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ML的空间信息共享
- 格式:pdf
- 大小:133.25 KB
- 文档页数:2
有关xml中的xmlns 命名空间"xmlns"是XHTML namespace的缩写,叫做"名字空间"声明。
名字空间是什么作用呢?我的理解是:由于xml允许你自己定义自己的标识,你定义的标识和其他人定义的标识有可能相同,但表示不同的意义。
当文件交换或者共享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发生,XML采用名字空间声明,允许你通过一个网址指向来识别你的标识。
比如在一个文档<table>wood table</table>中<table>表示桌子,而在另一个文档<table>namelist</table>中<table>表示表格。
如果我需要同时处理这两个文档,就会发生名字冲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进了namespaces这个概念。
namespaces通过给标识名称加一个网址(URL)定位的方法来区别这些名称相同的标识。
Namespaces同样需要在XML文档的开头部分声明,声明的语法如下:<document xmlns:yourname='URL'>其中yourname是由你定义的namespaces的名称,URL就是名字空间的网址。
假设上面的"桌子<table>"文档来自,我们就可以声明为<document xmlns:zhuozi=''>;然后在后面的标识中使用定义好的名字空间:<zhuozi:table>wood table</table>这样就将这两个<table>区分开来。
注意的是:设置URL并不是说这个标识真的要到那个网址去读取,仅仅作为一种区别的标志而已。
命名冲突请看下面两个例子这个 XML 文档在table元素中携带了水果的信息:<table><tr><td>Apples</td><td>Bananas</td></tr></table>这个 XML 文档在table元素中携带了桌子的信息(家具,不能吃的哦):<table><name>African Coffee Table</name><width>80</width><length>120</length></table>如果上面两个XML文档片断碰巧在一起使用的话,那么将会出现命名冲突的情况。
中文摘要销售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于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销售管理系统能准确反映企业的进货和销售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运行状态,并动态反映企业进货销售的增减变动,为企业制定销售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本系统是在 Visual ,并连接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来实现的。
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结构及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B/S结构,通过Internet实现对企业进货和销售进行管理,特别是对基本信息、货物采购、销售订单等进行完整的管理而开发出来的。
从查询和信息的管理需求出发,针对性强,功能齐备,旨在帮助企业实现销售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以提高企业运行和管理的效率。
销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基本信息、进货管理、销售管理、查询统计、往来管理、系统设置模块等。
它通过计算机对企业销售运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有效解决了企业经营过程中,进货和销售信息混乱,查询统计困难等现状,大大减少了管理者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满足了信息时代企业销售的管理和发展的需求,成为销售企业适应时代发展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
关键词:进货管理,销售管理,库存查询,结账,数据库AbstractThe sales management system is an essential unit of enterprises, which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managers. A good sales management system coul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purchase and sale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timely and accurate control the running state of enterprises, and reflect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urchase and sale at the same time, so it could provide the basic data for making further sales plan of enterprises.This system utilizes the technology in visual in the studio, and connects the SQL 2005 databases to realize. The actual demand for the company,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structure and system development of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using B / S structure, through the Internet to manage the purchase and sale of business, especially building for basic information, goods procurement, sales order. Inquiries and information from the control demand, targeted, fully functional, designed to help companies manage the purchase and sale by networking,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The sales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e basic information, the purchase control, the sales management, the inquiry statistics, the intercourse management, the system establishment module and so on. It sells the operation through the computer to the enterprise the entire process to carry o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ly. The effective addressing enterprise has managed in the process, the inventory and the sales message are chaotic, present situations and so on inquiry statistics difficulty, reduced superintendent's work load greatly, raised enterprise's working efficiency 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greatly, has satisfied the management which and the development demand the information age enterprise sells, becomes the sales enterprise to adapt the time to develop the essential management tool.Keywords: Inventory Management,Sales Management,Inventory Enquiry,Checkout,Database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 I第1章销售管理系统概述1开发的背景 1系统开发的意义 1销售管理的内容 1销售管理系统的优势 2论文所做的工作 2论文结构安排 2第2章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3 3SQL Server 2005 3C# 45第3章系统分析 6系统必要性分析 6系统可行性分析 6技术可行性 6经济可行性 6操作可行性 6系统需求分析 6环境设备需求 6系统功能需求 6性能需求7数据需求7数据流图7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10第4章系统总体设计 15总体设计论述 15系统设计思想 15设计目标15系统的设计结构16系统作业结构 16系统架构16系统结构模型 17数据库设计20数据库概要说明20数据库表结构设计20第5章系统详细设计22详细设计概述 2222数据库连接组件23用户识别与权限验证组件23系统主要模块设计23商品信息管理模块23库存查询模块 24添加进货信息模块2527销售查询模块 29商品往来管理模块30用户管理模块 32第6章系统测试35系统测试的原则3535系统测试的用例及结果35 测试总结35第7章总结37系统总结37系统亮点37系统不足之处 37系统展望37参考文献38致谢39第1章销售管理系统概述开发的背景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普及使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销售业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也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网络系统GIS平台技术规范OSS GIS Platfor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版本号 0.9.02009-××-××发布2009-××-××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V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4总体建设原则与目标 (6)4.1总体目标 (6)4.2系统定位 (7)4.3建设原则 (7)4.4数据管理范围 (8)5系统整体架构 (8)5.1总体架构 (8)5.2GIS功能架构 (10)5.3GIS技术架构 (12)5.3.1空间数据层 (12)5.3.2GIS服务层 (12)5.3.3服务访问层 (13)6GIS功能 (13)6.1空间数据管理 (13)6.1.1数据模型 (13)6.1.2数据维护 (14)6.1.3数据导入导出 (15)6.1.4数据离线编辑 (15)6.1.5空间元数据管理 (15)6.1.6数据质量控制 (15)6.2GIS基础功能管理 (16)6.2.1图层管理 (16)6.2.2渲染管理 (17)6.2.3专题图管理 (18)6.2.4地名管理 (18)6.2.5地图制作 (19)6.2.6地图输出 (20)6.2.7地图浏览 (20)6.2.7.1 基本地图展现 (20)6.2.7.2 移动目标跟踪 (21)6.2.7.3 历史数据展现 (21)6.2.8分析功能 (21)6.2.8.1 地理空间数据拓扑分析 (21)6.2.8.2 空间分析 (21)6.2.8.3 专业网络逻辑拓扑分析 (21)6.2.8.4 插值分析 (22)6.3.1服务装配 (22)6.3.2服务发布 (22)6.3.3服务定制 (23)6.3.4服务目录 (23)6.3.5服务日志 (23)6.3.6服务注册 (23)6.3.7服务监控 (23)6.3.8服务安全 (23)7空间数据组织 (24)7.1基础地理数据标准 (24)7.1.1集团基础数据建设标准 (24)7.1.1.1 型号标准 (24)7.1.1.2 内容标准 (24)7.1.1.3 更新标准 (25)7.1.2省公司基础数据建设标准 (26)7.1.2.1 型号标准 (26)7.1.2.2 内容标准 (26)7.1.2.3 更新标准 (28)7.2业务数据标准 (28)7.3GIS数据交换标准 (28)7.3.1文件数据格式标准 (28)7.3.2关系型数据库标准 (29)7.4空间数据建库标准 (29)7.4.1空间数据库组织设计标准 (29)7.4.1.1 数据模型设计标准 (29)7.4.1.2 建模规范 (32)7.4.1.3 数据内容组织标准 (33)7.4.1.4 空间元数据标准 (36)7.4.1.5 更新和备份标准 (37)8系统接口 (38)8.1空间数据接口 (38)8.1.1文件数据接口 (38)8.1.2数据库接口 (39)8.2对外服务接口类型与能力 (39)8.2.1OGC服务接口 (39)8.2.2Web Services服务接口 (40)8.2.3REST服务接口(可选) (44)8.3GIS组件接口 (45)9GIS技术要求 (46)9.1性能要求 (46)9.1.1基本性能指标 (46)9.3安全性 (46)9.4可维护性 (46)10系统集成 (47)10.1与主流IT技术集成 (47)10.1.1对操作系统的支持 (47)10.1.2对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的支持 (47)10.1.3与Microsoft .NET运行环境的集成 (47)10.1.4与J2EE运行环境的集成 (48)10.1.5与手持终端的集成 (48)10.2与主流服务类型的集成 (48)10.2.1Web Services类型的服务集成 (48)10.2.2Rest技术集成(可选) (49)10.2.3与RIA技术的集成 (51)10.2.3.1 Flex技术集成 (51)10.2.3.2 Silverlight技术集成 (51)10.2.3.3 AJAX技术集成 (52)10.2.4与企业门户集成 (52)11系统演进路线 (53)12编制历史 (53)13附录A 修订详细记录 (53)14附录B场景 (54)14.1应急调度 (54)14.1.1应急指挥地图查询 (54)14.1.1.1 重大故障查询定位 (54)14.1.1.2 气象查询 (54)14.1.1.3 应急资源查询定位 (54)14.1.1.4 图上目标选择查询 (54)14.1.1.5 区域范围查询 (54)14.1.1.6 沿线查询 (55)14.1.1.7 最近应急资源查询 (55)14.1.1.8 位置与属性结合查询 (55)14.1.2应急资源在地图上呈现 (55)14.1.2.1 应急资源在地图上的符号化呈现 (55)14.1.2.2 应急资源图标管理功能 (55)14.1.2.3 强调显示,闪烁、警告声音 (56)14.1.2.4 动态跟踪显示 (56)14.1.2.5 图表与地图互动显示 (56)14.1.2.6 外部信息的叠加显示 (56)14.2网优 (56)14.2.1图层管理 (56)14.2.1.1 基站图层 (57)14.2.1.3 直放站图层 (57)14.2.1.4 邻小区图层 (57)14.2.1.5 投诉处理图层 (57)14.2.1.6 图层编辑 (58)14.2.2自定义区域 (58)14.2.3渲染 (58)14.2.4查询 (58)14.2.5自定义查询 (58)14.2.6维度查询 (59)14.2.7频率复用分析及规划 (59)14.2.8无线参数GIS分析 (60)14.2.9基于小区性能指标GIS分析 (60)14.2.10告警数据GIS分析 (60)14.2.11逻辑树图 (61)14.3管线 (62)14.3.1管道/杆路资源管理 (62)14.3.1.1 管道截面图管理 (63)14.3.1.2 人手井展开图管理 (64)14.3.1.3 管道路由管理 (64)14.3.2缆线网络资源管理 (64)14.3.2.1 光缆网资源管理 (65)14.3.2.2 光缆路由管理 (65)14.3.2.3 楼内电缆资源管理 (66)14.3.2.4 楼内光缆资源管理 (66)14.4话务分析 (66)14.4.1地图控制 (66)14.4.23D地球 (67)14.4.3网络资源概貌 (67)14.4.4网络话务量视图 (68)14.4.5网络故障视图 (68)14.4.6网络负荷视图 (68)14.4.7全网运行质量情况 (69)14.5传输综合网管系统 (69)14.5.1网络组织图 (69)14.5.2主题图管理 (70)14.5.3空间资源管理 (71)14.5.4地理信息管理 (71)14.5.4.1 矢量地图编辑 (71)14.5.4.2 矢量图层呈现 (71)14.5.4.3 导航图 (72)14.5.4.4 资源树图 (72)14.5.4.5 区域、站点、机房管理 (73)14.5.5区域管理 (73)14.5.5.2 删除区域 (73)14.5.5.3 修改区域 (73)14.5.5.4 站点、机房管理 (74)14.5.5.5 添加站点、机房 (75)14.5.5.6 删除站点、机房 (75)14.5.5.7 修改站点、机房 (75)14.5.5.8 查询统计 (75)14.5.6设备资源管理 (75)14.5.7机架设备 (76)14.5.7.1 添加机架设备 (76)14.5.7.2 删除机架设备 (76)14.5.7.3 修改机架设备 (76)14.5.8业务设备管理 (77)14.5.8.1 业务设备管理 (77)14.5.8.2 端口管理 (77)14.5.9同步设备管理 (78)14.5.10DDF管理 (79)14.5.10.1 添加DDF (79)14.5.10.2 删除DDF (79)14.5.10.3 修改DDF (79)14.5.10.4 查询DDF (81)14.5.11ODF管理 (81)14.5.11.1 添加ODF (81)14.5.11.2 删除ODF (81)14.5.11.3 修改ODF (82)14.5.11.4 查询ODF (83)14.5.12光交接箱 (83)14.5.12.1 添加光交接箱 (83)14.5.12.2 删除光交接箱 (84)14.5.12.3 修改光交接箱 (84)14.5.12.4 查询光交接箱 (85)14.5.12.5 纤芯关联 (85)14.5.12.6 跳纤管理 (85)14.5.12.7 端子连接关系显示 (86)14.5.13光分纤箱 (86)14.5.13.1 添加光分纤箱 (86)14.5.13.2 删除光分纤箱 (86)14.5.13.3 修改光分纤箱 (86)14.5.13.4 查询光分纤箱 (87)14.5.13.5 端子连接关系显示 (87)14.5.13.6 纤芯关联 (88)14.5.13.7 跳纤管理 (88)14.5.14光接头盒 (88)14.5.14.2 删除光接头盒 (88)14.5.14.3 修改光接头盒 (88)14.5.14.4 查询光接头盒 (90)14.5.14.5 纤芯关联 (90)14.5.14.6 跳纤管理 (90)14.5.14.7 端子连接关系显示 (90)14.5.15设备模板管理 (90)14.5.15.1 添加模板 (90)14.5.15.2 删除模板 (91)14.5.15.3 修改模板 (91)14.5.16端口连接管理 (91)14.5.16.1 批量关联 (91)14.5.16.2 单个关联 (91)14.5.16.3 解除关联 (91)14.6规划设计 (92)14.7资源系统离线管理功能 (93)14.7.1资源离线系统主要功能 (94)14.7.1.1 同步资源数据库到本地 (94)14.7.1.2 本地离线操作功能 (94)14.7.1.3 同步本地资源数据到数据库 (96)14.7.1.4 本地缓存文件的备份 (96)14.8GIS P ORTAL场景 (96)前言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OSS GIS服务平台的技术要求。
收稿日期:2002-09-17 作者简介:杲耀景(1971-),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冯大春(1973-),四川西充人,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王潜平(1967-),江苏徐州人,主要研究方向:工程数据库、CSCW.文章编号:1001-9081(2003)06Z -0109-02基于H L7和X M L 技术实现HIS 间信息交换与集成杲耀景1,冯大春2,王潜平2(1.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计算机中心,江苏徐州221009;2.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江苏徐州221008)摘 要:首先介绍了医疗信息通讯标准H L7,然后讨论了X M L 技术在描述和处理医疗信息方面的应用,最后给出了基于S OAP 和M QSeries 中间件技术的医疗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集成的两种实现方法。
关键词:X M L ;H L7;HIS ;S OAP ;M QSeries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1 HIS 现状随着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医药分开管理、分别核算、医院集团化趋势以及医院企业化管理等都对医院原有的HIS (H ospital In formation System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社区医疗和远程医疗的推广,也都推动了HIS 由单纯的医院信息系统向健康信息系统(HealthcareIn formation System )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WT O ,国内医疗产业必须与国际接轨,医疗信息的交换与整合成为医院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一个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研究使用PACS (图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e andC ommunication System )和电子病案系统(E lectronic Patiant Records ,EPR ),HIS 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上级医院与下级医院间,医院与其它机构(如医保中心(局)、卫生局、社区医疗站)之间联网,交换数据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arcgis portal 原理ArcGIS Portal是Esri公司的一款基于Web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它提供了一个集成的解决方案,用于组织、共享和使用地理空间数据和相关资源。
ArcGIS Portal的原理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ArcGIS Portal基于Web技术,使用了现代的Web开发框架和技术标准。
它采用了RESTful架构风格,通过HTTP协议来进行通信,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如JSON和XML。
这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或者其他客户端应用程序来访问和使用ArcGIS Portal提供的地理信息服务和资源。
其次,ArcGIS Portal的原理还涉及到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它可以与ArcGIS Online、ArcGIS Server等其他Esri产品和服务进行集成,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用户可以通过ArcGIS Portal来创建、发布和管理地图、应用程序、图层、工具等地理信息资源,实现对地理信息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和共享。
另外,ArcGIS Portal的原理还包括安全性和权限控制。
它提供了灵活的安全性和权限控制机制,可以通过身份验证、授权、加密等手段来保护地理信息数据和资源的安全,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和使用相应的资源。
此外,ArcGIS Portal还支持多种地理信息数据格式和标准,如Shapefile、GeoJSON、KML等,可以与各种GIS软件和系统进行集成和交互,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总的来说,ArcGIS Portal的原理涵盖了Web技术、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安全性和权限控制、数据格式和标准等多个方面,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集成的、灵活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用于组织、共享和使用地理空间数据和相关资源。
国家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需求说明书(1。
8)2008年2月4日目录1.引言 (2)1.1编写目的 (2)1。
2项目背景 (2)1。
3定义 (2)1。
4参考资料及相关标准 (2)2.任务概述 (3)2.1目标 (3)2.2系统的使用者及其特点 (3)2.3假定和约束 (3)3.功能需求 (4)3。
1公文管理 (4)3。
2信息共享 (5)3。
3日常办公 (6)3.4高效沟通 (8)3。
5个人事务 (9)3.6系统管理 (10)4.性能需求 (10)4。
1时间特性 (10)4。
2并发数 (10)4。
3可靠性 (10)5.运行环境 (11)5.1服务器 (11)5.2系统软件 (11)5。
3与其它系统接口图 (12)6其它需求 (12)6.1安全性需求 (12)6.2可维护性 (13)6.3可扩展性 (13)6。
4适应性 (13)6.5易用性 (13)6。
6培训要求 (13)6。
7售后服务要求 (13)1.引言1。
1编写目的为明确国家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需求、安排项目规划与进度、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撰写本文档.本文档供项目组成员、软件开发商等参考。
1。
2项目背景国家图书馆目前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是2000年开发的,已经运行多年,一直没有进行升级,厂商不再提供对该版本的技术支持;目前OA市场技术越来越成熟,利用多种通信渠道提高协同办公效率,如利用手机办公等成为很多OA的一个重要扩展功能;OA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并且随着国家图书馆二期项目的逐步开展,国家图书馆的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办公自动化系统必然要考虑和相关应用系统的衔接。
经多方面考虑,有必要对现有OA系统进行替换。
因此,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作为一个子项目立项,主要任务是建立馆内通信联络、公文发布、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等,应用于国家图书馆的各办公管理环节。
办公自动化系统旨在利用现有通讯方式和技术手段,加强信息的流转,加强知识管理,帮助工作人员(管理层、业务人员、行政人员等所有员工)有效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提高整体办公效率的目的,并将相关信息迅速、准确地送到主管部门和各级领导的桌面。
电子政务1.国家信息化范畴不包括企业信息化2.实施电子电务对促进政府工作方式改变有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3.传统政府的政务处理程序是串行作业4.电子政务正确的含义是运用现代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优化5.信息化领域中,G2G的对象是政府6.我国真正的信息工程起步于1993年7.属于广义电子政务的是电子党务、电子司法、电子人大、电子政协8.有关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9.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两者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
10.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包括G2E、G2G、G2C、G2B11.三金工程是,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12.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相当成熟的发展期1.政府管理环境的硬环境是指办公设备设施2.相对于传统政府的金字塔组织结构,电子政务下的政府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结构3.与电子政务发展相协调的政府理念是以民为本4.企业不是政府业务流程与重组的动力5.后台深度重组的整合对象是业务流程6.职位和角色之间的差别明显不是虚拟政府组织的特征7.政府创新对电子政务的影响表现在:政府创新是实施电子政务的保证,动力,贯穿于电子政务的整个过程8.政务流程包括面向公众的流程、支持流程、管理流程9.电子政务对政务流程优化和重组的影响表现在缩小业务流程的规模,扩大业务流程的范围10.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反映能力,提高政府沟通效率,节约政府开支和扩大公民参与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11.网络时代的组织结构发展趋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组织规模趋向极化、组织职务是任务团队,组织弹性是虚拟化12.虚拟政府服务厅:虚拟银行,虚拟报关服务厅1.属于三网一库中的内网的是机关内部办公网2.副省级以上政府节点属于政府内网3.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之间的隔离是物理隔离4.电子政务标准化支撑系统由六部分组成,下列属应用支撑标准的是:数据库标准5.应用业务层包含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决策支持系统6.企业属于电子政务用户的受众层7.政府部门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局域网8.政务内网可包括:局域网、园区网、城域网、广域网9.政府门户网站对公众的最佳服务模式:永远在线的“一站式”,“自助式”服务10.GDC所存储的基础性信息是指自然资源信息,空间地理11.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支撑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公共监管与服务系统,标准化和安全支撑系统12.电子政务结构模型的三个基础是指:网络与系统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库,安全基础设施1.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硬件基础是网络平台2.电子政务系统中最基础的用户操作终端是PC工作站3.适合入门级的电子政务系统的服务器是塔式服务器4.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位时帧5.目前运行硬件平台最多的操作系统是:LINUX6.适合投入较小的中小型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库是MYSQL7.硬件基础主要包括用户终端和服务器8.按功能可将服务器分为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9.常用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FIP10.属于无线传输介质的是微波,红外线,激光11.在物理层工作的传输设备有中继器和集成器12.数据备份的策略有全备份,增量备份和查分备份1.为公务员和领导提供办公和决策方面支持的是电子政务内网的业务体系2.表示组织之间角色一对多的公文流转模式的是分流模式3.属于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的是经济指标4.鼠疫属于公共卫生灾难5.黄色代表突发公共事件的III级6.基于位置应用的移动技术的是GPS7.属于日常工作管理的有信访管理,通信管理和接待管理8.电子政务环境下的财物核算的资金包括:行政经费,事业经费,流动资产,预算外资金9.电子政务中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制订决策层方案,下达决策指令,执行决策指令,系统反馈和修正10.我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模式有集权模式和代理模式11.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预防或减少增量风险,消除存量风险和控制存量风险12.移动政务的主要模式有mG2E,mG2B,mG2C1."政府上网工程"将完全开放信息传到面向公众的因特网上2.属于政府内部信息的是政府信息机构3.政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任务是使参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得到人员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位置4.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从需求和内容上可划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次为政府与企业之间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资源共享5.属于不应公开的信息的是国防,外交信息6.政府信息资源的业务部门是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中的目录生产者7.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有综合性,时效性,共享性,机密性8.属于政府信息的初始源的是政府领导和公民9.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传递政治、军事、科技、经济和文化思想,实现政府职能;实现“电子政府”10.建设全新的信息获取机制,涉及的内容有:建立信息任务外托制度,政府部门的信息中心要承担责任,积极引导发展信息服务业11.政府信息服务的方式主要有:手工服务,手工服务,网络服务和电话、传真服务12.属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公开的信息有行政法规,教育政策1.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特点不包括单向互动服务2.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分为政治服务、经济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是按照职能领域划分的3.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对内实现协同办公,对外提供“一站式”服务4.行政审批是国家干预市场、管理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规范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5.串联审批模式是指前置部门审批的结果将作为后置部门审批的依据的审批模式6.相对于一般商业服务,政府公共服务具有垄断性、普遍性和特定性7.按照政府服务性质划分,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在线办事服务,政民互动服务8.政府电子化采购系统由采购OA系统,电子支付系统,电子化招标系统和政府采购网站系统9.行政审批的基本操作是由企业或个人所执行的是项目申报,项目修改,项目撤销10.政府电子化监管的应用有监管职能效率化,监管信息数字化,监管服务人性化和监管行为社会化1.监视通信数据,通信流量分析和口令截获属于被动攻击2.入侵检测系统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3.数字证书生成的第一步是信息检索4.PMI与PKI的区别不包括体系结构不同5.安全组织机构中安全领导小组属于决策层6.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技术保障措施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社会服务体系问题7.安全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识别风险、风险度量、确定风险级别和制定风险管理策略8.PKI基础设施采用数字证书来管理公钥,通过认证机构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捆绑在一起,提供身份验证机制。
网格计算与Grid GIS 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探讨姜永发,闾国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7)【摘 要】结合当前的网格计算和网格数据库技术,从GIS 集成运算与数据共享的角度概括了Grid GIS 包括应用层、中间件层与资源层三层架构的协同工作体系结构和宽带网络技术、分布对象技术、互操作技术与GML 共享技术等关键技术支撑以及Grid GIS 服务组成结构等。
【关键词】网格;网格计算;Oracle ;Grid GIS【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07(2005)04-0016-04收稿日期:2004-10-21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规划(863)项目(编号:2002AA131030)1 引 言传统因特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接、万维网实现了网页资源的连通,而网格(Grid )是利用高速国际互联网或专用网络把地球上广泛分布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网络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连成一个逻辑整体,最终实现用户在格网这个虚拟组织环境上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1]。
1998年首次提出网格概念的计算网格的创始人Ian 1Foster 认为网格是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即格网计算为数据密集型空间分析提供了计算资源支持,数据格网为海量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管理、传输、分析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法[2]。
目前网格的研究主要在美国和欧洲。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方金云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何建邦提出了网格GIS 的五层体系结构模型,分析了空间(元)数据标准、空间服务标准、分布空间对象技术、构件与构件库技术、基于框架的互操作技术、中间件技术等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沈占锋、骆剑承等提出了当前网格计算在GIS 领域可以结合中间件技术,形成网格GIS 的应用架构,以及提出了基于GML 语言应用Web Service 技术的中间件分布式架构Grid GIS 的思想[4]。
天翼云认证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核心知识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天翼云认证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核心知识点的一个概括性介绍。
可以描述该知识点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对于该主题的兴趣。
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天翼云认证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核心知识点是指在设计和构建天翼云认证系统时所需要掌握的关键概念和技术要点。
作为一名合格的架构师,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成功实施和管理天翼云认证系统至关重要。
天翼云认证是中国电信推出的一种云端身份认证服务,旨在提供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解决方案。
作为一项核心业务,天翼云认证的设计和实现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用户身份验证、权限控制、数据安全等。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天翼云认证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所需的核心知识点。
我们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相关概念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认证协议、安全认证算法、用户管理、身份验证流程等。
通过掌握这些核心知识点,架构师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实现天翼云认证系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服务。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行业趋势并做好系统升级和维护工作。
总之,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天翼云认证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核心知识点,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各个要点,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和讨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章节划分进行说明。
根据给定的目录,可以进行如下编写:2. 正文2.1 第一个要点2.2 第二个要点这篇长文主要包含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同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其中分为两个要点,分别讨论了天翼云认证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的核心知识点。
每个要点都将详细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并给出相应的案例或实践经验,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天翼云认证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