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异域人生7为世界工作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 格式:doc
- 大小:960.00 KB
- 文档页数:9
7 为世界工作击鼓击鼓其镗(tāng)①,踊跃②用兵。
土国城漕③,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④,平陈与宋⑤。
不我以归⑥,忧心有忡⑦。
爰居爰处?爰(yuán)丧其马?⑧于以求之⑨?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⑩,与子成说(yuè)⑪。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xūjiē)⑫阔兮,不我活⑬兮。
于嗟洵(xún)⑭兮,不我信⑮兮。
【注释】①镗:鼓声。
其镗,即“镗镗”。
②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③土:挖土。
城:修城。
国:指都城。
漕:卫国的城市。
④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⑤平:平定两国纠纷。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
⑥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意为有家不让回。
⑦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⑧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哪里可以住,我的马丢在那里。
爰:哪里。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⑨于以:在哪里。
⑩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
契,合;阔,离。
⑪成说:约定、成议、盟约。
⑫于嗟:叹词。
⑬活:借为“佸”,相会。
⑭洵:久远。
⑮信:守信,守约。
【译文】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
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
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忧心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
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
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赏析】第1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
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
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
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
”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
“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单元异域人生7 为世界工作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
马克思,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他的思想、他的实践改变了世界,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首先在于她曾经拥有过的人物,她的不朽只能来自人文的光辉。
士比亚的、狄更斯的,也曾经是马克思的。
但今天的旅游指南上,只有文学家的伦敦,没有共产主义者的伦敦。
无论如何,我还是很自然地想起了那位居住伦敦三十多年的思想家,那位学者和【课内挖掘】1.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世界工作的一生。
他为了正义事业曾屡遭打击: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2.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写作运用]适合“奉献”“忘我工作”“追求”“毅力”“理想”“友谊”等话题。
【课外运用】示例:理想就是事业的种子,再伟大的事业也是源于起初的一个理想。
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是马克思的理想。
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有耐力攻读前人留下的皇皇巨著,以至把大不列颠图书馆的地面磨出一道深痕;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忍受得了贫穷和饥饿,写出了《资本论》这一旷世杰作;有了这一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有勇气和智慧,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敌人。
粤教选修传记选读(7.为世界工作)同步测试(课后巩固)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在法国作家当中,马克思对狄德罗的评价很高;他认为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杰作。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全部法国文学他都爱好。
恩格斯曾经说过,在这种文学中,法兰西精神不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就内容来说,如果考虑到当时科学的状况,那么文学的意义就是在现在看来也是极高的,而就形式的优美来说,更是后无来者。
马克思的看法和恩格斯是一致的,他摈斥法国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特别不喜欢戛多布里昂的故作高深,他的拜占庭式的夸张和感情的卖弄——总之,不喜欢他在文字上的那种过火的矫揉造作。
马克思非常欣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认为它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他曾希望在完成自己的巨著之后写一部评论《人间喜剧》的书,但是这个计划也像其他许多计划一样,始终没有完成。
②从马克思定居伦敦以后,英国文学就在他的文学爱好中上升到第一位。
莎士比亚的巨大身影在他心目中遮没了其他一切作家,成了他全家的崇拜对象。
可惜,马克思从来没有谈论过莎士比亚对决定自己时代的命运的各种问题的态度。
关于拜伦和雪莱,他却谈论过。
他说,凡是热爱和了解这两位诗人的人都会认为,拜伦死在三十六岁的盛年是一件幸事。
因为他倘若活得更长一些,他无疑会成为一个反动的资产者。
相反,雪莱在二十九岁就与世长辞,是值得惋惜的,因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家,永远会是属于争取社会主义的先进斗士之列的。
马克思非常喜欢18世纪的英国小说,特别是菲尔丁的《汤姆·琼斯》,认为这部小说也是以它所特有的方式反映了自己的时代。
此外,马克思还认为瓦尔特·司各脱的某几部小说是这一类作品中的典范。
③马克思在文学鉴赏方面,正如他对莎士比亚和瓦尔特·司各脱的偏爱所表明,是没有任何政治和社会成见的。
但是他也绝不是那种常常和政治上的漠不关心或甚至奴颜婢膝相联的“纯粹美学”的信徒。
第二单元异域人生单元过关检测卷(测试时间:120分钟评价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A.忖.度(cǔn)讪.笑(shàn)执拗.(niù)并行不悖.(bèi)B.剽.窃(piāo) 盘桓.(huán)行.伍(hánɡ) 蓦.然回首(mù)C.诘.难(jié) 自诩.(xǔ)拘泥.(ní) 提纲挈.领(qiè)D.毗.邻(pí) 眼睑.(lián)折.本(shé) 焚膏继晷.(ɡuǐ)解析:B项,蓦mò;C项,泥nì;D项,睑jiǎn。
2.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传统的剪纸,仅凭一把剪刀,顷刻便在一张薄纸上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美丽图案,令人________。
而广东佛山的剪纸,自明清时期便如同佛山陶瓷一样,成为一门谋生的行当,为了________市场的需要,渐渐形成与传统剪纸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使用的工具也________单凭一把剪刀,而是加入了刻刀和凿子。
这种创新使佛山剪纸在中国剪纸艺术中________。
A.拍手称快顺应不仅标新立异B.拍手称快迎合不再标新立异C.叹为观止迎合不仅独树一帜D.叹为观止顺应不再独树一帜解析:“拍手称快”即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这里是赞美传统剪纸的技艺高超,应用“叹为观止”。
“顺应”指顺从,适应;“迎合”指故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
从语段的感情色彩上看,用“顺应”更好。
“不仅”指不止这一个(项),还有类似的,同“还”“而且”配合用,与后面的“而是”搭配不当,这里应用“不再”。
“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独树一帜”指单独竖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佛山剪纸风格独特,自成一派,应用“独树一帜”。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巩固提升训练第二单元 7 为世界工作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中.风/中.断痊.愈/鬈.发炫.耀/旋.涡B.教唆./嗾.使裨.益/奴颜婢.膝炽.烈/胼胝.C.茁.壮/拙.劣深邃./半身不遂.雪茄./伽.蓝D.抨.击/怦.然心动抽搐./酗.酒摈.弃/缤.纷解析:选C。
A项,zhònɡ/zhōnɡ,quán,xuàn/xuán;B项,suō/sǒu,bì,chì/zhī;C项,zhuó/zhuō,suì/suí,jiā/qié;D项,pēnɡ,chù/xù,bìn/bī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如今,“德国制造”显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130年前,情况刚好相反。
1886年1月20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在刀具上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
为了________,他们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
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城的企业倒下了。
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开始________,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产品。
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业守责的民族精神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大幅度提高产业工人待遇。
此前,德国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________的追求。
第二单元异域人生7 为世界工作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
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一座城市的骄傲,首先在于她曾经拥有过的人物,她的不朽只能来自人文的光辉。
伦敦是曾经是马克思的。
但今天的旅游指南上,只有文学家的伦敦,没有共产主义者的伦敦。
我还是很自然地想起了那位居住伦敦三十多年的思想家,那位学者何况现在的大厅里都铺欣慰地看到,无论现实怎样发展变化,他当年经过艰辛1.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世界工作的一生。
他为了正义事业曾屡遭打击: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2.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写作运用]适合“奉献”“忘我工作”“追求”“毅力”“理想”“友谊”等话题。
示例:理想就是事业的种子,再伟大的事业也是源于起初的一个理想。
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是马克思的理想。
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有耐力攻读前人留下的皇皇巨著,以至把大不列颠图书馆的地面磨出一道深痕;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忍受得了贫穷和饥饿,写出了《资本论》这一旷世杰作;有了这一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有勇气和智慧,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敌人。
训练-落实提升(七)为世界工作[语言运用层]1.(2016·全国甲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解析】本题从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A.结构混乱,可将“成功发射”提到“自从我国”后。
B.成分残缺,可在“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后加“的要求”,在“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后加“的规定”。
D.结构混乱,一面对两面,可将“的雄厚”去掉,并在“当地”后加“的”。
【答案】 C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导学号:00190029】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
推动发展,________,________。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中间,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
试想一下,如果13亿人的创新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那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A.不仅要解放社会生产力,更要解放社会创造力B.既要解放社会生产力,又要社会创造力的解放C.靠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更要靠解放社会创造力D.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解放社会创造力【解析】①从语言逻辑看,后文表达中心为“创造力”,添加语句的语义中心也应为“创造力”,因此应选择“递进”关系的语句。
②从句式角度看,选择的句式一致,以保持与其流畅。
为世界工作一、教学要求:1、认识马克思具有的普通人的一面,了解马克思的伟大精神品质,从中获得新的认识。
2、学习文中的一些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马克思具有的普通人的一面,了解马克思的伟大精神品质,从中获得新的认识。
学习文中的一些写法。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文章的一二部分。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速读文章,思考:本文从什么角度选材展现马克思的伟大之处?据此理清层次。
【从日常生活琐事落笔:体格、饮食、业余阅读、儿女家事等,他的伟大,不是脱离世俗、不食人间烟火,而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中。
本文由此可分为四个部分:一、主要讲述马克思晚年的健康状况以及他本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二、主要介绍马克思对文学和数学的爱好与看法。
三、描述了马克思独特的人际交往情形。
四、简说1875年马克思迁居以后的情况。
】(三)学生阅读第一部分,讨论思考:1、马克思生命最后十年曾被称为“慢性死亡”,作者为什么认为是过分夸张?【马克思生命的最后十年,身体健康十分糟糕,几乎无法挽回,这确实是在逐步走向死亡,但马克思这十年里仍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这又决不能说是一种慢性死亡的状态。
】2、从文中看,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马克思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态度是以工作需要为准的,为了工作,他会尽量锻炼身体保持体力;但同样也是为了工作,他又无暇顾及身体健康,过度工作以致损害身体的健康。
这是一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只要生命不息,就战斗不止的献身精神。
】3、从文章第5段的这些细节看,马克思是如何处理工作与休息的关系的?【从文中细节看,马克思的体质本来是很好的,有一个相当强壮的身体,且自己也很懂得休息的作用以及如何休息,并且绝不缺乏这样的能力。
但在他心里,革命事业才是第一位的,工作的重要性压倒一切,他让自己的身体健康与休息都服从工作的需要。
】(四)阅读第二部分,讨论思考:马克思在文学、数学方面有怎样的观感?他评判文学的标准是什么?【马克思把欣赏文学当作精神上的休息,他有深厚的文学素养——爱好反映时代的文学家,精通上至中世纪的德国文学,对法国文学、英国文学都有精到的认识。
单元质量检测二异域人生(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是话剧进入中国110周年。
话剧初入中国之时,启发民智,旁不可挡。
之后的几十年,话剧对现实产生巨大影响。
百余年来,话剧界涌现出众多优秀的艺术家、演出团体以及《雷雨》《北京人》《茶馆》等大批优秀的本土原创作品。
随着政府大力发展文化艺术,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扶持政策,对于当代本土戏剧的发展助力很大,形貌多样的演出剧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各种鼓励原创的政策和措施激发了戏剧从业者的创作热情,盘活了演出市场。
同时,难免有各种力量争相加入戏剧的运作,只为资助和奖励,而置艺术于不顾。
这也是全国上演的剧目数量虽多,但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能够引人思考的佳作依然稀少,在舞台技术和表演、导演技艺大幅提升的同时,很多戏剧作品的精神品质反而下滑的原因之一。
戏剧常常是社会的缩影,折射出世态人情。
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娱乐化的浪潮,近年来,戏剧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化,戏剧乃至艺术的生存环境、审美情趣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放任票房、收视率成为作品效果唯一的衡量标准,功利主义对于制作方、创作者乃至观众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
一些原创剧目舍本逐末,追求外在呈现形式的新奇,却忽视作品的内涵和本质;一些剧目明知文本基础差、有硬伤,却由于种种原因仓促上马;盲目投资、拔苗助长等问题也陆续出现。
精美的舞台呈现配上严重缺失舞台剧特质的电视剧化、空洞、平庸的剧本,都阻碍着戏剧的进一步发展。
戏剧作品若是缺失了精神世界、丧失了思想的光芒,任何所谓的新技术、新方法甚至新形式都难逃被迅速遗忘和淘汰的命运。
在舞台技术性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戏剧返璞归真,加强剧作和演出的精神内涵越发显得迫切。
艺在于技,更在于心,如果创作者没有发自内心的创作冲动,戏剧人物的心灵碰撞与选择必然显得虚假。
第二单元异域人生7 为世界工作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
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一座城市的骄傲,首先在于她曾经拥有过的人物,她的不朽只能来自人文的光辉。
伦敦是曾经是马克思的。
但今天的旅游指南上,只有文学家的伦敦,没有共产主义者的伦敦。
我还是很自然地想起了那位居住伦敦三十多年的思想家,那位学者何况现在的大厅里都铺欣慰地看到,无论现实怎样发展变化,他当年经过艰辛1.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世界工作的一生。
他为了正义事业曾屡遭打击: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2.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写作运用]适合“奉献”“忘我工作”“追求”“毅力”“理想”“友谊”等话题。
示例:理想就是事业的种子,再伟大的事业也是源于起初的一个理想。
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是马克思的理想。
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有耐力攻读前人留下的皇皇巨著,以至把大不列颠图书馆的地面磨出一道深痕;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忍受得了贫穷和饥饿,写出了《资本论》这一旷世杰作;有了这一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有勇气和智慧,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敌人。
总之,正是因为有了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这一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能构建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并成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第一位巨人;也正是因为有了共产主义这一理想,才有了我们今天千树万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花蕾。
成为一个发明家,为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而工作,就是爱迪生的理想。
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爱迪生就能在他卖报的火车上做实验,就能在被人打伤耳朵留下残疾的情况下坚持不辍,就能在几百次几千次的失败后继续探索,就能在工厂和实验室被大火吞噬后从头再来。
正是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他才能搞出两千多项发明。
朋友,人类的理想是一颗更加神奇的种子,只要有了它,我们身边就可以开出数不尽的花,结出数不尽的果,人类社会就会成为一个更美丽的大花园,一个四季飘香的大花园,你说对吧?——《满树花朵一粒种》一、基础巩固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
”从事海外代购4年的徐晓对某些代购店这种“以假充真”的行为________,但又无可奈何。
(2)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巧家县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
休息时他乐呵呵地向记者说:“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________。
”(3)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________,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以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
A.不屑一顾不足挂齿嗤之以鼻B.嗤之以鼻不足挂齿不屑一顾C.不足挂齿不屑一顾嗤之以鼻D.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足挂齿解析:“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不屑一顾”形容对某事物看不起,认为不值得一看。
“不屑一顾”强调不值得一看,“嗤之以鼻”强调看不起。
根据语境,(1)句应用“嗤之以鼻”,(3)句应用“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指不值得一提,可用于自谦。
(2)句应用“不足挂齿”。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不已。
D.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解析:A项,句式杂糅。
“造成……伤害”“使……遭到伤害”,两个句式选一。
B项,偷换主语。
前半句的主语是“她的创新设计”,后面的主语偷换成了“她”。
D项,语序不当。
后半句应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答案:C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李华在给编辑老师的信中说:拙作已草就,定有许多瑕疵,现奉寄给您,敬请斧正指教。
B.你出身贫寒,家慈好不容易把你养育成人,她辛苦了一辈子,你现在应该好好孝敬她。
C.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现场候教。
D.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解析:B项,“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
C项,“候教”,谦辞,敬候指教。
D项,“献丑”,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
句中已经“出了差错”,不是谦虚,此处应用“抱歉”。
答案:A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科学的负面效应必然引起传统人文主义者的批判,他们呼吁用人文引导科学的发展,以人文的善为科学的真保驾护航。
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可以追溯到叔本华②涌现出唯人文主义者③他们在认知世界的方式上表现出极致非理性,完全否定科学价值④开启了非理性主义的先河⑤人文主义发展到现代及后现代阶段⑥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将世界的本质归属为意志A.①⑥③④⑤② B.①⑥⑤②③④C.⑤②③①⑥④D.⑤②⑥④①③解析:本题考查排序型语言连贯题。
从句①看,说的是“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渊源,由其中的表示指示作用的“这种”一词可知,前面应该先提及“非理性”这一概念,因为横线前的句子中没有出现这一概念,所以句①不可能排在首位,故排除A、B两项。
句①中提及了“叔本华”,而句⑥中的“其代表作”中的“其”指的也是“叔本华”,所以句⑥应紧承句①。
句③中有代词“他们”,这里的“他们”代指谁呢?应该是句②中的“唯人文主义者”,所以句③应紧跟句②。
句⑤交代“唯人文主义者”“涌现”的背景和条件,所以应在句②前。
由此可知选C。
答案:C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气象学家黄荣辉:从放牛娃到院士黄荣辉,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79年,黄荣辉作为第一批留学生被派遣到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科留学。
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积累,选择了当时国际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行星波动力学,学成归国。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一生从事行星波动力学的研究,获奖无数,然而,他的成长之路却是从贫穷的放牛娃开始的。
黄荣辉出生在福建省惠安县一个非常穷苦的农民家庭,父亲靠给人家当雇工或长工来养活全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祖祖辈辈都没有上过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里分得土地,他才上学。
由于生活十分困难,没有钱交伙食费,每星期他必须自己从家里挑几十斤白薯和柴草步行约20千米到学校。
再冷的冬天也只穿两件破烂的冬衣,直到高中毕业前,都没有穿过一双买的鞋。
一双木拖鞋伴他度过了中学时代。
他与一位同窗好友合盖一床被子,上学用的文具只有靠有时帮助经济富裕家庭的子弟背书得一点劳务费来购买。
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使他退却,反而更激励他勤奋读书,使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他带着家里唯一的一条被子,第一次穿着买来的鞋迈入北大这一引导他认识现代科学的大门。
学校给了他最高的助学金,还有冬衣和夏衣,有关领导还经常嘘寒问暖。
这使他暗下决心: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报答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
就是这样一个纯朴的信念,使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1979年,黄荣辉开始着手准定常行星波研究工作。
准定常行星波变化缓慢,波长上万千米,比地球半径(6 400千米)还长,这是进行两周以上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变化预报的关键性动力学问题。
进行这样的理论研究,必须从分析浩如烟海的观测资料入手。
要在这个领域提出一点新见解、新理论,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也要耗费巨大的心血。
黄荣辉同样无捷径可走,只能通过非凡的毅力进行研究。
黄荣辉感叹:“灵感没有帮过我的忙。
”是的,他是把中国农民的老黄牛精神和现代科学手段、科学思维相结合来塑造科学家的形象的。
他家老少三代五口人,居住在狭窄的简易筒子楼里。
回国后,两个孩子都上学,每天晚饭后,不论刮多大风,下多大雨,他都要到办公室去,直到家人休息之后,他才回去“接班”,用报纸把灯挡起来,继续他的研究。
清贫的科研生活,使他和他的爱人获得很强的适应力。
吃饭,他不问色香味,塞饱就行;工作累了,他不论睡地铺还是行军床,肩膀一挨铺就睡着。
上班时,头脑里不想柴米事,下班晚回家,爱人没意见。
对于这样的生活,他说:“人不堪其忧,我也不改其乐。
”在科学的迷宫,黄荣辉有时可以忘掉一切。
一年春节,研究所为每人代购一只鸭子。
分鸭子那天,黄荣辉推导有关行星波传播的数学公式,又是很晚才回家。
自行车上挂着鸭子,满脑子还是数学公式。
到家后,公式没推导完,鸭子却不见了。
他爱人笑道:“你一个活人带一只死鸭子还丢了?”谁知鸭子被所里一位同事拾到并送还。
这位同事做了一个简单的推理:我们所今天分鸭子,丢鸭子的人这么晚了才回家,这人一定是我们所的“书呆子”黄荣辉。
黄荣辉有时有点“呆气”,可他更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志气。
1979年,他由国家派遣赴日留学。
两年中,他每日工作14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在机房工作。
由于他在行星波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当时的日本气象学会理事长就多次挽留他在日从事研究工作,并表示要负责他在日期间的一切生活费用,但他没有答应,如期归国。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一位气象学家也要给他优厚的待遇,促他赴美工作,他婉言谢绝:“国家需要我赴美作合作研究时,我会去的。
”直到不久前,国外一所大学还愿提供高薪招聘他,他同样没有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