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去姥姥家》实录与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380.52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数学教案】大班上学期数学活动案例与反思:我的家在这里活动目标:1. 根据已有的序数经验,并理解双重序数其所表示的意义,尝试双重序数的排放。
2. 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力和记忆力。
3.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具:大的卡通楼图一张、不同楼层的空楼房图一张、老师照片一张学具:幼儿照片、黑色水笔人手一份、空门牌号码若干、活动过程:一.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了解双重序数的关系。
1.请幼儿看黑板上的照片,说:“我想看上(下)一排的第几张。
”2.引导幼儿观察卡通楼。
“这栋楼一共有几层?”教师用数字标出楼层。
“每层有几间?”用数字标出间数。
3.“每个有颜色的房子里都居住着不同的卡通人物,你们想不想看看?”“请你说说想看看第几层的第几间?”二. 出示“朋友楼”,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几栋不同楼层的新楼,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新楼里找一间房间住下。
2.请幼儿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在第几层的第几间。
三. 出示门牌,帮助幼儿认识。
1.“大家都找到了自己所居住的房间,住在一个小区里好开心啊!有一天,邮递员叔叔来送信,发现大家的房间上都没有门牌号码,送起信来很不方便。
”“我想给自己的房间编一个门牌号码,你们觉得我应该怎么编呢?”2.讨论应该怎么编门牌,几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四请幼儿自己做自己的门牌。
1.幼儿制作门牌,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尝试理解双重序数的含义,并能记录下来。
2.游戏:来做客。
活动延伸:在教室走廊上贴上各种楼层的楼房图,请幼儿在游戏时间标上每个门的门牌号码。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纲要》提出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它与生活走得更近,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教师应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脱离了生活的数学儿童是不能理解的。
因此,我运用了幼儿在生活中较熟悉的门牌号码,引导幼儿理解二维坐标的意义。
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活动。
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去姥姥家——混合运算》说课稿青岛版数学《去姥姥家——混合运算》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岛版数学《去姥姥家——混合运算》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完成阶段,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教材创设了小红一家刚到姥姥家的情形。
室内:妈妈在向姥姥展示所买的礼物,爸爸在沙发上休息,小表弟在向爸爸敬茶。
窗外,鲜花盛开,小鸟歌唱,一幅充满着浓浓亲情和农村田园感觉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在看懂情景图意的基础上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引发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的学习。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2、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更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活动目标:1.幼儿学习9的分解和组成。
2.复习和巩固8以内数的加减以及奇数和偶数、相邻数等知识。
3.幼儿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自己学到的知识也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教具:小红帽、妈妈和姥姥的手偶各一个。
学具:苹果卡片若干张小花、草莓、樱桃图片各9张。
幼儿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分析:经过幼儿园小班和中班的两年多的学习,到了大班下学期,幼儿数学方面的知识已经积累的很多了,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相邻数、数的加减,拥有8以内的分解和组成等知识经验。
大班下学期正是为孩子们进入小学打基础的时期,但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教授孩子们很难感兴趣,结合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我把知识融入到故事中,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学知识,乐中学。
活动过程实录:1.活动导入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谁来啦?(老师带上小红帽的手偶)幼:小红帽!师:那这是谁呢?(老师带上妈妈的手偶)幼:小红帽的妈妈!师:我们小朋友和小红帽比一比,看谁猜得又快有准好不好?幼:好!(点评:活动过程以故事导入,加上活泼可爱的手偶对话,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利于活动的继续开展)第二个数字是2和4中间的.那个数。
(3)第三个数是最小的偶数(2)第四个数是最小的奇数(1)第五个数是10以内最大的奇数(9)第六个数7和9共同的相邻数(8)第七个数是4和2相加的得数(6)第八个数与第六个数相同(8)第九个数是9减2的得数(7)第十个数是4和6中间的那个数(5)最后一个数是3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猜对了吗?3.去姥姥家送水果姥姥小红帽第一天 1 8第二天 2 7第三天 3 6第四天 4 5第五天 5 4第六天 6 3第七天 7 2第八天 8 1注:以上数字以苹果的图片表示(点评:孩子们通过小红帽给姥姥苹果的过程,学习了9的分解和组成,活动中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做中学。
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故事中来学习,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4.庆祝姥姥出院师:姥姥的病终于好了,为了给奶奶庆祝,妈妈买了一个大蛋糕,上面的水果可多啦,有9多奶油做的小花,9个草莓,9个樱桃......如果给姥姥和小红帽两个人分,可以怎么分?(幼儿讨论分法)(点评:复习9的分解知识)5.坐公共汽车回家师:姥姥的病好了,小红帽,姥姥和妈妈一起坐车回家,小红帽花了3元钱,妈妈3元,姥姥3元,那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呢?教师自我评析:。
第八单元去姥姥家——混合运算【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内容是连加连减和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的基础知识是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材设计了丽丽一家三口去看望姥姥时展示礼物的情境,让学生受到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主要是为解决生活中两步计算的问题。
2、情景图中的信息。
除人文信息外,图中的数学信息非常简单,那就是2件下衣和1件上衣的价格标价。
小红:“这是给姥爷买的裤子”这句话,一是避免信息的重复,而是为后面姥爷在花卉基地的出现埋下伏笔。
培养学生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3、例题的设置。
共设计了2个例题,一个红点,一个绿点。
4、教学的策略读好两个方面情景图:故事情节、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提出提出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让学生搞清楚算式的由来,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设想】本课创设的是丽丽一家回姥姥家的情境,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出式情境图前和学生谈话交流,引发对老人的孝敬,围绕如何展开孝敬老人这一主题,引领学生走进情境图,探求新知识。
本节课的运算是不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与100以内的混合运算是一样的,只是数的范围扩大到了万以内,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在教学中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步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两步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步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一齐背诵《游子吟》谈话: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老人节)每年的老人节你们是怎么做的?教学过程:请看小红一家是怎么做的?(课题课件展示)一:礼物去看老人要准备合适的礼物,这是他们为老人选好的礼物。
信息窗1:去姥姥家——混合运算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教案序号:教学目标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你们已经知道怎样准确计算万以内的两个数的加减法,说一说怎样笔算万以内两个数的加减法。
同学们,你们通过回家问爸爸、妈妈,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节那天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小红一家又是怎么做的?请看屏幕。
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放《常回家看看》的歌曲。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姥姥的一身衣服需要多少钱?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子一共需要多少钱?3、买一条裤子和一双鞋子一共需要多少钱?4、姥姥的上衣比姥姥的鞋子便宜多少钱?5、姥姥的裤子比姥爷的鞋子贵多少钱?6、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7、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小组讨论,班内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创设“买礼物”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渗透尊敬老人的品德教育。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活动一:买这些礼物用了多少元钱?师:把前5个问题放进问题口袋,先解决第6个问题。
1、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解决?2、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 (学生板前展示)班内交流。
4、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估算:112+103+88≈300(元)(2)列综合算式计算:112+103+88=303(元)(3)用竖式计算112 215+ 103 + 88215 303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信息窗1:去姥姥家1[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同位互相说一说)2、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计算小能手比赛,好吗?谁能顺利过关,谁就成为我们班的计算小能手,你们有信心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起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
]活动二:闯关活动解决问题(一)第一关:摘智慧果1、谈话:老师手中有一棵智慧树,上面结满智慧果,智慧果下面有4道题(粘贴在黑板上)288+139+547 604-417+135 502-136-78 234+157-126(1)脱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2)抢答。
老师说算式,学生谁举手早谁说出结果,答对的就自动上来摘下一棵对应的智慧果。
2、公布各小队抢答结果。
(二)第二关:商场调查1、谈话:看到小朋友表现的这么出色,姥爷感到特别高兴。
他说,现在天气热了,我们到商场去看看销售空调的情况吧,你们想去吗?2、点击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姥爷说,我这儿有4道题,如果你们都答对了,就带你们回家参观小强哥哥的书房。
(1)()月的销售量最多,()月的销售量最少。
(2)前三个月一共销售多少台?(3)7月的销售量比5月、6月的总和多多少台?(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三)第三关:参观书房1、多媒体出示书柜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提出问题:(1)你发现了什么?(2)你知道故事书和科技书大约各有多少本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互评)(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一共约有多少本书?2、谈话:看见书柜上有这么多书,你有什么想法?(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基本性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教学本身具有发展智力和激活思维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四)第四关:奇妙的骨骼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小强的妈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想来考考你。
多媒体出示:成人的身体有206块骨头,婴儿比成人多99块。
大班教案《看外婆》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提高动作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初步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和同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快乐,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竞争意识,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的良好品德,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看外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竞争意识。
2、提高幼儿动作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初步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和同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快乐。
3、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的良好品德。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作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教学难点:使幼儿体会到应该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活动准备已习得儿歌经验《看外婆》、活动音乐、大脚板鞋子、小篮筐、苹果若干(红色卡纸制成)。
活动过程一、开始环节1、准备环节: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准备活动(弯腰、甩手、跳一跳、踢腿等简单动作);2、活动引入:将教育活动中学习的儿歌《看外婆》作为故事引入,唤起幼儿的注意。
看外婆,过小河;提着篮子看外婆。
篮里装的啥礼物,香甜香甜大苹果。
二、基本环节1、了解大鞋及用途教师讲述儿歌故事:“今天,老师听说外婆生病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外婆吧。
可是外婆生病了,我们要不要带一点礼物去看望她呢?”幼儿根据儿歌的引导,大部分就会回答带苹果去看外婆。
可是外婆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我们要穿上大鞋子走过去才不会湿了脚。
教师出示大脚板鞋子,先让幼儿猜一猜怎么来穿,然后再进行总结并请幼儿示范怎么穿鞋子。
(三位幼儿穿一双鞋子,把脚伸进木板上的橡筋里就行了)2、介绍规则并分组比赛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我们走的时候三个小朋友一定要一起迈出同一只脚。
比如说先迈左脚、再迈右脚。
不然有的小朋友迈左脚,有的小朋友又迈右脚,这样会摔倒的。
如果一位小朋友出的脚不一样,大家都会摔倒,会影响整组小朋友的成绩,所以我们一会走的时候可以一边喊一边走‘左、右,左、右’。
第六单元去姥姥家---------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不带括号),教科书第68~69页。
教学目标: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化。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活动一师:小朋友,你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身摸节吗?老人节那天你是怎摸做的?我们一起来侃侃小红一家是怎摸做的?(出示课件:伴随着《常回家侃侃》歌声,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师对学生适当进行尊敬老人的教育》师:图上画的是身摸?你能提出身摸数学问题?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2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元?3一件上衣比两条裤子便宜多少元?活动二(一)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师:先解决刚才我们题出的“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这个问题吧。
自己试试看,能用那些方法解决?师: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算法?师:你喜欢那种方法计算?(二)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元?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的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贵多少元”这个问题吗?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算法?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计算方法并说出想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估算:112元`103元`88元都接近100元,大约用了300元。
(2)列式计算:112+103+88=215+88=303(3)列数式112103+ 88303(4)我用凑整十整百法计算“(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否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关注学生的思考方法,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充分发表见解,倾听别人的意见。
课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年级二学科数学教师李瑞总序号27 单元课第七单元第几课时 1教学目标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难点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节那天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小红一家又是怎么做的?请看屏幕。
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放《常回家看看》的歌曲。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图上画的是什么?(一生说)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买一件上衣和一条88元的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2)买一件上衣和一条103元的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姥姥的一身衣服需要多少钱?)(3)买两条裤子需要多少钱?(4)姥姥的上衣比姥姥的裤子便宜多少钱?(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6)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7)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8)一件上衣比两条裤子便宜多少钱?小组讨论,班内集体订正。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活动一: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钱?1、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用哪些方法解决?2、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 (学生板前展示)班内交流。
4、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估算:112+103+88≈300(元)(2)列综合算式计算:112+103+88=215+88=303(元)(3)口算(凑整百、整十)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去姥姥家》实录与评
析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9的分解和组成。
2.复习和巩固8以内数的加减以及奇数和偶数、相邻数等知识。
3.幼儿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自己学到的知识也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教具:小红帽、妈妈和姥姥的手偶各一个。
学具:苹果卡片若干张小花、草莓、樱桃图片各9张。
幼儿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分析:
经过幼儿园小班和中班的两年多的学习,到了大班下学期,幼儿数学方面的知识已经积累的很多了,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相邻数、数的加减,拥有8以内的分解和组成等知识经验。
大班下学期正是为孩子们进入小学打基础的时期,但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教授孩子们很难感兴趣,结合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我把知识融入到故事中,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学知识,乐中学。
活动过程实录:
1.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谁来啦?(老师带上小红帽的手偶)
幼:小红帽!
师:那这是谁呢?(老师带上妈妈的手偶)
幼:小红帽的妈妈!
师:今天早上,小红帽说:“妈妈,我想去姥姥家看姥姥,但是不知道她在不在家,我想打电话问问她,可是我忘记电话号码了,你能告诉我吗?”妈妈说:“当然可以,不过,我要让你聪明的小脑袋去猜一猜”小红帽说:“当然可以啦!”
师:我们小朋友和小红帽比一比,看谁猜得又快有准好不好?
幼:好!
(点评:活动过程以故事导入,加上活泼可爱的手偶对话,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利于活动的继续开展)
2.猜电话号码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电话号码共有11位,第一个数字是1,那我们就从第二个数字开始猜,
第二个数字是2和4中间的那个数。
(3)
第三个数是最小的偶数(2)
第四个数是最小的奇数(1)
第五个数是10以内最大的奇数(9)
第六个数7和9共同的相邻数(8)
第七个数是4和2相加的得数(6)
第八个数与第六个数相同(8)
第九个数是9减2的得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