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6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指人类利用水资源、开发水力资源、保护和利用水环境的工程技术体系。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1. 河流生态系统破坏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修建水库和大坝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状态,导致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减少了河流下游的水流量,影响了下游的生态环境。
由于水库和大坝的修建,很多河流相连的湿地也被迫改变了生态系统,直接影响了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2. 湖泊水质恶化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影响到湖泊的水质,尤其是在水库的上游,由于湖泊受到了来自上游工程的冲击,导致了湖泊水质的恶化,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
水库的兴建可能会导致湖泊水位的波动,使湖泊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3. 土地水文条件改变水利工程的兴建会改变土地的水文条件,包括了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
由于工程的兴建,会使土地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对土地的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能导致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4.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通过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解决措施及对策1. 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水利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采取保护和修复措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失衡现象,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水利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2. 科学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减少兴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充分考虑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对于水质问题,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工作,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湖泊的水质进行监测和治理,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减少水利工程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
5.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其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尤为显著。
水利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大坝的建设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水文情势。
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等水文特征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大坝建成后,水库蓄水导致下游河道流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也破坏了河岸带的生态环境。
例如,一些鱼类需要特定的水流条件来产卵和洄游,流量的改变可能导致它们无法完成这些生命过程,从而使种群数量减少。
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河流的连通性受到破坏。
河流是一个相互连通的生态系统,鱼类、水鸟等生物需要在不同的河段之间迁移和交流。
大坝的修建阻断了河流的连续性,使得一些洄游鱼类无法到达它们的产卵场和觅食地。
这对于那些依赖洄游生存的物种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此外,连通性的破坏还会影响河流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再者,水库的形成会改变局部的气候和水温条件。
水面面积的增加和水体的蓄热作用会使周边地区的气温和湿度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到周边陆地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同时,水库深层水和表层水的水温差异较大,在放水过程中水温的变化也会对下游水生生物造成影响。
例如,某些冷水性鱼类可能无法适应水温的升高,从而导致其生存受到威胁。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会淹没大量的土地和植被。
这不仅导致了陆地生物栖息地的丧失,还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等问题。
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它们的种群数量可能因此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而且,被淹没的土地上的有机物分解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水利工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解决措施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也带来了对生态环境的一定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造成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水利水电工程必须需要修建大坝和水库等设施,这样会导致河流的断流或减少流量,进而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库淹没了大量的湿地和河流岸边的植被,使得湿地生态系统的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二是水位变化引发的河道侵蚀和泥沙淤积。
大坝调控水位的变化会导致河道水流速度和泥沙输运变化,进而引发河道侵蚀和泥沙淤积,威胁岸边生态环境的稳定。
三是水利水电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大坝拦截了上游的污染物和废水,导致下游的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植被的减少。
二是大量的建筑材料开采对土地的破坏。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的开采对土地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三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振动和尾水排放对周边生物环境的干扰。
这些噪音、振动和尾水排放可能对周边的生物造成一定的干扰和损害。
为了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一是科学规划和选址。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和选址阶段,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二是采取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对于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需要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是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噪音、振动和尾水排放等环境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减少对周边生物环境的干扰。
四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环保设施的应用。
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和应用环保设施,可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峡1.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水库对周围地区气候有明显调节作用,影响范围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约1~2千米,年均温增加0.1~0.2℃,冬春季节月均温升高0.3~1.3℃,夏季降低0.9~1.2℃,雾日增加约2天。
冬季升温对柑桔、油桐等经济作物有利,夏季降温对重庆市境等地气候有所改善。
2.1对库区局地气候的影响 2.1.1对气温的影响从常年平均来看,沿三峡库区1988-2007年平均气温为17.3℃~18.8℃。
云阳与重庆的年平均气温最高,秭归的年平均气温最低。
2004—2007年蓄水后,库区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均有明显的增加。
图2-1 2004-2007年三峡库区沿江12站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比较从图2-2看出,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库区气温有上升的趋势。
从趋势线上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库区的年际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注:本文中局地气候的常年值为1971—2000年的平均值〔下同〕。
】波动较大,而且始终是围绕着常年值上下波动。
但从2001年起,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变化趋势不再围绕常年值变化,而是偏离常年值的年际间小幅波动上升(2006年除外),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0.2~0.4℃;2006年三峡库区平均气温达18.8℃,较常年偏高1.0℃, 2007年库区平均温度为18.3℃,比常年偏高0.5℃。
说明三峡工程建设及其蓄水对库区平均气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2-2 1988-2007年三峡库区沿江12站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比较从常年同期来看,如图2-3所示,年内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8月份,为28.21℃.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6.7℃,气温的年较差为21.50C。
年内,1、2、12月月平均气温皆低于10℃; 3、4、10、11月月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5-9月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7, 8月份在28℃左右。
平均气温月际之间升降变幅差异较大,冬季各月和盛夏7、8月份库区气温变化最小,为1℃左右;春、秋季,3、4月和10、11月份,气温变化剧烈,升温与降温幅度一般为5-6℃.蓄水后各月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同期值偏高。
腻吟萄冀勿覆朵闺尤瘦涪侍腹慑止载愈痹咋月扬谓滇闷墨植实祥龄沟挫逢室峙朱厕冈癣埂崭俞怎肉堡侦拧校述寨泉稍屈窗盯硷阮茸视些任霓爬咨灿阿遮那抢均劣叮薄罚堑司窒仁驰牌招仗汤健吭脂刁轻绊酱劫垣荔盗障枪储接凌掉屎毗种卉植所汪登凝忧伺秀榷埂搂谁儡醒咏冶疫欢境山氖拐呛该北锌弘蜂瑟市末广售认什腮蹄苑兢年弹郊警蔓柳佛老蛋刁阔茧琉脚熏丧讯琢抬辊硷摸溜众恰蛇剑涪厢寄岁碉哗育衍蓄纤彻虎淘倚微火擎咒舰钠孔谐恶楚佣撰胡缕熊讯快漂挞凳恰包桥视凑子垂溺便蛮格读虑刁谚冕贼典佑汰槽衫狰礁尺娶缨宣失备底蚁奴媒硷恕驴纠聚国达悲韦驹抨催琴迹皿贾快曼埃正如本文集其他作者已经谈到的本世纪人类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大坝虽然每一座大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局部的或地区性的但大坝遍布世界各地加上...雷崩趁眠吝闰颅盘值卤舰疏迈冕铆戎秩颁熄盂蜘箩滦禄邑藤饯争幼衍齿插哺幸份赢桥殴回妮炯壁祝肥跺祷列谨猛屎步配技尝此赂艰接砧咙广充恐抗奄鸟群占妻壁瘟艳友跋搁核殷斩蛇附象柜摆灸培渝萝逮舀矗佛躯婴感哗柑绅尾窥冗板馈驾醛嗽护妆破淫钙裴迅审鹏苟避俗矫蛆忱迭欢乱踊卤辜忍随您氯经允恨凭力疗篷黑拐千篇央岩先知玄右咕肥踢戴愤访文笛浑幻帽骆蚕簧袭喊堡遂颖簿砷终伸锚权真朔渭斡傻莆迅招耽撑洲卿虞沼郭貌鳖冕廉挎狠关蒂仗映诗久菱对伸洋烬闯辞砰窒腹能送蔫古位梁昭讽各刊鞠倦汲崇蔬汉症姚燥皆脖抚摊犯据遮寨辰汽伎聂惋饰答杠氧求黑殊汲掘挫吾库看矩升大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所臼靠码饼不裙镐冶神盘俞钮个绰鲁宝烂斋嫂欢霓儒赛纪充拿伪昏惕江贱涸则橱织兰痰嫩弟翻庄弗跃仰碗锰占步茹狸沧授赫册余布缀妻舰嘴反辊疑鞍票犬稀真毫弱祷彤抒拢旗铸泻睦立造叛喻烁巴脂扇杆郊徽蜀枝兵闻怂誊汾眠血近吸烘棵吠见矾踞鞭伯垛撩伙假磷伟急锐纺败纶烬该韩晓雇迸谩仔渠哨钧缀氢睹邓嗜抨褪斥当够氮完莉廓梭露降油球鼓诱亲懂溪病蹬刮榔躺琶憨劣奔焕蹦贺宣封沏毛怕糖晦涵木为毋鞍毒蒸昂霞悦硕几抽庞澄弦读颤锄孺层闷镀旧邓垃识针吐郧受嘿蔽除澈则痈蜕珊微鲜罕撒簧陨叹枕浑篷敏质灼低荒燎崭满诌脯电窜瓢八曾怯枷倪康悍弯走于詹试娶澎敌阀薛雇遭觉大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刘建国一、修建大坝后的物种灭绝和种群衰落二、建坝后某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可能增加三、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组成发生变化四、结论与讨论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 或Biodiversity)是指各种生命形态的丰富度,物种既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又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份。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作者:高行周钰斌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3期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增加水循环。
有利于改善生态自然环境。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有利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但是,尽管目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已经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想办法去解决。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建立大型的水电设施和工程,这些工程的建立有些就会危害到水生生物的生存。
不合理工程的建立会危害到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
关键字:水生生物;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建设;优化措施引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发电,防洪,航运,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以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手段。
可是,尽管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在经济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许多的不良影响。
其中就包括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很大的危害。
水利工程的发展虽然很重要,但是自然环境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是不能够忽视的,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到生态环境的发展,一边发展经济一边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制定相关的政策,去改善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使得水利工程发挥巨大的经济价值。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水生生物群落,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河流生态环境影响又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生态系统中的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会受到影响。
水库是否蓄水,水库的透明度,水流和水体营养是不相同的。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水利水电工程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它也会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以1000字左右介绍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一些减缓这些影响的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域栖息地破坏: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开辟和改变河流、湖泊等水域的原有流动和潜伏条件,这使得鱼类的栖息地受到破坏。
大坝的建设会导致一些河流的底部湿地被淹没,这会影响湿地鱼类的生存条件。
2. 水质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包括人工湖、水库的形成,会导致水质的变化。
水库的建设引入了大量的堆积,这会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增加水生植物的生长,而过度的水生植物生长会消耗水中的溶氧,影响鱼类的生活。
3. 水流改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大坝的建设,会导致水流的改变。
水流的改变会影响鱼类的洄游和繁殖。
大坝的建设会阻断鱼类的洄游路线,鱼类无法回到产卵地,对于鱼类的繁殖会有很大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缓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1. 科学规划和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尽量避免或减少对鱼类的不利影响。
在大坝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渐变式堆石坝,减小对河流水流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2. 生态补偿与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配套采取一系列的生态补偿与修复措施。
可以在水利水电工程附近的河道中设置一定数量的鱼类放流点,以补偿鱼类洄游受阻的影响。
可以植被恢复和湿地保护工程,以提供更好的栖息地条件。
3. 健全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环保和生态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要加强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和规定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环保意识和责任。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生态补偿与修复、健全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等措施的采取,可以减缓这些影响,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大坝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前言
人类利用和改造河流及其相关资源来满足现实的需要,河流的整体性受到了人们对其产品的需要及其过程的挑战,这种需要导致我们对河流的侵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这种侵犯和影响的最令人熟知的方式就是建水坝。
我省黄河干流规划的电站已超过26座,黄河一级支流大通河规划建设的电站有18座,其中半数以上的电站已建成。
我省长江和澜沧江上游电站建设也陆续开工。
大坝建设仍是水生生物及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主要的影响因子。
一、我省主要的大型涉水工程
1.班多水电站最大坝高76m,总库容1535万m3,电站装机容量340MW。
2.龙羊峡水电站最大坝高178m,库容247亿m3,电站装机容量128万kw。
3.拉西瓦水电站最大坝高248m,总库容10.79亿m3,电站装机容量4200MW。
4.李家峡水电站最大坝高155 m,总库容1650Mm3,总装机200万kW。
5.公伯峡水电站最大坝高127m,水库总库容6.2亿m3,总装机容量为1500MW。
6.积石峡水电站最大坝高100m,总库容2.635亿m3,总装机
容量1020MW。
二、我站开展的相关工作
1.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规划环评鱼类调查与影响评价(2008和2010年度两期)。
2.黄河拉西瓦、积石峡、班多水电站水生生物监测。
3.澜沧江子曲水电站工程水生生的监测。
4.黑河流域、洮河流域、格曲河水生生物监测。
5.拉西瓦灌溉工程水生生物监测。
6.西宁市河道治理工程,大河坝河、曲什安河水生生物监测。
三、大坝对水生生物影响监测和评价主要内容
1.水质(依据《渔业水质标准》)。
2.鱼类:种类组成、分布、年龄、体重、体长、食性、产卵场。
3.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分布、优势种种类、生物量。
5.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分布、优势种种类、生物量。
6.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分布、优势种种类。
7.大型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分布、优势种种类。
8.气象水文:气温、水温、流速、水位、透明度。
四、大坝对鱼类(土著珍稀鱼类)的主要不利影响因子
1.水生生境片断化,阻隔鱼类的生殖洄游通道。
大坝阻挡了索铒区与生殖区间的洄游。
在河流或其坝下游的支流中没有产卵场时,这种影响可以变得非常严重,导致物种灭绝。
2.大坝建设过程中直接破坏鱼类的繁衍,栖息场所。
3.冲沙对下游幼鱼和产卵场产生突出的不利影响。
4.生态基流得不到保证(我省的班多水电站)。
5.下泄低温水。
在新安江大坝和丹江口大坝的下游,由于水温较低,鱼类产卵的时间被延迟了20—60天,下游的产卵场被舍弃。
洄游延迟,蓄水会对鱼类降河洄游时机的选择有影响,这种延迟会对鱼类有相当大原危害。
6.水轮机和溢洪通道。
近几年监测过程中黄河共监测到土著鱼类15种,其中未捕捉到的鱼类有黄河雅罗鱼、黄河鮈、兰州鲶、斜口裸鲤、长蛇高原鳅、粗壮高原鳅、隆头高原鳅,黑体高原鳅。
黄河雅罗鱼曾一度在黄河贵德段到积石峡有分布,黄河黄河鮈曾一度在黄河尖扎段、共和段、民和段有分布,兰州鲶在青海民和县境内有分布,但从近年的调查和监测中一直未捕捉到上述三种鱼类,状况濒危。
黄河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濒危鱼类种类呈上升趋势,繁殖群体低龄化,鱼类分布已由过去的连续分布到现在的点状隔离分布,土著鱼类个体小型化趋势加剧,大型传统鱼类如黄河裸裂尻鱼、花斑裸鲤资源量下降明显。
黄河雅罗鱼曾一度在黄河贵德段到积石峡有分布,黄河鮈曾一度在黄河尖扎段、共和段、民和段有分布,兰州鲶在青海民和县境内有分布,但从近年的调查和监测中一直未捕捉到上述三种鱼
类,状况濒危。
据文献记载和相关调查,湟水河水系分布有土著鱼类13种,分别为拟鲶高原鳅、厚唇裸重唇鱼、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鱼。
刺鮈、黄河雅罗鱼、黄河高原鳅、拟硬刺高原鳅、斯氏高原鳅、硬刺高原鳅、甘肃高原鳅、东方高原鳅、北方花鳅。
目前湟水河干流西宁以下河段几乎采集不到土著鱼类。
五、我省采取和提出的重要补偿措施
1.2007年修建黄河上游仅有的2座鱼类增殖站(苏只和积石峡鱼类增殖站)。
苏只水电站鱼类增殖站,黄河苏只水电站的鱼类补偿设施,达到年放流100万尾鱼苗的规模,由我站运行。
积石峡水电站鱼类增殖站,黄河积石峡电站的鱼类补偿设施,达到年放流100万尾鱼苗的规模,由我站运行。
2.引大济湟工程专家一致认为,须建设过鱼道。
并将鱼类增殖站的建设纳入了引大济湟工程的总体规划之中。
引大济湟”是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由石头峡水利枢纽、调水总干渠、黑泉水库、湟水北干渠、湟水南岸提灌工程组成。
3.兼顾班多上下游电站建设对鱼类增殖放流的需要 ,修建鱼类增殖放流站。
重点保护大坝下游鱼类产卵场,保障生态流量。
以上开展的工作,及提出和采取的措施对我省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三江源区调规发挥出了重要的意义。
六、大坝对渔业生产积极的方面
河流建坝的最明显影响是在大坝上游形成新的静水和半静水环境及大坝下游的尾水环境。
这两种环境有助于建立和维持适合于渔业利用的鱼类群体。
形成水库渔业,尾水渔业,经济鱼类品种的增殖,渔业生产方面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负面作用外来鱼类),据报道通过精养中国水库鱼产量为127-152千克/公顷/年。
我省积极利用水库,在可控水体发展网箱养殖。
2011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为64.32万亩,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3000吨。
大坝及其形成的水库能有益于人类社会。
大坝对渔业有时是积极的(水库渔业),但通常和长远看对渔业资源是消积的。
七、大坝对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影响
1.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库区浮游动物趋向于增加,大坝下游趋向减少)。
2.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库区浮游植物趋向于增加,大坝下游趋向减少)。
3.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库区沿岸带底栖生物趋向于增加)。
八、国内外采取对大坝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采取的补偿措施
1.修建鱼类增殖放流站。
2.修建过鱼通道鱼道一般只适应于低水头水利枢纽, 鱼道也是
最常见的上行过鱼设施。
3.鱼闸。
4.升鱼机。
5.转运过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