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10课
- 格式:ppt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38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生活与哲学》第10课第1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本框课型是新课教学。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标要求、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及高考考纲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得失七个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10课第1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之后展开的,通过学习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要求学生以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本框是对前三课内容的一个总结与升华。
学好本框内容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以及下一框的学习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课标要求、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及高考考纲解读:【课标要求】列举各方面的创新事例,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学业水平考试要求】1、理解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释有关社会现象,判断和评析有关观点,探究有关问题。
【高考考纲解读】1.从考查内容看,本框考查的重点有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从考查方式来看,多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2.从考查形式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往往结合当前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分析具体事例,说明树立创新意识对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及社会发展的作用等3.从能力考查看,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高二(4)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唯物辩证法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验,本框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高,缺乏对现象背后的实质认识。
四、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标准要求和高考大案求,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高二(4)班的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图片数据对比分析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特点和实质,以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李政道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No.18356 353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 .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9. 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这段话说明了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B .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C)10. 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范围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在今天仍有许多借鉴意义,但齐鲁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如“官本位”、“唯上文化”、“家长制”、自我封闭的小生产意识等,严重影响了山东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
结合材料,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分析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应如何对待齐鲁文化?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2014.2.14【预习案】【学习目标】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特点。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分析为什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创新意识息息相关。
【知识自主探究】(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最多用15分钟预习,空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可填可不填)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预习提示:阅读课本第75-76页,找出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在课本上标明,无需在学案上填写】1.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删掉76页“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1.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及要求,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特点,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2.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比较两种不同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和辩证思维能力。
3.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辩证否定观;难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辩证否定观(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否定,即自己自己,自己自己。
(2)辩证的否定与发展的关系:辩证的否定是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途径。
(3)辩证的否定与联系的关系:辩证的否定是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和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一切,也不是简单地一切,而是既又,既又,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辩证的思维方法相对立的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要么。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涵: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的的和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善于提出,敢于寻找,确立,开拓。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10.1.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书本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任何书本知识都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
权威往往比普通人更能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任何权威都不可能永远正确,永远不犯错误。
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专家点评与辩证的思维方法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10.1.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生活与哲学第10课学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生活与哲学的关系;2.掌握哲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3.分析并思考生活中的哲学问题。
二、前导知识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对生活和哲学有一定的基础了解。
建议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以下概念:1.生活:指人类在社会中的具体实践活动;2.哲学:研究人类生活及其意义的学科;3.哲学问题:探讨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思考命题;4.哲学思辨:以理性思考为基础,探索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三、学习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学习:1.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生活是人类的基本行为,而哲学则是对生活进行思考和解释的一种学科。
生活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对生活的指导,无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还是生活方式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哲学的指导作用哲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维方式:哲学引导人们用理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追求真理;•价值观念:哲学教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真善美的人格;•生活方式:哲学引导人们选择恰当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3. 生活中的哲学问题生活中存在许多哲学问题,例如:•人生的意义:人类为什么而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自由与责任:人有自由,但同时也要承担责任;•幸福与痛苦:幸福与痛苦之间如何平衡?4. 哲学思辨的重要性在面对复杂的生活问题时,进行哲学思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哲学思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为生活中的选择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
四、学习任务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生活与哲学的关系;2.思考一个生活中的哲学问题,并撰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和思考;3.提出自己对于哲学思辨的看法,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五、学习要求1.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按时提交作业;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3.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学习评价1.准时完成学习任务,提交作业;2.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3.作业内容准确、清晰地回答了学习要求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