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植被遥感模型 遥 感 物 理
- 格式:ppt
- 大小:567.00 KB
- 文档页数:42
第二章植被遥感第二讲植被遥感1、本讲内容概述(1)植物遥感原理▲叶片和植被▲植物的光谱特征(2)植被指数▲植被指数的概念▲植被指数的种类(3)植被指数与地表参数的关系▲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的关系▲植被指数与地表生态环境参数的关系▲植被指数与气候参数的关系▲植被指数与植物蒸发量、土壤水分的关系(4)植被遥感应用▲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产▲植被动态变化制图▲城市绿化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草场资源调查▲林业资源调查2、本讲内容▲植物内部所含的色素、水分以及它的结构等控制着植物特殊的光谱响应。
同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发芽-生长-衰老),从其内部成分结构到外部形态特征均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这变化是以季节为循环周期的,故称之为植物季相节律。
植物季相节律从植物细胞的微观结构到植物群体的宏观结构上均会有反映,致使植物单体或群体的物理光学特征也发生周期性变化。
▲陆地植被是那些危及人类生存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关键因子。
如全球碳循环中,陆地植被尤其是热带或北纬地区的陆地植被是很关键的。
通过遥感提供的植被宏观变化及影响这些变化的生态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效应,可以对于那些对人类生存有特殊意义的生态区如热带雨林、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地带等进行变化监测和专题研究。
▲植物遥感研究由来已久。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及土地覆盖类型的识别、分类与专题制图等。
随后,则致力于植物专题信息的提取与表达方式上,提出了多种植被指数,并利用植被指数进行植被宏观监测以及生物量估算-包括作物估产、森林蓄积量估算、草场蓄草量估算等。
随着定量遥感的逐步深入,植被遥感研究己向更加实用化、定量化方向发展,提出了几十种植被指数模型,研究植被指数与生物物理参数(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植被覆盖度,生物量等)植被指数与地表生态环境参数(气温、降水、蒸发量、土壤水分等)的关系,以提高植物遥感的精度,并深入探讨植被在地表物质能量交换中的作用。
第二章光学遥感与热红外遥感模型2.3 植被冠层反射模型2.3.3 几何光学模型几何光学原理很早就用于解释天文观测中粗糙表面的方向性反射现象,林、农学家也曾应用实物园锥、椭球、园柱来模拟单株或规则排列的作物在不同行向、行距、株距组合时对不同入照方向直射光的截获。
Egbert(1976)和Otterman(1981)较早引用几何光学的数学模型到植被的BRDF研究,但他们的模型假定植株为很小的几何体且每像元内有大量的植株,因而未能突出几何光学(Geometric-optical model, GO)模型在不连续植被BRDF上的优势。
第二章光学遥感与热红外遥感模型2.3 植被冠层反射模型2.3.3 几何光学模型与辐射传输(RT)模型基于微体积内散射方程不同,几何光学模型基于“景合成模型”,即从遥感像元的观测尺度出发,将像元视场的总亮度,看做是:在观测器视场内,一部分是太阳光承照面,一部分在阴影中,而观测的结果是二者亮度的面积加权和。
Jackson等(1972)提出了行作物的四分量模型(承照植被、阴影中植被、承照地面和地面阴影)。
李一Strahler(1985,1986)根据稀疏林的实际情况,抛弃了“小几何体”假定,直接用森林结构参数计算四个分量随太阳角和观察角变化,建立了遥感像元尺度的天然林BRDF模型。
第二章光学遥感与热红外遥感模型2.3 植被冠层反射模型2.3.3 几何光学模型影响植被冠层的光学遥感信号的因素主要有:(1)植被冠层组分(叶、枝、杆)的光学特性;(2)冠层下背景(下垫面,如土壤、苔藓)的光学特性;(3)植被组分的角度分布特性;(4)植被组分的空间分布。
其中后两个因素主要取决于冠层结构。
将叶片层看做混浊介质的辐射传输模型,可以描述(1)(2)和(3),而几何光学模型则强调(4)在解释遥感信号中的作用,因而可以很好表述以上全部4个因素的作用,对空间结构明显的植被遥感信号的解释有优势。
第二章光学遥感与热红外遥感模型2.3 植被冠层反射模型2.3.3 几何光学模型植被遥感的几何光学模型大致可分为两类:1)用几何光学原理计算植被冠层的承照面积比和阴影面积比,用经验参数或测量数据确定冠层组分的光学特性。
植被遥感物理机理
植被遥感是一种用于研究地球表面植被特征的技术,它可以检测、定位和跟踪植被信息,提供对植被变化的数据和反馈。
利用植被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关于植被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化的信息,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植被遥感的物理机理是地面植被形态特征与无线电波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地表反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物理特性。
地表植被水库吸收和散射无线电波,从而影响地表反射和散射特性,也就是说无线电波和植被形成“共同体”,植被作用是形成这一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表能量反射和散射的主要调节因子。
植被反射和散射波的特征表现为不同的波段的特异性,反射率和散射率。
结合此物理机理,地球站对地表植被及其信息和变化进行了实时监测,得到地表植被特征参数,从而获得植被分布情况,资源调查数据,以及植被变化原因和空间差异。
同时,植被形态和特征也会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这是因为植被对于空气层的参数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表面温度、温度梯度、湿度、水分持久性、降水量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变化会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进而影响植被的反射和散射特性。
植被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植被分布和空间变化,可以用来支持和指导植被调查、研究和管理,以及更好地掌握植被变化的实时动态,进一步开展植被模型研究和应用研究。
综上所述,植被遥感的物理机理是在植被的反射和散射特性以及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之间发挥作用,它是表征植被分布、空间变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也可以用来指导植被调查和管理,是为植被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和数据支持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