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高三一轮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2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 /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坐∶同“座”,座位2、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俾倪∶同“睥睨”,斜视的样子3、辞决而行决∶同“诀”4、北乡自刭乡∶通“向”二、古今异义。
1、公子再拜,因问古,拜两次。
今,第二次拜。
2、以公子为长者古,有德行的人。
今,年长的人。
3、胜所以自附为婚姻古,姻亲。
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4、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古,谦辞。
今,因胆小害怕无法做某事5、公子颜色愈和古,脸色,神情。
今,①有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②指脸上的表情6、让魏公子曰古,责备。
今,①补征;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②请③把东西给人7、愿枉车骑过之古,拜访。
今,经过或过错。
三、词类活用。
1、仁而下.士:名词作动词,谦逊地对待2、留军壁.邺:名词作动词,驻扎3、大会.宾客:名词作动词,宴请4、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名作动,袖里藏着5、不敢以其高贵骄.士:形作动,傲慢地对待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使动,使,, 高洁7、公子从.车骑,虚.左:使动用法,使,, 跟从;使,, 空着8、为能急.人之困:为动用法,为,, 着急;或者意动用法,以,, 为急9、公子怪.之:意动用法,以,, 为怪10、却.秦存.赵:使动,使,, 退却;使,, 存活11、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动,使,, 站立着12、侯生乃屏.人间语:使动,使,, 退避13、北.救赵而西.却.秦: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使动用法,使 ,, 退却14、厉.兵秣.马:名词作动词,磨;喂15、自.迎夷门侯生:名词作状语,亲自16、皆谦而礼.交之:名词作状语,以礼17、以便.国家:使动用法,使,, 方便18、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动词作名词,救兵19、且公子纵轻.胜:形容词作动词,轻视20、吾攻赵旦暮且下.:名词作动词,攻下21、弃之降.秦:使动,使,, 投降22、今公子有急.:形容词作名词,急难23、此五霸之伐.也∶动词作名词,功业四、一词多义1、故(1)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2)复饮如故:原来(3)故久立与其客语;朱亥故不复谢;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故意, 存心(4)今公子故过之:特意(5)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所以(6)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特意(7)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旧的事物(8)君安与项伯有故:旧识;旧交(9)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 仍, 还是2、引(1)公子引车入市:带领(2)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3)复引车追问侯生:退回(4)为公子先引:引路3、就(1)乃谢客就车:上,登上(2)欲就公子之名:成就(3)使归就戮于秦:接受(4)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赴、趋(6)瞬息可就:完成4、乃(1)公子于是乃置酒;乃谢客就车;乃请宾客:于是,就(2)嬴乃夷门抱关者:是5、辞(1)辞决而行:辞别(2)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4)近日奉辞伐罪:命令(5)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6、兵(1)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兵权(2)勒兵:军队(3)得选兵八万人:士兵7、过(1)愿枉车骑过之;不宜有所过;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臣所过屠者朱亥:前往拜访;探望(2)行过夷门, 见侯生:经过(3)公子过谢侯生:前往(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脱身得去, 已至军矣:责备(5)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超出, 胜过(6)微二人, 寡人几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犯错误,错误(7)从此道至吾军, 不过二十里耳:超出, 胜过8、以(1)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欲以观公子;臣以此知之:因为(2)实持两端以观望;过客,以观公子;王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来(3)世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认为(4)譬若以肉投馁虎:用(5)欲以客往赴秦军:和(6)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以公子贤,不敢,,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以公子之高义;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7)以为小礼无所用:认为(8)以至,, 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在;来9、为(1)封公子为信陵君(2)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为了(3)为寿侯生前:给(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是(5)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结为(6)如姬之欲为公子死:为了(7)赵王所为: 作为(8)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做10、让(1)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责备(2)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退让; 谦让(3)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谦让11、微(1) ( 侯生)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秘密, 偷偷(2)微风鼓浪:微小;轻微(3)微斯人, 吾谁与归要没有, 要不是(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要没有, 要不是(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精妙:六、句式1 、欲以观公子:欲以(之)观公子省略句2 、遍赞宾客:遍赞(于)宾客3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省略句4 、可使击之:可使(之)击之省略句5 、为大梁夷门监者:判断句6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定语后置7、诸侯敢救者:定语后置 8 、公子何以知之:宾语前置9、何功之有哉:宾语前置 10 、尚安事客:宾语前置11、请救于魏:状语后置12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状语后置13、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状语后置14、此五霸之伐也:判断句15、不能得之于王:状语后置16、如姬父为人所杀:被动句17、而如姬最幸:被动句18、赢乃夷门抱关者也:判断句19、何泣也:宾语前置20、何如哉?:宾语前置20、此人力士:判断句21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判断句22、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判断句2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主谓倒装、宾语前置__。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信陵君窃符救赵知识点暑假过后,我们迎来了开学季,对于高考生来说9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迎来了一轮复习,一轮复习黄金9月是各位高考生们复习知识点的最好时机,下面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知识点:这篇作品的情节是十分生动而感人的,作者对材料的处理颇费匠心,结构很完整,又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波浪起伏。
那么同学们赶快一起来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知识点!【原文欣赏】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
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语魏。
信陵君窃符救赵课件教案0905 1659目的要求一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和侯嬴以死报知己的思想感情及他超凡出众的智慧。
二了解本文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要点难点一学习要点首先是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其次是烘托手法的分析。
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之中用了不少笔墨描写侯嬴,必须认识写侯嬴是为了写信陵君:以侯嬴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下士,以侯生在紧急时刻独出奇谋并杀身相报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
弄清这种烘托手法,有助于理解主人公的形象。
二学习难点是对信陵君窃符救赵行为的评价。
信陵君窃魏王兵符,然后“矫魏王令”“椎杀晋鄙”夺取兵权,有人认为是“目无君主”,只是为了个人姻亲而不是从赵魏利益出发。
对这个问题,要分析战国末期六国的形势,认识救赵既是救魏也是救六国,从而认识信陵君这一行为的正确性。
三对“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也可能难以理解。
侯嬴为什么要自杀?要从当时的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认识侯嬴是要以死报知己,并用这种行动激励朱亥小心在意务必成功,并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抗秦救赵的决心。
写作背景我国战国时代,诸侯逐鹿,相与争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都需要大批人才。
此时,“士”便应运而生。
“士”是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
他们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在某一方面有出类拔萃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便招募这些人,收于门下,被称为“门客”。
“门客”在那个时期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政策、运用策略,掌管外交和军队。
各国的贵族为了图谋功业,都大量收养门客。
但门客中的某些人因为确有才干,所以他们也要辩识真正思贤若渴的明主才能投奔,这样又促使一些贵族具有礼贤下士之风,达到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斗争胜利的目的。
简介《信陵君窃符救赵》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文是关于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信陵君窃符救赵》,感谢您的阅读!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信陵君窃符救赵》一、通假字1、坐: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2、俾倪:见其客朱亥,俾倪(通“睥睨”)3、决:辞决而行(通“诀”)4、乡:北乡自刭(通“向”)二、一词多义1、就:①然赢欲就公子之名(动词,成就)②乃谢客就车(动词,登上)2、独:①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自)②独不怜公子姊也(难道)3、下: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逊对待)②吾攻赵,旦暮且下(动词,攻克)4、辞: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动词,推辞)②而侯生竟无一言半辞送我(名词,言辞,言语)5、无:①士无贤不肖(副词,无论)②独子,无兄弟,归养(没有)6、存:①而公子亲数存之(动词,慰问)②遂救邯郸,存赵(动词,保全)7、过:①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动词,访问)②行过夷门,见侯生(动词,经过)③过故人庄(拜访)8、之:①如姬资之三年,(代词,它)②此五霸之伐也(助词,的)③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助词,无义)④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代词,他)9、以:①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介词,在)②实持两端以观望(连词,而)③欲以客往赴秦军(介词,用)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连词,因)三、词类活用1、礼:皆谦而礼交之(名作状,以礼相待)2、骄: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作动,慢待)3、从:公子从车骑(使……跟从)4、壁:留车壁邺(名作动,驻扎)5、急:为能急人之困(意动,以……为急)6、屏: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使……走开)7、北、西:北救赵而西却秦(名作状,向北,向西)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9、急:今公子有急(形作名,危急的事)10、将:使将将其军归魏(后一个将,率领)11、袖、椎: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名作动,用衣袖子藏、名作状,用铁椎)四、难句翻译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课题:《信陵君窃符救赵》复习二复习目标:1、理解“过、辞、让、引、故、就”等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乃、以、为”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培养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复习重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复习难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培养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复习过程:复习活动一:自主复习课本,熟读课文,掌握课下注释,掌握重点句子翻译。
复习活动二:知识梳理,巩固复习(一)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实词:1、辞决.而行2、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3、今有难,无它端.4、侯生乃屏.人间.语5、而如姬最幸.6、如姬资.之三年7、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8、北.救赵而西却.秦9、此五霸之伐.也 10、然公子遇.臣厚11、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12、公子即.合符13、公子过.谢.侯生14、请数.公子行日15、矫.魏王令代晋鄙 16、北乡.自刭以送公子17、朱亥袖.四十斤铁锤 18、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19、勒兵..20、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军而存.赵21、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22、夫人..有德于公子23、赵王扫除..自迎24、公子竟.留赵虚词1、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2、如姬为.公子泣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4、必当杀之,是以..泣耳5、如姬之.欲为公子死6、以至..晋鄙军之日7、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8、公子有德于.人(二)一词多义让1、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3、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辞1、辞决而行2、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4、近日奉辞伐罪5、臣等不肖,请辞去6、听其讼狱,察其辞7、归去来兮辞8、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请1、往请,欲厚遗之2、公子往数请之3、请数公子行日4、于是公子请朱亥5、请救于魏6、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7、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三)虚词用法:为1、封公子为信陵君2、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3、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4、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5、如姬之欲为公子死6、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7、公子为人,仁而下士8、如姬为公子泣(四)翻译句子1、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信陵君窃符救赵》复习学案温故知新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
士: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
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
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
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
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
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
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君(四公子)”,他们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
课堂学习课堂练习(一)通假字1、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通“睥睨”,意思是斜视的样子2、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通“座”,意思是座位3、辞决.而行通“诀”,意思是告别4、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通“向”,意思是朝向(二)古今异义词1、士无贤不肖无:古义:无论2、公子再拜再:古义:两次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恨:古义:遗憾4、以公子为长者长者:古义:高尚的人5、公子颜色愈和颜色:古义:脸色6、所以自附为婚姻所以:古义:……的原因婚姻:古义:结为姻亲(三)词类活用1、仁而下.士下:名作动,谦虚地对待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洁白无瑕3、公子从.车骑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4、虚.左虚:形容词使动,使……空着5、皆谦而礼.交之礼:名作状,有礼貌地6、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立:动词使动用法,使……停留7、留军壁.邺壁:名作动,驻扎9、为能急.人之困急:意动用法,以……为急10、今邯郸旦暮降秦救.不至救:动作名,救兵11、公子患.之患:为动用法,为……担心12、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屏:使动,使……回避13、如姬资.之三年资:名作动,悬赏14、北.救赵而西却..秦北、西:名作状,向北,向西却:使动,使……退却15、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袖:名作动,在衣袖里藏着椎:名作动,击打16、遂救邯郸,存.赵存:使动用法,使……存活(四)特殊句式A宾语前置(1)何泣也?(2)何功之有(3)是以泣耳B状语后置(1)请救于魏C被动句(1)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而如姬最幸D判断句(1)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2)赢乃夷门抱关者也(3)晋鄙嚄唶宿将(4)臣乃市井鼓刀屠者(5)此乃臣效命之秋也E省略句(1)欲以观公子(2)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3)遍赞宾客(4)可使击之F定语后置而诸侯敢救赵者(五)虚词复习虚词“乃”的用法1.才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必修一:信陵君窃符救赵【导语】你正以凌厉的步伐迈进这段特别的岁月中。
这是一段青涩而又平淡的日子,每个人都隐身于高考,而平淡之中的张力却只有真正的勇士才可以破译。
以下是无忧考网高三频道为每一位高三的莘莘学子准备的《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必修一:信陵君窃符救赵》助你榜上有名!【原文欣赏】《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唿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唿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遂取楚之汉中地。
【学习目标】
1
3
【学习重点】
1、掌握文言字词及句式;2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一、解释加点的重点词语
1、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
2、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
3、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4
7、微.察公子。
()8、乃谢.客就.车。
(
9、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10 11、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
()12 13、使人止.晋鄙,留军璧邺。
()14、让.
15、安在
..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
17、具告所以
..欲死秦军状.。
()(
19、公子勉之
..矣。
()21、以是
..知公子恨.22、屏.人间.语曰。
()()23 26、而公子亲数存.之。
()27
28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30、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31
二、解释一词多义
以:1、诸侯以.公子贤,不敢加兵谋魏。
(
2、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4、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
5、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
乃: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3、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4为:1、如姬为.公子泣()2、今日嬴之引: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
1、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2、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公子引.车入巿《史记·魏公子列传》()
5、复引.车还,问侯生。
《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带领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垓下之战》()
7、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
8、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
9、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荆轲刺秦王》()
10、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史记·魏公子列传》()
11、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
过,1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孟子·滕文公上》()
3、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杜牧《阿房宫赋》()
4、行过.夷门,见侯生。
——《史记·魏公子列传》()
5、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史记·项羽本纪》;()
6、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史记·项羽本纪》;()
7、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
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9、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告子下》()
10、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11、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
——《史记·项羽本纪》()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
...,赵王所为
..,客辄以
..报臣,臣以此知之。
2、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3、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4、如姬之为欲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5、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6、公子为人仁而下
..士,士无.贤不肖
..皆谦而礼
..交之,不敢以其
..富贵骄.士。
7、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复习答案
引.详细字义
....:
1.
..拉开弓
...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
2.拉.,.牵挽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公子引.车入巿《史记·魏公子列传》
复引.车还,问侯生。
《史记·魏公子列传》
3.带领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垓下之战》
4...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
5.
..退避
..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
6...举起
..;.竖起
..。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荆轲刺秦王》
7...延请
..。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史记·魏公子列传》
8...取过来
...,.拿出
..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
过.,.详细字义
....:
1.本义
..:.走过
..,.经过
..。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杜牧《阿房宫赋》行过夷门,见侯生。
——《史记·魏公子列传》
2...超出
..,.胜过
..。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3...来访
..;.前往拜访
....;.探望
..。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4、错.,.犯错误
...。
.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告子下》
5、怪罪
..,.责难
..。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
——《史记·项羽本纪》《信陵君窃符救赵》复习答案
引.详细字义
....:
1.
..拉开弓
...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
2.拉.,.牵挽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公子引.车入巿《史记·魏公子列传》
复引.车还,问侯生。
《史记·魏公子列传》
3.带领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垓下之战》
4...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
5.
..退避
..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
6...举起
..;.竖起。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荆轲刺秦王》
7...延请。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史记·魏公子列传》
8...取过来
...,.拿出
..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
过.,.详细字义
....:
1.本义
..:.走过
..,.经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杜牧《阿房宫赋》行过夷门,见侯生。
——《史记·魏公子列传》
2...超出
..,.胜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3...来访
..;.前往拜访
....;.探望。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6、错.,.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告子下》
7、怪罪
..,.责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
——《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