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课程开设指导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XXX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用)为了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潮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我校从2007年秋季开始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
为了保证我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制定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并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此方案。
第一部分总纲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学校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必须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深化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立足我校实际,吸取省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我校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营造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2007-2010年我校实施新课程的目标任务是:1.突出强调普通高中课程“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多样性。
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
把培养目标的健全人格和公民基本素养作为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促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落实。
3.完成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的交流,通过实践、反思,积累我校新课程实施经验,完善我校新课程实施体系,促进新课程在我校的稳步实施。
4.制订我校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重建新课程条件下的班级管理,建设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建学校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文化,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
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参照《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我市的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和国内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有益经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行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厦门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实现高中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课程的性质、培养目标、实施要求㈠.课程性质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㈡.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㈢.实施要求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⒈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⒉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⒊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文科数学)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文科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原则,参照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数学)》,结合福建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际,确定福建省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系列1的内容。
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⑤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
④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新高考】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I课程设置方案一、课程简介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把地理科目包括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中,与之配套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对地理课程共设计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
3个必修模块,是全体学生共同必修的地理课程。
每个模块2学分(36课时),共计6学分。
和现行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比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的3个必修模块涵盖了高一地理(必修)和高二、高三地理(选修)的大部分内容,还增加了部分现行教学大纲中没有的知识点,内容增加、课时减少,教学难度相应加大。
必修模块中,《地理1》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紧扣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在突出自然地理内容时,又注意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地理2》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主要阐述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的内涵。
《地理3》以区域为载体,选择典型案例,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同时介绍了体现时代气息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7个选修模块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属于文、理兼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属于技术范畴,文、理兼有。
每个模块2学分(36课时)。
二、课程设置根据《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陕西师大附中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我校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所需要达到的要求,准备为学生开设3个地理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I模块的全部课程。
为保证教学秩序,我们建议,高一学年上学期学校只设置必修内容,按正常的行政班教学。
以后逐步增设选修内容,选修I 尽可能少跨班或不跨班,选修II学生可跨班级选修。
1.课表安排表1 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课程开课计划表2.教师安排必修模块继续按照学校的正常课程安排思路,即每位高中老师都要了解新课程,都能讲授新课程的必修课。
选修I课程的课程评价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着力开发校本课程(选修I)。
校本课程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特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一、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评价标准、课程方案评价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
(1)课程设置评价标准l、满足社会、地方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对学生学识和能力的需求。
2、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校本课程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体现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应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和条件,努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应体现课任教师的个性、才华,弘扬学校特色。
(2)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3)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年12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学习任务群/(二)学习要求/五、学业质量标准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附录高中语文素养水平描述/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学生应在语文课程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和言语经验积累,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养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
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基本理念1.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祖国语文是学生和国民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增进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实施高中新课程情况汇报高中新课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等方面,是全新的挑战。
三年来,我校在上级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在构建富有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广大教师积极的探索,努力实践,现就我校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实施过程中的困惑、教学质量现状等方面做总结汇报。
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情况。
2021年秋开始,我校高一开始进入新课程,到目高中全部参加新课程实验。
三个年段学生共1458人,直接参与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教师92人。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和《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试行)》,全面启动课程改革。
1、加强领导,我校在2021年上半年学期结束前,选派人员至课改实验区学习观摩,酝酿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方略,为我校顺利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成立了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实验研究工作、校本课程开发、教与学评价工作、组织管理工作以及教师培训工作等,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我们本着“积极、稳妥、有序”的策略原则,结合我校实际,认真研学高中课改与发展的新理论及其各科《课程标准》,重点抓好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审慎有序的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探索对策,在反思中寻求发展。
3、三年来,我们坚决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分学段进行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每一学段结束后,进行考试测验和综合评定给出总成绩并认定学分。
按国家新课程方案要求开齐了八大领域[语言与文学(包括语文和外语)、数学、人文与社会(包括政治、历史和地理)、科学(包括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包括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包括美术、音乐和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保证了新课程的落实。
202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21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2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2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6号)精神,为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地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
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省份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资源体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一)构建河北特色课程体系。
结合河北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落实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开阔国际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高课程行政管理能力。
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下,构建我省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成绩上传及网上学分认定操作步骤一、登陆1、打开校园网,点击如下链接:2、在用户名框中输入用户名(在校园网上查询)和初始密码。
3、修改密码方法:二、模块成绩上传方法一:1、进入成绩上报界面并填入成绩:方法二:1、模块修习成绩报送前准备:下载模板文件,以备课组为单位填写成绩,并保存。
2、上传成绩:点击“成绩管理”下的“原始成绩导入”,设置好“考试”,“模块”(模块只能选所教学的模块!!.............),点击“浏览”,打开已输入好成绩的模板文件,然后点击“开始导入”按钮。
3、显示如下提示信息,说明成绩导入成功。
(如出错,根据错误信息进行纠正。
)所输入的成绩可以在“成绩报表”栏中查看。
三、学分认定三步骤1、进行综合表现评定设置好全班的默认评定后,展开班级的学生,对个别的学生进行评定修改。
2、进行修习课时评定3、生成学分认定查看结果打开“学科模块修习成绩认定登记表”。
①②③④⑤设置全班的默认评定⑥①②③ ④⑤⑥①② ③ ④⑤⑥⑦登录名关联教师登录名关联教师登录名关联教师caijiapu 蔡家谱jmmajianying 马建英tangbin 唐兵caiqixiang 蔡其翔jmyewei 叶薇wangbaoguo 王宝国caoguizhen 曹桂祯jmzhanglirong 张丽荣wangcheng 王晨chendan 陈丹jmzhangyanmei 张艳梅wangsiqiao 王思俏chenfeiqing 陈蜚箐jmzhangyu 张玉wangxiaohui 王晓辉chengangsheng 陈刚声jmzhukaitong 朱开通wangxiuchun 汪秀春chengshihong 程世宏laichunkui 赖春葵wangyunya 王韫雅chengyanjie 陈彦杰li_zhihong 李志鸿wangzhongwei 王中伟chenjunqiao 陈俊巧liangjianxiu 梁建秀wanhong 万虹chenjunying 陈俊英lianshuicheng 连水城wenyirong 温银榕chenliduan 陈丽端liaotanlin 廖潭林wuchunling 吴春玲chenmiaoyang 陈妙阳lichongming 李聪明wujingyi 吴静怡chenqingjun 陈庆军lidanyou 李淡猷wulifang 吴莉芳chenshaofeng 陈绍锋liguofu 李国富wuningyu 吴宁榆chenshaoqiang 陈绍强liguohong 李国洪wuwenzhan 吴文展chenxixi 陈茜茜lihuaimin 李怀闽wuzhiqing 吴志青chenyongchun 陈永春lin_xiaoying 林小英wuzilong 吴子龙chenzongyun 陈宗云linannan 李楠楠xiaguangming 夏光明daisaihong 戴赛红linbaobei 林宝贝xiaodong 肖东dingning 丁宁linfanglan 林芳兰xiarong 夏蓉dingshijie 丁仕杰linmiqing 林米晴yangailan 杨爱兰dingshili 丁世立linqingqing 林青青yangchaoyang 杨朝阳fangchaofei 方超飞linsong 林松yangfengmi 杨凤敏fangxin 方昕linyongqing 林永庆yangyinxiang 杨银湘fanshuhong 范书宏lipingyan 李萍艳yangzhengguo 杨正国fengdelin 冯德林liuhaijiang 刘海江yaobaoyu 姚宝玉fuyihua 付玉华liujiying 刘吉英yaolinhua 姚林花gaoxiaoyan 高小燕liulihua 刘丽华yeatong 叶阿通gonghongyang 龚洪洋liuqiaoping 刘巧平yefeng 叶锋hananna 韩安娜liuqianfang 刘千方youhuarong 尤华蓉handong 韩冬liuqingqing 刘青青yuanwenyuan 袁文元honghanjie 洪汉杰liuwei 刘伟yuliang 余亮hongzhiyong 洪智勇lixueqing 李雪卿yuzhiyong 于智勇huangmingzhong 黄明洲liyaobiao 李耀标zengzhihui 曾志慧huangquanshui 黄泉水liyejian 李叶剑zhang_zhiyong 张志勇huangxiaolu 黄小露lizhejing 李泽晶zhangenfeng 张恩锋jianghongrong 蒋红蓉lizhengtong 李争童zhangqinyong 张勤勇jiangliying 蒋丽英lizhenyu 李振宇zhangtianrong 张天龙jiangwenwei 蒋文炜luowenming 罗文明zhanguiying 詹桂英jiangyingying 蒋英英majianying 马建英zhengshunlai 郑顺来jinchunxin 金春欣maxiaochen 马孝臣zhiyoulin 支友林jmhongwei 洪伟mayuhui 马玉辉zhongliangfa 钟良发jmhuangyi 黄仪niuzhijie 牛志杰zhouyuxiang 周宇翔jmhuangzhijian 黄志坚pandengyuan 潘登远zhujun 朱钧jmlidanyou 李淡猷ranying 冉英zhuwanrong 朱万容jmlihua 李华shijianjun 时建军zoubiao 邹标jmlinying 林英songhong 宋红zoufangyun 邹方云jmlixiaoyu 李小瑜suchendong 苏晨东suyayu 苏亚瑜。
对高中开设选修I课程的几点建议标签:新课程改革;高中;选修I;开设;整体情况;考纲要求;限选模块我省自2010年秋季启动高中课程改革,到2011年秋季课改年级将进入高二年级。
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在高二上学期将逐步进入选修I课程的学习,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在高二下学期也将开始选修I课程的学习。
高中选修I课程的设置是本次课改最复杂、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反映课改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和提高课程选择性理念的课程结构,各个学科选修系列、模块(专题)数量众多、体系繁杂,侧重点各不相同。
同时,课程标准实验版高考试卷结构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试题分为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选考部分主要是针对选修课程的知识内容。
这些都凸显了选修课程科学合理设置的重要性。
因此,学校如何确保既能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取得必要的选修学分,又能兼顾高考选拔考试的客观要求,满足具有升学愿望学生学业发展的需要,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稳定,是反映学校课程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及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可以说,选修课程的开设成功与否,是确保课改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鉴于此,本文在假设我省高考采用教育部命题的前提下,拟在对全国课程标准实验版高考大纲(以下简称高考大纲)及部分省市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省高中学校选修课程开设的建议。
国内选修I课程开设的整体情况目前,全国进入课改的省份对选修I课程的设置均从高考命题范围及学生发展需求的二维角度进行省级统筹。
具体而言,不论高考是否自主命题,对于选修I模块的设置基本上都是根据高考命题范围,由省里统一确定限定选修的模块或范围,各校必须全部开设。
高考范围之外的模块作为各高中学校的自主选择模块(或任意选修模块)。
例如,浙江是自主命题,根据高考命题范围,由省里出台文件,将选修I课程分为A、B、C三个等级,指导学校的选择开设。
黑龙江省采用全国卷,将选修I课程分为内容一、内容二、内容三,内容一是高考的选考范围,要求全省必须开全内容一。
夯实基础\优化思路\重视实验\提高能力论文摘要:经过三年高考自主命题,从高考命题者到教师乃至学生都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新一年高考复习工作已吹响号角,我们面临了新的问题。
如何在新的一年高考备考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是我们每一个施教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复习思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大的中学化学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更新教育理念,深入教学研究和改革,致力自身知识的更新,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模式。
因此,如何开展化学教学复习工作呢?2011年福建的高考延续了前几年综合考试的模式,通过三年课改区的高考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我们认为在复习工作中只有做到方向性、目的性明确,才能做到有日放矢,事半功倍之效。
为此以“一个中心、二条思路、三个关系、四点注意”为思路来开展复习工作。
一、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的夯实是我们复习的工作中心,高考改革虽然强调了由过去的比较注重知识考查向以能力考查转变的命题思路,但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能力尽管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
离开了化学基础知识这一载体,学科所贯彻的各种思维方法的形成将失去基石,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这就要求我们为人师者应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去年和今年即将出版的“考试说明”,细化说明,把握方向,纵横对比,分析异同,综合要点,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落实练评,在练评时应多“广积粮”,切忌“深挖洞”。
对考纲中的例题、样卷更要加强研究,对试卷结构、命题原则、知识要点、答题规范、评分细则等都要了如指掌。
集中精力夯实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使陈述性知识结构化、网络化;逻辑性知识系统化、规律化。
二、规划复习计划,理清二条思路1.横向的思路是在复习过程中,突出主干,理清线索,遵循“十二字复习法”,即“题目精要、规律讲到、框架扎牢”。
按知识结构划分专题,各个专题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梳理各类题目的常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正确率;通过专题训练和专题讲解,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网络。
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中新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方案(征求意见稿)福建省从2006年秋季开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根据教育部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教基【2003】6号)、2006年4月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06】30号)、《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闽教基【2006】84号》以及《2006学年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提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中新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方案(试行)》。
一、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及开设建议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选修课程由选修Ⅰ和选修Ⅱ组成,选修Ⅰ是国家课程,选修Ⅱ是地方和校本课程。
其中选修Ⅰ课程包含选修Ⅰ(A)和选修Ⅰ(B)两部分,选修Ⅰ(A)是现阶段所有学校必须开设的模块;选修Ⅰ(B)是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的模块。
各学科课程结构及开设建议如下:二、高中毕业学分要求以及学分分配1.高中毕业学分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规定:高中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28个以上选修学分,其中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
2.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分配表3.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中三年学分分配初步方案三、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中新课程设置与学分配置方案根据《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和《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课程设置和选课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校师资和教学条件,拟定“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中新课程设置与学分配置方案”(见下表1——表5)。
表1: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一新课程设置与学分配置方案表2: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二年级课程设置与学分配置方案(文科)表3: 2007-2008学年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二年级课程设置与学分配置方案(理科)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教务处 2007年9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最新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一)课程性质 (1)(二)基本理念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学科核心素养 (2)(二)课程目标 (3)三、课程结构 (3)(一)设计依据 (3)(二)结构 (4)(三)学分与选课 (4)四、课程内容 (4)(一)必修课程 (4)模块 1 分子与细胞 (4)模块 2 遗传与进化 (6)(二)..................................................................................................................................................... 选修I课程8 模块 1 稳态与调节 (8)模块 2 生物与环境 (10)模块 3 生物技术与工程 (12)(三)..................................................................................................................................................... 选修n课程14 现实生活应用 (14)职业规划前瞻 (16)学业发展基础 ................................................................................................................................................ 1 9五、学业质量标准 (22)(一)学业质量水平 (22)(二)说明 (25)六、实施建议 (25)(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25)I . 教学建议..................................................................................................................................................n . 评价建议 (27)(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I . 学业水平测试..........................................................................................................................................n . 高考命题建议.......................................................................................................................................... (三)....................................................................................................................................................................... 教材编写建议1.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2.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3.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四)....................................................................................................................................................................... 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1.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2.强化以评价为导向的课程管理...........................................................................................................3.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4.加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5.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高中选修课程设置规定高中教育是学生接受普通教育的最后一阶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高中选修课程的设置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高中选修课程的规定。
一、培养兴趣爱好选修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的权利,而不仅仅是学校或社会认为重要的学科。
比如,学校可以设置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类选修课程,让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
二、培养综合能力除了专业技能,学生还应该培养综合能力。
在选择选修课程时,学校应该合理安排不同类型课程,比如体育课、社交技巧课等,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能水平,也可以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和领导管理能力。
三、提供职业发展方向选修课程应该与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相关的选修课程。
比如,如果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感兴趣,学校可以提供编程、网络安全等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四、扩展学生视野选修课程还应该帮助学生扩展自己的视野。
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选修课程,比如世界文学、哲学思维等,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和全球化意识。
这些选修课程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思考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五、注重实践能力选修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实践类选修课程,比如实验设计、社区服务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这些选修课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
六、灵活选择课程学生在选择选修课程时应该有一定的自由度。
学校不应该强制学生选修某些课程,而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选课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七、设立先修课程为了提高选修课程的质量,学校可以设立一些先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