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对民族品牌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论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各国联系更为密切,经济活动更是突破地理边界,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以并购方式参与国际分工使资本的跨境流动更为频繁,各国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外资并购这一活动迅猛发展,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更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并购活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了现实威胁,本文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经济安全;资本跨境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总体来讲,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近几年国家仍然积极推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重视开展有利于不发达国家改善民生和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合作。
外资并购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迅猛发展。
一、外资并购活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逐步开放,与国际社会不断接轨,在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分工和协作中,要对外资并购活动的积极效应给予充分肯定,只有正确认识外资并购的积极效应才能更好的制定规则,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来扩大这一效应的发挥。
1.弥补我国资金缺口我国很多地区,由于受到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特定地区自然要素禀赋的限制,产品的多远化开发还不够深入,引进一部分战略投资可以增强企业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产品的能力。
跨国公司对我国国内企业进行并购时,会提供大笔资金,这也是我国企业在招商引资上一直持鼓励态度的重要原因,为企业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形成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弥补我国企业的资金缺口。
尤其是在国企中,可以有效弥补国企巨额的历史遗留性债务,实现国有资产的变现和增值。
2.带动关联产业活跃市场跨国公司并购完成后,通过规模效应以及资金,技术,管理,生产设备等软硬设施的投入,企业前后向关联活动的增加势必会提高我国国内就业率,加之这些前后向关联产业创造了中国约1/3的工业产值,提供了全国超过1/5的税收,雇佣了2000多万员工,国家统计局历来把外资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纳入国家经济统计。
浅谈外资并购中国国产品牌的问题、、室主i昌1IIIJ瑾浅谈外资并购中国国产品牌的问题杨越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摘要:纵观1990年以来我国的外资并购历程,中国的国产品牌正在日益减少甚至消失。
与此同时,外资并购正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因此,对于外资并购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具有其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外资并购的现状吁对中国企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一步提出中国国产品牌在与外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措施。
关键词:外资并购;国产品牌,经济安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其全球化2.从并购行业看,目前,大多数全球500强企业已来华投资,战略,利用资本、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在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涉及的行业主要有电子通讯设备、电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并购活动。
并购,一般是指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
医药工业、化学化工等。
在若干分支行业,因行业龙头企业被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j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外资企业并购,而形成外资主导或垄断局面。
产权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
并购活动是外资在若干行业的市场占有率(2006年)在一窑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在并购过程全部[业产值外资I业企业产值 I’iv. 外资市场占有率(0/0)中,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位的控制(fGJi:) (亿元)纺织服装、鞋、帽串11m业7600.38 3430.4乡权丽获得相应的受益,另一个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45.10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5153.49 2587.06 50.20 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
制品-Ik家具;f;IJi\'i收2424.94 1137.12 46.90 一、外资并购的现状分析立教体育用品制j选-Jk2098.79 1285.24 61.20 塑料制品收8120.41 3206.69 39.50 现在,在饮料市场上,国内八大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交@j画输世~制造收27147.40 12364.77 45.50 可乐、百事可乐吞并,尤其是碳酸饮料市场,外国品牌占有率J咀fi;设备、计算机且具'ι电f38223.77 32966.71 84.00 设备制造业达90%以上;在洗涤用品市场,四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去粉厂仪器仪丘且主化、办公用机械4307.99 2707.00 62.80 已被外企吃掉了3个:在化妆品市场,高达75%为国外品牌制i在-11'I艺品且其他制j??收3387.71 1294.73 38.20 ......随着我国加入WTO五年保护期结束后各项承诺的兑现,那些雄心勃勃的国外跨国公司已经在我国掀起一场并购的大潮。
论我国利用外资问题及其对策(5篇可选)第一篇:论我国利用外资问题及其对策论我国利用外资问题及其对策一、当前利用外资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1993年起,我国利用外资一直处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遥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到1998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共达到3000多亿美元,其中港澳台占58%。
对外借款占36.7%,外商直接投资占61.6%,其他投资占1.7%。
1992年以前,我国利用外资主要形式是对外借款,约占60~70%。
以后,增加了外商的直接投资。
1992-1998年,外商直接投资占72%。
目前发展速度较快,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但分析我国目前利用外资规模尚未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标准。
1997年的偿债率为7.3%,债务率为63.2%,均低于国际标准的20-25%和100%。
动态规模也在合理的警戒线标准之内。
今明年将是我国偿债高峰年份,估计其各项偿债指标也不会超出标准。
所以,我国利用外资结构是合理的,规模是安全的。
从当前世界资本总体流动来分析,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尚小,只占5%,而美国占30%,德国占17%,日本占13%,英国占9%,法国占8%,加拿大占6%。
世界资本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占83%,发展中国家占17%。
分析我国人均利用外资规模更小。
1996年,人均利用外资美国为231美元,英国511美元,匈牙利451美元,秘鲁85美元,泰国35美元,中国只有31.5美元。
中国利用外资规模小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内需不足。
当前利用外资的主要问题分析有:(一)利用外资闲置了内资从理论上分析,利用外资只能是对内资的补充,不能是取代,更不能冲突闲置内资。
我国目前国内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大量增加,加上手持现金,目前已达7万亿元。
这是一笔巨大的闲置内资,如果能将其中1/7转化为投资,就可大大缓解我国目前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
近年来,虽然经过数次降息,现又已开征利息税,但估计大量闲量的内资储蓄转化为经济建设的投资数量不会很大。
外资并购在我国的正负效应外资并购是指外国企业通过购买我国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投资的行为。
作为中国逐渐开放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外资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现象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引发了一些负面效应。
正效应一: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外资并购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外国企业带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持,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外资并购不仅加速了在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还活跃了市场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益。
正效应二: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外资并购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国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我国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外资并购还促进了人才流动与交流。
外国企业的引入,可以增加我国员工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从而推动我国人才的培养与流动。
正效应三: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外资并购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外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将先进的管理方法、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引入我国企业,从而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同时,外资并购还带来了更多的研发投入,推动了我国技术创新的进程。
正效应四:促进市场竞争与资源优化配置外资并购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竞争,激发了企业活力。
外国企业的进入,不仅加大了市场竞争的强度,也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竞争的增加,通过淘汰低效率企业和促进优胜劣汰,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
负效应一:挤出本土企业与产业外资并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挤出了一部分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本、技术和品牌优势,容易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使本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弱势。
这可能导致本土企业生存困难,甚至出现一些行业垄断的现象。
负效应二:技术依赖与差异化不足外资并购带来的技术帮助是积极的,但也存在技术依赖和差异化不足的问题。
在并购过程中,我国企业可能过于依赖外国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无法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外资并购对民族品牌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资并购正慢慢成为外资在我国投资的主要方式。
然而,外资并购却使许多民族品牌陷入两难的境界,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很多民族品牌希望可以通过外资并购的方式是企业壮大,从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许多民族品牌却是在外资并购道路上迷失了自我,非但没有使自身强大,反而使自己走上了消亡。
本文立足外资并购对民族品牌的消极影响的现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实例进行系统分析,为民族品牌在外资并购道路上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品牌;并购;外资并购
1.前言
中国从2002年开始就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随着中国对外资开放领域的扩大,外商从合资到独资的发展速度持续增长,外资进入我国的领域更加广泛,规模也随之增大。
到目前为止,外商已不满足于直接投资,在控股权、财务权、控制销售权及品牌使用权上提出更明确的控制要求。
尤其表现在控股权方面。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发现我国很多的民族品牌在外资并购中被外资品牌取代,最终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2.外资并购对民族品牌的消极影响
自外资并购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主要形式之后,不论是外资并购的总额还是被并购的中国企业数目都在不断上涨。
外资并购的交易数量和金额均呈现上升的态势。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与去年外资并购44起相比,同比增长50.0%;披露金额的41起案例并购金额为68.60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209.2%。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越来越多,很多企业高举民族品牌的大旗成了行业的龙头后,却成了外国资本的囊中之物。
2000年,乐百氏被达能公司收购,现在乐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场; 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获得苏泊尔控股权。
2008年7月30日,强生宣布完成对大宝的收购。
2011年11月7日,百胜集团以持有约93.2%的发行股本将小肥羊彻底“私有化”。
2.1品牌弱化
在并购中,有些外资企业会出巨资取得合资企业的控股权,在合资公司的运作管理一般是按照股份制机制运行的,若中方的股份低于50%董事会的成员组成将以外资企业为主。
这使得公司的管理决策将更大程度的按外方的意愿进行,因而制定出不利于中方品牌的决策。
外资企业在并购后也会通过占用中方原有优势资源,发展自己的品牌排挤中方品牌。
国内品牌虽然不够成熟,在国际市场上品牌影响力不够,但其在国内市场上有着完善的销售网络,外资并购了国内品牌之后可以获得这个完善的销售网络,同时,并购后外资企业还可以获得厂房、员工等原有企业在本土的固有优势。
这样,外资品牌可以不用新建厂房,这就减少了外资进入中方市场的成本。
同时,外方有了中方销售网络的支持就很容易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就降低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
2.2品牌灭绝
品牌灭绝效应可以看成是品牌弱化的延伸,当品牌被外资并购后,品牌价值下降,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外资公司任其发展不采取任何措施补救,在市场自由竞争机制下,品牌必然退出市场。
有的品牌则是在并购时直接被搁置或丢弃,直接从市场上消失。
有调查显示,在某沿海城市的合资企业中,有42%的中方商标以有偿转让和许可使用方式的形式进入合资企业,有11%的企业中方商标则不进入合资企业,这些不进入合资企业的商标无疑是被弃用了。
3.外资并购下民族品牌的保护策略
随着外资大量涌入,外资并购逐年增多,我国为了规范外资并购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
在国家立法规范外资并购的同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来支持民族品牌的发展。
在这种大前提下,企业就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使自己可以抵御外资并购带来的消极影响。
3.1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
企业想要提升自身应对外资并购影响的能力,首先,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塑造品牌形象。
产品的质量是品牌的灵魂,市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加强自身品牌的文化建设。
我国许多企业没有将品牌做透,没有把品牌上升到文化的层次上,也就不能通过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信任感和荣誉感。
企业应该挖掘自身商
品的文化特性,并围绕其进行品牌战略策划和品牌运营,注重增强品牌的社会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国内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中国的企业同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一般存在规模小、资金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
在这种现状下,外资企业很容易并购我国企业,并在若干行业形成垄断态势。
在这种不利的态势下,我国境内企业迫切的需要组成强大的战略联盟来与之相抗衡。
国内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在资源方面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而且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另外技术优势的互补同时促进技术的创新,并且能够分散风险。
而且,国内企业之间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等方面差异都比较小,更不存在文化背景、信仰和生活习俗的差异,这样的合作较跨国合作也存在稳定性。
为了有效的抵御外资大量并购带来的垄断压力,为国内企业谋求有利的发展空间并捍卫我国经济长期安全将抗的发展,境内企业建立有效的战略联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行为方式。
3.3企业在并购中争取控股权
在与外资合作并购中一定要保持绝对的控股权,从外资并购我国境内企业的方式也不难看出,取得控股权对一个企业的意义,谁掌握了企业的控股权,谁就可以左右企业的命运。
没有控股权,就丧失了在企业中的决策权,一个对自己的品牌没有决策权的企业是不可能保护好自己品牌的。
所以,中方企业在并购中不应该为了引进技术就自贬身价做出过多让步,应力争持有合资企业的控股权,
为自身品牌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3.4企业保持自身独立性
由于国内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想要取得合资企业控股权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得不到控股权也要努力保持企业自身的独立性。
从外企并购境内企业的方式来看,外企很多时候都会竭尽一切都想要取得控制了中方品牌的渠道和促销,这样使得中方品牌无路发展,最终就使得中方品牌消失在市场之上。
同时,国内企业也不要轻易的就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品牌转让给外资企业,应将品牌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娃哈哈在与达能合资时就坚持合资但不合牌,即便遭遇了达能低价强行并购风波,仍然能在市场上保持着饮用水市场“老大”地位。
4.结论
民族品牌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外资并购对民族品牌的消极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
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我们应认清在引进外资上的不足,通过改善企业自身来应对外资并购带来的消极影响和日益激烈的竞争。
国家也应当努力为境内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加以适当的扶持与帮助,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宫雪琦.《外资并购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30(26).
[2]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r].北京:清科研究中心,
2012.
[3] 陈婧.《外资并购下民族企业品牌的保护》[j].探索与争鸣,2011,(7).
[4] 邓伟.蔡科.《浅谈外资并购我国食品行业的动因——以雀巢集团近两年的系列并购为例》[j].科学与管理,2011,(6).
[5] 苗风华.外资并购对我国食品行业的影响及法律对策研究
[d].河南:河南大学,2011.
[6]《民族品牌如何与外资品牌博弈》[j].现代商业,2011,(31).
[7] 李占廷.王洋.《我国饮料行业外资并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0,(7).
[8] 张成勇.跨国并购置反垄断法律问题探析——从可口可乐
收购汇源案说起[d].山东:山东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