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专题探究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83 KB
- 文档页数:7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精选13篇)《傅雷家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顽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伴侣、师进步行友好的沟通。
【教学重点、难点】1、“顽强”的含义。
2、第2封信中哲理的阐明。
【教学时数】支配2课时。
【教具、教法】多媒体教学;同学自主探究争论与老师讲解结合。
第一课时(说明:第一封信内容简洁,同学理解较易,教学时宜以同学自主争论、探究为主。
)一、导入新课简介人物:傅雷(1908~1966)傅聪的有关介绍等网站。
(要求同学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的材料。
)二、同学自读课文,老师出示问题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争论明确:这种心情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争论明确:称呼:“聪,友爱的孩子。
”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安慰。
3、对于心情的凹凸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争论明确:⑴面对心情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⑵面对心情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方,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争论明确:⑴太阳太剧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比方说明掌握心情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⑵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安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潇洒。
)三、归纳与总结参照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同学明确第一封书信层次及其大意,并总结划分的方法与体会。
四、课堂练习理解下列词语的形、音、义。
舐()犊之情:重蹈覆辙:庸碌:惊心动魄:凭吊:其次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 vcd 片段。
二、指导同学阅读课文并体会“顽强”的详细含义(同学分组朗读课文)提示: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时应指导同学找出详细语句。
明确:“顽强”有两方面的表现:1、在失败时,精神消沉时:(第一封信)“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傅雷家书》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傅雷家书》的背景和作者傅雷的生平和成就。
2. 引导学生理解本书的教育意义,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傅雷的生平和对音乐、文学的贡献。
2. 简述《傅雷家书》的成书背景及特点。
3. 阐述本书的教育意义,提出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傅雷的生平和对音乐、文学的贡献。
2.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傅雷家书》的成书背景及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本书的教育意义,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章:家书选读与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选读《傅雷家书》,了解傅雷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2. 引导学生分析傅雷家书中的教育思想,提高学生对家庭教育认识。
教学内容: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家书进行选读。
2. 分析家书中傅雷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选读《傅雷家书》中的精彩片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书中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章:家庭教育主题讨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 引导学生提出改进家庭教育的建议,提高学生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教学内容:1. 分析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讨论如何改进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家庭教育的建议。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亲子关系工作坊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理解。
2.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内容:1. 探讨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分析亲子关系中的沟通问题。
2. 开展亲子沟通实践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分析亲子关系中的沟通问题。
2. 学生与父母一起完成亲子沟通实践活动。
傅雷家书教案傅雷家书教案12篇傅雷家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 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⑵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⑶ 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⑴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⑵ 理清傅雷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线索,从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 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⑵ 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1、重点:⑴ 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⑵ 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2、难点:⑴ 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⑵ 学会给亲人写信,婉转并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突破】理解“朋友”的内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⑴ 第一课时前,阅读《傅雷家书》,了解傅聪所写信的内容,并对傅雷有整体的了解。
布置预习作业,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备一封自己的或记忆深刻的书信。
⑵ 第二课时前,了解傅雷的艺术观,准备傅聪弹奏的钢琴曲磁带,阅读《傅雷之死》。
2、学生准备:⑴ 第一课时前,完成预习作业。
查找傅雷、傅聪父子的资料,有条件可以欣赏傅聪的钢琴曲磁带。
⑵ 第二课时前,熟读课文,思考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可以成为朋友。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从“家信”入文。
设计情境(约分钟)1、阅读一封教师自己的家书,设置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二、从“挫折”入手,分析第一封家书(约分钟)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傅雷家书》教案(最新14篇)《傅雷家书》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书信格式2.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
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
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
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
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
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
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
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傅雷家书》语文教案傅雷家书是一本经典的家庭文学著作,以清末民初时期傅雷先生给孩子的家书为主体,展示了一位家长的爱与教育理念。
本教案以《傅雷家书》为课文内容,针对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1.理解《傅雷家书》中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和方法;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家庭价值观念和对家庭的重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傅雷家书》中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和方法;2.难点:分析傅雷家长给孩子的家书中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傅雷家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精读:学生阅读并理解《傅雷家书》中的内容,分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3.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家长给孩子的家书中的教育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4.写作:完成与《傅雷家书》相关的写作练习,加深对家庭价值观念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傅雷家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入课堂做好准备。
2.精读(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傅雷家书》的选段,理解其中的内容和作者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3.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傅雷家书》中的教育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展示给全班。
第二课时:4.复习(5分钟)教师通过回顾上节课的讨论,引导学生复习《傅雷家书》中的家庭教育理念。
5.写作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家庭教育的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6.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并结合课堂讨论的内容,总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本教案以《傅雷家书》为课文内容,通过精读、讨论和写作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通过学习和思考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傅雷家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杰出翻译家傅雷的生平。
2.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抒发情感的两种写作方式。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两封信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
2.深入剖析,理解信中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深刻体会,领悟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2.理解第二封信中所写“孤独”“赤子之心”。
三、教学策略节选的这两封家信,倾注了浓烈的父子深情又饱含着人生哲理,阅读时需要用心灵去感悟,一面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期望和忠告,一面感受傅雷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领悟。
对于文中关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可以通过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加以分析、领会。
另外,课外阅读《傅雷家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及《贝多芬传》等名著,有助于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以“还记得那封令我……的信”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围绕该题目进行口头作文。
(2)说出何人、何时、何地,因为何事给你写了一封信,你又是怎样回信的,其中有哪些话令你感动。
【设计意图】多数学校会在八年级的时候为学生过十四岁生日,很多家长会应学校的要求给学生写信,学生也要写回信。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内容:通过介绍傅雷家书的背景和作者傅雷的生平和成就,引发学生对家书和亲子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 了解傅雷家书的背景和作者傅雷的生平和成就。
2. 思考家书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介绍傅雷家书的背景和作者傅雷的生平和成就。
2.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对家书和亲子关系的看法和经历。
教学步骤:1. 教师简要介绍傅雷家书的背景和作者傅雷的生平和成就。
2. 学生分享对家书和亲子关系的看法和经历。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书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性。
二、名著梗概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傅雷家书》的梗概,使学生了解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为深入理解和讨论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 了解《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介绍《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傅雷家书》的梗概。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学生阅读《傅雷家书》的梗概。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三、人物分析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傅雷家书》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了解作者对人物塑造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傅雷家书》中的人物形象。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介绍《傅雷家书》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对人物塑造的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傅雷家书》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傅雷家书》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对人物塑造的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分析《傅雷家书》中的人物形象。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情节分析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傅雷家书》中的主要情节,使学生了解作者对情节安排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傅雷家书》中的主要情节。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内容,把握融会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
2、理解“坚强”的内涵,真切体会到作者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3、领悟如何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坚强”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导入,并复习书信格式。
1、刚才我们听的是李春波的《一封家书》,那你能说说书信的格式你听出了哪些?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结尾还要写上署名和日期2、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流露出很强的游子思乡思亲之情,尤其能从游子的思亲中感受到父母的思子。
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无疑成了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
著名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自己的惦念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封家书。
(出示课题《傅雷家书两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说说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心境)而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一封信:1954、10、2消沉苦闷之时。
第二封信:1955、2、26欣喜成功之时。
2、从这两封家书中,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勇敢、坚强的人三、抓住文眼,领悟主旨不错。
正是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使这两封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家书具有了相同的内在精神,为这两封家书谱写出了一个主旋律。
1、仔细阅读两封家书,结合家书内容说说“坚强”的内涵。
2、学生细读课文并思考。
3、讨论: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则:(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2)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3)“像对着古战场一般地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第一则:(1)控制情绪,泰然处之;(2)正视错误,理智分析不错。
《傅雷家书》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傅雷,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
1.1.2 《傅雷家书》,傅雷夫妇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体现了家庭教育思想。
1.1.3 本节课通过学习《傅雷家书》,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知识点讲解2.1 家庭教育理念2.1.1 傅雷强调身教胜于言教,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2.1.2 傅雷提倡启发式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2.1.3 傅雷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内容3.1 信件精选3.1.1 《傅雷家书》中有关家庭教育的信件。
3.1.2 傅雷夫妇对儿子的生活、学习、事业的关心与指导。
3.1.3 傅雷夫妇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及其效果。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傅雷的家庭教育思想。
4.1.2 学习信件精选中的家庭教育方法。
4.1.3 分析傅雷家庭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理解傅雷家庭教育理念的内涵。
5.1.2 分析信件精选中傅雷夫妇的教育方法。
5.1.3 联系实际,探讨傅雷家庭教育思想的适用性。
5.2.1 掌握傅雷的家庭教育理念。
5.2.2 学习傅雷夫妇的教育方法。
5.2.3 领悟傅雷家庭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
(注:由于篇幅原因,剩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未详细展开,您可以根据上述格式和思路进行编写。
)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傅雷家书》,让学生了解傅雷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习傅雷夫妇的教育方法,并联系实际,探讨傅雷家庭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希望本节课能对学生家庭教育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PPT课件6.1.2 《傅雷家书》纸质版或电子版6.1.3 笔记本、文具等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1 PPT课件6.2.2 《傅雷家书》纸质版或电子版6.2.3 笔记本、文具等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教师准备6.3.1 对《傅雷家书》的深入研究6.3.2 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需求6.3.3 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七、教学过程7.1.1 提问:你们知道傅雷吗?有谁了解他的家庭教育思想?7.1.2 简要介绍傅雷及其作品《傅雷家书》7.1.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傅雷家书》,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展示7.2.1 知识点讲解7.2.1.1 傅雷的家庭教育理念7.2.1.2 傅雷夫妇的教育方法7.2.1.3 信件精选的分析7.2.2 案例分享7.2.2.1 分享傅雷夫妇与儿子的真实故事7.2.2.2 分析故事中体现的教育思想7.2.2.3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经历7.3 互动环节7.3.1 小组讨论:如何应用傅雷家庭教育思想于现实生活中7.3.2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7.3.3 教师点评并总结八、板书设计8.1 家庭教育理念8.1.1 身教胜于言教8.1.2 启发式教育8.1.3 尊重个性发展8.2 教育方法8.2.1 生活指导8.2.2 学习引导8.2.3 事业指导九、作业设计9.1 课后阅读9.1.1 要求学生阅读《傅雷家书》其他章节9.1.2 学生撰写阅读心得体会9.1.3 次日课堂上分享心得体会9.2 实践作业9.2.1 结合家庭教育理念,分析自己的家庭教育环境9.2.2 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化9.2.3 次日课堂上分享改进意见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效果评价10.1.1 学生对傅雷家庭教育理念的理解程度10.1.2 学生对家庭教育方法的掌握情况10.1.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10.2 教学改进方向10.2.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10.2.2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10.2.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家庭教育10.3 拓展延伸10.3.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10.3.2 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或研讨会10.3.3 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1.1 教学内容展示1.1.1 知识点讲解1.1.1.1 傅雷的家庭教育理念1.1.1.2 傅雷夫妇的教育方法1.1.1.3 信件精选的分析1.2 互动环节1.2.1 小组讨论:如何应用傅雷家庭教育思想于现实生活中1.2.2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1.2.3 教师点评并总结二、难点环节2.1 教学内容展示2.1.1 知识点讲解2.1.1.1 理解傅雷家庭教育理念的内涵2.1.1.2 分析信件精选中傅雷夫妇的教育方法2.2 互动环节2.2.1 小组讨论:如何应用傅雷家庭教育思想于现实生活中2.2.2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2.2.3 教师点评并总结全文总结:本节课通过深入讲解《傅雷家书》中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傅雷的教育思想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傅雷家书》专题学习
一、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他们深厚的艺术功底。
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章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傅聪曾获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到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
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管教很严。
那时是20世纪40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孤城上海,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
傅雷不让孩子去街上玩耍,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们的音乐和文化素养。
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认真学习。
他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弹几个小时的琴,不过傅雷的教育并不死板,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弹到自己的调上了。
傅雷觉察到异常,便走下楼来。
傅聪吓得赶紧回到谱子上。
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他,反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曲子命名为《春天》。
傅聪长大后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
傅聪在外艰苦奋斗,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
1966
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
两个多月后,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
傅雷对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一封封家书中。
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家书中汲取了力量,好象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艰难险阻,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情。
他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进行的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
傅雷已去,家书仍留。
《傅雷家书》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二、父子情深
两地书,父子情
有你在,灯亮着。
——题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好处。
而
一对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一样于普通家信之处。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
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傅雷和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6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洋洋万言,字字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的精神感动。
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户外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因此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谛。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实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正因人的理想、
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叶的面貌。
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
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
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此刻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
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子关联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
他们透过书信一齐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
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
也许便是正因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
不一样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
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
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
父子之间的感情正因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三、我给傅雷写回信
写给傅雷的一封信
——读《傅雷家书》有感
敬爱的傅雷先生:
您好!虽然我知道您一定收不到这封信,但还是忍不住在这儿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在你的家书中,我看到了您作为一个父亲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看到了您作为一个丈夫的无微不至,始终如一,也看到了您那“可贵的理智之光”和刚直不阿的品格,以及在文学艺
术天地中对人生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您身在中国,心系远
方爱子,您的第一封家书与最后一封家书前后相隔八年之久,您对傅聪的殷殷关切,舐犊情深,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您的好多家书都是在于傅聪谈论音乐钢琴,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侯学琴的感受.
记得那时的我天天要练4,5个小时,每天被母亲逼着坐在琴边,看到别人在玩儿,我练得心神不定,便免不了要受一顿训,常常边哭边揉眼看谱子,手指弹得通红,手背被打得通红.我嚷着告诉母亲我恨弹琴,可是,她永远不理会我.呵,倒奇怪了,几年下来,我也习惯了,喜欢上了钢琴.渐渐地长大了,自己也从
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便渐渐地明白了母亲那时的苦心.我想,傅聪能有现在的成就,您一定花了无数的心血吧!
您给予他的帮助与支持一定是无价之宝.
记得您有一封家书是这么说的:“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风格,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您的话是如此的宝贵与真诚,让我也是收益菲浅,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我的眼前也浮现出了这样一幅场景.
那时已经将近晚上十二点了,我从睡梦中醒来,听到楼下有自来水的声音.我便下楼去看,居然发现妈妈在那儿洗红枣,洗得专心致志,一个一个地仔细地挑拣着,洗刷着,居然没注意
到我走到了她身后.那一刻,我感动地说不出话来,原来我每天早上喝的红枣汤是妈妈这样熬出来的.怪不得我从来没吃到
过一个变质的红枣,个个都香甜无比,每次当我垮妈妈红枣买的好时,她总是微微一笑.那是欣慰的笑容,蕴涵着无限的深意.
母亲一直对我无私地奉献着,她用行动表达了对我深深
的爱与关怀.这正如您所说的“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您的每一篇家书都令人回味,就先说这么多吧!
敬佩您的读者
2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