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之扬子江药业品牌背后的三种精神
- 格式:docx
- 大小:9.43 KB
- 文档页数:2
扬子江药业如何守好“质量关”作者: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16期在质量和市场发生冲突时,遵循“质量一票否决”的原则。
在牵动着大众神经的药品质量安全方面,扬子江药业表现不俗。
在国内,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得全国医药行业QC成果发表一等奖总数“十四连冠”,还是全国医药行业唯一赢得“质量之光——质量标杆企业”称号的企业;在海外,先后斩获“全球卓越绩效奖”“国际QC金奖”等一批世界级奖项。
这一切,与其对药品质量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追求密不可分。
“我们要像为自己的父母和亲人生产药品一样,为消费者守好‘质量关’。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必须认真履行药品安全主体责任。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说。
朴素的质量文化全国有十多家子公司、50多个生产车间、数千名一线员工,扬子江药业如何保证每个子公司、每个车间、每道工序、每位员工生产出的每一粒药、每一瓶药都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且持续提高?对此,扬子江药业集团质量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徐开祥讲了一个小故事。
几年前,国家药监部门到车间检查工作,了解企业质量管理情况。
期间,输液车间的一名员工说了一句话,对所有人都触动很大。
在输液行业,“一瓶输液,连着两条命,一头是患者,一头是企业”的说法广为流传。
而该员工却说“一瓶输液,连着三条命”,在患者和企业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命运。
从中可以一窥扬子江人对质量至上的深刻理解。
“我们对质量的重视并非无源之水。
”徐开祥说,一方面,企业发展历史上的几次波折均与质量有关,提高药品质量的理念已融入企业发展命脉;另一方面,也是对行业“药害”事件审视和提炼的结果。
对于国内国际上发生的药品安全事件,扬子江会在第一时间组织教育学习,通过案例警示活动,持续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
由此,“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的质量精神在扬子江人心中深深扎根。
徐开祥表示,集团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药品质量至关重要,如何建设深入人心的质量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员工日常的行动?“‘为了谁’是出发点,也是切入点。
扬子江药业:药企龙头的使命与蓝图作者:刘伊玲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8年第08期践行药企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更多超越企业本身的愿景,才是扬子江药业聚力所在。
点击进入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扬子江药业”)的官方网站,对这家药企所践行的核心价值观、愿景、使命等信息便能一目了然。
网站首页连续滚动的图片上,分别写着“高质、惠民、创新、至善”,“做中国最强,世界一流的制药企业”,“求索进取护佑众生”,以及“优质高效的产品群”。
总部坐落在江苏泰州的药品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的名声早已蜚声海内外。
在创立以来的近半个世纪时间里,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扬子江药业在掌舵者徐镜人的带领之下,演出了一场不断开创奇迹的成长大戏。
2020年“千亿目标”,渐行渐近。
当镜头对准舞台中央,在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扬子江药业所诠释的,已不止是一个民企所实现的看似不可能取得的成就。
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谱写的更是一代代创业者们为了共同的愿景和使命而不断奋进的宏伟篇章。
质量历炼品牌2018年3月26日,扬子江药业举行以“质量强企,效益优先”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
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镜人在媒体开放日上致辞,与到场的嘉宾们共话扬子江药业对质量的理解与践行。
开放日这天,来自全国的主流媒体和权威行业媒体与扬子江药业集团的研发、生产、质量等部门的核心管理人员,就文化引领、中药创新和中药智能化等方面共话“质量强企”发展方略。
这是扬子江药业的第39次“质量月”活动。
据悉从最开始每年一次,到如今的每年两次,“质量月”活动已经成为扬子江药业雷打不动的传统节目。
“很少有企业能够将对质量的追求贯彻到如此重视的程度”,一位参加了质量月活动的媒體记者评价,把活动内容置于公开层面让社会予以监督,足见企业掌舵者的自信所在。
而与“质量月”活动相并行的,则是扬子江药业所取得的一系列傲人的成就:“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世界级全球卓越绩效奖”、“国际QC金奖”等一众为行业所推崇的奖项,被其悉数收入囊中。
扬子江药业:科技为品牌赋能作者:虞启忠来源:《中国名牌》2020年第10期当前,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大环境下,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在上海重磅发布,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子江药业)以品牌强度945分、品牌价值505.95亿元的成绩,获得中国品牌价值榜医药健康板块品牌强度、品牌价值双第一。
这也是扬子江药业继2016年、2019年获得医药健康板块品牌强度、品牌价值“双第一”之后再度问鼎。
扬子江药业再次揽获中国品牌价值榜医药健康板块品牌“双料冠军”靠啥加持?2020年9月23-24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携手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在上海举办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深入探寻了扬子江药业品牌建设。
“扬子江药业成为民族医药第一品牌,既是物质的积累,更是精神的凝聚,还有智慧生态圈的超前布局。
”董事长徐镜人如是说。
“品牌精神”和“品牌文化”构成了扬子江药业的品牌内核。
好品牌首先是好的产品品质。
在扬子江人的眼里,药品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瑕疵。
他们对质量的敬畏发自内心——“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质量文化,深深地融入扬子江药业的基因,感召大家用匠心做好每一粒药。
而实现匠心品质离不开一支过硬的队伍。
2019年,揚子江药业专门成立质量品牌部,质量管控始于源头,严把每道质量关,涵盖药品全生命周期。
“质量月”和QC(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成为塑造产品质量的主要抓手。
每年3月、9月,扬子江药业开展两次“质量品牌·安全环保月”,推行“四位一体”管理。
“月月都是质量月,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QC小组是培育扬子江药业工匠的“摇篮”。
120多个QC小组活跃在扬子江药业各条战线,十多年来,扬子江药业累计开展各类QC课题达1000多个,攻克了“B+S设备防断针装置”“冻干粉针剂西林瓶壁外药粉附着”“中药微量重金属元素测定新方法”等技术难关和行业共性难题。
赞美扬子江药业的作文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再到2020年初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国家一直倡导的扶贫脱贫,扬子江药业集团总是在第一时间迅速出击,调配资金、筹集物资,冲在扶贫赈灾抗疫的第一线,展现出民营企业的责任担当和过硬实力。
责任关乎安全,责任心就是别人对你的安全感、信任感。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自己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
”如果你放弃了对工作的责任,那就放弃了自身的发展机会。
责任心很关键,但是更关键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这是每个员工的使命。
微软之所以能称霸全球,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并不是因为它有天オ的存在,它的成功与每一位职工拥有“唯我独尊”的责任心息息相关。
他们以尽职尽责为使命,并深信只有自己才能肩负起这个崇高的使命。
更重要之处在于,他们懂得要完成这项使命,唯有人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到责任,微软才能不断向世人推出一流的软件。
扬子江药业集团也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在山林田野尽职履责。
2014年初,扬子江药业集团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旗下的龙凤阁中药材种植公司开始组建,创始团队只有两个人。
从中药工业转做中药农业,面对生疏的新领域,惟有放下身段,脚踏实地去探索积累。
2014年4月初,两人踏上考察之路,北至甘肃、南到福建,她们深入产地,与农户、合作社负责人深入沟通,了解实际情况,探索合作模式。
许多地方偏远,交通不便,她们就利用晚上时间赶路,吃饭基本全在路上,省下更多的白天时间谈工作,曾经一连7天跑过4个省。
到4月底,仅仅一个月时间,甘肃省张掖市的板蓝根基地、陕西省渭南市的黄芩基地挂牌成立,为扬子江药业集团开辟中药源头生产、拓展中药全产业链“破题开局”。
从第一个板蓝根基地开始,龙凤堂便十分注重品种选育。
2014年,联合基地合作企业和甘肃农业大学,开展板蓝根品种选育工作。
从全国各地收集种源53个,进行优选和繁育,筛选出11个已实现大田试验种植。
优选种源抗病能力强,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支根少,产量增加,有效控制了农户使用膨大剂。
分享扬子江药业集团的质量故事【编者按】近年来,揚子江药业集团秉持“没有什么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的信念,凭借实干和创新,发展可圈可点。
这一切,离不开扬子江人“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价值追求,得益于其构建的严苛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而活跃在集团从生产一线到财务、人力资源等综合部门的多个QC小组以及坚守在各车间的技术骨干和普通员工的努力更是功不可没。
力帆QC小组:促保质增效持续技改扬子江药业集团力帆QC小组秉承不畏挑战的作风,决定在车间实现设备换人,%取消中间环节——素片的人工转运和人工上料。
经过深入研究,该小组成员发现,实现素片的层间自动化转移和自动上料,存在较多改造难点,因为自动化转移对素片质量保障的控制要求较高,目前行业内还未有%实现素片自动化转移的方法。
为攻克这一难题,力帆QC小组成员前往多家药企进行调研学习,查阅各种文献借鉴先进技术理念,将其转化成适应车间现状的种实施方案,经多方考察,最终确定使用重力下料系统进行素片的层间自动化转移。
为了保障下料系统匹配车间实际情况,力帆QC小组成员与厂家工程师共同参与到系统的设计中。
他们一有时间便主动联系工程师优化设计理念,修改设计方案。
系统安装到位后,积极试验进行数据积累和总结,确认了系统运行的最佳参数设置。
在试机进行系统参数验证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素片破损。
为了找出原因,验证专员带着设备机长在下料间连续奋战了个小时,搬着公斤的素片爬了多趟钢梯,反复试验直到凌晨点,最终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通过后续的设备技改成功解决了问题,保障了后续一系列工作的成功实施。
目前,重力下料系统已投入使用,车间彻底取消了人工经钢梯搬运物料,有效减轻了在岗员工的工作负担。
(王春梅)进取QC小组:为精益生产不懈努力对于扬子江药业集团进取QC小组的成员来说,每一次攻关都是一次全新体验。
这次小组选择“降低大输液生产过程中的炸瓶率”这一课题,除了解决炸瓶所带来的异物风险、产品得率降低、生产时间延长等问题外,也是为了积极响应集团“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
扬子江药业品牌背后的三种精神品牌的打造绝非一日之功,绝非简单的印象。
每一个领军品牌都有其核心的理念与价值,都体现着企业的文化理念与内在精神。
而扬子江药业品牌至少蕴含这三种核心精神。
首先是工匠精神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药品质量事关生命,尤其來不得半点的马虎。
没有一种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药品的质量很难确保万无一失;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药企很难真正做强做大。
通过对扬子江药业的认真研究发现,扬子江药业集团坚持把每一粒药力求做到极致,可谓视质量如生命。
其中有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一句是“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一句是“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正是在这种理念与精神的引导下,扬子江药业软硬兼施。
在软件上,推行“基于黄金圈法则的药品质量风险管控模式”,构筑“大质量”体系,大力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通过深入开展全员“质量月”活动,设立“总裁质量奖”,每年评选技术标兵,重奖技术人才,并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形成崇尚工匠、学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让“工匠精神”融入企业。
在硬件上,不惜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从硬件建设着手,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为了顺利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集团累计投入了30多亿元用于车间gmp改造。
2013年底,37个车间生产的制剂、原料药全面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或现场检查,比国家要求的时间提前两年通过“大考”。
扬子江药业集团还致力于按照美国fda标准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
第二是创新精神科技创新是药企的发展之本,只有药品有效,不断攻克病症难题,方能长盛不衰。
这一点,扬子江药业始终坚持不渝。
在科技创新上,扬子江药业一直是把它当作“牛鼻子”来抓,可谓不计成本。
如致力于国家一类新药和创新药物的研发,抢占科技制高点,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研发创新人才,建立国际化研发体系。
依托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药质量控制重点研究室等高层次创新研发平台,形成由资深科学家、海归高层次人才领衔,总人数超过1000人的创新团队。
扬子江药业品牌背后的三种精神
品牌的打造绝非一日之功,绝非简单的印象。
每一个领军品牌
都有其核心的理念与价值,都体现着企业的文化理念与内在精神。
而扬子江药业品牌至少蕴含这三种核心精神。
首先是工匠精神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药品质量事关生命,
尤其來不得半点的马虎。
没有一种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药品的质
量很难确保万无一失;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药企很难真
正做强做大。
通过对扬子江药业的认真研究发现,扬子江药业集团
坚持把每一粒药力求做到极致,可谓视质量如生命。
其中有两句话
让人印象深刻,一句是“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一句是“任何困
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正是在这种理念与精神的引导下,扬子江药业软硬兼施。
在软件上,推行“基于黄金圈法则的药品质量风险管控模式”,
构筑“大质量”体系,大力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通过
深入开展全员“质量月”活动,设立“总裁质量奖”,每年评选技术标兵,重奖技术人才,并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形成崇尚工匠、学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让“工匠精神”融入企业。
在硬件上,不惜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从硬件建设着手,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为了顺利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集
团累计投入了30多亿元用于车间gmp改造。
2013年底,37个车
间生产的制剂、原料药全面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或现场检查,
比国家要求的时间提前两年通过“大考”。
扬子江药业集团还致力于
按照美国fda标准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
标准。
第二是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是药企的发展之本,只有药品有效,不断攻克病症难题,方能长盛不衰。
这一点,扬子江药业始终坚持不渝。
在科技创新上,扬子江药业一直是把它当作“牛鼻子”来抓,可
谓不计成本。
如致力于国家一类新药和创新药物的研发,抢占科技
制高点,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研发创新人才,建立国际化研发
体系。
依托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
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药质量控制重点研究室等高层次创新研发平台,
形成由资深科学家、海归高层次人才领衔,总人数超过1000人的创新团队。
其中,仅江苏省(扬子江)新药研究院就汇集了100多名博士、300余名硕士。
近年来,扬子江药业用于研发创新的投入年增幅达20%,每年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在3%以上。
第三是民族精神
一是从扬子江药业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创业与拼搏精神。
这也是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入选企业的共性。
只要简单回顾就会发现,苏宁集团最开始只有一家200平米的店面,鲁花集团最早只是六七个人的物资站,月星集团最开始是七个人拿几千块钱办的木器加工厂,扬子江药业也一样。
自1971年诞生后,在徐镜人董事长的领导下,没有依靠国家一分钱投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一家作坊式小厂逐步发展到今天。
据说成立之初只有六间平房、几口大缸和几台简易的设备。
有这样一个小细节,1976年,徐镜人董事长好不容易在上海买到一吨糊精,为了节省搬运费,他独自一人扛着大圆桶来回穿梭在码头几十趟,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把40多桶原料装上了船,而且,这不是唯一的一次。
这就是民族企业的立企之魂,这就是民族企业家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就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