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物理复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293.50 KB
- 文档页数:12
专题五市重点高中高二物理高分对策精讲精练: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3)直至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5)应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脸直接总结出来的.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脸为基拙,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③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例1】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②③①④〔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B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说明: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有的同学总认为“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大,惯性大,速度小,惯性就小”,理由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不容易停下来,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把“惯性大小表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理解成“惯性大小表示把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的难易程度”,实际上,在受到相同阻力的情况下,速度大小不同的质量相同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减小量是相同的,这说明它们的惯性是相同的,与速度无关。
高考物理上海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汇编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A.1t时刻小球动能最大B.2t时刻小球动能最大C.2t~3t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D.2t~3t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2.下列单位中,不能..表示磁感应强度单位符号的是()A.T B.NA m⋅C.2kgA s⋅D.2N sC m⋅⋅3.如图所示,质量m=1kg、长L=0.8m的均匀矩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现用F=5N的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它翻下桌子,力F做的功至少为( )(g取10m/s2)A.1J B.1.6J C.2J D.4J4.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5.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A .伸长量为 1tan m gkθ B .压缩量为1tan m gk θ C .伸长量为1m gk tan θD .压缩量为1m gk tan θ6.一物体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从0t =时刻起,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在物块上,且F 的大小随时间从零均匀增大,则下列关于物块的加速度a 、摩擦力f F 、速度v 随F 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7.如图所示,质量为1.5kg 的物体A 静止在竖直固定的轻弹簧上,质量为0.5kg 的物体B 由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B 与A 刚好接触但不挤压.现突然将细线剪断,则剪断细线瞬间A 、B 间的作用力大小为(g 取210m /s )( )A .0B .2.5NC .5ND .3.75N8.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v 0=1 m/s 的速度运动,现将一质量m =0.5 kg 的物体从传送带左端放上,设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1,传送带两端水平距离x =2.5 m ,则运动时间为( )A .1sB .2sC .3sD .4s9.小华用手握住水杯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杯子受到的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 .杯子受到的压力是杯子形变产生的C .杯子和手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D .手给杯子的压力越大,杯子受到的摩擦力越大10.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思维导图一、牛顿运动定律 1、重要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动力学牛顿第 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惯性物体的固有属性 大小决定与物体的质量内容 0==>0=a F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公式∑maF =两个外力作用直接合成三个及三个以上力作用:正交分解特性 瞬时性:a 和F 瞬时对应矢量性:a 和F 同向独立性:各力独立作用应用直线运动中的处理方法 圆周运动中的处理方法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速度的计算天体质量的计算 重力加速度g 随h 的变化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1. 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合=2. 公式:F ma合理解要点: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①因果性: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②方向性:a与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三)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可写为F F=-'1.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方向;③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并将其余分解到两坐标轴上;④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⑤统一单位,计算数值。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目录第1讲牛顿运动定律 (1)第2讲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7)第3讲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14)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结构第1讲牛顿运动定律内容梳理【概念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或__________状态,除非有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揭示了力不是维持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__________的原因。
(2)惯性:物体自身具有保持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
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__________,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__________。
2.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与物体受到的__________成正比,同物体的__________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__________1 N的物理意义: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产生1 m/s2加速度的力为1 N。
(3)国际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7个基本单位分,力学中有3个:长度单位米、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热学中有2个: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电学中有1个: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光学中的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
用基本物理量的单位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推导出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__________。
(4)揭示:是__________惯性的大小的唯一量度。
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F和反作用力F′总是__________相等、方向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考试内容和要求一.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第一定律的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或的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也不是维持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的原因,也就是产生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与外部条件无关,因此该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典型例题】1.(2005广东)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2.(2006广东)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3.(2003上海理综)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要填写序号即可)。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
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2.牛顿第二定律(1)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同成正比,同成反比,而且加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十年高考真题汇总选择题1.(2019•海南卷•T5)如图,两物块P 、Q 置于水平地面上,其质量分别为m 、2m ,两者之间用水平轻绳连接。
两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µ,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现对Q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使两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轻绳的张力大小为A.2F mg μ-B.13F mg μ+C.13F mg μ-D.13F 2.(2018·新课标I 卷)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 表示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 和x 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3.(2012·海南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的质量和速度大小的乘积成反比B.物体所受合力必须达到一定值时,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C.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作用力中任一个的大小成正比D.当物体质量改变但其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时,物体水平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4.(2014·北京卷)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
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受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受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5.(2011·上海卷)如图,在水平面上的箱子内,带异种电荷的小球a 、b 用绝缘细线分别系于上、下两边,处于静止状态。
地面受到的压力为N ,球b 所受细线的拉力为F 。
剪断连接球b 的细线后,在球b上升过程中地面受到的压力A.小于NB.等于NC.等于N+FD.大于N+F6.(2016·上海卷)如图,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沿图中的A.OA方向B.OB方向C.OC方向D.OD方向7.(2012·新课标全国卷)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考试内容和要求一.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第一定律的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或的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也不是维持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的原因,也就是产生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与外部条件无关,因此该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典型例题】1.(2005广东)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2.(2006广东)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3.(2003上海理综)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要填写序号即可)。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
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2.牛顿第二定律(1)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同成正比,同成反比,而且加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
ΣF=ma(2)1牛顿=1千克·米/秒21N的物理意义:。
(3)第二定律的深入理解①定律深刻阐明了加速度和外力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因果关系: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因,加速度是果。
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或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瞬时关系:加速度与外力(或合外力)定量定向相应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定律中所说的“物体”应是可被当作质点来看待的物体或物体系。
③定律给“质量”以科学的含义:“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④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不能用来处理微观粒子和高速物体的运动。
【典型例题】4.关于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方向总是和它所受合力的方向一致(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总是和它所受合力方向一致(C)物体所受的合力保持不变其速度也保持不变(D)物体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时其速度也一定逐渐增大5.(2002上海)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B)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C)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D)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6.(2002春招)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楔A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水平力F作用在木楔A的竖直平面上,在力F的推动下,木楔A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上滑动,则F的大小为()(A)m(a+gsinθ+μgcosθ)/cosθ(B)m(a-gsinθ)/(cosθ+μsinθ)(C)m(a+gsinθ+μgcosθ)/(cosθ-μsinθ)(D)m(a+gsinθ+μgcosθ)/(cosθ+μsinθ)7.如图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 的作用。
已知物块P 沿斜面加速下滑。
现保持F 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 )(A )一定变小 (B )一定变大(C )一定不变 (D )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8. 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 、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 右运动。
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A )a 变大(B )不变(C )a 变小(D )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 变化的趋势9. (2004广东)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1、2、3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
现用大小相同的外力F 沿图示方向分别作用在1和2上,用F/2的外力沿水平方向作用在3上,使三者都做加速运动,令a 1、a 2、a 3分别代表物块1、2、3的加速度大小,则( )(A )a 1=a 2=a 3(B )a 1=a 2,a 2>a 3(C )a 1>a 2,a 2<a 3(D )a 1>a 2,a 2>a 3 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2)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共同点: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都是等值、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①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受力物体相同,施力物体不相同。
②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但一对平衡力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典型例题】10.(1999广东)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知()(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11.(2003春招)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的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两类问题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12.(1994上海)假设汽车紧急制动后所受到的阻力的大小与汽车所受重力的大小差不多。
当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时,突然制动,它还能继续滑行的距离约为()(A)40米(B)20米(C)10米(D)5米13.(2004全国)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 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A)t1<t2<t3(B)t1>t2>t3(C)t3 >t1>t2、(D)t1=t2=t314.(2007上海)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
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斜面的倾角α;(2)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t=0.6s时的瞬时速度v。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就可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15.(1996上海)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m,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约为()(A)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B)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C)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D)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16.(2002全国)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
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 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
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 1.2s。
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
17.(2007上海)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小环的质量m;(2)细杆与地面间倾角α。
多个过程:18.斜面长10米,高6米,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斜面底部受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F =100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
2秒内物体在斜面上移动了4米,2秒末撤去F,求撤去F后,经多长时间物体返回斜面底部?2.考虑阻力的落体和上下抛运动19.A为实心木球,B为实心铁球,C为空心铁球,三球中A和C质量相等且小于B 球质量。
现A、B、C三球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且受到的阻力相同,则三球落地时间是()(A)三球同时落地(B)B先落地,A最后落地(C)A、B同时落地,C最后落地(D)A、C同时落地,B在A、C前落地20.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最后又落回原处,若考虑空气阻力,且设阻力在整个过程中大小不变,则物体()(A)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一定大于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B)上升过程最后1s内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下降过程中最初1s内位移的大小(C)上升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一定小于下降过程所需要的时间(D)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下降过程的平均速度3.超重和失重当物体存在向上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线的拉力)大于它所受重力的现象就是超重;当物体存在向下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线的拉力)小于它所受重力的现象就是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线的拉力)等于零时就是完全失重状态。
【典型例题】21.为了研究超重与失重现象.某同学把一体重秤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他站在体重秤上随电梯运动并观察体重秤示数的变化情况.表中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秤的示数(表内时间不表示先后顺序),若已知t时刻电梯静止,则()(A)t1和t2时刻该同学的质量并没有变化,但所受重力发生变化(B)t1和t2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C)t1和t2时刻电梯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D)t3时刻电梯可能向上运动22.(2005北京春季)如图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容器在下述几种运动中始终保持平动,且忽略空气阻力,则()(A)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滴水(B)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C)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D)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不向下漏水23.如图所示,斜面体M始终静止在水平面上,当物体m沿斜面体下滑时()(A)若m匀速下滑,M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B)若m加速下滑,M对地面的压力小于(M+m)g(C)若m减速下滑,M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g(D)无论m怎样下滑,M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M+m)g24.(2005全国)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大小为g/3,g为重力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