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4月调研考试模拟语文试题(II)卷
- 格式:doc
- 大小:628.00 KB
- 文档页数:14
九年级4月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42分)㈠默写(18分)⒈,一览众山小°(《望岳》)⒉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⒊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⒋,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⒌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⒍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孟论学》)㈡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⒎“孤蓬”喻指°(2分)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B.颔联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心情C.颈联对仗工整,“浮云”对“落日”°D.尾联以“班马”喻友人,情真意切°㈢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⑶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⒐本文选自《》,我们还学过的课文《》也选自此作品°(2分)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⒒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⑴⑵段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B.第⑵段“空乏其身”意指“受到贫穷之苦”°C.第⑶段从反面论证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⑴,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注释:⑴杨雄,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⒓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①一时工作.文词者②以吝故不及.⒔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巩)就对王安石有了不同的看法°B.(曾巩)就觉得王安石很奇特°C.(王安石)就对曾巩有了不同的看法°D.(王安石)就觉得曾巩很奇特°⒕曾巩认为王安石与杨雄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⒖本文表现了曾巩、等形象特征°(3分)二、现代文(共48分)㈠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22分)生物的过冬⑴冬天是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许多小生物,未到冰冻的时候已经死去了,只留下它们的卵、幼虫或蛹去过冬:树干里面常常潜伏着甲虫的幼虫,树干上面常常缀着雀瓮蛾的硬茧,有时枝上更挂着“袋皮虫”的丝袋,里面藏着睡着的小生命°它们潜伏着,和寒冷抵抗着,待和暖的春风吹来时,再出来活动°⑵较高等的生物,抵抗寒冷的力量也较强,然而在冷血的动物里,这种力量往往是不够的°蛙和龟蛇等,冬天躲在泥土里,像睡着的样子,所以叫“冬眠”°水中温度的变化比陆上小,水中的鱼不大怕冬天,那是应该的,然而像鲤鱼这等鱼,冷时也藏身在河底的泥土里,别的鱼想起来也大都是这样的°古人还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闻说有一个农村的小孩便曾批评过:这诗不好,因为不确切°⑶温血的动物抵抗寒冷的力量则强多了°许多走兽和飞鸟,冬季到来时,换上厚密的“冬毛”,虽在冬天,还能够自由行动°但是地面被雪封锁着,他们也不免闹饥荒°鸟类本来是很机警的,不容易“上弶⑴”°但遇到积雪略厚,便用了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弶到多种鸟°浙江江苏山上还有麑,平时住在山林深处是很安全的,遇到积雪满了山谷时,它便出来找寻食物吃°这时候山里人便去打麑,大家便有麑肉吃°闻说生活在大草地上的野马,平时生活很舒服;它跑得快,强壮的雄马也颇能斗,能把小型的食肉兽一脚踢倒,近它不得°但是到了地面结冰时,它的蹄虽硬,也不能踏碎冰块,就会很多的饿死°⑷最能和寒冷抗争的无疑的是人类,他到冬天时,不必死去了,也用不着蛰伏,只要穿上衣服,更用不着再生厚皮和长而密的毛°省下这类用途的物质和能力,使他可以用在思想上及各种活动上,照常的工作°并且他有第二层“衣服”,即房屋,此“衣服”更能够防御寒冷的侵xí°⑸不过话虽如此,事实上却不尽然,不少的人,冬天确实在受冻°对于这种事情,解释有三:一说是由于命生的苦;一说是由于个人的不争气;反一说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良°哪一说对,是不难想到的°我写到这里,忽然记起从前莎士比亚借了哈姆雷特说出来的话:凯撒皇帝⑵,死了化为粘土,可以补洞,挡住寒冷;啊,那使世界森严过的泥土;可以修墙,逐出冬天的风!⑹这话和本文本没有什么关系,将来经过人们的努力,建设起更好的社会时,想必用不着到了冬天拿这种泥土来填塞墙洞了,不过想到了就把它写在这里而已°【注释;⑴弶,方言,捕捉老鼠、雀鸟等的工具°⑵凯撒皇帝,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⒗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侵xí⒘第⑵段中一个农村小孩批评“这诗不好,因为不确切”的原因是什么?(3分)⒙第⑶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⒚本文运用了的说明顺序°各种生物过冬的方式分别是什么?(10分)⑴⑵⑶⑷⒛对第⑸段内容与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用莎士比亚的诗意在唤醒人们建设更好的社会°B.承接第⑷段,指出人类不少人冬天受冻是因为社会制度不良°C.表现了作者对当时不少人冬天受冻的同情之情°D.在第⑷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最能和寒冷抗争的是人类°㈡阅读下文,完成22—28题(26分)在树上唱歌⑴情况下,青蛙在池塘里唱歌,蜜蜂在花丛里唱歌,蟋蟀、纺织娘和油葫芦在草丛里唱歌,到树上唱歌的恐怕只有鸟儿和知了,哪有人到树上唱歌的?然而千真万确,我确实曾经跑到我的小树林里,爬到一棵老榆树上唱歌,而且大唱特唱,一唱就是两年°⑵事情还要从一次学校国庆联欢会讲起°联欢会上有个节目是《祖国颂》大合唱°那是高三年级的压台戏°那年我读初二,早就听说高三有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唱歌非常好听,果然,气势宏伟的前奏一结束,那两个唱歌非常好听的男生和女生,就轮流上场领唱了°他们领唱的时候,大礼堂里的所有人都好像屏住了呼吸,眼睛睁得亮亮的,耳朵竖得高高的,全场鸦雀无声,只有那两个男生女生优美动听的歌声在礼堂里回荡°我特别喜欢那个男生,他的声音清脆明亮,委婉高远,再加上他那俊秀的脸庞和潇洒的身姿,说把我迷得激情澎湃、神魂颠倒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不瞒你说,后来我连续好几天,都在下课后,偷偷跑到高三年级的教室外,看那个男生和那个女生°他们成了我的崇拜偶像,我成了他们的铁杆粉丝°再后来,就传出消息,说那个男生被上海合唱团看中,那个女生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我的心里真是羡慕得不得了,想想自己的歌喉也不错,如果将来也能被上海合唱团看中,或者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那该多好呀!⑶当个歌唱家——这个美丽的梦想,就这么在我心底扎下了根°⑷谁都知道,当歌唱家除了天赋,天天练唱是必须的°这就给我出了个难题:我从小就胆小,怕难为情,平时在生人面前一说话就脸红,如今要我在学校大庭广众之下,旁若无人、毫无顾忌地唱歌,岂不是要我的命?在家里也不行,偶尔哼一两句还可以,要是一本正经地唱,肯定会被哥哥姐姐侄子侄女们笑话°即使家人全部外出、我独自在家的时候也不行,你想想,左邻右舍听到了,还以为我有病°那么就去野外田头唱歌如何?我试过几次,曾经在我家菜地里唱歌,唱着唱着,走过一个村民,他用怪怪的异样眼光看我,弄得我很尴尬,恨无地洞可钻°最后终于想到了我的那片小树林,我决定爬到小树林的老榆树上去唱歌!这真是一个很聪明的绝妙选择:小树林离村子远,很少有人去的,我可以放开嗓子唱,也不会有人听见°而且,爬到树上唱歌还能让自己产生一种登台表演的感觉,很容易进入角色;爬到树上唱歌站得高看得远,一旦看到有人远远地走过来了,我可以马上压低嗓音,甚至暂时不出声,等来人过去了,再重新放开嗓子大声唱……⑸我就这么开始了在树上唱歌的有趣经历°⑹想想好笑,我最初的歌唱舞台竟是一片小树林,我的那棵老榆树°我最初的舞台搭档,竟然是小树林里的鸟儿、知了,池塘里的青蛙,还有草丛里的蟋蟀、纺织娘、油葫芦……它们既是我的舞台搭档,又是我的忠实听众;我是它们的崇拜偶像,它们也乐于做我的铁杆粉丝°常常是这样,每当我在老榆树上放声高歌的时候,鸟儿、知了、青蛙、蟋蟀、油葫芦和纺织娘们,就全都不叫了;它们突然集体静音,一定是被我的歌声感染了,陶醉了,是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倾听呢!而当我唱累了,躺在我的“空中躺椅”上休息、读书的时候,这些小家伙们又全都兴高采烈地鸣唱起来°你听,鸟儿“叽叽喳喳”地唱,青蛙“呱呱呱呱”地唱,蟋蟀“蛐蛐蛐蛐”地唱,知了不停地唱“热死了热死了”……此起彼伏,热情奔放,那是对我激情演唱的激情回报°也可以这么理解,我的领唱完毕,它们的合唱开始了……我们真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合唱团,最佳舞台搭档!⑺整整两年,我在老榆树这个独特的“歌唱舞台”上出尽了风头°⑻曾经感动了我的《祖国颂》,早已被我唱得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我还学会了当时流行的所有歌曲,甚至拿到一个新歌谱,自己练几遍就能唱得像模像样……我自我感觉,自己的歌唱水平好像已经不亚于那个被上海合唱团看中的高三男生了°我暗暗高兴,开始耐心地等待机会,我等待着上海合唱团到学校来物色演员,等待着上海音乐学院到学校来招生°我连续好几次做梦,梦见……⑼我从初二等到初三,等了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并且还几次三番转弯抹角地去老师那里探听招生消息,结果都以失望告终:这两年里,无论是上海合唱团,还是上海音乐学院,都没有人到学校来过°一直等到初三毕业,我才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了母校,开始了另一种生活……21.如果将第⑴段划线句改为“不会有人到树上唱歌的”,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4分)22.本文以“我想当个歌唱家”为线索,请概括故事主要情节°(6分)⑴⑵⑶⑷因为“我”感觉歌唱水平已提高,所以在等待中期待梦想出现°23.第⑹段划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3分)24.第⑺段加点字“独特”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25.对本文竹制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即使梦想不能实现也不需气馁°B.人应该有梦想并努力为之奋斗°C.年少经历现在回忆起来感觉幼稚°D.梦想的实现仅靠自身努力是不够的°26.文中第⑻段“我梦见”什么呢?请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续写°(80字左右)(8分)第二部分写作(60分)27.题目:这一刻,永记心头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附】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一㈠⒈会当凌绝顶⒉尚思为国戍轮台⒊带月荷锄归⒋会挽雕弓如满月⒌无案牍之劳形⒍思而不学则殆㈡⒎远行的朋友⒏D㈢⒐孟子/王顾左右而言他⒑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⒒C㈣⒓①写作②比⒔A⒕吝于改过⒖富有才华、待人友善、坦直率真等二㈠⒗袭⒘不少的鱼冬天时因为怕冷会藏在河底的泥土里⒙举例子/具体说明温血的动物在具有较强的抵抗寒冷的力量的同时所存在着的生存的缺陷°⒚逻辑/①小生物留下它们的卵、幼虫或蛹去过冬°②冷血动物躲在泥土里过冬,即冬眠°③温血动物换上厚密的“冬毛”过冬°④人类除了穿上衣服,还可利用房屋过冬°⒛D/㈡21.原句以反问的语气,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为下文所介绍的他“在树上唱歌”的经历做铺垫°22.①“我”读初二那年,被高三的两位男女生的歌唱才能所吸引,从而激发了音乐梦想°②我选择爬在小树林的老榆树上练习唱歌,并坚持了整整两年°③“我”除了练唱《歌唱祖国》,还学会了流行歌曲,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23.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练唱时全身心的投入,以及得意和自信的神情°24. 选择在树上唱歌,小动物们既是“我”的舞台搭档,又是“我”的忠实听众25. B26.示例:自己已经不在树上唱歌了,而是潇洒地站在有聚光灯照射、背后有庞大合唱团伴唱和宏伟交响乐伴奏的学校大礼堂的舞台上领唱……第二部分见“参考例文”这一刻,永记心头人生步履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难忘时刻,永记心头,伴着成长的印迹,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明亮、优雅、美丽°记得那是数年前年末的一天下午,我随父亲一块儿赶赴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准备观看当晚举行的以《玉笛飞声》为名的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先生的独奏音乐会°由于这场演出盛况空前,早在演出前一个月便一票难求°本着对大师的崇敬之情,我们仍然报着侥幸的心理,心想到时哪怕能够获得一张站票,只要能亲耳聆听大师的笛音,便也心满意足了°由于一路上遇到堵车,等到我们赶到时演出早已经开始了近半个小时了°尽管当天本市正经受着入冬以来最为猛烈的一股强冷空气的侵袭,剧场外仍聚集了十几位与我们一样事先未买到票的乐迷们°大家隐约地听着从剧场内传出来的现场的实况声,瑟缩着都不愿离开°真可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差不多又过了近半个小时,有一位剧场的工作人员前来询问了我们的情况后,便当即招呼我们赶快进场°此时正当演出的间隙,当我们鱼贯着悄悄地穿越后台的时候,蓦地看到大师正站在我们的面前,手执着笛子在候场,我的心欢跳着顿时便窜到了嗓子眼,差一点没叫出声来°见到我们,大师赶紧欠了欠身,微笑着连声说道“欢迎!欢迎!”事后我们才得知大师当时已经闻知了我们的情况,是他特意关照工作人员来领我们进去的°如今,这位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数优秀作品,并被世界乐坛称为“东方魔笛”的著名笛子演奏大师已经乘着未了的笛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斯人已去,长歌当哭,每当想起大师在生前对我们这些普通的乐迷所给予的如此丰厚的礼遇时,我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如果说是大师高超的技艺令我折服,那大师谦卑、仁爱的人格魅力更是令我感动和景仰°这一刻,永记心头°记得一位作家曾写道:“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虽然大师所表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但却是可以融化一切冰冷的热源,足以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份爱,一份美,和一份关怀的力量°。
2019九年级语文四月调研试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xxxx九年级语文四月调研试题―、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沣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狡黠推搡萎缩重峦叠嶂B.拮据显赫愧怍众目睽睽c.魁梧桑梓缅怀风尘仆仆D.蓦然消魂慰藉莫明其妙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我主张,面对当今对中华文脉认知的混乱状态,应该_________文脉之思,_______严选之风,_____古今坐标,_______普世范本。
为此,应努力拨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入深度探讨。
选择自可不同,目标却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高墙巨砖,寻获大柱石础,让出疏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
由此,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有可能。
A.重立重建重启重开B.重启重开重立重建c.重开重建重启重立 D.重建重立重开重启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际民航组织正在酝酿一项新规定:飞行中的飞机必须每6海里报告一次区位信息,报告的频率相当于分钟/次。
B.我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也明确了对食品安全监管者的法律责任。
c.对投资人士来说,高层治理雾霾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是关键,这关系到雾霾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是会增强还是减弱。
D.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形成了由交通运输部负责管理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
4.重新排列下面语句的句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但是在魏晋以后,“碑”与“帖”却常常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书风。
②于是碑”与“帖”开始形成两种对立的美学流派。
③最初,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
④尤其在清代“金石派”书风兴起,以摹写古碑的重拙朴厚为风尚,鄙弃元、明赵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9届中考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试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二)得分(1)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国家局势危急,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4)“送别”之倩,在诗人的笔下往往别具情怀。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把送别之情表达的豪迈开阔;而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则用“,。
”的画面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了远方。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撞憬。
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B.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鸡叔”的《江南Style》),那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穿越来的。
C.从无到有,中国航母“辽宁舰”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
D.在《泰囧》的票房一路飙升下,使其他的贺岁片显得黯然失色。
6.名著阅读(4分)名著中一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坚强意志,是我们需要拥有的一笔精神财富。
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从下列推荐人物中选择两位,仿照示例,续写两句话。
①贝多芬②保尔·柯察金③鲁滨逊④阿廖沙示例: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他被推入八卦炉中遭三味真火淬炼,遭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保唐僧西天取经,足见其意志坚强;,。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8分)材料一:中国教育报2月27日,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在腾讯网开展的“俭约style”主题宣传活动一经发布,便引发广泛关注,覆盖42万名网友。
随后,腾讯校园、团中央学校部均在微博中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俭约Style”活动。
从自身做起,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带动身边人一起记录各种节约,曝光各种浪费,借助“俭约Style”的平台,青年学子的青春梦想瞬间迸发。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B.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厉,在大会上公开批评。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C.虹山湖的山光水色,在蒙蒙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自从小强告别了网吧以后,他的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通过这次消防演习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认真地记录,用心收藏。
4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艾青在狱中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限的怀念。
这首诗在发表时,他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B.《黎明的通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诗人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飘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体现出自由诗的特点,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鲁智深和李逵,他们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但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杨志在东京因盘缠使尽,便忍痛变卖祖上的宝刀,却偏偏惹上破落户牛二。
2019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2、,故克之。
(《曹刿论战》)3、知否,知否?。
(《如梦令》)4、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5、,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5分)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
B.两首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
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
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
7.《观沧海》中的“星汉”指的是_________;《望岳》中的“岱宗”指的是_________。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为学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选文出自课文《为学》,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姓名)(2分)9.翻译下列句子(3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学”即“求学”“做学问”。
B.文章开头阐述了“难”与“易”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
C.贫僧与富僧的故事是事实论据,二者对比阐明了道理。
2019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大联考【四川卷】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亵.渎xiè襁.褓qiáng 骈.进bìng 强聒.不舍guōB.脚踝.guǒ扶掖.yè忐忑.tè方枘.圆凿nàC.恣.睢zì阴晦.huì五行.xíng 心无旁骛.wùD.抽噎.yè狡黠.xié拮.据jí吹毛求疵.cī2.下列句子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B.他们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临驾于人民之上。
C.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名。
D.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刻尽职守。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晃,难以忘怀。
D.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据大庆公安局通报称,某饭店员工郑某某持刀劫持饭店主管魏某,在谈判未果,人质身体多处受伤,警方开枪将郑某某击伤。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命制2015年4月9日9:00-11:30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以及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
全卷共6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填其他答案。
不得答在“试卷”上。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无效。
...5、考试完后,请保存好试卷,以便老师讲解。
此试题饱含六中语文老师的智慧与心血,请不要外流,学会保护自己。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2019-2020年九年级4月调考模拟语文试题(二)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丘壑.骷髅(lǒu)骁.勇(xiāo)煞.有介事B.张皇.镂.空(lòu)拮.据(jié)飞黄腾.达C.商酌.鄙薄.(báo)愧怍.(zuò)万惯.家私D.皲.裂阻隘.(aì)昳.丽(yì)负箧曳.屣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到午夜,我才会感到我没有看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不过我脑海中会塞满那美妙的回忆,以至根本没A.笼罩光临忏悔B.覆盖光临懊悔C.笼罩降临懊悔D.覆盖降临忏悔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伟大的国家应当参与伟大的事业,而“一带一路”计划就是真正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
B.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既为寄托哀思、追念亲恩,也为敦亲睦族、慎终追远。
这样的节日、这样的传统,是一个民族宝贵的财富。
C.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对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9届九年级语文模拟卷(二)参考答案一、(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1.D(lóu--lòu,新--心)2.D3.A(“视……”与“成为”杂糅)4.B(“居民消费需求”前的逗号改为句号。
后面是前面各项政策措施的结果。
)二、(共9分,每小题3分)5.D(只能浮于表面)6.B(没有目的性)7.B(原文说的是书,不是“书皮学”)三、(共9分,每小题3分)8.D(应为“不信”) 9.B(很惊喜,想把这位考生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还是怀疑这文章是他的门客曾巩写的,只把文章列为第二。
) 10.D(欧阳修是赞美苏轼,不是“不得不”)【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
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
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到刚成年时,就博览精通经传历史,写文章每天达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后来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些见解,不能表述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
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把这位考生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还是怀疑这文章是他的门客曾巩写的,只把文章列为第二;苏轼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来苏轼写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一下,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
”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
四、(6分)11.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
(“授”“闻”“辄”“要”各1分,语句通顺2分,共6分)五、(22分)12.(1)这个时代的人,情绪变得很多,感觉变得很少;心思变得很复杂,行为变得很单一;脑的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使用区域变得越来越小。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4月调研考试模拟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对于植物,可能每个人都有完全不同的喜好之处。
但你不要放弃也不要失望,秋天的末尾,斜飘的雨水渐多,一个清早醒来推开窗,远远望去墙角又是蓊郁的绿了。
①青衣苔藓似乎就是这么一种植物。
②待到夏末阳光太过强烈,这一片绿又在干燥的墙角枯成黄褐。
③但那种娇嫩的、蓊郁的、细密的植物,最可能因为其纤弱而让更多的人怜爱。
④她们不声不响,可能趁你不注意,就在屋后湿润的墙角绿了一大块。
⑤这与人们对于女性的态度似乎有几分相似。
A.③⑤④②①B.⑤③①④②C.③⑤①④②D.⑤③④②①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B.初中的女孩,总喜欢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而她,却总是一身校服,甚至在课外辅导班上也是如此。
C.凭借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稳定的竞技状态,快递小哥雷海音夺得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决赛的冠军,令人叹人观止。
D.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3 . 下列没有错误字一项是()A.我远远的欣赏五龙山的雄姿,就像欣赏一副风景画。
B.当千千万万棵种子在心底蓄满力量时,我们听到破土而出的声音。
C.会上,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精采的大型文艺晚会。
D.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
4 . 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喧嚷(xuān)陨落(yǔn)恪尽职守 (gè)B.征引(zhēng)凌驾(nǐng)气吞斗牛(dǒu)C.风骚(sāo)狡黠(xié)润如油膏(rùn)D.扶掖(yè)劫难(nàn)吹毛求疵(cī)5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B.在着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成长、诞生、死亡、繁衍,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万千条瀑布,房屋上落下无数的箭头。
D.上级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春节到来之前谨防安全出现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雷电究竟从哪里来?骆昌琴①雷电是大自然最惊心动魄的景象之一,特别是那些光华夺目、划破长空的闪电。
②世界各地平均每小时要下1800~2000场雷雨,每秒钟发出100次闪电。
在24小时内,有大约850万次闪电袭击地面。
有声有色的雷电并非虚张声势,它确实威力无穷。
1975年,一次强大的闪电袭击了津巴布韦乌姆塔利城附近的一座茅屋,一下子击毙21人。
在美国,平均每年被雷电直接击毙的人数超过125人,还有3万幢房屋和建筑物被摧毁。
雷电常常是伴随狂风、暴雨、冰雹而来,还会劈坏树木、造成火灾、干扰无线电通信等,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③那么雷电究竟从何而来?18世纪以前,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神话。
人们对雷电究竟从何而来还一无所知,连少数科学家都以为雷电是毒气在空中爆炸。
第一个揭穿雷电秘密的是美国著名学者本杰明·富兰克林。
1752年夏天,富兰克林准备了一只用木条和丝手帕做成的大风筝,在风筝顶端缚上一根细铁丝,并把它与放风筝的麻绳连在一起,绳末系了一段不导电的绸带,以便抓握,而在麻绳与绸带之间再系上一把铁钥匙。
当雷雨来临时,富兰克林带着小儿子奔向野外,顶着狂风暴雨把风筝送上高空云层。
一会儿,麻绳被淋湿,变成良导体,随着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筝和绳索全都带了电,麻绳上原先披散的纤维都奇妙地直立起来。
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儿发麻,他兴奋地把手指挨近那把铁钥匙,立刻就有电火花向手指飞来。
这些现象与实验室中带电物体的性质完全相同,原来闪电不过是大气中的强烈放电现象!④其他各国也有不少人做了类似实验,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和朋友利赫曼教授,各自把装在室外长铁杆的一端引进实验室内,制成“测雷机”,多次观察打雷时发出的电火花。
⑤闪电和雷鸣总是一起出现,但是打雷不一定就会下雨。
人们通常把能制造雷电和雷雨的乌云叫做雷雨云。
⑥通过大量探测,科学家知道:在雷雨云积极发展时,云体会开始带有大量电荷,而且总是在云体上部集中正电荷,云体下部集中负电荷。
由于电的感应作用,又使雷雨云笼罩下的地面带有正电。
这样,在云的上下部之间、云与云之间、云与地面之间,就会形成强烈的电场。
随着电场两边电位差越来越大,正、负电荷间将发生击穿空气的放电现象,并激发空气发光,这就是闪电。
每次闪电的电流可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安培,温度高达两三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出五倍。
在狭窄的闪电通道中,空气被突然剧烈加热,迅速膨胀,然后空气体积又陡然缩小。
空气由此发生振动,造成了轰隆隆的雷声。
⑦可为什么雷雨云会带电呢?为什么雷雨云中的电荷总是呈上正下负的分布呢?自富兰克林揭示了雷电的本质之后,无数科学家为查明雷电之源绞尽脑汁,提出过许多种解释。
我们可以把这些解释大致归为三大类:第一类认为,雷雨云吸附了空气中的带电离子而起电;第二类认为,云粒子受到外界电场感应,因为即使在晴朗时,大气也存在电场;第三类认为,带电云层是由于云粒子间的相变、摩擦、破碎等机械作用或云粒子的化学变化形成。
⑧雷电是大自然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尽管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大相径庭的假说,但直到今天,还没有一种假说能完美地说明雷电的起源。
6 . 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分析雷电形成的过程,在下图①②③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7 . 简要分析文章第②自然段的作用。
8 .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在24小时内,有大约850万次闪电袭击地面。
(“大约”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文章第③段讲述富兰克林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雷电是大自然最常见的现象。
(判断句子的正误,并阐明理由)9 . 文章第②段说雷电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雷电为人类造福,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大胆设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晶莹的泪珠陈忠实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我要求休学一年。
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
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木杆蘸水笔在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
“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然后拿起我的申请书看着。
她很快看完了,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就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不行。
”“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亲戚……也都穷。
”“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
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用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充满忧郁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
她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
我便说:“老师,没关系,我年龄小。
她说:“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
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
”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贴在公文存根上。
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叮嘱道;“装好,别丢了。
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我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了口袋。
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
”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
忽然听到背后一声“等等”,她跟上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
我忽然心情很不好受,在争取得到了休学证书后,我很不愿意看见同班同学熟悉的脸孔,便低了头匆匆走起来,凭感觉可以知道她也加快了脚步,几乎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校门外拥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早,报到了吧?”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
她又喊了一声“等等”。
我停住脚步。
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
”我点点头。
她又安慰我说:“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我抬起头来,猛然看见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
我瞬即垂下头避开她的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
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
我终于扬起头鼓着劲儿说:“老师……我走咧……”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睫毛上滑落下来,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
我再次虔诚地向她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走了。
25年后,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坐在他身边的我说:“我有一件事对不住你……”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我不该让你休那一年学!”我浑身颤栗,久久无言。
我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回到乡村,陷入无边无际的彷徨苦闷,那时我曾经猴急似的怨天尤人:“全都倒霉在休学那一年……”我1962年毕业恰逢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月,高校招生名额大大减少,我们班剃了光头,四个班也仅仅考取了几个人,而上一年我们学校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
父亲说:“错过一年……让你错过了20年……而今你还算熬出点名堂了……”我猛然想起休学那年,出校门时那位女教师溢满眼眶又流挂在鼻翼上的晶莹的泪珠。
我对已经跨进黄泉路上半步还向我忏悔的父亲讲了那一串泪珠的经历,父亲听后喃喃地说:“可你……怎么……不早点给我……说这女先生哩……”我今天把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
当今,各种欲望膨胀成一种强大的浊流冲击着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人的心扉,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10 . 阅读全文,请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办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11 . 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简析人物心理。
(1)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2)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
12 . 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