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酸的和甜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了解酸和甜的味道特征,培养他们的味觉感知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喜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品尝,了解酸和甜的味道特征,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享和合作。
三、教学准备1.酸味和甜味的食物,如柠檬、橙子、苹果、葡萄等。
2.品尝盘、纸杯、小勺等工具。
3.课件或视频,展示酸和甜的食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拿出柠檬和苹果,分别让学生闻一闻,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味道。
(2)引导学生说出酸和甜的味道特征。
2.观察酸和甜的食物(1)教师展示酸和甜的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酸和甜的食物。
3.实践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桌上摆放酸和甜的食物。
(2)学生轮流品尝食物,并用语言描述食物的味道。
(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品尝食物的感受。
(2)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
5.合作游戏(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猜看”游戏,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蒙上眼睛,尝试品尝食物,猜出食物的味道。
(2)其他组员通过语言提示,帮助代表猜出食物味道。
6.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7.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酸和甜的食物,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分享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酸和甜的味道特征,培养了他们的味觉感知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分享和合作,增强了团队意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实践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酸和甜的食物,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酸的和甜的》二年级教案《酸的和甜的》二年级教案1 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葡、萄”等9个字,会正确书写“狐、狸、猴、颗”4个字。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狐狸、小松鼠和小猴子认为葡萄是酸的原因。
可以正确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课前给学生发一些糖品味)教师这儿有一些糖,谁来闻一闻?猜一猜它是什么味道的?你想不想吃?那就拿一颗尝一尝吧。
告诉大家你尝到了什么味道。
其他小朋友也想尝吗?每人拿一颗尝一下。
看你们尝得津津有味的,这些彩虹糖好吃吗?你尝到了什么味道?(随机板书:酸的甜的)小朋友还想吃吗?那你这堂课就好好的表现,下课后我就把这些糖奖励给你。
一、激趣导入,提醒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酸的和甜的》(课件:suan和)一起读一下,再读一下。
2、课题中的这个生字宝宝哪个小朋友认识,(出示生字卡片:酸)指名读。
提示:平舌音我们一起读一读。
3、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4、读了故事的题目,你想听听这个故事吗?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们翻开书仔细地听故事,认真地看插图,想一想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二、初读课文1、(课件:播放故事)2、听完了故事,你知道故事中有谁吗?(随机板贴图: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3、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小朋友们赶快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想一想,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请课文下面的树叶帮帮助,多读几遍。
三、学生自主读文、识字1、学生自读生字课文2、已经读完的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后面“我会认”中的生字,假如你全读对了,就在边上画一串圆圆的葡萄,奖励自己。
3、你也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6、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书里,自己赶快翻开书,四、检查自学情况1、刚刚,小朋友学得很认真,教师这里也有一些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酸的和甜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酸、甜、味”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先酸后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敢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先酸后甜”。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小猴子心情的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颗葡萄,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味道的?二、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三、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2.学生跟着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分析小猴子为什么“先酸后甜”。
2.学生讨论:小猴子在尝试葡萄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如何克服的?五、实践活动1.教师出示各种水果,让学生观察、品尝,并用语言描述水果的味道。
2.学生分组讨论:你最喜欢的味道是什么?为什么?3.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七、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课后实践:与家人分享课文故事,感受勇敢尝试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酸的和甜的》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勇敢尝试、不怕困难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酸的和甜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酸的和甜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首席为家人们收集的5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酸的和甜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
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
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二、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为零,他们的智慧口袋里装满了东西。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
三、设计思路: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四、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学习重点分析: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六、学习难点分析: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七、课前准备:课件、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写字卡。
八、学习过程:(一)看图识字,激趣导入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认读“葡萄”)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
(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
”)2.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3.板书课题:17酸的和甜的指名读题,认识“酸”,强调平舌音。
(通过看图,既激发兴趣,又进行分散识字,由此质疑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
酸的和甜教案15篇酸的和甜教案11、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其中四个,重点指导反犬旁的书写。
2、在老师的指导下,入情入境地读好1—3自然段,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
3、初步培育孩子听、读、讲童话故事的爱好。
一、分散识字,导入新课1、学习新词“葡萄”,重点指导字形。
师:小伙伴们你们喜爱吃什么水果啊?〔香蕉、葡萄…〕师:〔出示图〕老师喜爱的水果就是它,你们看,上面的草字头多像一个葡萄架啊,下面的部分就像一串沉甸甸的葡萄。
2、区分“一串”和“一串串”,书写生字“串”。
出示一串葡萄图:这就是〔一串葡萄〕出示一串串葡萄图:,现在葡萄许多许多,一串一串葡萄叫〔一串串葡萄〕师:小眼睛认真看看这个“串”字像什么啊?〔糖葫芦、羊肉串…〕下面看老师来写这个字好吗?师范写“串”字:上面一个扁扁的口,下面也是一个扁扁的口,中间一条长长的竖,请小伙伴们认仔细真地在下面写一个“串”字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酸”。
吃了很酸很酸的葡萄,你们的表情会怎么样啊?老师看到你们的眉头都皱起来了,“酸”的右边多像一张紧皱眉头的脸啊!舌头尝到甘蔗的味道就是〔甜甜的〕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划一划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沟通难读的句子,随机指导同学读准“转来转去”、“迫不及待”、“硬说”等新词。
3、课文中有哪几个小动物呢,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练习说话。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积累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干什么?2、找一找课文中写小狐狸怎样摘葡萄的句子,并划下来。
3、通过看图、情境创设、角色体验等多种手段,指导同学读好这句话。
4、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可是”、“于是”等词练习说第一幅画。
5、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课中操1、复现生字,读读儿歌。
葡萄,葡萄,圆又大,狐狸,狐狸,口水挂,一会儿转,一会儿跳,一会儿跳,一会儿转,唉!摘来摘去摘不到,就说葡萄是酸的,是酸的!2、带上动作,带上表情表演读儿歌。
二年级语文上《酸的和甜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比喻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寓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酸甜食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酸甜食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食物名称,并描述其味道。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四)课文内容理解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明和小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二)课文内容分析1.教师提问:课文中小明和小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三)课文寓意理解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酸和甜有什么寓意?(四)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酸甜食物图片,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图片中的食物。
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什么?六、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后作业:与家长分享课文内容,讨论酸甜的寓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酸和甜的寓意,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文内容分析1.教师提问:“小明和小红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是的,小明因为没有尝到葡萄,所以觉得酸,而小红尝到了,所以觉得甜。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酸和甜的味道,并能够用词汇表达。
2. 通过观察、尝试、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嗅觉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增强对食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表达酸和甜的味道。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词汇描述味道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酸和甜的食物,如柠檬、糖果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自带一些水果或食物,以便观察和品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酸和甜的食物,引导学生观察和猜测它们的味道。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酸和甜的概念,解释它们的含义。
3. 观察与尝试:学生自带的食物进行观察和品尝,用自己的词汇描述它们的味道。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观察和品尝的结果。
5. 总结与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家里尝试不同的酸和甜的食物,并用词汇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酸和甜的作文,描述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酸和甜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作文,了解他们对于酸和甜的观察和感受。
七、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厨师或营养师来课堂,让学生了解酸和甜的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2. 组织一次校园美食节,让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酸和甜的食物,提高他们对食物的热爱。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是否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用词汇表达味道,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九、家长沟通:1. 向家长介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程度和进步情况。
2. 提醒家长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不同的酸和甜的食物,培养他们的味觉。
19《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五)、积累拓展,导学升华。
1、摘葡萄游戏:学生摘下板画上的图片,领读图片背面的词语,并把收获的果实带回去。
2、拍手读儿歌:3、师生共同编儿歌:酸的和甜的葡萄架下,狐狸狡猾,吃不到葡萄,就说酸的。
松鼠小兔,轻信上当,小猴聪明,善于思考。
童话故事,给你提醒,做事动脑,尝试才行。
(六)、附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的一篇课文。
它既生动有趣又寓意深刻。
静静回味我和学生们的真心交流,品味学习过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我感到了快乐,同时也激动不已。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过程中体会和感受作如下反思:一、通过“多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交流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地指导17、酸的和甜的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3.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这两个词语。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具准备:多媒体,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识字,激趣导入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认读“葡萄”)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
(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
”)2.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3.板书课题:17 酸的和甜的指名读题,认识“酸”,强调平舌音。
(通过看图,既激发兴趣,又进行分散识字,由此质疑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
)(二)初读感知,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1. 激趣引读,感知课文:大家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呢?请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下面的树叶。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理解酸和甜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酸和甜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酸和甜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颗柠檬,引导学生观察柠檬的颜色、形状,并提问:你们知道柠檬是什么味道吗?(2)学生回答:柠檬是酸的。
(3)教师再出示一颗葡萄,提问:你们知道葡萄是什么味道吗?(4)学生回答:葡萄是甜的。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在课文中了解到的关于酸和甜的知识。
3.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酸和甜的特点是什么?(2)学生回答:酸的食物通常有酸味,甜的食物通常有甜味。
(3)教师提问:酸和甜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学生回答:酸的食物中含有酸性物质,甜的食物中含有糖分。
4.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实验:将柠檬汁和葡萄汁分别滴入两杯清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柠檬汁滴入清水后,水变酸;葡萄汁滴入清水后,水变甜。
5.小组合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果,研究其酸或甜的特点。
(2)小组讨论:如何验证水果的酸或甜?(3)小组实验:将水果汁滴入清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4)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及验证方法。
(2)学生提问:还有什么食物具有酸或甜的特点?(3)教师回答:很多食物都具有酸或甜的特点,比如醋是酸的,糖是甜的。
(4)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食物,找出具有酸或甜特点的食物,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酸和甜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17.酸的和甜的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做事亲自去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识字学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体会文章语言中感悟“做事要敢于尝试”的道理◆教具:多媒体课件,狐狸、松鼠、小兔、猴子的头饰等。
◆教法:自度、自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两样礼物。
先看看这是什么?(出示橘子)再看看这是什么?(出示糖)他们什么味儿?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尝的)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却有人不知道,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17课看看。
(板书课题:17.酸的和甜的)
二、播放视频,初读感悟
1.欣赏故事,思考问题:葡萄架下都来了那些小动物?
2.贴出动物图片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一)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课题中“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
2.文中的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
(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狐狸在葡萄架下干什么呢?
b) 它摘不到葡萄时,心情如何?
c)它是怎么说的?
d) 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没能力摘不到葡萄;不想让别的小动物吃——狡猾)
2.学习2、3自然段
a) 除了狐狸,还有谁说葡萄酸?
b) 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c) 从小松鼠、小兔子的想法中你体会到什么?
(很老实,轻易就相信了狐狸的话——轻信)
d) 师生接读——男女生分读
3.学习4——7自然段
a) 前面三个小动物都说葡萄是酸的,那小猴子呢?
b) 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c)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猴子的心理和做法?
例如:小猴子问:“你吃过吗?”“你尝过吗?”(分角色读对话)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亲自尝试才知道葡萄
是甜的)
4.品读句子
a)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的爬上葡萄架。
b)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后一句比前一句写得具体、生动,“迫不及待”写小猴子的急切心理,“大口大口”写出小猴子出葡萄的样子)
c)学生对比朗读、体会
5.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a)齐读——练读(读出疑问语气)
b)讨论:小松鼠和小兔子为什么不明白狐狸应说葡萄是酸的?你明白了吗?你想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四、总结课文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做事情不能只轻信别人,要学会亲自去尝试;与人相处,要学会真诚。
)
五、表演
1.自选伙伴,四人一小组。
2.戴上头饰在班上表演。
3.评出最佳小演员。
六、板书设计
17.酸的和甜的
狐狸小松鼠小兔子猴子
狡猾轻信尝试
(做事要亲自去尝试)七、家庭作业
把这个故事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