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肿瘤影像学诊断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8.18 MB
- 文档页数:73
肾上腺意外瘤的诊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重庆 400016肾上腺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AI)实质是因非肾上腺疾病行影像学检查,而偶然发现的肾上腺占位性病变,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直径多≥1cm。
AI是一类疾病,Patrova J等指出637名AI中85.4%为无功能腺瘤(non-functioning adenomas,NA),4.1%为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1.4%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1.4%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0.8%为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0.6%为肾上腺皮质腺癌,0.3%为先天性肾上腺增生,2.2%为肾上腺转移癌,3.8%为其他良性病变。
故其诊治尤为重要,诊断策略为:①判断良恶性,恶性是原发还是继发;②判断组织类型,是皮质还是髓质或其他;③判断是否具内分泌功能。
上述诊断对选择治疗策略、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有助于指导随访及提高远期生存率。
1.诊断1.1病史及体格检查AI虽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但部分可有如腹痛、肝区不适、肢体痛及肾病等肾上腺外的非特异性症状。
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恶性肿瘤病史、肾上腺外转移瘤的证据,协助诊断伴有肾上腺疾病的遗传综合征。
1.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鉴别肿瘤良恶性及组织来源有重要意义。
1.2.1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可发现直径>20mm的Al,虽不能准确判断其大小及形态学特征,但能确诊肾上腺囊肿、髓性脂肪瘤及肾上腺血肿。
超声应用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腹部脂肪和过度充气会造成干扰,敏感性不如CT与MRI,临床上通常作为筛查手段。
而对于已诊断者,因超声探测的肿瘤大小与CT所测的肿瘤大小高度相似,故用此检测方法进行随访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133例嗜铬细胞瘤病患的并发症及预后分析让我们了解一下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嗜铬细胞的肿瘤,这种细胞主要分布在肾上腺髓质。
肿瘤会过度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心悸、出汗等症状。
嗜铬细胞瘤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在分析133例病患的并发症时,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肿瘤过度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患者血压持续升高。
心悸、出汗也是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出汗等症状。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肿瘤还会导致肾上腺功能减退,进而引发疲劳、体重减轻等症状。
然而,并发症并非都是如此明显。
在一些病例中,患者并未出现明显的症状,而是通过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意外发现。
这就要求医生在接诊时,要高度警惕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在预后方面,嗜铬细胞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为恶性以及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良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低。
然而,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差,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生活质量。
在分析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典型案例。
患者张先生,45岁,因“高血压、心悸、出汗”就诊。
经检查,发现右侧肾上腺一枚直径约4cm的肿瘤。
手术切除肿瘤后,张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然而,在术后随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张先生出现了肾上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和生活调整,张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肿瘤本身,还要关注患者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参与133例嗜铬细胞瘤病患的并发症及预后分析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这些细节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的管理是嗜铬细胞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肾上腺皮质癌ki67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罕见但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恶性的肿瘤,起源于肾上腺皮质。
该疾病通常在中年人中发生,且男性发病率稍高。
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估肿瘤的侵袭程度对于指导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近年来,关于肾上腺皮质癌的ki67标准的研究成果逐渐受到关注。
ki67是一种核心抗原细胞周期特异性蛋白,在调控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基于对ki67在肾上腺皮质癌中表达水平的测量和分析,开展了相关的临床应用研究,旨在为提高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的手段。
本文将对肾上腺皮质癌ki67标准进行概述及解释说明,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应用范围和局限性,并对未来ki67标准的发展进行展望。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引言部分给出研究背景和文章概要,明确了肾上腺皮质癌ki67标准的重要性和本文的结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对肾上腺皮质癌ki67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ki67的概述、测试方法以及与肾上腺皮质癌的关系。
第三部分将重点解释说明ki67标准的意义、应用范围和局限性,帮助读者理解其实际价值和局限性。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并对ki67标准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3 目的引言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认识肾上腺皮质癌ki67标准的框架。
通过概述肾上腺皮质癌及其治疗困境,在引言中提及相关研究中心思想"ki67标准"以及Article Title标题名称有关。
通过阐述本文各个章节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引导读者理解研究重点,并培养对文章主题感兴趣的态度。
最终,希望读者在本文阅读结束后能对肾上腺皮质癌ki67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加深对该领域研究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2. 肾上腺皮质癌ki67标准:2.1 ki67概述: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罕见但具有较高恶性程度的癌症,治疗效果与预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微创治疗张玉石【摘要】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has been the gold standard therapy for adrenal tumor since 1992. The improvements of endo-crine test and radiographic options that are used to evaluate adrenal lesion relevance ratio have promote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uture research may focus on secondary hypertension screening, subclinical situation of functional adrenal tumor,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hrough imaging tests and other methods. Subclinical hypercortisolis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identaloma and metabolism should be given particular importance.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has become the gold standard approach for adrenal benign tumor treatment. The indication for usage of this approach has extended and included adrenal carcinoma (tumor size ranging within 6-10 cm) and pheochromocytoma larger than 6 cm. Partial adrenalectomy mainly depends on surgeon's experience. In addi-tio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need further research. This paper reviews related studies.%随着内分泌学检查和影像学的进步,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增加,诊治标准逐步完善。
肾上腺ct增强显示标准
肾上腺CT增强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肾上腺腺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情况。
在进行肾上腺CT增强检查时,医生通常会注射含有碘的造影剂,以增强肾上腺组织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晰地显示肾上腺的结构和血管灌注情况。
在进行肾上腺CT增强检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
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肾上腺CT增强显示标准:
1. 肾上腺的解剖结构,通过增强CT可以清晰显示肾上腺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包括肾上腺的外形、边界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 血管灌注情况,增强CT可以评估肾上腺的血管灌注情况,包括肾上腺的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肾上腺的血液供应情况。
3. 肿瘤和病变,肾上腺CT增强还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肾上腺的肿瘤、囊肿和其他病变,通过观察造影剂在肿瘤区域的分布情况,可以对肿瘤进行定性和定位。
4. 弥散情况,肾上腺CT增强还可以评估肾上腺内的弥散情况,即造影剂在肾上腺组织内的扩散速度和范围,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肾
上腺组织的功能状态。
总的来说,肾上腺CT增强显示标准主要包括肾上腺的解剖结构、血管灌注情况、肿瘤和病变的检测,以及肾上腺组织的弥散情况。
通过这些标准,医生可以全面评估肾上腺的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
诊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标准操作流程和诊断标准可能会
因医院和医生的实际操作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应咨询医
生以获取最新的操作指南。
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的概念及治疗策略康晓征;陈克能【摘要】非小细胞肺癌是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约20%-50%会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脑、骨,肝及肾上腺.寡转移状态是一段肿瘤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时期,存在于局限性原发灶与广泛性转移之间的过渡阶段,转移瘤数目自限并且转移器官具有特异性.“寡转移”来源于微转移,肿瘤细胞已具有器官特异性,但尚不具备全身播散的遗传倾向.治疗寡转移状态的关键是局部控制,需要兼顾预防远处转移,治疗隐匿性转移灶、治疗寡转移灶和全身治疗结束后清除残留癌灶四个方面.本文旨在对“寡转移”概念在非小细胞肺癌常见转移脏器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ranks among the most prevalent malignancies and is the major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Nearly 2096-50% will accompany by metastatic disease and the most common ex-trapulmonary sites of distant metastases are the brain, bone, liver and adrenal gland. The oligometastatic state is a biologically mild tumor stage and a intermediate state in which spread may be limited to specific organs and metastases might be present in limited numbers. Oligometastases are thought to arise from micrometastases, which have been dormant for a period of time. Local control may be an crucial component of a curative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the following four clinical schemes: to prohibit metastases; to cure occult metastatic disease; to remedy oligometastases; and to deracinate any residual lesion after systemic therapy. This review aims to outline the concept of the oligometastatic NSCLC and its strategies of treatment.【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2(015)004【总页数】4页(P242-245)【关键词】肺肿瘤;肿瘤转移;治疗;放疗【作者】康晓征;陈克能【作者单位】100142 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胸一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142 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胸一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诊治与管理摘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是由于肾上腺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某种酶先天性缺陷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病。
90%~95%的CAH病例为21-羟化酶缺乏症。
临床表现谱系广泛复杂,主要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部分患儿伴有电解质紊乱及性发育异常。
诊断需依据临床表现、内分泌激素检查综合判断,基因检测是确诊CAH的金标准,新生儿CAH筛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治疗方法主要为皮质醇(包括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检测和评估。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病,由于肾上腺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某种酶如(如21-羟化酶、11β-羟化酶、3β-羟基脱氢酶)的先天性缺陷,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部分患儿伴有电解质紊乱及性发育异常。
90%~95%的CAH病例是CYP21A2基因变异引起的21-羟化酶缺乏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
欧美国家患病率为1/(14 000~18 000);我国于2007年开始新生儿筛查,患病率为1/12 200。
随着国内外新生儿CAH筛查的开展,大大降低了该病新生期的死亡率。
CAH的诊治与管理极具复杂多元化,包括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婴儿期肾上腺危象的预防和处理、儿童期为保证正常线性生长的治疗、青春期为保证正常青春发育和远期生殖能力的处理、远期代谢合并症的预防和监控、心理和生命质量的干预,几乎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本文主要论述21-OHD的诊治,以提高广大基层医师对该病的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
一、CAH的病理机制与所有酶缺陷的遗传代谢病一样,不同酶缺陷的CAH将发生相应类固醇激素(终产物)的缺乏和所缺陷酶的相应阶段的前体(中间代谢产物)堆积和旁路代谢亢进所致产物增多,引起不同的症状。
CAH 是由于代谢过程中某种酶先天缺陷引起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合成的皮质醇完全或部分缺乏,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馈调节,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和雄激素的过度生成。
疾病名:嗜铬细胞瘤英文名:pheochromocytoma缩写:别名:chromophile tumor疾病代码:ICD:M8700/0概述: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发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故可发生自颈交感神经链至盆腔的部位。
这些细胞产生血管活性的胺类。
肾上腺素仅产生于肾上腺髓质及主动脉旁体(organs of Zuckerkandl)的肿瘤,而正肾上腺素产生于交感神经链的肿瘤。
绝大多数小儿的嗜铬细胞瘤手术时约为 4~6cm,切面呈棕黄至浅褐色,被受压的正常肾上腺组织完整包绕,有出血或囊性坏死区。
镜下检查很难鉴别为良性或恶性,主要根据临床,如有复发或转移,则认为是恶性。
在小儿很少是恶性,但较成人更多见肾上腺外病变,约占30%,常见部位是主动脉分叉部及主动脉旁体。
术中及术后即刻死亡多由于未发现有第2 个肿瘤。
在小儿嗜铬细胞瘤另一特点是,有更多家族遗传及并发多发内分泌肿瘤。
流行病学:本病占儿童高血压 1%,嗜铬细胞瘤精确的发病率不清楚。
国外统计尸检发现率为0.094%~0.25%,占高血压的0.4%~20%,国内发病率估计不低于国外水平。
以20~50 岁为多见。
病因: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发育生长有直接关系。
有些嗜铬细胞瘤与遗传因素有关,且常伴其他疾病,如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节性硬化症、Sturge-Weber 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病等。
发病机制:嗜铬细胞瘤多为良性,多数为单发,也可以多发,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周围血管丰富,直径一般在2~6cm,重量多在100g 以内,但有体积很大者。
镜下肿瘤细胞较大,形态不规则,胞浆中颗粒较多,可被重铬酸盐染色,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单从形态上不能鉴别,只有广泛浸润邻近脏器或组织,以及在正常无嗜铬细胞的器官和组织内发生转移才能确诊为恶性。
肾上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摘要: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影响相关激素的分泌,导致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
肾上腺肿瘤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主要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其中肾上腺良性肿瘤较为常见。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一直是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的主要手段。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创口变小,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大大缩短,但仍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
药物保守治疗则是根据肿瘤类型和发展情况使用药物,其风险较小,但存在副作用及疗效不佳等问题。
因此,本文根据目前肾上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进展情况,对各治疗方案效果及优缺点进行阐述,为肾上腺良性肿瘤患者制定最适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参考。
肾上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双肾上方,由内部的皮质和髓质组成。
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和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影响人体的代谢、水盐平衡和性发育等;而肾上腺髓质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刺激心脏、提高血压和促进脂肪代谢等。
肾上腺疾病往往会影响相关激素的分泌,导致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
其中,肾上腺良性肿瘤例如腺皮质腺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则比较罕见,也比较危险,因为它们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心脏病变、心血管衰竭等。
临床上,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有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其目标是通过减少激素的分泌,达到缩小腺瘤和减轻症状的效果,但药物治疗的效果较慢,不能彻底治愈腺瘤,而且副作用比较大,例如易引起骨质疏松、影响免疫等。
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但也存在创伤、瘢痕、复发等问题。
因此,本篇论文将介绍肾上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前景,以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理论支持。
偶发肾上腺占位的影像学诊断策略高井海;高凌云;车舒平【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4【摘要】Adrenal lesions are often encountered incidentally in clinical practice.Although most of these lesions are benign,malignancy possibility needs to be excluded.Therefore,the initial clinical workup is to exclude aggressive character-istics suggesting malignancy and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predictive of the most common benign lesion,an adrenal adenoma.Predicting a benign adenoma using a variety of imaging modalities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using CT,contrast enhanced CT,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An adenoma can be predicted if a homogenous soft tissue adrenal mass demonstrates low attenuation(<10 Hu)on unenhanced CT,demonstrates an absolute enhancement washout of ≥60%and/or relative enhancement washout of ≥40% on adrenal washout contrast enhanced CT,or demonstrates signal loss in opposed-phased MRI.The advent of spectrum CT and PET-CT provides new methods and ideas for accurate diagnosis of adrenal mass.%在影像临床工作中偶发肾上腺占位极为常见.这些病变尽管大多为良性,仍需排除潜在的恶性可能.因此,临床的首要工作是排除恶性肿瘤的侵袭性特征,并确定最常见的良性病变肾上腺腺瘤.CT、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多种成像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果CT平扫肾上腺占位低衰减(<10 Hu),增强CT绝对廓清比≥60%和(或)相对廓清比≥40%及MRI反相位序列信号降低,则提示为腺瘤.能谱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迅猛发展为肾上腺占位精确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及思路.【总页数】5页(P799-803)【作者】高井海;高凌云;车舒平【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西宁810007;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护理部,西宁810007;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室,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相关文献】1.肾上腺占位的影像学诊断 [J], 龚君雄;董其龙2.CT偶发肾上腺肿块的管理--美国放射学院(ACR)偶发病变委员会白皮书 [J], William W. Mayo-Smith;Julie H. Song;Giles L. Boland;Isaac R. Francis;Gary M. Israel;Peter J. Mazzaglia;Lincoln L. Berland;Pari V. Pandharipande;张惠茅3.肾上腺静脉取血术在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性库欣综合征并双肾上腺占位诊断中的应用 [J], 平凡;童安莉;张晓波;邢小平4.肾脏偶发性占位性病变影像学分析 [J], 高保华;王永栋;宋其军;黄奋人5.新生儿肾上腺囊性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观察 [J], 彭芸;曾津津;孙国强;时胜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