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导论
- 格式:doc
- 大小:977.00 KB
- 文档页数:5
城市规划导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城市规划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城市规划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城市规划方法解决问题的技能,提升学生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学生对城市规划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城市规划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介绍城市规划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2.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城市规划的公平性、可持续性、人性化、综合性和动态性等基本原则,学习城市规划的预测、评估、决策和实施等基本方法。
3.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了解城市规划的规划体系、规划类型和规划过程,熟悉城市土地利用、交通、公共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内容。
4.城市规划的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借鉴其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城市规划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城市规划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和挑战。
3.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实验法:通过城市规划设计的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城市规划导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框架。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城市规划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和动画等,生动展示城市规划的案例和实践。
(一).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为城市规划提供有关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区域规划的内容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如下几个主要方面:(一)区域规划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包括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
区域发展战略既有经济发展战略,也有空间的开发战略。
制定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通常把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远景目标和分阶段的目标,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人口控制指标,一、二、三产业大体的就业结构,实施战略的措施或对策作为研究的重点。
(二)区域规划布局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地域经济空间结构,科学布局生产力,是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
区域规划要对规划区域的产业结构、工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区分布状况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
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对照当地生产发展的条件,揭示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和行业,以及重点的发展区域。
(三)区域规划体系规划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是社会生产力和人口在地域空间组合的具体反映。
城镇体系规划是区域生产力综合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和协调各项专业规划的重要环节。
城镇体系规划研究城镇体系演变过程,现状特征,预测城镇化发展水平。
(四)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公用性等特点。
基础设施对生产力和城镇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有重要影响。
区域规划要在对各种基础设施发展过程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测未来对各种基础设施的需求量,确定各种设施的数量、等级、规模、建设工程项目及空间分布。
(五)区域规划土地利用准确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组织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对各类用地在空间上实行优化组合并在时间上实行优化组合的科学安排,是实现区域战略目标,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在未上城市规划导论课之前,我对城市规划这门专业的认识仅仅是设计规划城市而已,并不知道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字面上这么简单,在上完这个学期何宇珩老师教导的导论课以后,感觉自己受益匪浅,现在我来谈谈现在对城市规划这个专业的理解与自己的一些认识。
首先是我对城市规划的定义认识,在不同的国家城市规划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其实刚开始听老师讲的时候我心里有点晕了,我们该如何定义理解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呢,也觉得其他国家的定义很好,我个人比较喜欢美国那边的城市规划定义: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不过想想我们国家的经济历史发展状况,我不就觉得他们那边的定义能套在我们头上,我们国家城市规划的定义是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我感觉艺术方面不给力,我觉得我们城市是人居住的地方,是满足我们人类生存,生活的地方,建设城市应该与人文建设同步,我觉得现在我们的城市都集中在以经济为主上了,有些城市虽然美丽,但缺少属于自己城市的气息,让人愤青啊~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同学认为学完城市规划以后出去做规划师会很爽,我们甚至幻想自己手提公文包,拿着钢笔,指点江山的飒爽英姿,但当我们听到老师对城市规划的介绍后就有点泄气了,因为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根本不能像我们想象之中的那样随意“指点江山”,不过不像以前古人这么古板,不过他们说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倒是挺欣赏的。
城市规划,按行政层级分为国家级规划、省(区、市)级规划、市县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按所覆盖时间的长短分为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我们是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分区规划进而完成一段时期的城市规划,并不是随自己意愿进行编制。
城市规划导论专题作业班级:城规131成员:曾文 201303093鲁嘉宁 201303086张璐瑶 201303081杜佳彬 201303098李茹佳 201303087指导老师:田华城市规划导论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与生产力的发展密不可分,原始社会的人居无定所,过着狩猎迁移的生活,直到原始畜牧业的出现,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生产力大幅提升,人们开始聚合而居,形成了早期的聚落,出现了基本的功能分区,我认为形成了城市的原型或者叫最原始的城市,城市的初步形成应该是在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后,发达的农业是城市产生的必要条件,农业的提高导致了剩余产品的出现,形成了私有制,而私有制的产生必然产生贫富分化,产生阶级,而上位者为了保护私有财产而筑城,形成了早期城市,例如我国的商周都城,欧洲的罗马,两河流域的伊瑞杜。
城市的发展依然是建立在生产力的发展上的,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古代城市的发展,可从原始社会奴隶制度城市的形成一直蔓延到封建制度的完结,特点明显,依靠农业经济为主,城市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结构简单,水平低。
二是近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迅速,变化剧烈,结构趋于复杂化,依托科学技术发展,时间从封建制度的解体至今。
古代国内外城市的形成大同小异,我国古代城市为尊显皇权,城市规划等级森严,中轴对称,分区明确,围绕皇权为中心,以隋唐长安城为典型,纵向11道,横向14道,2道路把城分为109坊和两个市,皇城在城中心,外郭从东南西三面拱卫皇城,充分体现封建社会鲜明的等级秩序结构,而国外城市多依靠山水建城,同时崇拜宇宙,神明。
以西亚古巴比伦城为例,巴比伦城沿幼发拉底河建设,城中的神庙为城市的中心,崇尚神明的正对夏至日方向,贯穿全城的普洛采西大道,而平民居房低矮密集,形成强烈的宇宙崇拜和宗教政治特征。
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外就相差很大,源于制度发展的不同,中国是被迫打开国门,迎接的现代艺术。
而西方国家多是自主发展的,所以西方的城市更有传承性。
-城市规划导论课件 (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深,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而学习城市规划导论课件,为我们更好地认知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一、城市规划导论的简介城市规划导论是城市规划学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城市规划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技术。
它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入门课程,为城市规划专业学生提供系统认识城市规划本质和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城市规划技术和手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及评估。
二、城市规划导论课件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导论课程是理解城市规划领域核心概念和方法的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城市规划导论课件来了解城市的功能和格局,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和战略定位。
再通过合理利用土地利用、交通、绿化、建筑、水利等相关手段形成一个“绿色、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三、城市规划导论课件的内容城市规划导论课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概念、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形态与城市演变、城市规划政策与规划法律、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市场营销、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论等。
这些都是学习城市规划领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关注实践应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城市规划方案。
四、城市规划导论课件的学习方法学习城市规划导论课件的方法有很多种,首先是教师讲授,给学生讲解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其次是学生自习,学习资料包括课本、专业期刊、学术论文和实践案例等。
还可以在相关课程实践环节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和体验城市规划的具体工作。
五、结语城市规划导论课件的学习对于城市规划专业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一步,它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能加深对城市规划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及方法。
通过学习城市规划导论,我们可以为城市规划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城市规划导论八1、我国最早得具有一定规划格局得城市雏形大约出现在4000多年前。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最核心得内容就就是“辨方正位”、“体国经野”与“天人合一”、亦即三个基本观念——整体观念、区域观念以及自然观念。
3、19世纪末西班牙人马塔就提出“带型城市”理论打破传统城市“块状”形式得固有模式。
1922年法国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她写得《明日得城市》与1933年写得《阳光城》中主张用高层低密度得办法来解决城市中心区得拥挤问题。
她还主张采用高架立体式得道交通系统。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广亩城市”设想主张采用极低得居住密度来安排居住用地。
在城市内部结构方面法国人戛涅尔于20世纪初提出得“工业城市”设想第一次吧现代城市得功能在用地上做了明确得划分并且就是各种不同功能得用地通过道交通格有机得联系起来。
4、随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得发始了农业活动得比重逐渐下降、非农活动得比重逐步上升得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得变动相适应所产生得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上升得过程就就是城市化。
5、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速度快且呈持续加速得趋势;(2)以20世纪中叶为界城市化发展得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大城市迅速膨胀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居于越来越重要得主导地位。
6、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有以下特点:(1)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总规模有较大增加城市化发展成就巨大;(2)城市化发展过程曲阶段性特征明显;(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与城镇发展基本上就是积极、合理、有序得;(4)与世界其她国家相比较中国城市化发展尚处在较低水平;(5)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较为明显。
7、1918年芬兰沙里宁提出“有机分散”理论就是为缓解由于功能过分剧中所致得各种城市问题。
8、20世纪6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分析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密集现象时援用希腊城邦名称将之命名为“Megaloolis”即大城市连绵区。
城市规划导论八1.我国最早的具有一定规划格局的城市雏形大约出现在4000多年前。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和“天人合一”、亦即三个基本观念——整体观念、区域观念以及自然观念。
3.19世纪末西班牙人马塔就提出“带型城市”理论打破传统城市“块状”形式的固有模式。
1922年法国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他写的《明日的城市》和1933年写的《阳光城》中主张用高层低密度的办法来解决城市中心区的拥挤问题。
他还主张采用高架立体式的道交通系统。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广亩城市”设想主张采用极低的居住密度来安排居住用地。
在城市内部结构方面法国人戛涅尔于20世纪初提出的“工业城市”设想第一次吧现代城市的功能在用地上做了明确的划分并且是各种不同功能的用地通过道交通格有机的联系起来。
4.随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始了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所产生的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5.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速度快且呈持续加速的趋势;(2)以20世纪中叶为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大城市迅速膨胀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主导地位。
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有以下特点:(1)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总规模有较大增加城市化发展成就巨大;(2)城市化发展过程曲阶段性特征明显;(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发展基本上是积极、合理、有序的;(4)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城市化发展尚处在较低水平;(5)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较为明显。
7.1918年芬兰沙里宁提出“有机分散”理论是为缓解由于功能过分剧中所致的各种城市问题。
8.20世纪6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分析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密集现象时援用希腊城邦名称将之命名为“Megaloolis”即大城市连绵区。
《城市规划导论》结课作业
一、必答题目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
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国际
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国内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
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
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
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城市的复杂巨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
指建筑的话那能考虑的应该是几何和函数类的,利用函数可以构造各种函数图像形的建筑比如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构造拱状建筑;几何类的可以由长度和角度来构造比较稳固的建筑形态,如三角形。
道路设计方面的应该可以靠数学来算出达到最好效果的规划支出的最小成本,让道路,公共设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比如道路可以尽可能的缩短距离但又不能影响交通,设施要用在必要的地方,以此来尽可能的减少成本。
用数学来参与城市规划是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加完美的。
二、选答题2
武汉的《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用地(居住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