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广东粤教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部分第2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 格式:ppt
- 大小:810.50 KB
- 文档页数:39
参考答案正文部分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题型对练】训练一多音字1.B解析:A项加点字依次读ké/qiào、kánɡ/ɡānɡ、zhì;B项加点字依次读lù/lòu、pínɡ/bǐnɡ、zhuǎ/zhǎo;C项加点字依次读zhē/shé、mò、shǔ/shuò;D项加点字依次读nòn ɡ/lònɡ、mú、luò/là。
注意:“识”读zhì时解释成“记住”或“记号”。
2.A解析:A项加点字依次读mú/mó、qiào/qiáo、tiè/tiē;B项加点字依次读yīn ɡ/yìnɡ、jiǎo、mí/mǐ;C项加点字依次读yān/yīn、xiě/xuè、qiǎnɡ;D项加点字依次读lěi、pō/bó、pínɡ/bǐnɡ。
3.C解析:A项加点字依次读jiào、ào/niù、cān/cēn;B项加点字依次读jù/jū、xiù、s hé/yí;C项加点字依次读cánɡ/zànɡ、yù/xū、zēnɡ/cénɡ;D项加点字依次读yù/yùn、zhuó、jiè/jí。
4.A解析:A项加点字依次读nì、jì、qiè;B项加点字依次读ké/qiào、páo、zǎi/zài;C项加点字依次读ɡuān/ɡuàn,hōnɡ/hònɡ、liànɡ;D项加点字依次读sì/cì、xiān/xiǎn、yì/ài。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六理解概括思想内容学案56——以意逆志,读懂悟透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歌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新高考Ⅰ卷《答友人论学》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主旨概括(间接)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的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
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这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③高考对古诗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会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2021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表面上是理解诗评,实质上是理解句子含意新高考Ⅱ卷《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句含意理解2020新高考Ⅱ卷《赠赵伯鱼(节选)》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主旨(观点)概括全国Ⅱ卷《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哲理概括知识图要理解句意,筛选信息活动一(一)理解句子含意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