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肌力评价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3
肌力评定内容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一)手法检查与MMT(Ma nual Muscle Testi 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 【检查方法】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I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川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W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V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定义】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一)Lovett分级法(二)百分数分级法:这一方法按照抗重力运动幅度和抗阻力运动幅度为依据,将肌力从0~100%加以分级,同时在平定中还加入了受试者存在的疲劳因素。
(三)MRC分级法:这一方法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则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
评定标准的依据(1)重力因素1)当肌肉(或肌群)能对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垂直运动)时,则定为3级。
2)在去除重力情况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水平运动时),则定位2级。
3)当无法作水平运动时,也可用垂直面上达到部分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来替代,此时也定位2级。
(2)肌肉(或肌群)收缩迹象1)当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时,定位1级。
2)当无收缩迹象时定为0级。
(3)外加阻力:对肌力在3级以上的肌肉(或肌群)人为施加阻力,并根据施加阻力的大小评定4级和5级肌力。
有时也可通过对阻力大小的进一步细化,而采用“+“、”-“。
(4)运动幅度:通过运动幅度的划分可增加评定的客观性,尤其是在重力检查时。
1)若运动幅度达不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时,则评定为低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2)若运动幅度达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以上,但尚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值以内时,则评定为高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操作方法(1)选择温暖的房间,使患者保持姿势的平面应良好固定。
(2)患者适当地去除一些可能影响评定结果的衣物。
(3)向患者解释评定的目的,以使患者理解,并予以良好的配合。
(4)通过关节活动度评定检查所涉及的所有关节。
(5)评定前,将患者评定所涉及的身体节段按要求置于稳定的位置。
(6)评定者按要求用手将患者所需评定的躯干或肢体固定,使之处于能够单纯完成某一动作的最佳位置,并避免相应关节的随意活动,减少协同肌、拮抗肌等的作用。
(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重力检查、肌肉收缩检查、抗阻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方法。
(一)Lovett分级法(二)百分数分级法:这一方法按照抗重力运动幅度和抗阻力运动幅度为依据,将肌力从0~100%加以分级,同时在平定中还加入了受试者存在的疲劳因素。
(三)MRC分级法:这一方法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则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 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评定标准的依据(1)重力因素1)当肌肉(或肌群)能对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垂直运动)时,则定为3级。
2)在去除重力情况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水平运动时),则定位2级。
3)当无法作水平运动时,也可用垂直面上达到部分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来替代,此时也定位2级。
(2)肌肉(或肌群)收缩迹象1)当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时,定位1级。
2)当无收缩迹象时定为0级。
(3)外加阻力:对肌力在3级以上的肌肉(或肌群)人为施加阻力,并根据施加阻力的大小评定4级和5级肌力。
有时也可通过对阻力大小的进一步细化,而采用“+“、"-“。
(4)运动幅度:通过运动幅度的划分可增加评定的客观性,尤其是在重力检查时.1)若运动幅度达不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时,则评定为低一级标准加“+“的水平.2)若运动幅度达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以上,但尚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值以内时,则评定为高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操作方法(1)选择温暖的房间,使患者保持姿势的平面应良好固定。
(2)患者适当地去除一些可能影响评定结果的衣物.(3)向患者解释评定的目的,以使患者理解,并予以良好的配合.(4)通过关节活动度评定检查所涉及的所有关节.(5)评定前,将患者评定所涉及的身体节段按要求置于稳定的位置。
(6)评定者按要求用手将患者所需评定的躯干或肢体固定,使之处于能够单纯完成某一动作的最佳位置,并避免相应关节的随意活动,减少协同肌、拮抗肌等的作用。
(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重力检查、肌肉收缩检查、抗阻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法评定标准级别英文缩写评定标准5 N(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内活动5- N-(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关节50~100%全范围内活动4+ G+(好+)能抗重力及接近最大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内活动4 G(好)能抗重力及中等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内活动4- G-(好-)能抗重力及中等阻力完成关节50~100%全范围内活动3+ F+(可+)能抗重力及最小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内活动3 F(可)能抗重力完成关节全范围内活动3- F-(可-)能抗重力完成关节50~100%全范围内活动2+ P+(差+)能抗重力完成关节小于50%全范围内活动,非抗重力可完成关节全范围活动2 P(差)非抗重力可完成关节全范围内活动2- P-(差-)非抗重力可完成关节50~100%全范围内活动1 T(轻微)可扪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0 0(零)无任何肌肉收缩(2)部分胸腰椎肌群徒手肌力检查时需要应用专用评定标准,见表1-3-5。
表1-3-5 部分躯干肌群徒手肌力检查评定标准动作肌肉名称评定标准仰卧位,上半身在矢状面上屈曲上腹直肌0 级:不能触及任何肌肉收缩;1 级:肌肉有微弱收缩,胸廓无下压;2-级:肌肉能收缩,且胸廓有些微下压;2 级:肌肉能收缩,胸廓完全下压;2+级: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躯干可抗地心引力做出动作;3-级: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肩胛冈能离开床面;3 级: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3+级:双上肢在身体前上方伸直,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4 级:双手环抱于胸前,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4+级:双手手指交叉置于枕后,肘关节朝前,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5 级:双手手指交叉置于枕后,双肘平放于床面,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
衢州康复医院上肢肌力评价表(MMT)注:MP=跖趾关节,PIP=近节趾间关节,DIP=末节趾间关节,IP=趾间关节评价者:1、2、3、MRC分级法分级评定标准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1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2–消除肢体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做全范围运动2+ 能对抗重力,但范围小于50%3–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3 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3+ 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终末能对抗轻微阻力4–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4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4+ 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5–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5 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做全范围活上肢主要肌肉MMT 检查方法与评定肌肉1级2级3、4、5级斜方肌菱形肌坐位,臂外展放桌上,试图使肩胛骨内收时可触及肌收缩同左,使肩胛骨主动内收时可见运动俯卧,两臂稍抬起,使肩胛骨内收,阻力为将肩胛骨向外推斜方肌下部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试图使肩胛骨内收及下移时,可触及斜方肌下部收缩同左,可见有肩胛骨内收及下移运动同左,肩胛骨内收及下移,阻力为将肩胛骨上角向上外推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俯卧,试图耸肩时可触及斜方肌上部收缩同左,能主动耸肩坐位,两臂垂于体侧,耸肩,向下压的阻力加于肩锁关节上方,能抗阻力为5、4级,不抗阻力为3级前锯肌坐位,一臂向前放桌上,上臂前伸时在肩胛骨内缘可触及肌收缩同左,上臂前伸时可见肩胛骨活动坐位,上臂前平举屈肘,上臂向前移动,肘不伸,向后推的阻力加于肘部三角肌前部、喙肱肌侧卧,悬起上肢,试图前屈,能触及三角肌前部有收缩侧卧,受检上肢放于滑板上,肩可主动屈曲坐位,肩内旋,屈肘,掌心向下,肩屈曲,阻力加于上臂远端三角肌后部、大圆肌背阔肌侧卧,悬起上肢,试图件后伸,可触及大圆、背阔肌收缩向对侧侧卧,受检上肢放于滑板上,肩可主动伸展俯卧,肩伸展30~40,阻力加于上臂远端三角肌中部、岗上肌三角肌后部胸大肌仰卧,尝试肩外展时可触及三角肌收缩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后伸,在三角肌后部可触及肌肉收缩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前屈在腋窝前臂可触及肌肉收缩仰卧,上肢放于床面上,肩可主动外展体位同左,悬起上肢能主动水平后伸体位同左,悬起上肢能主动水平前屈坐位,屈肘,肩外展至90,阻力加于上臂远端俯卧,肩外展90,屈肘,上臂做后伸动作,阻力加于肘后向下压仰卧,肩外展90,做水平前屈动作,阻力加于肘部向外拉岗下肌小圆肌俯卧,肩外展90,屈肘,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试图肩外旋,在肩胛骨外缘可触及肌肉收缩体位同左,肩可主动外旋体位同左,肩外旋,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背阔肌俯卧,肩外展90,屈肘,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试图肩内旋时,在腋窝前、后壁可触及肌肉收缩体位同左,肩可主动内旋体位同左,肩内旋,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肱二头肌坐位,肩外展,上臂放于滑板上,位置同左,肘关节可主坐位,上肢下垂,屈曲肘关节,阻肱肌肱桡肌试图屈曲肘关节时可触及相应肌肉收缩动屈曲力加于前臂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