孔径调控对药物缓释性能的影响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孔径是实现药物缓释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大的孔径有利于药物分子的扩散和释放,而较小的孔径则有助于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
因此,通过调节制备条件,可以控制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孔径,从而实现不同类型的药物缓释。
(二)孔隙度调控对药物缓释性能的影响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孔隙度是影响药物缓释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孔隙度有利于药物分子的扩散和释放,同时降低了药物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通过调节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条件和后续处理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孔隙度的材料,从而实现不同类型的药物缓释。
(三)表面性能对药物缓释性能的影响多孔羟基磷灰石的表面性能对药物缓释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多孔羟基磷灰石的表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药物分子并延长其释放时间。
同时,可以通过修饰多孔羟基磷灰石的表面,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和降低异物反应,从而实现更好的药物缓释效果。
药物缓释用生物降解性高分子载体材料的研究
王改娟;周志平;盛维琛
【期刊名称】《弹性体》
【年(卷),期】2008(18)4
【摘要】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安全、可靠,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通过生理途径代谢排出体外,成为了药物载体的首选材料.本文简要综述了主要常用天然和合成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如壳聚糖、环糊精、胶原、聚乳酸、聚酸酐、氨基酸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在药物缓释体系的作用和效果,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王改娟;周志平;盛维琛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材料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材料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材料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0.34
【相关文献】
1.生物降解性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J], 杨立群;杨丹;孟舒;关艳敏;李建新;李淼
2.药物缓释载体材料在医药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J], 金丽霞
3.药物控制释放中应用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载体材料① [J],
4.药物控制释放中应用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载体材料② [J],
5.天然高分子药物微球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J], 王华杰;刘新铭;王瑾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10.7521/j.issn.0454–5648.2013.03.01Fe3O4@m-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行为王士婷1,陈文娟2,王德平1,叶松1,姚爱华1(1.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804;2. 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河南洛阳 471023)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3O4@m-SiO2磁性纳米颗粒,通过乙醇回流法或煅烧法去除模板剂分别获得了单介孔和双介孔磁性纳米颗粒。
利用X 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Zeta电位仪、透射电子显微镜、低温氮吸附比表面测试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物相、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选用维生素B12为模型药物,研究了两种介孔材料的药物缓释行为。
结果表明:Fe3O4@m-SiO2磁性纳米颗粒尺寸在60~80nm之间;单介孔和双介孔磁性纳米颗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药物装载量分别达到51、55A·m2/kg和104.5、110.3mg/g;在药物缓释过程中,两种介孔材料的释药量均达到80%以上,其中,单介孔材料更有利于药物缓释。
关键词:二氧化硅;四氧化三铁;介孔;超顺磁性;药物缓释中图分类号:TB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3)03–0281–07网络出版时间:网络出版地址:Preparation and Drug Delivery Behavior of Fe3O4@m-SiO2 Magnetic NanoparticlesWANG Shiting1,CHEN Wenjuan2,WANG Deping1,YE Song1,YAO Aihua1(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2. Department of Material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Henan, China)Abstract: Monodispersed Fe3O4@m-SiO2 mesoporous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via a sol–gel method. The single model and bi-model mesoporou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via an ethanol reflux method or a calcination method to remove template, respectively. The component,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zeta potentiomet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analysis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ry, respectively. Vitamin B12 was chosen as a model drug to investigate the drug delivery behavior of two sorts of mesoporous magnetic specific nanoparticl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ize range of Fe3O4@m-SiO2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as between 60 and 80nm, and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s of single model and bimodel mesoporou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51 and 55A·m2/kg, respec-tively.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single model and bimodel mesoporou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104.5 and 110.3mg/g, respec-tively. More than 80% in mass of vitamin B12 could be released in two sorts of mesoporou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The single model mesoporou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more conducive to drug delivery behavior.Key words: silica; ferroferric oxide; mesoporous; superparamagnetism; drug delivery近年来,介孔SiO2的制备及应用已成为生物医用领域中研究热点之一[1–2]。
多孔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多孔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逐渐成为生物医药领域中广受关注的材料之一。
本文将从多角度探讨多孔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多孔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运用多孔材料可以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许多重要应用。
例如,它们可以用来制造生物传感器、药物递送系统、组织修复支架、生物印迹等设备和实验室界面。
多孔材料的这些应用依赖于其广泛的可调性和生物相容性。
多孔材料可以通过调整其体积形状、表面、孔隙网络和化学组成来实现可控的物理特性,从而产生所需的生物相应性。
这使得多孔材料在制备生物医学材料和设备时具有灵活性,可以弥补其它材料的不足。
二、多孔材料在医学图像学中的应用多孔材料在医学图像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这个领域,多孔材料可以被用作可调节孔径大小的超声有机造影剂,被应用于组织扫描和诊断,如针对癌细胞的筛查。
多孔材料也可以用于生物医学成像与追踪造影剂的制造,因为它们可以用来调整荧光,增加成像分辨率和医学诊断能力。
此外,多孔材料在医学治疗上的应用也是相当广泛的,比如可以制造支架和修补组织等等。
三、多孔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多孔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中的应用,也广受医学机构的关注。
传统的药物递送方法通常依赖于被体内分解破坏、氧化和代谢的慢降解,因此,药物的释放和截留是很小的。
多孔材料因其多孔性,在这种问题上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可提供更高的药物储存和释放的效率。
多孔材料中的药物分子可以通过控制多孔纳米孔和孔洞大小来进行透过,从而以更精确的方式向病人提供药物治疗。
四、多孔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多孔材料可以作为成功组织修复的关键元素之一。
现在的技术允许把干细胞嵌入到多孔材料中,从而为损伤组织提供生长和修复所需的生长因子。
这可以在神经系统、骨骼和关节等组织上应用。
多孔材料可提供一种基底,可通过精确控制其结构和材料组成,创造出允许细胞成长的三维结构。
生物活性玻璃陶瓷药物缓释体制备及其释药规律的研究
陆德明;张玉德
【期刊名称】《陶瓷》
【年(卷),期】1998(000)004
【摘要】介绍了氟磷灰石、氟金云母型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缓释体的制备工艺和性质,内装抗骨肿瘤药物氨喋呤(MTX),用动物体现人实验方法研究其释药规律,为进一步临床应用观察提供依据。
【总页数】4页(P22-24,21)
【作者】陆德明;张玉德
【作者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759
【相关文献】
1.缓释药物微粒超临界流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J], 李卫宏;徐巧莲
2.SCS药物缓释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J], 蒋拯坤;林荣珍;陈九龙;胡静静
3.定喘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多成分释药规律研究 [J], 刘陶世;程建明;赵新慧;毕
肖林;蔡宝昌
4.抗生素/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复合人工骨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效果的实验观察 [J], 胡修德;柯家珉;孙继法;曾仁杰;景利;黄占杰
5.多微孔长效缓释药物胶囊——I.聚己内酯微孔管的制备和体外药物释放评价 [J], 宋存先;史瑞文;崔秀敏;冷希岗;姜耀虹;林国萍;王彭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
李娟莹;张超武
【期刊名称】《陶瓷》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论述了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承载不同药物以及载药前后的特
征变化,分析了药物缓释载体的动力学原理及其影响药物释放率的因素,磷酸钙骨水泥生物相容性和药物控释性好,可最大限度地治疗和预防外科手术感染,在临床上已成为应用最多的药物缓释载体.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李娟莹;张超武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咸阳,712081;陕西科技大学材料
科学与工程学院,咸阳,712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
【相关文献】
1.磷酸钙骨水泥药物缓释载体研究进展 [J], 杨莽;张彩霞;陈德敏
2.磷酸钙骨水泥/顺铂复合体体外药物缓释及体内抑瘤和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J], 刘彦宁;刘淼;任鹏宇
3.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J], 张文明;戴伯川
4.磷酸钙骨水泥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J], 李娟莹;黄剑锋;曹丽云
5.磷酸钙骨水泥药物缓释体系的研究应用 [J], 叶向阳;甄平;李晓飞;张增山;赵东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孔微晶玻璃作为缓释药物载体的体外实验研究王德平 黄文曰山 周 萘 【摘 要】 目的 探讨多孔微晶玻璃材料作为载体,对利福平药物进行包裹。
通过体外释放实验,分析影响载体释药速率的主要因素。
方法 将玻璃结晶制备得到的各种短纤维状磷酸钙晶体压制成中空圆柱状的多孔材料,封装一定量的利福平后浸泡在生理模拟液中,检测浸泡液中的药物浓度。
结果 利福平能以恒定的速度、较长时间内自多孔微晶玻璃制成的缓释药物载体中释放,并且释放速度取决于微晶玻璃纤维的大小和载体的厚度。
结论 多孔微晶玻璃基材料将有可能成为骨科术后持续治疗的药物载体。
【关键词】 生物玻璃 药物载体 局部治疗IN VITRO DRUG RELEASE BEHAVIOR OF CARRIER MADE OF POROUS GLASS C ERAMICS/W AN G De-ping, HU AN G Wen-hai,Z HOU N ai.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Tongji Univ ersity.Shanghai,P.R. China200092【Abstract】 Objective To co nduc t the in v itro test o n dr ug release o f rifam pin enca psula ted in a ca rrier made of por ous phospha te g lass cera mics and to a na ly ze main facto rs which affect th e drug relea se ra te.Methods A cer tain quantitativ e of rifampin w as sea led in a hollo w cy lindrical capsule w hich co nsisted o f cho pped ca lcium phospha te cry sta l fiber obtained fr om g lass c rystallizatio n.The rifa mpin co nce nt ratio n w as measured in the simulated phy siolog ical solu-tio n in which the capsule soaked.Results Rifam pin co uld be r eleased in a co nstant rate f rom the po ro us g lass cer amic car rie r in a long time.T he release rate w as dependent o n the si ze of cr ystal fiber and th e wall thickness of the capsule. Conclusion This kind of calcium pho sphate g lass ceramics can be a ca ndidate o f the car rier materials used as long te rm drug th erapy af ter o steo to my surg er y.【Key words】 B io-g lass Dr ug r elease car rie r Local thera py 骨肿瘤术后的局部复发,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术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清除全部癌组织,造成肿瘤组织的再次扩展、生长[1]。
此外,临床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机率很高,主要是由于骨折处血液循环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全身应用抗生素,骨折局部的有效药物浓度却很低,难以达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目的[2]。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研制一种能够在病灶或感染部位直接使用的缓释药物载体。
有学者报道[3、4],近年来,国内外以无机材料为载体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材料或磷酸钙骨水泥,至今未见有玻璃基的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报道。
生物玻璃在移植中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凝血效果,由于玻璃的离子活性大于晶体中的离子活性,有利于提高生物材料的降解能力,是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材料。
我们曾报道了CaO-P2O5二元系统的生物玻璃组成制备多孔微晶玻璃药物载体材料的工艺方法[5]。
在制备出载体材料以后,以利福平为模型药物,进行相关的体外释药实验,并结合载体自身的结构,分析影响药物载体释药速率的因素,为玻璃基药物载体材料在临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利福平原料药由上海延安制药厂提供,批号: 000614-2。
为制取不同孔径的药物载体,制备时选用两种不同粗细尺寸的玻璃微晶短纤维,利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LS23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载体原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
制得的药物载体长15mm,外径10mm,内径分别为5mm和6mm,壁厚分别为2.5mm和2m m的中空圆柱状多孔微晶玻璃材料(粗颗粒制得的载体样品记为L;细颗粒制得的载体样品记为S)。
扫描电子显微镜(SK451型,日本日立公司)对载体的表面进行形貌观察。
1.2 生理模拟液的制备采用SBF9#生理模拟溶液[6]。
该生理模拟溶液的pH值为7.25,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与人体液极为相似。
1.3 药物体外释药测定先将一定量利福平置于载体内,端面使用我们研究室研制的无机生物骨水泥作粘结剂封口后,用细金属丝吊入37℃、50ml的模拟体液中,进行药物释放实·322·Chines e J Reparative and Recons tructiv e Surgery,2002,Vol16(5)验。
模拟药物在体内的扩散代谢,采用动态浸泡方法,即每两天取药物浸出液一次,测定其药物浓度。
为保证释药浓度不累积,每次测试后,须更换等量(50ml)的SBF9#液。
共测15次。
用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7210型)于470nm 处测定溶液中的利福平浓度,并用标准曲线测绘释药曲线。
2 结果2.1 载体材料的扫描电镜扫描电镜显示:微晶玻璃载体表面有明显的多微孔型结构,大孔和微孔的孔径近似于圆形,且有些孔道之间互相连通(图1a 、b )。
2.2 载体原料的粒径分析L 载体材料与S 载体材料所用原料的平均粒度分别为540μm 和120μm,且未见有双峰出现,表明其粒度分布都比较均匀(图2)。
2.3 体外释药试验两种药物载体在第1天的释药量相差不大,第2天起即有明显差异,其后可因载体自身结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释药曲线;释放时间较长,至第30天后最低释放量还能达到20μg /ml 以上,见图3、4。
图1 微晶玻璃体表面的微孔形貌○a L 载体材料 ○b S 载体材料Fig .1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carrier material on the s urface○a L-type ○b S-type3 讨论该研究选用的载体材料是应用玻璃结晶法制备的短纤维状磷酸钙晶体经压制而成,材料孔隙完全是由大量的磷酸钙纤维相互间堆聚时造成的未填充的空间而形成。
载体因所用原料的粗细不同导致载体表面孔隙大小不同,即纤维几何尺寸的变化,影响载体孔径大小,进而影响药物载体的释放量,实验结果表明这一结论。
由较细磷酸钙纤维制得的载体,释药速率明显低于较粗磷酸钙纤维制得的载体,这主要是由于细小短纤维的使用提高了载体材料的致密度所致。
因此,通过选择合适尺寸的磷酸钙纤维或者通过调节不同尺寸的磷酸钙纤维量比例,就能有效控制载体的孔径大小,起到药物控释效果。
此外,载体壁厚也是影响药物释放量的重要因素。
载体释药量与载体的壁厚成反比。
药物从载体中释放出来,有几个过程:①溶液透过管壁,进入载体;②药物在载体中被进入的溶液逐渐溶解,形成药液;③高浓度药液通过浓度差扩散,由载体向外流出。
由此可见,如果增加载体管壁厚度,则增加了药物在载体中扩散阻图2 载体原料粒径分布图○a L 载体材料 ○b S 载体材料Fig .2 Size dis tribution patterns of particles used as carriers○a L-type ○b S-type·323·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2年第16卷第5期图3 载利福平的多孔微晶玻璃的体外释药曲线 图4 L载体材料利福平的多孔微晶玻璃的体外释药曲线Fig.3 Drug release profiles of carrier loaded with refampin powder in SBF solution at37℃(the thickness of wall:2.0mm) Fig.4 Drug release profiles of L-type carrier with different wall thickness loaded with ref ampin powder in SBF solution at37℃挡层,药物向外扩散时间也延长,释药速率减小,释药达到平衡的时间延长。
因此,增加载体厚度可以延长释药时间,起到缓释效果。
但壁厚过大,在整个厚度中能连接壁内外的微孔数量则减少,且载体对药物包埋程度也会随之增加,降低了载体内药物释放能力。
一种药物的缓释材料,其每天平均释药量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
我们的研究中L载体体外释药曲线却显示存在着一定浓度波动,尤其是在第15天前后浓度发生了较大变化;且日平均释药量与时间呈递增变化关系,这些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载体材料在生理模拟体液中发生降解有关。
当载体材料发生生物降解后,其孔隙变大,管壁厚度也不断地减薄,使药物扩散变得更加容易,扩散速度不断加快,必将导致每天释药量不断增加。
L载体是由较粗的短纤维制成,其孔隙较大,结合强度较低,因此在模拟体液中更易发生降解,甚至发生材料剥落,引起局部释药量的大量增加。
从临床应用角度考虑,显然是不合适的,应作进一步研究。
药物从非降解性载体材料内向体内组织扩散释放涉及的是典型单动边界问题,而从降解性载体材料内向体内组织扩散释放却属于双动边界问题。
显然双动边界问题的解析要比单动边界问题的解析复杂得多,在临床应用中是极具有重要意义的。
理想的给药速率要求药物能在一个渐进改变的边界上以近似于零级速率释放。
为此,我们将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目前,骨肿瘤术后的局部用药多为化学药物直接应用或明胶海绵吸附等,此法药物释放速度过快,不可能在局部维持长时间的有效浓度,故疗效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