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户家禽剖检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97.92 KB
- 文档页数:1
病(死)禽病理剖检的准备、注意事项、程序、病料采集和送检家禽的病理剖检在禽病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点已为广大禽病技术服务人员所重视。
因此对禽场中出现的病、残或死禽进行尸体剖检,以便及时发现禽群中存在的潜在问题,防止疾病的爆发和蔓延。
(1)病理剖检的准备剖检地点的选择:应在远离生产区的下风处,尽量远离生产区,避免病原的传播。
剖检器械的准备:对于家禽剖检,一般有剪刀和镊子即可工作。
另外可根据需要准备骨剪、肠剪、手术刀、搪瓷盆、标本缸、广口瓶、消毒注射器、针头、培养皿等,以便收集各种组织标本。
剖检防护用具的准备:工作服、胶靴、一次性医用手套或橡胶手套、脸盆或塑料小水桶、消毒剂、肥皂、毛巾等。
尸体处理设施的准备:对剖检后的尸体应进行焚烧或深埋。
(2)病理剖检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病理剖检时,如果怀疑待检的家禽已感染的疾病可能对人有接触传染时(如鸟疫、丹毒、禽流感等),必须采取严格的卫生预防措施。
剖检人员在剖检前换上工作服、胶靴、配戴优质的橡胶手套、帽子、口罩等,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最好戴上细粒面具,以防吸入病禽的组织或粪便形成的尘埃等。
在进行剖检时应注意所剖检的病(死)禽应在禽群中具有代表性。
如果病禽已死亡则应立即剖检(一般应在死后24小时内剖检,夏天在死后8小时内剖检),应尽可能对所有死亡禽进行剖检。
剖检前应当用消毒药液将病禽的尸体和剖检的台面完全浸湿。
剖检过程应遵循从无菌到有菌的程序,对未经仔细检查且粘连的组织,不可随意切断,更不可在腹腔内的管状器官(如肠道)切断,造成其它器官的污染,给病原分离带来困难。
剖检人员应认真地检查病变,切忌草率行事。
如需进一步检查病原和病理变化,应取病料送检。
在剖检中,如剖检人员不慎割破自己的皮肤,应立即停止工作,先用清水洗净,挤出污血,涂上药物,用纱布包扎或贴上创口帖;如剖检的液体溅入眼中时,应先用清水洗净,再用20%的硼酸冲洗。
剖检后,所用的工作服、剖检的用具要清洗干净,消毒后保存。
纯干货▍家禽剖检程序及诊断技巧在家禽疾病诊断中,剖检是最常用的手法,通过对病死禽的剖检而见到的特征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同时还能有目的的采取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病死禽的诊断技巧和如下参考:一、体表检查:1、体表羽毛检查:看羽毛是否有光泽,生长是否正常,可提示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等的缺乏症。
查看头、颈、羽毛根部、胫部角质层有无虱螨等寄生虫及危害程度如何。
2、鸡体状况检查:看体重,状态是否正常,体况正常者多为急性感染死亡。
猝死综合症多为体重大,发育好的,肉鸡死后则两脚朝天,背部着地;反之,体重过小,体态消瘦,常提示病程较长,如患马立克,严重体内寄生虫病及营养消耗性疾病。
腹部体积增大有波动或坚实感,则提示腹水症,产蛋鸡输卵管积液。
3、尸僵及皮肤检查死后搁置时间较长仍不僵硬,提示可能是中毒死亡或败血症。
两腿向后伸直,提示可能腹腔有病变。
若两腿一前一后,提示可能是马立克或慢性败血支原体病。
皮肤有无红肿、水肿、化脓、痘泡、溃烂等异常症状,可提示葡萄球菌感染或外伤或鸡痘,传染性鼻炎常表现为脸部肿胀,鸭的颈部皮下肿胀则鸭瘟的可能性大。
4、粘膜系统检查:若眼结膜有出血点,可能是鸭瘟、鸡新成疫;鸡死后倒提从口腔中流出酸臭粘液,提示可能是鸡新城疫;口腔粘膜有鲜血,提示可能是传喉;泄殖腔被粪便污染可能是消化道疾病(大鸡)。
二、剖检1、剖检程序将禽尸放在药液中将羽毛浸湿,仰面平放,切开腿内侧和腹部之间的皮肤,两腿分别向外侧使髋关节脱臼,使大腿与身体分离,沿腹中线从泄殖腔处将皮肤提起直至下颌,再将皮肤向两侧撕开,使气管、食管、胸肌充分暴露。
检查胸腺,如变小则提示为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如有出血点提示有病毒感染,然后按以下顺序进行。
2、肌肉检查查看肌肉色泽、质地、出血状况。
肌肉质地干燥,灰白色条纹提示营养要素缺乏,白肌病。
肌肉顺纤维方向条状出血(胸部、腿部),多见于法氏囊病。
点状出血或弥漫性出血提示药物中毒或败血症状,有散在出血囊,提示白冠病。
家禽病理解剖检验技术概要一、外观检查:主要包括尸僵、颜面、颈、被毛、腿脚、冠髯、皮肤等项目、1、尸僵得检查:对于病禽或死禽在检查前,都要观察尸僵情况,病禽要处死,一般死后即可检查,尸僵情况良好表现为颈直立、全身僵直;如果尸僵情况不好即可断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
(1)自然死亡不久得禽(没有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与临时处死得禽,尸僵情况均良好,一般室温下大约1~2天解僵,这类禽一般表现为眼泡鼓,眼球湿润亮堂。
(2)如死亡时间较长则表现为眼泡、眼球塌陷,眼球干燥灰暗。
甚至表现为腹胀或腹壁变绿,闻之有腐臭味。
2、颜面、冠髯得检查:(1)颜面、冠髯苍白,提示内脏出血较严重。
如蛋鸡脂肪肝造成得肝破裂、禽结核、淋巴白血病、肠球虫病、禽住白细胞原虫病、蛔虫、绦虫病、传染性贫血等。
(2)冠髯发绀表明血液微循环不好、如呼吸困难导致血氧不足,二氧化碳增多;部分高热性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禽霍乱、螺旋体病与中毒性疾病。
火鸡冠髯发绀还提示丹毒。
(3)冠髯发黄发生于成红细胞白血病、螺旋体病与禽住白细胞原虫病。
(4)冠髯萎缩常见于慢性疾病。
初产蛋鸡突然冠萎缩,为淋巴败血病。
(5)颜面、冠髯有痘斑样物则为禽痘。
(6)颜面肿胀则高度提示副禽嗜血杆菌、禽支原体、慢性禽霍乱、鸭瘟、禽流感等。
(7)冠上有粉末状结痂提示黄癣、毛癣。
3、被毛得检查:(1)被毛光亮整齐丰满表明生前营养情况良好,就是急性病或死亡或病得时间不长。
(2)如果被毛杂乱无光,一般可言为患病时间较长或饲料质量不佳或饲养密度过大等。
(3)延迟生毛提示饲料中缺乏泛酸、生物素、叶酸、锌、硒等。
(4)雏鸡绒毛卷缩提示种蛋缺乏维生素B2。
4、眼部检查:眼部感染一般主要就是环境差所致。
(1)全眼炎提示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感染、眼型禽痘,三者常常单独或混合感染或者原发、继发感染、(2)黑眼球变小,呈锯齿样,高度提示眼型马立克氏病。
(3)黑眼球上有白点提示禽传染性脑脊髓炎或维生素E缺乏症,此病症属白内障范畴。
鸡病剖检的具体操作步骤(源于实践)鸡只病理剖检,需要科学的流程,正确的剖检方法,以及详细的剖检记录,现为养殖朋友详细介绍工作流程及方法。
1、典型鸡只挑选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死亡鸡只都有剖检意义。
剖检前,一定要在巡视鸡舍后,挑出有代表性的病鸡或死鸡,作为剖检对象,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
例如挑选即将死亡或新死亡鸡只,或瘦弱、症状严重的鸡只。
对于简单能看出的,例如啄肛、脱肛等造成死亡,或者死亡时间超长,皮肤下发黑的鸡只,不作为剖检对象。
2、剖检前准备工作鸡只一旦剖检,病原微生物就会暴露,造成病毒传播的危险。
因此,尽量有专业的解剖室。
如无法配备专业解剖室,也要准备单独的解剖区域,及密封袋(确保死鸡能够密封存放和运输)、隔离服或白大褂、解剖剪、一次性塑胶手套、水盆、水桶、消毒液等物品。
另外,准备好笔和笔记本,做好剖检记录,以便症状汇总和沟通使用。
3、剖检前外观检查任何剖检,都要仔细检查鸡体外观和形态,初步做一个临床判断。
“一看”常见症状冠子的颜色、肉髯是否肿胀,羽毛的情况,头部是否肿大,眼睑情况,眼睛内是否有异物、结膜炎;鼻腔是否有粘液,鼻液的颜色;皮肤病变状况,有无寄生虫(鸡虱子或者螨虫等);有无外伤;鸡痘免后7天是否有结痂;口腔是否有粘液;鸡舌的颜色;口腔是否有结痂;皮肤无毛处是否有痘痂;脚鳞是否出血,干燥脱落;脚蹼是否干裂出血;脚垫是否肿胀;泄殖腔周边羽毛是否有粪便或污物污染等。
“二触”常见症状触摸头部是否肿胀;头部是否发热;眼睑下部肿胀软硬度;触摸眼睛内是否有干酪物;触摸龙骨是否弯曲,发育是否正常;触摸翅膀是否断翅;触摸胸部皮肤下是否有囊肿;触摸腿部肌肉是否肿胀;触摸跗关节腱鞘处是否肿大;触摸脚垫是否肿胀发热。
通过触摸,简单知道鸡群初步疾病状态。
“三闻”常见气味口腔酸臭气味;尸体腐败气味;粪便腥臭味道等。
4、剖检临床流程将消毒液按照指定比例稀释后,放置在准备好的水桶里。
活鸡采用断颈部或颈静脉放血致死,断翅膀、折腿骨,将鸡体用消毒液浸湿(防止羽毛到处飞扬污染),采用仰面朝上放置不锈钢托盘中,以便更好地观察各个器官症状。
实验一家禽解剖实验一、试验目的:通过对鸡的解剖,了解和认识健康家禽的外观、皮肤、各个脏器所处的位置、脏器的外形、颜色、脏器的组织结构,以及家禽各部位的淋巴结等,为进一步进行动物检验打下实践基础。
二、实验材料:以市场上购买的健康、宰杀去毛后的光鸡作为解剖对象。
三、实验用具:不锈钢盆、解剖刀、解剖剪、照相机(自备)。
四、实验步骤:1、颈部淋巴结:先将颈部皮肤延纵径解开、剥落,观察颈部皮下淋巴结,观察食管、气管和嗉囊。
仔细观察所处位置、颜色、外形、结构,必要时剪开观察内部状况。
并用相机拍照。
2、内脏:先延纵线剪开腹部,再剪开胸部肌肉,最后剪开胸骨,向两边拨开,观察各个脏器、淋巴结,并拍照。
注意观察其所处位置、颜色、外形、结构,必要时剪开观察内部状况。
3、内脏观察内容:心、肝、脾、肺、肾、肌胃、腺胃、胆囊、胰腺、卵巢、输卵管、肠道等。
五、实验结果列表说明所观察内容的颜色、外形、内部结构,并附上图片。
最好带上分析和自己的看法。
(仅供参考)淋巴结:圆形或卵圆形食管:从口腔通至腺胃肠,白色软质肌质管气管:从咽喉通至肺部白色由多个软骨环组成嗉囊:与食道并行,不进入体腔白色膨大部,具有伸缩性,,内部暂时贮存食物2、内脏心位于胸腔的后下方,夹于肝脏两叶之间红褐色圆锥形,肝位于腹腔前下方,浅巧克力色较大,分左右两大叶。
脾位干腺胃右侧。
红褐色,较小,呈圆形,肺紧贴于胸腔,嵌入肋骨之间,并与气囊相通。
浅红色能运动缩张,背侧有肋沟,腹侧光滑肾位于脊椎两侧,嵌于椎骨和额骨形成的凹窝处,呈红褐色,质软而脆,鸡肾分叶,即前、中、后三个肾叶。
肌胃腺胃胆囊胰腺卵巢输卵管肠道讨论(李忠晓 200630610313)在鸡病的诊疗过程中,解剖具有直观、简便、快速、费用低廉的特点。
鸡群发生异常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疾病蔓延的有效措施,而快速诊断尤为重要。
1 解剖时的注意事项1.1要注意个人防护,重点是手与口的防护,就是戴口罩与戴手套,穿好工作服或防护服,解剖后还要注意手的消毒与清洁。
家禽尸检指南1 打开体腔01、首先用消毒水(对身体无腐蚀的:如百毒杀等)浸透送检鸡。
02、将鸡背位仰卧,用手术剪开腿腹之间的皮肤,将股骨头与髋臼分离,使两腿平放在操纵台上。
03、从胸骨的前端的正前方先作一切口,然后在胸骨两边沿着胸骨板的尾端延展切口,注意不要剪着肝脏。
04、将皮肤与其下面的胸肌分离开(观察胸肌情况)。
2 暴露内脏05、加深皮肤切口,透过肌肉,然后沿着侧面的切口一直到肋软骨结合部。
06、向上提起胸骨,与下面的内脏分开,检查胸骨的内面以及各内脏器官的外观。
07、在将内脏从体腔取出之前先仔细检查内脏,看看有无气囊炎的症状:如气囊变得混浊不透明并增厚,见明显的黄色样物质,以及或许有一些散在的坏死灶分布。
08、检查肝脏:在死亡后几个小时内肝脏可能被胆汁渗染,肝脏可能肿大,边缘变圆,若有脂肪肝,则即使没有外来压力,也可能发生肝破裂。
3 检查消化道和脾脏09、取下胃肠道――从食管下部或腺胃处剪下,然后剪开肛门周围的皮肤。
10、观察泄殖腔和法氏囊。
11、脾脏位于腺胃的下沿,检查脾脏有无因败血性感染引起的肿胀充血。
另外,检查有无肿瘤灶形成的斑点。
12、在取出消化道之前,检查胰腺有无肿瘤形成导致萎缩的症状。
13、检查有无肠道出血,肠道出血提示有细菌感染,霉菌毒素中毒和蠕虫感染。
14、检查肠道有无坏死性或溃疡性肠炎。
15、检查盲肠。
盲肠壁呈白色,且会反光,则提示沙门氏菌感染。
16、打开消化道,暴露肠腔,肠腔中若有绿色液体且没有摄入物,则提示厌食。
17、检查小肠和盲肠壁上是否有出血点,如有的话则提示可能有球虫。
18、嗉囊在感染时会变得肥大和增厚。
如果将念珠菌的白色渗出物刮掉,嗉囊表面看起来呈绒面状。
19、检查泄殖腔和法氏囊。
法氏囊应该个体小且内卷。
检查法氏囊有无淋巴性白血病的肿瘤,与IBD有关的水肿或出血,或者与IBD、霉菌毒素、REO病毒或CAV引起的萎缩。
20、检查腺胃和肌胃。
内有干酪样分泌物提示毛滴虫感染;霉菌毒素可引起肌胃腐蚀;而腺胃和肌胃结合部出血则提示嗜内脏型ND感染;腺胃肿大,而肌胃体小松驰,则提示REO病毒感染。
实训家禽病理剖检技术【目的要求】学会家禽尸体病理剖检方法;熟悉家禽的各种组织器官,正确识别家禽病理剖检时的病理变化;能结合流行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对疾病建立初步诊断。
【材料】病死禽及活的病禽,剪刀、骨剪、肠剪、镊子、长方形搪瓷盘、标本缸、次性橡胶手套、工作服、胶靴、围裙、棉花、酒精及碘酊棉球、新洁尔火、来苏儿、肥皂、毛巾及剖检记录表等。
【方法步骤】病理剖检是临床上诊断禽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许多禽病,通过剖检所观祭到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再结合流行特点及发病症状,即可做出确切的诊断。
(一)剖前检查剖检前应全面了解病死禽的发病情况,包括症状、流行特点、饲养管理等。
检查活病离的一般体态和异常情况,观察有无运动失调、震颤、麻痹、腿软无力、精神沉郁、失明及呼吸道症状等。
对尸体的营养状况、皮肤、鸡冠、肉髯、口腔、眼、鼻、肛门等体表器官进行详细的检查,査看营养状况是否良好或消瘦,营养好而死亡的可能为急性病,消瘦的多为慢性病。
(二)活禽致死如是活禽,杀死方法有3种:在寰枕关节处将头部与颈关节断离(即断颈法,一手提起双翅,另一手掐住头部,将头部急剧转向垂直位置的同时,快速用力向前拉扯);用带18号针头的注射器,从胸前插人3.5~4em到心脏,注人10~25mL空气;颈侧动脉放血。
(三)剖检程序首先将尸体表面及羽毛完全浸湿,然后将其移人搪瓷盆中进行剖检。
将禽的尸体背位仰卧,在腿腹之间切开皮肤,然后紧握大腿股骨处,向前、向下、再向外折去,直至股骨头和髋白分离,这样其两腿可将整个家禽的尸体支撑在搪瓷盆上。
1,切开皮肤沿中线先把胸骨嵴和肛门间的皮肤剪开,然后向前,剪开胸、颈的皮肤,剥离皮肤,暴露腹、胸、颈部和腿部的肌肉,观祭皮下脂肪、皮下血管、胸腺、肌肉及嗉囊等的变化。
2,剖开胸腹腔横向剪开腹肌、腹膜,并沿胸骨的两侧,同前将各肋骨、锁骨前断抓住龙骨的后端,用力向前向上翻拉,此时大部内脏器官暴路出来,注意观察各脏白置、颜色、浆膜的状况,体腔内有无液体,各脏器之间有尤粘连导现象。
家禽病尸的病理剖检技术家禽病尸的剖检要点-养鸡技术家禽一旦感染上病原就会在体内的各个器官上表现出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而对尸体进行剖检是对病情进行初步诊断的依据,只有科学诊断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因此,家禽尸体剖检是病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手段在现今养禽生产中广泛应用,也是广大禽病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现将家禽病尸的病理剖检技术家禽病尸的剖检要点进行简单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1、外部检查天然孔的检查:仔细查看口、鼻、眼等天然孔有无分泌物及其数量与性状。
可用剪刀在鼻窦鼻孔前将口喙的上颌横向剪断,稍压鼻部,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注意查看泄殖孑L,观察泄殖腔内的黏膜,内容物及其周围的羽毛有无粪便污染。
体况的检查:羽毛是否有光泽,生长是否正常,观察体重、状态是否正常,死后的姿势,鸡冠、内髯、头部及其他各处的皮肤的颜色,观察有无痘印。
有无肿瘤、外寄生虫等。
骨骼、肌肉的检查:检查各处关节有无肿胀,有无变形、弯曲的现象(手触摸胸骨两侧的肌肉丰满度及龙骨的显突情况可判断病鸡的营养状况)。
2、体腔检查第一,先将手术台及死禽的体表用消毒液浸湿,然后将尸体移入搪瓷盆中进行剖检,再沿两侧翅膀基部与腿部连线切开皮肤。
双手用力将两大腿向外下压,直至两髋关节脱臼,将尸体背位向下,腹部向上放人盆中。
第二,由颈下体中线至泄殖孔前作一纵切线,向两侧剥离皮肤,使死禽的肌肉暴露出来,仔细查看其皮下组织的颜色有无充血、出血,肌肉丰满程度、色泽等。
检查嗉囊是否充盈食物,内容物的数量、性状。
观察龙骨有无变形、弯曲等。
还要检查肌肉、嗉囊、皮下组织和脂肪、皮下血管、龙骨、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等的变化。
再将腹壁龙骨末端横向切开,在切口的两侧分别向前,用骨剪剪断两侧肋骨,然后握住龙骨突的后缘用力向上前方翻压,这时胸腔和腹腔器官就可露出。
注意胸腔有无积水、渗出物或血液。
保持各脏器的位置不动,气囊是由浆膜所构成,正常的时候薄而透明,有一定光泽,如果气囊变浑浊、增厚,或表面被覆有渗出物或增生物,均为异常。
鸡体解剖采样及注意事项在农业科研、养殖等领域,鸡体解剖采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鸡体进行解剖并采集样本,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鸡的生理结构、疾病发生机制等,为鸡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鸡体解剖采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解剖采样的方法1. 鸡体准备:选择健康的鸡进行解剖。
在操作前,确保鸡体处于无菌状态,以避免样本被污染。
可以使用消毒剂对鸡体进行清洁处理。
2. 解剖器械准备:准备好必要的解剖器械,如手术刀、剪刀、镊子等。
确保器械的锋利度和清洁度,以保证解剖过程的准确性和样本的无菌。
3. 解剖步骤:首先,用手术刀在鸡体上作出一个长度约为10厘米的切口,切开皮肤和肌肉,暴露内脏器官。
然后,根据需要,依次解剖采样不同的器官,如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在采样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器官和样本。
4. 采集样本: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采集样本。
可以使用剪刀和镊子将所需组织或器官切割或取出,放入无菌容器中保存。
注意,不同的样本应分别放入不同的容器中,以避免交叉污染。
二、注意事项1. 安全措施:在进行鸡体解剖采样时,要注意个人安全。
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和组织。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刀具的使用,避免误伤自己。
2. 无菌操作:解剖采样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
使用消毒剂对器械和操作台面进行清洁,避免样本被污染。
同时,要定期更换手套和消毒器械,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样本的可靠性。
3. 样本保存:采集到的样本应及时保存。
对于液体样本,可以放入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处理后保存;对于组织样本,可以将其放入无菌容器中,加盖保存。
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样本的温度和湿度,以避免样本的变质。
4. 文献记录:在进行鸡体解剖采样时,要做好详细的文献记录。
记录解剖的日期、鸡的品种、年龄、性别等信息,并标注所采集的样本的类型和数量。
这些记录将有助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5. 尊重动物权益:在进行鸡体解剖采样时,要尊重动物权益,遵循伦理原则。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家禽的解剖结构,掌握家禽的内部器官分布。
2. 了解家禽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实验原理家禽解剖学是研究家禽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发育规律的学科。
通过对家禽的解剖,可以了解家禽的内部器官分布、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发育规律,为家禽养殖、疾病防治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鸡、鸭、鹅等家禽。
2. 实验工具: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针、解剖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家禽的解剖结构,熟悉实验工具的使用方法。
2. 解剖鸡:先从颈后部切开皮肤,将皮肤向后翻起,暴露出肌肉和骨骼。
然后依次解剖心脏、肺、肝脏、胃、小肠、大肠、肾脏、生殖器官等。
3. 解剖鸭:与鸡的解剖方法类似,先切开皮肤,暴露出肌肉和骨骼。
然后依次解剖心脏、肺、肝脏、胃、小肠、大肠、肾脏、生殖器官等。
4. 解剖鹅:与鸡、鸭的解剖方法类似,先切开皮肤,暴露出肌肉和骨骼。
然后依次解剖心脏、肺、肝脏、胃、小肠、大肠、肾脏、生殖器官等。
5. 观察和记录:在解剖过程中,仔细观察各个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结构,记录下来。
6. 比较分析:将鸡、鸭、鹅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家禽的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2. 肺:家禽的肺分为左右两个肺叶,负责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肝脏:家禽的肝脏位于腹腔内,是最大的消化腺。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4. 胃:家禽的胃分为前胃、胃体和胃腺。
胃的主要功能是初步消化食物。
5. 小肠:家禽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
6. 大肠:家禽的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
病(死)禽病理剖检的准备、注意事项、程序、病料采集和送检家禽的病理剖检在禽病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点已为广大禽病技术服务人员所重视。
因此对禽场中出现的病、残或死禽进行尸体剖检,以便及时发现禽群中存在的潜在问题,防止疾病的爆发和蔓延。
(1肠(2在进行病理剖检时,如果怀疑待检的家禽已感染的疾病可能对人有接触传染时(如鸟疫、丹毒、禽流感等),必须采取严格的卫生预防措施。
剖检人员在剖检前换上工作服、胶靴、配戴优质的橡胶手套、帽子、口罩等,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最好戴上细粒面具,以防吸入病禽的组织或粪便形成的尘埃等。
在进行剖检时应注意所剖检的病(死)禽应在禽群中具有代表性。
如果病禽已死亡则应立即剖检(一般应在死后24小时内剖检,夏天在死后8小时内剖检),应尽可能对所有死亡禽进行剖检。
剖检前应当用消毒药液将病禽的尸体和剖检的台面完全浸湿。
剖检过程应遵循从无菌到有菌的程序,对未经仔细检查且粘连的组织,不可随意切断,更不可在腹腔内的管状器官(如肠道)切断,造成其它器官的污染,给病原分离带来困难。
的硼酸冲洗。
(3将其尸体表面及羽毛完全浸湿,然后将其移入搪瓷盆或其它用具中进行剖检。
将禽的尸体背位仰卧,在腿腹之间切开皮肤,然后紧握大腿股骨,用手将两条腿掰开,直至股骨头和髋臼分离,这样两腿将整个家禽的尸体支撑在搪瓷盆上。
沿中线先把胸骨嵴和肛门间的皮肤纵行切开,然后向前,剪开胸、颈的皮肤,剥离皮肤暴露颈、胸、腹部和腿部的肌肉,观察皮下脂肪、皮下血管、龙骨、胸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肌肉、嗉囊等的变化。
沿下颌骨从剪开一侧口角,再剪开喉头、气管、食道和嗉囊,观察鼻孔、腭裂、喉头、气管、食道和嗉囊等的异常病理变化。
此外在鼻孔的上方横向剪开鼻裂腔,观察鼻腔和鼻甲骨的异常病理变化。
理变化。
(4具有代表性,并有一定的数量;送检为病理组织学检验时,应及时采集病料并固定,以免腐败和自溶而影响诊断;送检毒物学检查的材料,要求盛放材料的容器要清洁,无化学杂质,不能防入防腐消毒剂。
家禽尸体剖检方法一、剖检鸡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病鸡进行剖检十分重要。
为了找到真正的疾病,有时需要剖检死鸡、病鸡甚至外表健康的鸡。
选择不当会获得错误诊断印象,特别是在未见鸡群剖检饲养者随便送检的几只鸡的情况下。
二、活鸡致死方法:剖检者应当能够迅速将鸡完全杀死,否则印象不好。
1.断颈法:用于小鸡和中鸡,但是需要检查脑组织时,由于会造成脑内淤血,不宜采用。
手法之一:中指和无名指夹拉法左手抓提小鸡双翅,在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夹住头颈后部,颈背部靠近中指,将鸡头向后垂直弯曲的同时,突然快速向前猛拉,借助瞬间拉力,使鸡头和脊髓断开(见下图)。
拉力大小以断颈而颈皮不破,血瘀在皮下为好,力量过大时,拉断全颈,造成血液污染。
同时,为了防止双翅拍打,应当抓住双翅,勒紧头部,直至挣扎停止,防止嗉囊内容物反流,吸入肺中。
手法之二:拇指和食指夹拉法左手握住大腿或者在背部抓住翅的基部,右手抓头,掌心对着鸡头的背侧面,将鸡头置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空隙中,用位于鸡喙下的拇指将头向上垂直弯曲,同时将头抓紧,缓缓向前拉,使颈拉长,头骨和颈脱离,脊髓断裂。
当感到颈椎断裂时,立即停止牵拉,否则将头拉脱。
此后,鸡会全力挣扎,所以仍然需要握紧鸡翅,或者将鸡置于容器之中。
手法之三:桌边压颈法雏鸡断颈时,由于鸡体很小,用大拇指将鸡颈对着锐利的边缘例如桌边施加压力即可;或者将鸡头在大剪刀的两个把手之间夹紧致死。
手法之四:剪头法用锋利剪刀一下子将小鸡头剪下,利用脑组织传代或者接种鸡胚。
2.麻醉法(安死术):注入麻醉剂法:用戊巴比妥等麻醉剂注入颈静脉、心内、胸内或者腹腔内。
一日龄雏鸡用6mg/ml的戊巴比妥(sodium pentorbarbitone)溶液腹腔内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0.3-0.4ml(I.Popiel & P.C.B.Turnbull,1985)吸入麻醉法:将浸有乙醚或者氯仿的棉球放在容器底部,将鸡头放入瓶口。
鸡尸体剖检技术目的和要求一、尸体剖检的目的:随着养禽业的发展、禽病的发生频率和禽病的种类越来越,迫切须要提高禽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尸体剖检是诊断禽病,指导治疗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1、它可以验证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性,禽发生各种疾病时,除少数疾病外,临床症状多表现相似,没有什么特征症状,只靠临床表现很鸡确定发生何种疾病,尸体剖检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各种疾病时所表现的病理变化,结合临床症状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有的可以确诊。
通过病理变化进一步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从而检验治疗效果。
2、它可以预防疫病的爆发在养禽场中,建立常规的尸体剖检制度,每日对病、残、死鸡进行尸体剖检,可以及时发现鸡群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疾病的爆发和蔓延。
3、它可以指导学术研究和科研工作在兽医学术研究和科研工作中,离不开动物试验,禽是理想的实验动物之一。
动物试验的结论,除观察动物的临床表现外,必须进行尸体剖检。
二、尸体剖检的要求1、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尸体剖检方法如果掌握的方法不熟练,操作不规范,不按剖检顺序操作,乱切乱割,结果找不到病因,查不明病变,造成错误诊断,贻误防治时机。
2、严格消毒,防止疾病散播在剖检中必须注意严格的消毒,如果消毒不严格,尸体处理不当,剖检地点不合适,不仅造成疫病散播而且引起自身的感染,所以,在进和和检时要有防护措施。
准备和注意事项一、尸体剖检的准备1、剖检地点养禽场应建立尸体体剖检室,剖检室应建筑在远离生产区和生活区的下风方向,供水和排水方便,剖检室内光线要充史,建筑材料应便于洗刷和消毒,污水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以后才可排放。
剖检室内应设置剖检台,其大小,高低以便于工作为度,建筑材料应耐腐蚀,便于活刷和消毒。
养禽场无尸体剖检室,尸体剖检应选择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进和霜尽可能远离生产区、生活区、公路、水源。
以免剖检后,尸体的粪便、血污、内脏、杂物等污染水源、河流、或由于人来车往等散播病原,招致疫病散播。
动物疫病剖检关键技术应用作者:黄卫红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6期动物尸体剖检技术是基层动物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必备的技能。
本文总结了动物尸体剖检的准备、家禽、生猪和反刍动物尸体剖检技术要点,为基层兽医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动物剖检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诊断中,对于判断疫病、发现病因具有重要作用。
基层兽医技术人员掌握动物剖检技术,能够通过观察器官、组织的病变有助于准确处置疫病。
因此,动物剖检技术是基层兽医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1、剖检前的准备1.1解剖器械和消毒药品的准备有条件的基层兽医站、养殖场都购有动物专用的解剖器械箱,其箱内都配备解剖所需要的器械。
一般而言,解剖器械的准备主要包括外科刀、外科剪、骨剪、斧头、镊子等。
消毒药品主要有5%碘酒、75%酒精、3%~5%来苏儿、0.2%新洁尔灭、高锰酸钾、消毒威、菌毒灭等,解剖前最好准备好2种以上用途的常用消毒药品。
1.2剖检人员自身防护的准备在解剖前,剖检人员应先行戴好手套、口罩、防护帽,穿上防护服、长筒胶鞋,必要时还要外罩胶皮或塑料围裙、戴上防护眼镜,以防病菌的感染。
1.3解剖场地的准备尸体剖检一般应在专用解剖室内进行,以便于清洗、消毒,防止病源的扩散。
如果条件不许可,应选择远离村庄、房屋、水源、道路和畜禽栏舍,并且要求地势高、环境干燥、方便就地掩埋畜禽尸体的地点进行。
2畜禽尸体剖检技术要点2.1家禽尸体剖检的技术要点剖检家禽尸体时,采用背卧位进行为宜。
剖检之前,先把家禽放入消毒液中浸湿全部羽毛,以达到全面消毒的目的。
而后尸体取背卧位,先将腹壁和大腿内侧的皮肤切开,用力将两大腿按下,使髋关节脱臼,将两大腿向外展开,从而固定尸体。
而后在胸骨末端后方将皮肤横切,与两侧大腿的竖切口连接,然后将胸骨末端后方的皮肤拉起,向前用力剥离到头部,使整个胸腹及颈部的皮下组织和肌肉充分暴露并检查禽的皮下组织变化。
接着在胸骨后腹部横切穿透腹壁,从腹壁两侧沿肋骨头关节处向前方用骨剪剪断肋骨和胸肌,然后握住胸骨用力向上、向前翻拉,露出整个体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