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一、阅读理解1. B2. C3. A4. C5. B二、单词拼写1. 导弹2. 出事故的;不幸3. 标记;标志4. 相反5. 展示;出示三、单项选择1. D2. B3. A4. C5. A四、完形填空1. C2. B3. D4. A5. C五、阅读填空1. 表2.发展3.工具4.文章5.出版6.现代7.微电影8.创9.网络 10.影响六、句子翻译1. 科学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 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3. 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顺利。
4. 音乐会非常精彩,我决定再去听一次。
5. 他为了让大家理解更加清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了这个问题。
七、任务型阅读1. Manners2. apologize3. respect4. environment5. behaviors6. guests7. polite8. yourself9.appropriate 10. harmony八、书面表达根据现实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的答案也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练习册提供了丰富的习题和练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的答案,供同学们参考:一、阅读理解1. B解析:根据短文第一段的"The most important holiday in the USA is Thanksgiving. "可知,美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感恩节。
2. C解析:根据短文第二段的"One president even made Thanksgiving a national holiday."可知,一位总统将感恩节定为国定假日。
3. A解析:根据短文第三段的"Thanksgiving tradition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USA."可知,感恩节的传统在美国的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5.藤野先生思考探究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离开东京之缘由,仙台求学受优待,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先生纠正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离别先生。
二、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作者评价说:“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这段精要的议论性文字,直接表明了藤野先生的伟大。
他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
所以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第一,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
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
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可以说,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生有关联第二,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这篇散文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
从东京到仙台留学的这段经历在鲁迅的一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重要转变,而藤野先生与“我”的交往,是这段经历中最让“我”感怀的片段,也为“我”这段经历增添了一抹亮色。
15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
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参考答案:第1段、第4段、第6段、第9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与标题形成呼应。
①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不平凡,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分明的西北高原,是白杨树赖以生存的典型环境——景美;②白杨树自身的形貌不平凡,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枝、叶都“一律向上”“绝无旁枝”“紧紧靠拢”——形美;③白杨树内在的气质不平凡,力争上游,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神美。
二、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
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的出场铺垫、蓄势。
2.第2段描述完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带给作者的感受——先是感受到“雄壮”,接着又觉得有一些“单调”,为接下来写猛然见到白杨时“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足气势,这是欲扬先抑。
第7段,前三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朴质”等等,夸它是“伟丈夫”,也是先抑后扬。
本文抑扬手法的使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白杨树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楠木是贵族化的象征;两者所代表的人不同,白杨树代表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军民,楠木代表“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八年级上语文配套练习参考答案21?桃花源记?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B2. (1)咸全、都〔2〕缘沿着〔3〕寻随即,不久〔4〕规方案3.〔1〕“要〞通“邀〞邀请〔2〕“止〞通“只〞只有。
4. C5.〔1〕交通:古意为交织相通;今意为交通运输。
〔2〕妻子:古意为妻子和儿女;今意专指男人的配偶。
绝境:古意为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意为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如此:古意为像这样;今意为这样。
〔4〕无论:古意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意为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6.〔1〕C〔2〕C〔3〕A〔4〕C7. (1)问/所从来〔2〕后/遂无/问津者〔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8. B9.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先世避时乱二、〔一〕1.东晋渊明2.〔1〕通“邀〞邀请〔2〕又〔3〕做标记〔4〕原来的,从前的3.表现出桃源人与世隔绝已久,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桃源,桃源人对外面时代的变化、战乱的频繁也一无所知。
4.表现了那里美丽祥和,安宁和平。
,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快乐。
5.可以从向往安宁和平的美好生活,厌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等方面答复。
〔二〕1.(1)春天收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2〕荒草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鸣狗吠互相唱和。
2.与“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
3.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转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境。
22?短文两篇?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 xīn (2) tái (3) rú(4) dú (5) fán (6) yū (7) zhuó (8) xiè2.〔1〕有名〔2〕灵异〔3〕这〔4〕香气〔5〕形体、身体〔6〕应当〔7〕隐居的人〔8〕亲近而不庄重3.略4. D5. C6.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一〕1.〔1〕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藤野先生鲁迅思考探究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参考答案:离开东京之缘由,仙台求学受优待,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先生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离别先生。
二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参考答案: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作者评价说:“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这段精要的议论性文字,直接表明了藤野先生的伟大。
他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
所以,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
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
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可以说,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生有关联。
第二,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这篇散文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
参考答案«短文二篇»课时练答谢中书书一语基达标巡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谢中书(500-536),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4)晓雾将歇.歇:消散(5)夕日欲颓.颓:坠落(6)沉鳞..竞跃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4.填空。
《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作者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地跳出水面的情景;作者发出慨叹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C)A.夕日欲颓.B.晓雾将歇.C.四时俱.备D.或.王命急宣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山川之.美何陋之.有(《陋室铭》)B.实是.欲界之仙都斯是.陋室(《陋室铭》)C.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D.自康乐以.来以.刀劈狼首(《狼》)(解析: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判断动词,是;C.将要/欲望;D.连词,表示从过去某个时候起始到现在/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过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中;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全套答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全套答案的世界。
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份全面、详细、准确的答案,帮助你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 词语辨析(1)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答案:①a ②b ③a ④b(2)根据词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答案:①近义词:a ②反义词:b2. 词语搭配(1)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搭配。
答案:①a ②b ③a ④b(2)根据词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搭配。
答案:①a ②b ③a ④b3. 句子仿写(1)根据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答案:例如:秋天来了,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根据要求,仿写一个句子。
答案:例如: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4. 修辞手法(1)判断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夸张(2)仿照例句,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答案:例如: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照亮了整个世界。
5. 古诗文默写(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名句。
答案: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根据要求,默写一首完整的古诗文。
答案:例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1. 现代文阅读(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答案:例如: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主旨。
答案:例如:文章通过回忆童年生活,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2. 古诗文阅读(1)根据古诗文的字词解释,回答问题。
答案:例如:这句诗的意思是:月亮升上了天空,照耀着整个大地。
(2)根据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分析古诗文的主题。
答案:例如: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第三部分:作文1. 作文指导(1)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
答案:例如: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可以选择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作为素材。
八年级语文上册参考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检测题(一)一、1.①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③便引诗情到碧霄④谁道人生无再少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①锐不可当②月明风清③瓦砾④肃穆3.A4 D5,示例: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暗淡的墨痕。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向上的情节,少一些伤感的文字。
二、(一)6.(1)这(2)博学的人(3)官府的公文7.(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2)没有嘈杂的音乐使听觉受搅扰,也没有公事文书使身心劳累。
8.(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二)9.(1)将要(2)使……劳苦(贫困)(将“劳苦”答为“困苦”“疲惫”之类都可,但整个解释要体现出使动用法)10.双方都不肯放开,于是打鱼人把他们都抓获了。
11.苏代劝说的态度诚恳、方法巧妙。
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人情人理;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
惠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三)12.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功能(或作用)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3.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从而说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14.不能;“一般来说”表示通常情况下,说明了在通常情况下,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地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删掉之后语言过于绝对,因为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存在。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四)15(至少答出四点)(1)花期早(2)开得多(盛)(3)花朵美(4)花味香(5)叶子绿(6)生长快16,(意思对即可)(1)-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2)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17.(意思对即可)作者此处运用了对比(衬托、反衬)的写法,有意把院中的金银花和室内花盆里的金银花这两个寓意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着写(或:以室内花盆里的金银花衬托院中的金银花),以突出“自由的空间对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这一主旨,给人以极鲜明的感受和极深刻的启示,增强了艺术效果和感染力18(意思对即可)对于人的戍长来说,最重要的是自由的成长环境、自由的发展空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一、词汇与语言运用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适当的词语。
- 他()了一件新衣服,看起来很精神。
答案:穿上- 春天到了,万物()。
答案:复苏2.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画龙点睛:A. 画了龙的眼睛 B.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答案:B二、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 文章 - 问题:文章中提到的“老师”有哪些特点?答案:文章中的“老师”具有耐心、严谨、富有爱心等特点。
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 古诗:《静夜思》-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三、写作训练1.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我的梦想”的作文。
- 作文题目:《我的梦想》- 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 作文示例: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医生能够救死扶伤,帮助人们摆脱病痛。
每当看到医生在手术台上挽救生命,我就感到无比的敬佩和向往。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会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希望将来能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四、综合运用1. 根据题目所给的情景,编写一段对话。
- 情景:小明和小红在图书馆讨论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 对话示例:小明:小红,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呢?小红:我觉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最后要定期复习。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相信同学们对语文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年级上册⼈教版语⽂练习册答案 ⼈教版⼋年级上册语⽂练习册你做得怎么样了,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交流探讨。
接下来是店铺为⼤家带来的⼈教版⼋年级上册语⽂练习册的答案,供⼤家参考。
⼋年级上册⼈教版语⽂练习册答案:《新闻两则》 ⼀.积累运⽤ 1.dāng dí jiān xiù è suíjìng wén huáng yù 2. (1). A B A A (2) .A B A B (3).A B B A 3.溃退——军队没有抵抗能⼒,纷纷败散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坚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阻遏——阻⽌ 企图——图谋、打算 4. C 5. C 6. (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时间地点⼈物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 (3)⽑泽东新闻稿 7.略 ⼆.阅读鉴赏 (⼀)1.电头。
交代了发电的时间、地点及通讯社名称。
2.从“⼈民解放军百万⼤军”到“均是⼈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冲破敌阵”和“横渡长江”。
3.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
4.“不含”两个字⽤在表明地点的句⼦内,语义明确,不产⽣歧义。
5.中路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先突破敌军防线,24⼩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6.从“此种情况”到“有很⼤关系”。
赞颂我军英勇⽆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概;同时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志的原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1.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
2.导语:“国民党22年……宣告灭亡。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概要。
3.第⼀层:“⼈民解放军⼊城后……献花致敬。
”⼤意:群众欢迎解放军的热烈场⾯。
第⼆层:“⼈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开门营业。
”⼤意:解放后的南京,社会秩序稳定。
第三层:“在发起渡江……有组织的抵抗。
”⼤意:对这⼀事件的评论。
4.记叙和议论。
新闻要⽤事实说话,这是对的,但是也并不排斥议论,适当的议论可以对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封面1. 请你用正楷字书写“跟着课本去旅行”七个字作为标题。
【答案】跟着课本去旅行【详解】本题依题目要求,用正楷抄写“跟着课本去旅行”即可,注意“旅”的正确写法。
第二部分:前言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脱去尘浊,自然胸中有丘壑。
读书,让人打开封闭的心门,窥见精彩的世界;旅行,则是走出门外,在历①中开阔胸襟,提升精神境界。
疫情阻拦了我们长途跋涉的脚步,就让我们来一场纸上的旅行吧!跟着课本去游览名山大川,感受祖国山河雄奇壮美;【甲】_____,感受祖国文化源远流长;跟着课本去欣赏民族瑰宝,感受华夏艺术巧妙绝②……跟着课本去旅行,心在路上,梦在远方!(1)同学们对前言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争议,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A. 壑(hé)窥(kuī)B. 壑(hè)窥(kuì)C. 壑(hé)窥(kuì)D. 壑(hè)窥(kuī)(2)在前言中①②处分别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练仑B. 炼仑C. 练伦D. 炼伦(3)请你在前言中【甲】处补写一句话,让语意更丰富。
【答案】(1)D(2)C(3)示例:跟着课本去探访文物古迹【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丘壑(qiū hè):峰与河谷;山野幽僻的地方;比喻深远的意境;窥见(kuī jiàn):暗中看出或觉察到,看破,觉察;故选D。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历练:经历和锻炼;经历的事情多而富有经验;经受锻炼;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故选C。
【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补写。
补写内容要前后连贯,联系“跟着课本去游览名山大川,感受祖国山河雄奇壮美;【甲】_____,感受祖国文化源远流长;跟着课本去欣赏民族瑰宝,感受华夏艺术巧妙绝”可知,补写要符合“跟着课本去……(六字动宾短语)”的形式,且要体现“感受祖国文化源远流长”这一内容,如:跟着课本去品味汉字魅力。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程练习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一、1.C 2.B 3.B 4.C 5.A 6.B 7.A 8.D 9.B 10.C 11.略二、古诗默写 12.略三、阅读与理解(一)课内阅读(Ⅰ) 13.第l段第一句。
14.“均”是“全”的意思,突出我军渡江的气势。
15.不能。
删去后,是否包含九江就不情楚了。
16.A 17.主观原因:另一方面……都很泄气;客观方面: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18.D(Ⅱ)19.负伤,受伤20.因为听到菱花受伤的话感到意外和懊恨自己的大意和过于自信。
21.烘托了老头子的心理,因过于自信而让别人受伤觉得丢了脸。
22.特别讲究自尊和面子。
23.写出老头子的懊丧与悔恨。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4.名形容 25.C 26.(1)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就遭破坏。
(2)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27.你可以不用蜡烛。
粗暴 28.夸张紧张憎恨凶恶29.取出油灯,吹熄蜡烛推说睡觉,拿走蜡烛30.机智、勇敢、镇宗(或沉着)(三)课外文言文31.蚤同早亡通无32[孔子](因为)[颜回的死][悲痛得][哭泣][学生][更加][亲近](我)[学生中][谁][称得上][好学][不会]犯同样的过错33.(1)不将脾气发到其他人身上,不犯同样的过错(2)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这样好学的人了。
34.不迁怒不贰过(直接)自吾有回,门人益亲35.略36.名著阅读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只要谈的合乎情理即可。
)(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
)第二单元一、1.C 2. D 3.C 4.D 5.A 6.D7.淮河大桥今天举行通车典礼。
这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
它的建成使淮南市到淮北市的距离缩短了几百公里。
省委领导同志参加典礼。
(意近、合乎要求即可) 8.略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9.①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②南京旅馆到车站③父亲④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
14 《背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把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参考答案:文中写背影的文字: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1.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会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2.作者这样写父亲的背影:先描写外貌衣着,然后描写动作,采用特写镜头细致地展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用“我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
值得关注的是,作者描写的背影镜头是一个“慢镜头”,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的动作确实不利索,一方面也是详细描写、展现形象的需要。
这个“慢镜头”到父亲爬上月台就停止了,父亲的背影也就定格在了那里,深深地触动了“我”,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将父亲的慈爱与迂执、艰难与努力、困顿与挣扎都聚焦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都倾注在这一点上,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二、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就文中着力记述的车站送别这件事的角度来看,可以这样理解“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我”对父亲的情感一直是深厚的,只是有时略有些不耐烦。
不耐烦处,一是看到父亲送站时向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二是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觉得他“迂”。
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课后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有所语.语:告诉B.佛印绝类.弥勒类:像C.念.无与为乐者念:想到D.怀民亦未寝.寝:睡觉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足肤皲裂而.不知B.左臂挂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相与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树D.何.处无竹柏水何.澹澹3.对文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A.景色之美B.朋友之乐C.赏水之趣D.贬谪之苦(二)【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1~7题,30分)
1.(3分)A
2.(3分)D
3.(每空1分,共6分)(1)嘤嘤成韵猿则百叫无绝(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 (3分)C
5.(5分)略(优秀5分,良好4分,一般3分)
6. (1)西行漫记(1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1分)
(2)(3分)C
7.(1)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国庆70周年”皆可)联欢活动10月1日晚在京举行(活动名称1分,时间加地点1分)(2)略(夸张修辞1分、场景描写2分)
第二部分(8~20题,40分)
(一)(4分)
8. (2分)对故乡的依恋、思念之情。
9.(2分)“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越来越看不见了,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
(二)(11分)
10.(每空1分,共3分)(1)往东流(2)所以(3)虽然
11. (4分)(1)有时皇帝的命令急需要传达,这时候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到达江陵,这其间有一千二百里,虽然骑着快马乘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这块岩石很高,加上湍急的河流回环曲折,虽然途经两三天的航程,还是能看见这块岩石。
12.(每题2分,共4分)(1)突出了三峡空谷幽旷的环境,表现了作者凄婉感伤的情绪。
(2)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黄牛滩水路迂回幽深的特点。
(意思对即可)
(三)(12分)
13.(2分)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
14、北入口—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2分);空间顺序(1分)。
15.(3分)朦胧而神秘、清新而高雅、沉静中见跳跃
16.列数字(1分),客观准确地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外观奇特,视觉效果好(1分);打比方(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国家大剧院壳体表面的“蘑菇灯”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的特点(1分)。
(四)(13分)
17.(3分)“撞”这个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再山风的吹送下,花香自上而下,不经意间带给我的巨大嗅觉冲击力,同时与“拾级而上”相呼应。
18.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野菊花、野草叶、枯藤鲜活了起来,生动形象的描绘出野菊花与野草叶、枯藤相间生长的景象,蕴含了作者对眼前景象的喜爱及一路游览的愉悦心情。
(2分)
19.(3分)深山中的野菊花的韵味除了健康,还有自然纯真、不惧严寒、生命力旺盛、清苦而不怨恨、怒放而不争艳、香艳而不张扬,并且在千年的摩崖石刻及深山佛像的浸润下,野菊花还具有了某种信仰、哲学、智慧。
(意思对即可)
20.(4分)略(结合文章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