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之扬子江药业品牌背后的三种精神
- 格式:docx
- 大小:9.43 KB
- 文档页数:2
扬子江药业如何守好“质量关”作者: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16期在质量和市场发生冲突时,遵循“质量一票否决”的原则。
在牵动着大众神经的药品质量安全方面,扬子江药业表现不俗。
在国内,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得全国医药行业QC成果发表一等奖总数“十四连冠”,还是全国医药行业唯一赢得“质量之光——质量标杆企业”称号的企业;在海外,先后斩获“全球卓越绩效奖”“国际QC金奖”等一批世界级奖项。
这一切,与其对药品质量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追求密不可分。
“我们要像为自己的父母和亲人生产药品一样,为消费者守好‘质量关’。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必须认真履行药品安全主体责任。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说。
朴素的质量文化全国有十多家子公司、50多个生产车间、数千名一线员工,扬子江药业如何保证每个子公司、每个车间、每道工序、每位员工生产出的每一粒药、每一瓶药都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且持续提高?对此,扬子江药业集团质量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徐开祥讲了一个小故事。
几年前,国家药监部门到车间检查工作,了解企业质量管理情况。
期间,输液车间的一名员工说了一句话,对所有人都触动很大。
在输液行业,“一瓶输液,连着两条命,一头是患者,一头是企业”的说法广为流传。
而该员工却说“一瓶输液,连着三条命”,在患者和企业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命运。
从中可以一窥扬子江人对质量至上的深刻理解。
“我们对质量的重视并非无源之水。
”徐开祥说,一方面,企业发展历史上的几次波折均与质量有关,提高药品质量的理念已融入企业发展命脉;另一方面,也是对行业“药害”事件审视和提炼的结果。
对于国内国际上发生的药品安全事件,扬子江会在第一时间组织教育学习,通过案例警示活动,持续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
由此,“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的质量精神在扬子江人心中深深扎根。
徐开祥表示,集团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药品质量至关重要,如何建设深入人心的质量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员工日常的行动?“‘为了谁’是出发点,也是切入点。
扬子江药业:药企龙头的使命与蓝图作者:刘伊玲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8年第08期践行药企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更多超越企业本身的愿景,才是扬子江药业聚力所在。
点击进入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扬子江药业”)的官方网站,对这家药企所践行的核心价值观、愿景、使命等信息便能一目了然。
网站首页连续滚动的图片上,分别写着“高质、惠民、创新、至善”,“做中国最强,世界一流的制药企业”,“求索进取护佑众生”,以及“优质高效的产品群”。
总部坐落在江苏泰州的药品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的名声早已蜚声海内外。
在创立以来的近半个世纪时间里,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扬子江药业在掌舵者徐镜人的带领之下,演出了一场不断开创奇迹的成长大戏。
2020年“千亿目标”,渐行渐近。
当镜头对准舞台中央,在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扬子江药业所诠释的,已不止是一个民企所实现的看似不可能取得的成就。
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谱写的更是一代代创业者们为了共同的愿景和使命而不断奋进的宏伟篇章。
质量历炼品牌2018年3月26日,扬子江药业举行以“质量强企,效益优先”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
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镜人在媒体开放日上致辞,与到场的嘉宾们共话扬子江药业对质量的理解与践行。
开放日这天,来自全国的主流媒体和权威行业媒体与扬子江药业集团的研发、生产、质量等部门的核心管理人员,就文化引领、中药创新和中药智能化等方面共话“质量强企”发展方略。
这是扬子江药业的第39次“质量月”活动。
据悉从最开始每年一次,到如今的每年两次,“质量月”活动已经成为扬子江药业雷打不动的传统节目。
“很少有企业能够将对质量的追求贯彻到如此重视的程度”,一位参加了质量月活动的媒體记者评价,把活动内容置于公开层面让社会予以监督,足见企业掌舵者的自信所在。
而与“质量月”活动相并行的,则是扬子江药业所取得的一系列傲人的成就:“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世界级全球卓越绩效奖”、“国际QC金奖”等一众为行业所推崇的奖项,被其悉数收入囊中。
扬子江药业:科技为品牌赋能作者:虞启忠来源:《中国名牌》2020年第10期当前,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大环境下,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在上海重磅发布,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子江药业)以品牌强度945分、品牌价值505.95亿元的成绩,获得中国品牌价值榜医药健康板块品牌强度、品牌价值双第一。
这也是扬子江药业继2016年、2019年获得医药健康板块品牌强度、品牌价值“双第一”之后再度问鼎。
扬子江药业再次揽获中国品牌价值榜医药健康板块品牌“双料冠军”靠啥加持?2020年9月23-24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携手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在上海举办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深入探寻了扬子江药业品牌建设。
“扬子江药业成为民族医药第一品牌,既是物质的积累,更是精神的凝聚,还有智慧生态圈的超前布局。
”董事长徐镜人如是说。
“品牌精神”和“品牌文化”构成了扬子江药业的品牌内核。
好品牌首先是好的产品品质。
在扬子江人的眼里,药品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瑕疵。
他们对质量的敬畏发自内心——“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质量文化,深深地融入扬子江药业的基因,感召大家用匠心做好每一粒药。
而实现匠心品质离不开一支过硬的队伍。
2019年,揚子江药业专门成立质量品牌部,质量管控始于源头,严把每道质量关,涵盖药品全生命周期。
“质量月”和QC(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成为塑造产品质量的主要抓手。
每年3月、9月,扬子江药业开展两次“质量品牌·安全环保月”,推行“四位一体”管理。
“月月都是质量月,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QC小组是培育扬子江药业工匠的“摇篮”。
120多个QC小组活跃在扬子江药业各条战线,十多年来,扬子江药业累计开展各类QC课题达1000多个,攻克了“B+S设备防断针装置”“冻干粉针剂西林瓶壁外药粉附着”“中药微量重金属元素测定新方法”等技术难关和行业共性难题。
赞美扬子江药业的作文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再到2020年初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国家一直倡导的扶贫脱贫,扬子江药业集团总是在第一时间迅速出击,调配资金、筹集物资,冲在扶贫赈灾抗疫的第一线,展现出民营企业的责任担当和过硬实力。
责任关乎安全,责任心就是别人对你的安全感、信任感。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自己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
”如果你放弃了对工作的责任,那就放弃了自身的发展机会。
责任心很关键,但是更关键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这是每个员工的使命。
微软之所以能称霸全球,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并不是因为它有天オ的存在,它的成功与每一位职工拥有“唯我独尊”的责任心息息相关。
他们以尽职尽责为使命,并深信只有自己才能肩负起这个崇高的使命。
更重要之处在于,他们懂得要完成这项使命,唯有人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到责任,微软才能不断向世人推出一流的软件。
扬子江药业集团也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在山林田野尽职履责。
2014年初,扬子江药业集团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旗下的龙凤阁中药材种植公司开始组建,创始团队只有两个人。
从中药工业转做中药农业,面对生疏的新领域,惟有放下身段,脚踏实地去探索积累。
2014年4月初,两人踏上考察之路,北至甘肃、南到福建,她们深入产地,与农户、合作社负责人深入沟通,了解实际情况,探索合作模式。
许多地方偏远,交通不便,她们就利用晚上时间赶路,吃饭基本全在路上,省下更多的白天时间谈工作,曾经一连7天跑过4个省。
到4月底,仅仅一个月时间,甘肃省张掖市的板蓝根基地、陕西省渭南市的黄芩基地挂牌成立,为扬子江药业集团开辟中药源头生产、拓展中药全产业链“破题开局”。
从第一个板蓝根基地开始,龙凤堂便十分注重品种选育。
2014年,联合基地合作企业和甘肃农业大学,开展板蓝根品种选育工作。
从全国各地收集种源53个,进行优选和繁育,筛选出11个已实现大田试验种植。
优选种源抗病能力强,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支根少,产量增加,有效控制了农户使用膨大剂。
分享扬子江药业集团的质量故事【编者按】近年来,揚子江药业集团秉持“没有什么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的信念,凭借实干和创新,发展可圈可点。
这一切,离不开扬子江人“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价值追求,得益于其构建的严苛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而活跃在集团从生产一线到财务、人力资源等综合部门的多个QC小组以及坚守在各车间的技术骨干和普通员工的努力更是功不可没。
力帆QC小组:促保质增效持续技改扬子江药业集团力帆QC小组秉承不畏挑战的作风,决定在车间实现设备换人,%取消中间环节——素片的人工转运和人工上料。
经过深入研究,该小组成员发现,实现素片的层间自动化转移和自动上料,存在较多改造难点,因为自动化转移对素片质量保障的控制要求较高,目前行业内还未有%实现素片自动化转移的方法。
为攻克这一难题,力帆QC小组成员前往多家药企进行调研学习,查阅各种文献借鉴先进技术理念,将其转化成适应车间现状的种实施方案,经多方考察,最终确定使用重力下料系统进行素片的层间自动化转移。
为了保障下料系统匹配车间实际情况,力帆QC小组成员与厂家工程师共同参与到系统的设计中。
他们一有时间便主动联系工程师优化设计理念,修改设计方案。
系统安装到位后,积极试验进行数据积累和总结,确认了系统运行的最佳参数设置。
在试机进行系统参数验证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素片破损。
为了找出原因,验证专员带着设备机长在下料间连续奋战了个小时,搬着公斤的素片爬了多趟钢梯,反复试验直到凌晨点,最终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通过后续的设备技改成功解决了问题,保障了后续一系列工作的成功实施。
目前,重力下料系统已投入使用,车间彻底取消了人工经钢梯搬运物料,有效减轻了在岗员工的工作负担。
(王春梅)进取QC小组:为精益生产不懈努力对于扬子江药业集团进取QC小组的成员来说,每一次攻关都是一次全新体验。
这次小组选择“降低大输液生产过程中的炸瓶率”这一课题,除了解决炸瓶所带来的异物风险、产品得率降低、生产时间延长等问题外,也是为了积极响应集团“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
扬子江药业品牌背后的三种精神品牌的打造绝非一日之功,绝非简单的印象。
每一个领军品牌都有其核心的理念与价值,都体现着企业的文化理念与内在精神。
而扬子江药业品牌至少蕴含这三种核心精神。
首先是工匠精神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药品质量事关生命,尤其來不得半点的马虎。
没有一种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药品的质量很难确保万无一失;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药企很难真正做强做大。
通过对扬子江药业的认真研究发现,扬子江药业集团坚持把每一粒药力求做到极致,可谓视质量如生命。
其中有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一句是“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一句是“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正是在这种理念与精神的引导下,扬子江药业软硬兼施。
在软件上,推行“基于黄金圈法则的药品质量风险管控模式”,构筑“大质量”体系,大力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通过深入开展全员“质量月”活动,设立“总裁质量奖”,每年评选技术标兵,重奖技术人才,并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形成崇尚工匠、学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让“工匠精神”融入企业。
在硬件上,不惜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从硬件建设着手,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为了顺利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集团累计投入了30多亿元用于车间gmp改造。
2013年底,37个车间生产的制剂、原料药全面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或现场检查,比国家要求的时间提前两年通过“大考”。
扬子江药业集团还致力于按照美国fda标准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
第二是创新精神科技创新是药企的发展之本,只有药品有效,不断攻克病症难题,方能长盛不衰。
这一点,扬子江药业始终坚持不渝。
在科技创新上,扬子江药业一直是把它当作“牛鼻子”来抓,可谓不计成本。
如致力于国家一类新药和创新药物的研发,抢占科技制高点,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研发创新人才,建立国际化研发体系。
依托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药质量控制重点研究室等高层次创新研发平台,形成由资深科学家、海归高层次人才领衔,总人数超过1000人的创新团队。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扬子江水哺育中华扬子江药造福华夏
作者:
来源:《中国名牌》2018年第02期
“扬子江水哺育中华,扬子江药造福华夏。
”扬子江药业品牌之力存于专注、隐于匠心。
47年来,扬子江药业提炼出了“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的质量精神、“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质量文化,锻造了“扬子江药业质量风险管控模式”。
2014年至2016年,扬子江药业集团连续3年跻身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第一名,并被授予“两化融合推进优秀企业品牌”。
品牌强度和品牌价值位列中国品牌价值榜生物医药板块双第一,“护佑”商标和“扬子江”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是世界级的全媒体传播机构,时刻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新华社的民族品牌工程,为有抱负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更高水准的传播。
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涌现的优秀品牌集群支撑,美好生活需要高品质的供给。
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加油助力下,包括扬子江药业集团在内的所有民族品牌,都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虎添翼。
扬子江药业的成长之路1047024 张鹏扬子江药业集团创建于1971年,是一家跨地区、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国家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也是科技部命名的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
集团现有员工8000余人,总资产近100亿元,总占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
旗下20多家成员公司遍布泰州、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地;主要产品中西药并举,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秉承“求索进取,护佑众生”的理念,扬子江药业集团多年来沿着“创新为民、高质惠民”的道路不懈追求,取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自1996年起,集团综合经济效益连续10多年排名江苏省医药行业首位、全国医药行业前五强,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全国纳税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2010年,集团实现销售250.16亿元、利税30.0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2010年8月,由工信部发布,扬子江药业集团名列2009年度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榜首位。
企业相继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在行业内和社会上的知名度、美誉度日益提升。
面向未来,集团以振兴民族医药为己任,怀着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竭诚为全人类创造健康生活服务。
“十二五”期间,集团将大力推进人才强企、研发创新、质量惠民、销售改革、经营国际化“五大工程”战略,争取实现年销售突破500亿元,努力向国际一流制药企业的目标奋进。
孙田江将扬子江药业的企业文化概括为六个方面:以人为本的文化、质量第一的文化、一切围绕市场转的文化、创新文化、诚信文化和红色文化。
8月28日,扬子江药业集团厂区北面占地88亩的公寓楼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能满足企业越来越多人才安居乐业的需要。
据了解,随着扬子江药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据该企业人力资源部提供的一份统计,目前,集团员工总数达7500人。
2018年8月47扬子江药业集团质量巡礼坚持走在创新的前沿用啄木鸟精神当好生产“护林员”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蓉药业)天恒QC 小组由质量管理部于2013年2月组建,小组秉承“天天向上,持之以恒”的理念,坚持走在创新的前沿。
在每年QC 论文发表舞台上,天恒QC 小组从未缺席,多次获得一等奖和最佳发表奖。
盐酸美普他酚注射液是海蓉药业新研发麻醉镇痛药,对呼吸抑制和戒断成瘾等不良反应较小,主要用于中度或重度疼痛,如术后、产科疼痛及肾绞痛等。
无菌检查是保障产品质量关键的一环,而建立盐酸美普他酚注射液无菌检查一只啄木鸟每天大约敲击树干600次,能吃掉1500多条害虫。
无论害虫潜藏多深,啄木鸟都能将其从树干中掏出来除掉,从不退缩和放弃。
在扬子江药业集团也有这样一只“啄木鸟”,他们视产能与质量为自己的森林,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直到“害虫”全部清除为止。
2016年的秋季,凉风习习,苏黄止咳胶囊供货却给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公司制造部车间人员带来了沉重压力。
该公司啄木鸟Q C 小组立即召开会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一列出遏制苏黄止咳方法,是天恒QC 小组的首要目标。
《中国药典》2015版中只规定了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的通则,但没有详细规定某个品种的具体无菌检查方法。
面对困难重重的创新之路,天恒QC 小组成员满怀激情,迎难而上。
他们翻阅文献,请教专家,提出方案,逐一试验并分析总结改进;他们运用QC 工具寻找规律,期望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黎明以前的时分是最黑暗的。
”3个多月中一次次的小试失败,让大家陷入了迷茫。
这时,洋溢着暖暖笑容的组长来到了大家的身边。
她没有指责大胶囊产能发展的因素,最终决定:“为了提高苏黄止咳胶囊的产量,我们必须要启用流化床!”有了主题,啄木鸟QC 小组成员也就有了攻关方向。
经过不断摸索,初步确定了使用流化床的工艺条件,同时确定了影响流化床生产效率的6大因素。
在供货紧张、生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啄木鸟QC 小组成员利用空余时间积极进行流化床试验:安装设备、连接管道、装滤袋……以此确定要因。
分享扬子江药业集团的质量故事作者: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2020年第08期【编者按】近年来,扬子江药业集团秉持“没有什么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的信念,凭借实干和创新,发展可圈可点。
这一切,离不开扬子江人“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价值追求,得益于其构建的严苛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而活跃在集团从生产一线到财务、人力资源等综合部门的100多个QC小组以及坚守在各车间的技术骨干和普通员工的努力更是功不可没。
黄金海岸QC小组:改造升级设备只为更好生产在收到A产品即将在公司进行工艺验证的消息后,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岸药业决定成立黄金海岸QC小组,协助完成该工作。
在前期工作排查时,黄金海岸QC小组成员发现车间配方用的配制罐无法满足单批生产的需求。
为确保工艺验证顺利进行,他们决定对设备进行改造。
黄金海岸QC小组成员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现场勘测,通过调研提出了多个改造方案,在逐一尝试之后均被排除,致使QC攻关活动陷入了瓶颈期。
但大家没有轻言放弃,继续摸索,并找到了新路径:排除加长测温杆以及在底部侧部开孔,从罐底阀改造着手,尝试在罐底阀上增加测温装置。
有了目标和方法,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
黄金海岸QC小组成员决定对罐底阀进行分级设计,从测温、安装、开闭等入手,在经过多次讨论和一次次的挑灯夜战后,终于设计制作出了草图,据此制作完成了罐底阀。
此时,又有一个新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如何安装罐底阀呢?配料罐底部管道多,位置较窄,仅能容纳两个人在里面工作。
不仅如此,罐底阀重达30公斤,安装难度很大。
在大家纠结的时候,车间两位设备工程师主动请缨,他们一个托住阀门,另一个人开始安装。
经过30多分钟紧张的工作,终于大功告成。
黄金海岸QC小组这次成功的攻关活动,离不开每位成员在一次次失败之后的坚持。
(徐曼)新时代QC小组:将中药口服液澄清度提到新高度新时代,新气象,新使命。
为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灯检合格率,扬子江药业集团新时代QC小组应运而生,并确定了《提高中药口服液A产品澄清度攻关课题,全力以赴,旨在开创中药液体制剂澄清度新时代。
扬子江药业集团第六次代表大会心得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核心逻辑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党建是民营企业的灵魂。
对于扬子江药业集团而言,这一点的体会更为深刻。
在创业起步阶段,正是得益于党的领导,才能从狭小的空间中成长起来。
尽管当时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谋求成长发展。
随后,在企业遭遇困顿之际,也是得益于党的领导,迅速为企业“拨乱反正”,推动企业重新步入正轨、开辟市场、抢占先机。
在这个过程中,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要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始终坚持“三不忘”(不忘党的政策、不忘国家的利益、不忘人民的福祉),“三忘”(忘我决策、忘我管理、忘我工作),确保企业发展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不管市场形势如何变化,党在企业的核心领导地位始终没有削弱。
正是靠着党旗引领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才支撑起扬子江药业永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党建强、发展强,党旗红、业绩红。
把改革创新作为制胜法宝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
扬子江药业集团的成长与发展,无不伴随着改革创新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扬子江药业正因为经受了逆境的考验,才锤炼了坚强的品格。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扬子江人更是如鱼得水,因为从出身来看,扬子江药业就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当企业慢慢成长发展壮大起来以后,对改革创新的需求和期待实际上更加明显。
对此,扬子江药业集团把改革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在徐镜人看来,改革创新是企业的最重要职能之一。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机会和风险时时刻刻都在企业周围,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减少风险?唯有依靠改革创新才能不断以新的观念、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正如此,在扬子江药业集团,观念革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成为推动企业高效发展的引擎和制胜法宝。
把弘扬优秀企业文化作为支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扬子江药业集团自始至终把文化涵育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分享扬子江药业集团质量故事作者: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2020年第04期【编者按】近年来,扬子江药业集团秉持“没有什么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的信念,凭借实干和创新,发展可圈可点。
这一切,离不开扬子江人“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价值追求,得益于其构建的严苛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而活跃在集团从生产一线到财务、人力资源等综合部门的100多个QC小组以及坚守在各车间的技术骨干和普通员工的努力更是功不可没。
从本月起,本刊将陆续刊登扬子江药业集团质量故事,分享其成功经验和做法。
砺行QC小组:构建中小微供应商快速融资平台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中小微供应商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供应商融资难、融资慢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帮助有需求的中小微供应商快速融资,扬子江药业集团砺行QC小组应运而生,并锁定了中小微供应商快速融资新方法这一攻关课题。
砺行QC小组组建时仅有成员5人,在攻关进程中,他们不断吸收新鲜力量以及其他部门同事协助,随着人员的逐步扩充,小组成员增加至9人,人员分工也更加明确。
起初,QC活动进展充满坎坷。
在分析需求环节,砺行QC小组成员发现当前集团供应商到款周期与行业平均水平之间存在不小差距。
基于此,他们设定的较高的攻关目标,面临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但在想到一旦达成目标,供应商能在短期内快速完成融资,使得集团的所有供应链达到高度平衡后,他们充满了干劲。
众人拾柴火焰高。
作为一个新生QC小组,他们没有丰富的活动经验,但凭借科学方法和团队力量,在不断调试中最终研究出了一种中小微供应商快速融资的新方法。
该方法能够确保与集团有合作关系的中小微供应商在30天内获得融资,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集团创造巨大的无形效益。
在扬子江药业集团现有的众多中小微供应商中,有超过三是农村中药材合作社。
砺行QC 小组搭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帮这些合作社解决了能融资,为其发展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该平台备受好评和青睐。
下一步,砺行QC小组将继续日常工作中的创新和优化,在提高产品质量的道路上,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企业知识1.扬子江药业集团建于1971年,公司的使命是求索进取,护佑众生。
2.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世界有名、中国顶尖制药企业。
3.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高质、创新、惠民、奋进,高质是根本,创新是灵魂,惠民是责任,奋进是动力。
4.公司的企业文化特色有质量第一、创新为魂、以人为本、为民惠民、拼搏奋进。
5.公司的战略:2011-2020年战略方向:公司采取全面发展战略,横向坚持中西药并举,逐步布局增长型业务,涉足生物药领域;纵向继续深挖国内市场,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并逐步开拓国际市场。
6.公司的标杆企业:辉瑞7.公司的竞争对手:阿斯利康8.公司目前有七大子公司,分别是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慈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
9.公司的精神是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坚韧不拔、永不满足。
10.公司商标的颜色是灰、绿两色,主体形象图案是母子手,母亲温暖细腻的手扶持包涵着孩子的小手,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世间众生在疾病痛苦的折磨下有如稚嫩的婴儿,没有抗御能力,母亲却以其爱心和温暖的手,抚慰、关怀与庇护稚儿,将其从痛苦中拯救出来,表现了医家救死扶伤,割股及人的博大爱心,体现了企业“护佑众生”的风骨品格。
绿色橄榄枝代表和平健康与蓬勃的生命力,象征着企业对全人类的博爱与关照。
整个标志既表现了集团的昂然生机,又体现了公司产品给人带来的回春效应。
11.公司名称的标准字体为沉稳老标宋体字,体现集团淳朴、敦厚的品格和脚踏实地,富于实干,稳步前进的精神;中间的红色方块原为药包的盖面纸,现将其折角,上叠反白“药”字,预示着企业腾达向上的气势,象征“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同时红色还象征着吉利,蕴含集团红红火火逾千年的玄机。
12.举世瞩目的亚洲博鳌论坛国际医药产业大会曾于2006年4月份在集团总部召开。
13.我公司黄芪精、蓝芩获得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品质证书14.我公司单独定价产品包括迪拉(头孢拉定胶囊)、左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仁苏(罗红霉素胶囊)、欧苏(碘海醇注射液)、依林(双氯芬酸钾片)。
扬子江药业徐镜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将小作坊打造成700亿医药帝国导读: 扬子江药业徐镜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将小作坊打造成700亿医药帝国文/清如【人物名片】徐镜人,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徐镜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制药。
他心无旁骛,笃定前行,将一个小作坊打造成700亿医药帝国。
从小作坊起步从军队退役后,徐镜人决定进入制药行业,于是创建了一个作坊式的制药厂,即扬子江药业的前身。
创业初期,条件艰苦,全部资产只有六间平房、几口大缸、几台简易的设备和数名工人,举步维艰。
徐镜人身兼数职,既当厂长,又当泥瓦工、建筑工、搬运工。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他和职工一起动手研制、改造设备,并且到其他制药厂学习制药工艺,制药厂慢慢有模有样。
1981年,“国务院国发179号”文件规定,“严禁乡镇一级开办制药厂”,一个县只能保留一个药厂,没有规模的药厂实行关停并转。
徐镜人的制药厂面临关厂的危机。
幸运的是,当时徐镜人生产的板蓝根冲剂已经小有名气,为了保留这个成果,他将制药厂改为县办,“改头换面”成“泰兴药厂口岸车间”,化险为夷。
4年后,车间产值达到一千六百万,徐镜人重新挂上了扬子江制药厂的牌子。
1988年,上海爆发严重的甲型肝炎,市面上的板蓝根干糖浆供不应求。
徐镜人和工人加班加点,生产出385万包板蓝根干糖浆运往上海,他由此获得了“板蓝根大王”的称号。
传承中药瑰宝1990年之后的3年,徐镜人遭遇变故离开了扬子江制药厂,1993年重返时,制药厂已经亏损两百多万,处境艰难。
深思熟虑之后,徐镜人决定坚持做好中药。
他认为,中药是祖国民族医药的瑰宝,要将它发扬光大。
他发现,一些知名的老中医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许多良方,但能得到这些良方的病人却很少。
他由此制定了“请名医挂帅,让绝技显灵”的中药开发战略。
徐镜人拜访的第一位名医是“中医泰斗”董建华。
董建华在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中积累了一个治疗胃病的处方——“胃苏饮”。
为了拿到这个处方,徐镜人数次北上,终于打动了董建华。
扬子江药业品牌背后的三种精神
品牌的打造绝非一日之功,绝非简单的印象。
每一个领军品牌
都有其核心的理念与价值,都体现着企业的文化理念与内在精神。
而扬子江药业品牌至少蕴含这三种核心精神。
首先是工匠精神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药品质量事关生命,
尤其來不得半点的马虎。
没有一种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药品的质
量很难确保万无一失;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药企很难真
正做强做大。
通过对扬子江药业的认真研究发现,扬子江药业集团
坚持把每一粒药力求做到极致,可谓视质量如生命。
其中有两句话
让人印象深刻,一句是“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一句是“任何困
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正是在这种理念与精神的引导下,扬子江药业软硬兼施。
在软件上,推行“基于黄金圈法则的药品质量风险管控模式”,
构筑“大质量”体系,大力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通过
深入开展全员“质量月”活动,设立“总裁质量奖”,每年评选技术标兵,重奖技术人才,并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形成崇尚工匠、学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让“工匠精神”融入企业。
在硬件上,不惜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从硬件建设着手,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为了顺利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集
团累计投入了30多亿元用于车间gmp改造。
2013年底,37个车
间生产的制剂、原料药全面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或现场检查,
比国家要求的时间提前两年通过“大考”。
扬子江药业集团还致力于
按照美国fda标准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
标准。
第二是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是药企的发展之本,只有药品有效,不断攻克病症难题,方能长盛不衰。
这一点,扬子江药业始终坚持不渝。
在科技创新上,扬子江药业一直是把它当作“牛鼻子”来抓,可
谓不计成本。
如致力于国家一类新药和创新药物的研发,抢占科技
制高点,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研发创新人才,建立国际化研发
体系。
依托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
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药质量控制重点研究室等高层次创新研发平台,
形成由资深科学家、海归高层次人才领衔,总人数超过1000人的创新团队。
其中,仅江苏省(扬子江)新药研究院就汇集了100多名博士、300余名硕士。
近年来,扬子江药业用于研发创新的投入年增幅达20%,每年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在3%以上。
第三是民族精神
一是从扬子江药业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创业与拼搏精神。
这也是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入选企业的共性。
只要简单回顾就会发现,苏宁集团最开始只有一家200平米的店面,鲁花集团最早只是六七个人的物资站,月星集团最开始是七个人拿几千块钱办的木器加工厂,扬子江药业也一样。
自1971年诞生后,在徐镜人董事长的领导下,没有依靠国家一分钱投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一家作坊式小厂逐步发展到今天。
据说成立之初只有六间平房、几口大缸和几台简易的设备。
有这样一个小细节,1976年,徐镜人董事长好不容易在上海买到一吨糊精,为了节省搬运费,他独自一人扛着大圆桶来回穿梭在码头几十趟,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把40多桶原料装上了船,而且,这不是唯一的一次。
这就是民族企业的立企之魂,这就是民族企业家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就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