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基础.ppt
- 格式:ppt
- 大小:111.52 KB
- 文档页数:34
一.隐形眼镜发展史1508年达·芬奇第一个介绍并描绘出隐形眼镜草图时期1887年 Muller,第一只真正的隐形眼镜问世,用于保护病人患眼的暴露区1937年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脂)作为隐形眼镜材料使用1951年捷克科学家Wichterle发明离心浇铸法1963年 Wichterle的HEMA材料获得专利1971年博士伦公司率先将软性隐形眼镜推向市场1977年第一副CBA(醋酸丁基纤维素)为基本材质的RGP镜片(透气性半硬镜)问世1981年视康公司推出第一副染色隐形眼镜和第一副软性散光隐形眼镜1982年视康公司推出第一副染色隐形眼镜和第一副双光隐形眼镜1984年 Wichterle又研制出含水量55%的软镜1985年亲水性软镜进入中国市场1986年美国强生公司引进DANA镜片专利,提出了隐形眼镜配戴方式的新概念抛弃式配戴方法。
降低了隐形眼镜并发症的发生率。
1987年博士伦公司推出隐形眼镜全功能护理液1989年美国FDA明确规定隐形眼镜长戴方式限制在7天内1990年视光界提出隐形眼镜的定期更换的概念材料的发展:玻璃 1888年,因配戴者难以适应未能付诸临床推广硬镜 1937年,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其硬度高,含水低,不透氧软镜 1971年,聚甲基丙烯酸羟乙脂(HEMA),其为亲水性材料,与水接触会变得非常软透气性半硬镜RGP(CAB、SMA、FSA) 1977年,介于硬镜与软镜之间,透氧率明显提高加工工艺的发展:·旋转成形工艺:镜片模具由电脑程序控制制成。
该工艺是将多次纯化的液体原料滴入高速旋转的一次性模具中,滴入量以及模具的旋转方向、速度均由电脑全方位精确控制,以保证镜片的形状、厚度和屈光度的参数符合设计。
旋转过程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液体原料发生光聚合反应,形成固态镜片,再经过边缘精加工、水合脱膜、萃取、着色、全面质检和消毒包装等工序后制成成品镜片。
特点: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薄、配戴舒适,但矫正散光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