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术2016-4-13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32
可视喉镜与传统喉镜在气管插管术教学中应用的比较
彭勉;张宗泽;陈畅;陈莹莹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可视化操作是临床麻醉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住院医师培训中应用Glide Scope视频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术教学,有效提高教学安全性、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操作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可视化操作的兴趣,为麻醉科临床教学开拓新思路.
【总页数】2页(P138-139)
【作者】彭勉;张宗泽;陈畅;陈莹莹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湖北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湖北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湖北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湖北武汉 43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在气管插管术教学中的应用比较
2.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在气管插管术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3.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在气管插管术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4.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及光纤喉镜气管插管术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5.翻转课堂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术教学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长期气管插管后气管切开老年患者的护理石永乐;吴小玲【摘要】总结1例长期气管插管后气管切开高龄患者的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缺氧状况,做好人工气道管理,早期加强呼吸及运动系统康复护理,关注营养支持、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患者带人工气道15余月后呼吸功能恢复良好并顺利拔管、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最终康复出院。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1)015【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康复护理【作者】石永乐;吴小玲【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提供必要条件[1]。
人工气道建立后,患者原有呼吸功能部分丧失,需要医务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辅助,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鉴于气管插管的局限性及其并发症,气管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为3~7 d,最长不超过21 d[2]。
2015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1例经口气管插管10月余后又行气管切开5月余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帕金森病的老年患者,插管期间意识模糊长达6月余,先后在RICU和呼吸内科住院,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呼吸和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并顺利拔管出院,效果较满意。
护理报告如下。
男,71岁。
因“反复咳嗽、咳痰7年余,复发加重1年余”,于2015年8月28日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管切开术后、帕金森病、抑郁症”再次入院。
2014年5月20日,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在我院急诊行气管插管,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后收入RICU治疗,痰培养多次查见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先后给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氟康唑胶囊、左氧氟沙星、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经过5个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于2014年10月23日停止有创机械通气,但因患者意识模糊时间长达6个月,痰液引流不畅,多次与家属沟通建议气管切开,但家属拒绝,故一直保留气管插管。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作者:陈红霞马志成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3期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效果。
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10月,本院共收治了8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喉罩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观察组43例患儿插管后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插管后气道峰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实施喉罩麻醉,能够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婴儿麻醉术前麻醉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针对婴幼儿麻醉,临床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中,婴幼儿麻醉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两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儿有23例,女性患儿有20例,患儿年龄为5~11个月,平均年龄(8.4±1.6)个月;观察组中,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分别为24例、19例,患儿年龄6~12个月,平均年龄(8.7±1.9)个月。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医护人员在术前,向所有患儿肌肉注射0.02 mg/kg阿托品和2 mg/kg苯巴比妥钠[1]。
同时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即向患儿注射2mg/kg氯胺酮和0.1mg/kg咪唑安定。
对照组:医护人员在进行插管前,不仅需要进行麻醉诱导,而且还需要给予患儿0.5mg/kg 肌松药罗库溴铵。
完成上述操作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同时给予患儿机械通气,让患儿吸入1%~3%七氟醚,维持麻醉效果。
观察组:诱导麻醉完成后,患儿处于昏睡状态时,医护人员立刻给予患儿6%七氟醚经面罩吸入,氧气流量控制在3 L/min左右,患儿吸入1 min后,将七氟醚调整为3%的浓度,吸入1 min后,放置1.5号喉罩,同时调整氧气流量,保证患儿吸入2L/min氧气[2]。
各年龄气管插管型号选择
年龄(岁)内径(毫米)经口插管的深度(厘米)
13-16 8-9 17-20
9-12 7-8 15-17
4-8 6-7 14-15
1-3 5-6 10-12
《1 4-5 10-12
备注:计算公式:(1)1-14岁经口插管深度(厘米)=1/2年龄(岁)+11
(2)<1岁经口插管深度(厘米)=1/2体重(公斤)+8
(3)新生儿经口插管深度(厘米)=体重(公斤)+6(5)
(4)>2岁气管插管内径(毫米)=1/4年龄(岁)+4(无套囊型)
(5)>2岁气管插管内径(毫米)=1/4年龄(岁)+4(有套囊型)
(6)新生儿气管插管内径(毫米)=1/2体重(公斤)+2
最新范本,供参考!
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深度成人为4~5cm,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约18~22cm。
插管完成后,要确认导管已进入气管内再固定。
确认方法有:
①压胸部时,导管口有气流。
②人工呼吸时,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并可听到清晰的肺泡呼吸音。
③如用透明导管时,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
④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
⑤如能监测呼气末ETCO2则更易判断,ETCO2图形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最新范本,供参考!。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范华;张华【摘要】从固定器的选择、传统固定方法的革新、改良式牙垫配合固定和无牙垫固定4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成人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临床研究现状,提出临床在关注固定效果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病人舒适度的提高,去牙垫固定是否适用于更多的病人尚存在争议.【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9(033)004【总页数】3页(P620-622)【关键词】成人;气管插管;固定器材;固定方法;牙垫;综述【作者】范华;张华【作者单位】100029,中日友好医院;100029,中日友好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气管插管是将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为气道通畅、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误吸提供最佳条件。
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急重症病人的重要手段[1],经口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建立的最常用方法。
国外研究报道气管插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率为0.5%~14.2%,每100个带管日发生0.3~4.2例[2];国内报道为0.2%~14.6%[3-4]。
一旦发生拔管可导致病人气道黏膜损伤、支气管痉挛、再插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等危害[5]。
韩艳等[6]指出导管固定方法是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
可见气管插管的固定是关键和重要的,妥善的固定可减少导管移位、变形,保护口唇黏膜,提高舒适度。
Wagner等[7]在模型上从13个角度对7种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进行拉力试验,期望所得结果能帮助固定器厂商和医护人员改进固定器和固定方法。
近几年来研究者对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在固定牢固的基础上更加便捷、舒适和个性化[8-10]。
现将成人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的选择、传统固定方法的改进、改良式牙垫配合固定和无牙垫固定方法的进展综述如下。
1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的选择1.1 分体式固定器王烈明等[11]研发的新型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左、右两个分体,通过楔式固定扣和连接栓连接构成固定板,此固定器拆卸快捷、固定牢固,特别适用于院前急救和危重病人的转运和搬动。
UE可视喉镜联合可调式气管导管在全身麻醉插管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UE可视喉镜联合可调式气管导管在全身麻醉插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需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1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1)和对照组(n=60)。
对照组采用直接喉镜联合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研究组采用UE可视喉镜联合可调式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与插管即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含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变化情况、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误插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插管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插管即刻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插管即刻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高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的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误插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患者采用UE可视喉镜联合可调式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不仅能保证患者插管的成功率,同时还能缩短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减轻气管插管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标签:UE可视喉镜;可调式气管导管;全身麻醉插管;应用;效果气管插管是全身麻醉手术中较为常见的辅助技术之一,原因是全身麻醉患者的呼吸肌会发生一定的松弛[1]。
为保证患者能够摄入足够的氧气,需对其进行气管插管,然而气管插管本身属于一项侵入性操作,其不仅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同时还可能引发其出现强烈的心血管反应,从而会对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