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染料染色
- 格式:docx
- 大小:10.54 KB
- 文档页数:5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分散染料涤纶染色的工艺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1.布料预处理:对涤纶布料进行洗涤、漂白等预处理工序,以去除污渍和杂质,并提高布料的染色性能。
2.染色配方设计:根据染色要求,确定分散染料的种类、用量及其他助剂的添加量,设计染色配方。
3.染色溶液准备:按照染色配方,将染料、助剂等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制成染色溶液。
4.染色操作:将布料放入染色机中,将染色溶液加入染色机中,控制染色时间、温度和染色速度等参数,进行染色操作。
5.染料固定:染色完成之后,将布料从染色机中取出,经过清洗、漂洗等工序,使染料与纤维结合牢固,提高染色的色牢度。
6.后处理工序:染色完成后,对染色布料进行后处理工序,如烘干、整理等,使布料具有所需的柔软、光泽和手感。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分散染料涤纶染色的操作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染色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散染料,并参考染色配方设计染色方案。
2.按照染色配方,将染料、助剂等称量准备好。
3.将分散染料、助剂等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制成染色溶液。
4.将涤纶布料预处理,去除污渍和杂质,以提高染色效果。
5.将预处理后的涤纶布料放入染色机中,加入染色溶液。
6.控制染色机的温度、时间和染色速度等参数,进行染色操作。
7.染色完成后,将布料从染色机中取出,经过清洗、漂洗等工序,使染料与纤维结合牢固,提高染色的色牢度。
8.对染色布料进行后处理工序,如烘干、整理等,使布料具有所需的柔软、光泽和手感。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分散染料涤纶染色的注意事项。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根据不同的染色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散染料种类和使用方法。
2.在染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染色参数,如温度、时间、染色速度等,以保证染色效果和色牢度。
3.接触染料和染色助剂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4.染色机和其他染色设备要保持干净,以防止杂质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5.染色前对布料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渍和杂质,以提高染色效果。
分散染料的染色方法分散染料是一种常用的纺织染料,其染色方法对织物后处理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分散染料的染色方法。
分散染料的染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基本染色方法分散染料的染色基本染色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染色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散染料与织物纤维混合,形成均匀的染料溶液。
然后,将染料溶液通过喷淋、滚筒、扩散等方法,将染料均匀地转移到织物纤维上。
最后,将织物在热的条件下进行洗涤,以去除未固着的染料,使织物得到清晰的染色效果。
2.特殊染色方法除了基本染色方法外,分散染料还有许多特殊染色方法,如:a.色织物拼接:这种染色方法是在织物拼接前,将分散染料预先染料在织物上,然后再进行拼接。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织物的图案更加鲜明、多彩,从而增加织物的观赏价值。
b.特殊效果染色:这种染色方法通过掌握一定的技术条件,在织物上形成特殊的染色效果,如:退色、加深、或其他形状的图案。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增加织物的艺术价值。
3.环保染色方法近年来,环保染色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分散染料的染色也在这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首先,使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时,可以将染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行常规染色,另一部分用于特殊染色。
这样既可以在常规染色中充分发挥分散染料的性能,又可以在特殊染色中实现更加精准的染色效果。
其次,在环保染色方面,分散染料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环保要求:a.低污染:分散染料的染色不会产生有害的废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b.节省资源:由于分散染料的染色不会产生污渍,因此可以在染色的过程中节省大量的用水。
c.可再生:分散染料可以通过回收再生的方式,达到可持续染色的目的,从而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本文总结:分散染料的染色方法作为纺织染色的主要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应用。
它可以使织物得到丰富多彩的图案,并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改进和更新。
未来,分散染料的染色技术将继续向着更加环保、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满意的纺织产品。
分散染料染色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
最早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称为醋纤染料。
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锦纶、涤纶相继出现,尤其是涤纶,由于具有整列度高,纤维空隙少,疏水性强等特性,要在有载体或高温、热溶下使纤维膨化,染料才能进入纤维并上染。
因此,对染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具有更好疏水性和一定分散性及耐升华等的染料,目前印染加工中用于涤纶织物染色的分散染料基本上具备这些性能,但由于品种较多,使用时还必须根据加工要求选行选择。
(一)分散染料一般性质分散染料结构简单,在水中呈溶解度极低的非离子状态,为了使染料在溶液中能较好地分散,除必须将染料颗粒研磨至2μm以下外,还需加入大量的分散剂,使染料成悬浮体稳定地分散在溶液中。
分散染料按应用时的耐热性能不同,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
其中低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低,匀染性能好,常称为E型染料;高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较高,但匀染性差,称为S型染料;中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又称为SE型染料。
用分散染料对涤纶进行染色肘,需按不同染色方法对染料进行选择。
(二)分散染料染色方法由于聚酯纤维具有疏水性强、结晶和整列度高、纤维微隙小和不易润湿膨化等特性,要使染料以单分子形式顺利进入纤维内部完成对涤纶的染色,按常规方法是难以进行的,因此,需采用比较特殊的染色方法。
目前采用的方法有载体法、高温高压法和高温热溶法等三种染色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了不同的条件使纤维膨化,纤维分子间的空隙增大,同时加入助剂以提高染料分子的扩散速率,使染料分子不断扩散进入被膨化和增大的纤维空隙,而与纤维由分子间引力和氢键固着,完成对涤纶的染色。
由于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故要依靠加入染料和溶液中的分散剂组成染液。
为防止分散染料及涤纶在高温及碱作用下产生水解,分散染料的染色常需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
下面分别介绍三种染色方法。
1.载体染色法载体染色法是在常压下加热进行。
它是利用一些对染料和纤维都有直接性的化学品,在染色时当这类化学品进入涤纶内部时,把染料分子也同时携入,这种化学药品称为载体或携染剂。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分散染料染色是一种常见的染色方法,它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如棉、麻、人造纤维等)的染色。
分散染料是一种颗粒微小的有机染料,它们能够在水中形成胶体溶液,通过分散染料颗粒的吸附和扩散,实现对纤维的染色。
分散染料染色的原理和过程相对复杂,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原理及染色过程。
首先,分散染料分子是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的,这使得分散染料在水中能够形成胶体颗粒。
在染色过程中,这些颗粒能够通过吸附和扩散的方式,渗透到纤维内部,从而完成染色。
分散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吸附是通过分子间的静电作用、范德华力和氢键等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其次,分散染料在染色过程中需要借助助剂来实现对纤维的染色。
其中,分散剂是一种重要的助剂,它能够使分散染料在水中形成胶体颗粒,增加染料的分散性,从而使得染料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此外,还需要加入还原剂和碱性剂来实现染料的还原和固定。
还原剂能够将染料还原成可溶的物质,使其能够渗透到纤维内部;碱性剂则能够调节染色液的pH值,促进染料与纤维的化学反应,从而使染料牢固地固定在纤维上。
最后,分散染料染色的过程包括预处理、染色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预处理阶段包括浸泡、碱处理、漂白等步骤,主要是为了去除纤维表面的杂质和染料,增加纤维的吸收性。
染色阶段是将经过预处理的纤维放入含有分散染料的染色液中进行染色。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染色时间、温度和搅拌速度,以确保染料能够均匀地渗透到纤维内部。
后处理阶段包括漂洗、酸洗、干燥等步骤,主要是为了去除多余的染料和助剂,使染色后的纤维具有良好的色牢度和手感。
总之,分散染料染色是一种重要的染色方法,它通过分散染料颗粒的吸附和扩散,实现对纤维的染色。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借助助剂来实现染料的分散、还原和固定。
染色过程包括预处理、染色和后处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染色工艺要求进行操作,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染色效果。
分散染料染色配方
分散染料:是一类分子比较小,结构上不带水溶性基团的染料。
它在
染色时必须借助于分散剂,将染料均匀地分散在染液中,才能对聚
酯之类的纤维进行染色。
配方:
1、防沾除油剂配方:喜赫FMEE 15%、异构醇醚1307 15%、水70%。
2、分散染料除油染色同浴剂:喜赫FMEE 15%、异构醇醚1310 10%、喜赫CETSA 3%、PVP 1%、水 71%
分散染料颜色调配口诀:
1.红加黄变橙。
2.少黄多红变深橙。
3.少红多黄变浅黄。
4.红加蓝变紫。
5.少蓝多红变紫再加多红变玫瑰红。
6.黄加蓝变绿。
7.少黄多蓝变深蓝。
8.少蓝多黄变浅绿。
9.红加黄加少蓝变棕色。
10.红加黄加蓝变灰黑色(按分量多少调可调出多种深浅不一的颜色)。
11.红加蓝变紫再加白变浅紫。
12.黄加少红变深黄加白变土黄。
13.黄加少红变深黄。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配方分析分散染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颜料染料,其染色原理和配方分析如下。
分散染料是一种由颜料颗粒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染剂。
其染色原理是利用颜料颗粒和纤维质地的亲和力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将颜料颗粒分散在水中,再通过高温或高压的方式将颜料颗粒迁移到纤维上,并通过固定剂或还原剂的作用将颜料固定在纤维上,从而实现染色的效果。
分散染料的配方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颜料的选择,颜料的选择主要考虑到颜料的色彩稳定性、耐光性和耐洗性等方面。
其次是表面活性剂的选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其分散作用和亲水性等方面。
不同的纤维材料对表面活性剂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纤维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
然后是固定剂或还原剂的选择,固定剂或还原剂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其与颜料之间的反应和颜料在纤维上的固定性。
最后是染色工艺的设计和优化,染色工艺的设计和优化主要考虑到染色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因素,以及染料添加量和染浴的pH值等因素。
分散染料的配方分析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如色差控制和环境友好性。
色差控制主要通过配方中颜料的选择和配方比例的调整来实现,以达到所需的染色效果。
环境友好性主要考虑到染料和染浴废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等因素。
总之,分散染料的染色原理是利用颜料颗粒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将颜料分散在水中,并迁移到纤维上固定的过程。
其配方分析主要考虑到颜料、表面活性剂、固定剂或还原剂的选择和染色工艺的设计和优化等因素,以实现满足需求的染色效果。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色差控制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以提高染料的应用性能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分散染料染色配方
1.首先,给布料加上中和剂,常用的中和剂有碳酸氢钠、硫酸钠和硝
酸钠,比例一般为60~80度,加水适量搅拌均匀。
2.将染料溶液稀释至指定的浓度,选择合适的比例,用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逐步加入结固剂,比例为染料溶液与结固剂的比例为1:1~2,
结固剂的种类多种多样,比如聚乙二醇400、聚乙烯二醇400、聚氧乙烯
乙二醇醚400、聚氧乙烯醇醚400、聚乙二醇800、聚氧乙烯乙二醇800
等。
3.利用浸出器将染料溶液浸入布料中,温度一定要在50℃以上,当
布料充分吸收染料溶液,浸出器可以停止工作,然后放置布料在室温下结
固固定染色,一般时间为2小时就可以完成染色。
4.洗净染色布料,用清水或酸性清洗剂给布料洗涤,为酸性清洗剂时,温度一定要控制在50-60℃,清洗时间一般宜在20-30分钟。
5.用水冷冻洗涤,采用常温水和弱碱溶液混合的方法进行洗涤,去除
染料溶液中剩余的结固剂,温度可以在20-25℃,洗涤时间一般宜在20-
30分钟,洗涤完之后,可以将布料干燥处理。
6.最后,将染色好的布料进行抛光处理,抛光处理可以使染色的表面
更加柔滑,提高染色的光泽度。
第五节分散染料染色[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散染料的性质2、使学生掌握分散染料的染色原理3、使学生学会对分散染料的工艺进行分析讨论4、学会涤纶分散染料染色[重点难点]1、分散染料的性质2、分散染料的染色原理3、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课时安排]2课时[课程讲授]一、染料性质分散染料是一类分子结构简单,水溶性很低,染色时以微小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染液中的非离子型染料。
染料性质:1、非离子型染料2、分子结构简单,水溶性低3、主要用于合成纤维染色,尤其是聚酯纤维染色方法1、高温高压染色法2、热熔染色法3、载体染色法二、染色原理(高温高压)涤纶对疏水性的分散染料有很好的亲和力。
常温下涤纶的溶胀很小,染色难以进行。
当温度提高,在高温条件下,纤维无定形区内分子链段运动加剧,纤维结构内形成了许多可以容纳染料分子的“空隙”,与此同时,染液的热量增加了染料分子的动能,使其加快了向纤维内部的扩散。
止匕外,温度高时,水对纤维的增塑膨化作用也增加,染色完成后,染液降温至涤纶的玻璃化温度以下,染料分子被凝结在纤维固体内,不再溶出,从而获得很高的染色牢度。
分散染料所以能舍溶液而上染纤维,是由于染料和纤维之间存在着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是分散染料和涤纶纤维间的一种重要结合力。
三、染色工艺讨论1、温度为保证透染,高温型分散染料适宜的染色温度为130℃,中温型120~130℃, 低温型为120~125℃。
拼色时为了便于生产管理,高温高压染色法的染色温度一般控制在130℃。
2、PHPH过低,会影响染料染色后的色光和上染百分率;PH过高,局部染料会分解,导致色光发暗,同时上染百分率会降低。
因此,分散染料的染液一般控制在微酸性,PH=5〜6。
3、时间在染色过程中,当染液升温至130c时,染料仍不能被纤维吸净,因此需要足够的保温时间,保温时间的长短,由染料的扩散性能和染色浓度决定。
4、染色助剂为了防止染料凝聚而产生色斑,在染液中要加入染色助剂。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分散染料是一种适用于涤纶纤维染色的染料类型。
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磨性和耐久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
然而,由于其化学结构的特殊性,涤纶纤维与传统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导致染色效果较差。
针对这一问题,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应运而生。
分散染料是一类具有高色牢度的染料,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涤纶纤维中,从而实现良好的染色效果。
分散染料具有较小的分子尺寸和较低的溶解度,因此能够充分渗透进入涤纶纤维内部,实现染料与纤维的良好结合和牢固性。
此外,分散染料具有较高的耐光性、耐洗涤性和耐摩擦性,使得染料颜色能够长期保持鲜艳。
涤纶染色工艺中使用的分散染料通常为粉末状,通过溶解和悬浮在水中,并在高温下进行染色。
主要的染色步骤包括预处理、染色和固色。
首先,在预处理阶段,涤纶纤维需要进行去浆和漂白处理以去除杂质和造成染色不均的因素。
去浆过程中,可以使用氧漂剂或还原漂剂,将纤维表面的染料残留物和杂质溶解或还原。
漂白过程中,可以使用氧漂剂和高温,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使纤维变白。
接下来是染色阶段。
分散染料被溶解在热水中,并添加助剂以帮助染料与纤维相互结合。
然后,将染料溶液与纤维一同放入染缸中,并在高温下进行染色。
在染色过程中,通过搅拌和上下流动的水流,使染料充分渗透到纤维内部。
最后,固色是确保染料与纤维牢固结合的重要步骤。
固色阶段通常包括升温、持温和冷却三个步骤。
升温过程中,水温会逐渐升高以活化染料分子,并加强与纤维的结合。
持温过程中,固色剂会添加到染料中,促使染料与纤维发生反应,并形成染色复合物。
冷却过程中,水温会逐渐降低,使染料分子和纤维结合更加牢固。
总而言之,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涤纶纤维染色效果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使用合适的染料和助剂,可以实现染纤维的均匀染色和色牢度的提高。
这种工艺不仅适用于涤纶纤维的染色,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合成纤维的染色,成为纺织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染色技术之一。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配方分析
分散染料是一种在纤维表面形成微米级颗粒的有机染料。
它们可以被
纤维吸附和固定,使得染色效果更加持久。
在染色过程中,分散染料以分
散态存在于染液中,通过水分子或有机溶剂将染料分散为微粒,再通过煮
沸或高温条件将分散染料吸附到纤维表面上。
分散染料的分散性能是其染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添加表面活
性剂、分散剂等物质,可以增加分散染料的分散性能。
同时,分散染料还
需要具有适当的溶解度,在染液中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系,以便将染料均匀
分散在整个染液中。
在染色配方中,除了分散染料本身外,还需要考虑一系列其他因素。
首先是染料的选择,染料的色彩、色牢度等属性需要与纤维相匹配。
其次
是分散剂的选择,分散剂要能够增加染料的分散性能,并与纤维表面形成
有效的吸附作用。
此外,还需要考虑酸碱度调节剂、助染剂等添加剂的选择,以调节染液的酸碱度、增加染料的吸附能力等。
在染色过程中,配方的优化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改变染料、分散剂、酸碱度调节剂的比例以及添加其他助染剂等,可以得到不同的染色效果。
同时,还可以考虑改变染色的工艺条件,如温度、时间等,以进一步优化
染色效果。
总之,分散染料的染色原理是通过将染料分散为微粒,并将其吸附在
纤维表面上来实现染色。
在配方分析中,需要考虑染料的选择、分散剂的
选择以及其他添加剂的调配,以得到最佳的染色效果。
同时,染色工艺条
件的优化也是提高染色效果的关键。
第十五章分散染料染色
、, 、-
&1.前言
分散染料是一类分子较小(分子量200-500)结构比较简单的染料。
它不含有璜酸基S03-,羧基C00等强亲水基。
而只含有一些羧基;氨基,硝基等弱极性基,是属于水活性很低的非离子型染料。
分散染料需经研磨形成0.5 -2 微米的微细颗粒并借助于分散剂悬浮于水中,以此悬浊液进行染色。
无论从染料分子的大小还是从分子结构特征来看,分散染料是最适合于涤纶纤维的染料。
分散染料液能上染呢纶,淡湿牢度较低,它也能染腈纶。
但难以获得深色。
因此,分散染料对涤纶的染色意义就更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涤纶纤维的发展,分散染料发展很快,结构不断更新,性能不断改善。
目前,分散染料的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1)。
多能化,即同时上染涤纶及混纺纤维如棉涤纶的染料。
(2)大分子化。
能适用于高温高压或热熔法染色的分子量较大,牢度较高的染料。
(3)杂环化,即引入杂环结构以使染料发色鲜艳。
染色性能良好并适应现代染色和印花工艺的需要。
&2 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
涤纶纤维的强力高弹性好,耐磨,干湿抗皱性好,具有很好的服用性能。
但是涤纶纤维也有缺点,如易摩擦起球,不易染色等等。
一、结构紧密:涤纶纤维大分子属线性分子链,分子链上没有大的侧链或侧基酚环或芳环,以及基团与基团之间能紧密靠近。
因此结构比较紧密,分子间的微隙小,一般染料很难向纤维内部扩散。
二、缺乏极性基团:涤纶分子中没有强的极性基团,没有-0H等亲水性基团,只有极性较小的酯基除端基外,吸湿中心很少,加上涤纶的结构紧密,所以吸湿性很差。
在标准状态下具有强烈的疏水性,造成了染色的困难。
用于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的染料及其染色方法一般不能用于涤纶纤维的染色。
三、纺丝和热处理与染色关系
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随着纺丝条件及染色前处理条件而变化因为纤维的微结构(结晶度、结晶大小、取向度)不但取决于纤维纺丝成型工艺条件,而且随着染整加工条件而变化。
(1)、拉伸比:在纺丝或成形中,拉伸比上升,结晶度上升,取向度上升,可及区
下降,上染速率下降。
(2)、热处理纤维经热处理后由于微结构的变化,其吸附性能变化很大。
随着热定型温度的提高,开始阶段上染率逐渐下降,(扩散系数也下降)。
温度为170〜180°C 时最低,以后又重新上升。
为什么180°C的时候最低呢?
这是由于180C以下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的无定型区产生微晶,并逐渐增多,使纤维吸附染料的速度以及上染率逐渐降低。
当温度升至180C的时候,结晶速度加快,微晶在无定型区所占的体积增大,无定性区相对含量更小,势必导致染料吸附量更少,当温度继续上升超过180C时分子链热运动剧烈,不利于结晶数目增多,但却有利于结晶合并或小结晶拆散而使结晶区扩大,这时即使结晶度提高,但无定性区中的孔隙巨增,有利于染料染色吸附扩散,上染率增加。
以上是基于两相结构理论的分析。
基于折叠晶体结构的解释,根据折叠定向结构的看法乃是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无定型区临近分子链段靠近并集束,当温度升温到180C时,可能出现较
有规则的折叠排列时染料分子难以向纤维内部扩散。
当温度超过180C时,分子
振动激烈,折叠结晶区增大而出现疏松排列部分,使染料分子易于向纤维内部扩散上染速率加快,上染率也增加。
纤维的微结构变化可通过其玻璃化温度来反映。
不同的玻璃化温度的纤维上染速率各不相同。
分散染料只有当温度高于玻璃化温度后,上染的速率才迅速加快。
存在所谓的染色温度TD.通常TD比玻璃化温度高十几度,这是因为TD是上染转变温度,只有当分子链断运动速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分子链断向形成的瞬间分子之间的孔隙大于染料分子,染料分子才能扩散进去所以TD要比Tg高。
综上所述,由于涤纶纤维染色的特点,它对染料的要求和使用染色方法与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不同。
(1)对于染料的选择,为了使染料更容易进入纤维的微隙,要求使用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的染料。
染料分子中不应该含有水溶性的基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即也是疏水性的,和涤纶纤维的疏水性相适应。
(2)染色工艺方面:因为涤纶纤维具有热塑性,为了有利于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可以采用较高的染色温度,使纤维分子链断的运动增加,温度增大,并使染料分子的动能增大。
所以常采用热熔法染色。
&3、分散染料的染色性能
溶解性:分散染料分子不含磺酸基和羧基等水溶性基团,因而难溶于水,在水中不电离是非离子型染料。
但由于含有一些极性基团象-NH2, —OH、—N=N —或亲水性基团的存在,使其具有微量的溶解度。
因此在分散染料溶液中既含有染料的原分子,又含有不同的晶体染料和染料的颗粒,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研究分散染料在水中微弱的溶解度对研究分散染料的上染性能非常重要。
因为分散染料在水中对涤纶纤维的染色,主要靠这些微量溶解的颗粒进行的。
但水溶性要适当,过低则上染速率太慢,过大,分散染料上染百分率过低。
一般分散染料的溶解度比还原染料要高,比水溶性染料要低的多。
影响溶解的因素:
(1)染料结构中极性基团的性质和数量,极性强,数量多,其溶解性好。
(2)分子量MD的大小。
疏水部分不同,其溶解度不同。
分子量上升,疏水部分增加,溶解度下降。
( 3)温度; 温度上升,溶解度增加。
( 4)电解质;电解质增加,溶解度下降。
( 5)在溶液中加入一些分散剂,由于其增溶作用,上染速率增加,但此时温度增加,作用下降,溶解度降低。
(6)颗粒的大小;溶解度和颗粒的大小又近似的关系。
颗粒越小,溶解度越大。
( 7 )晶型转化;如果一种染料存在几种结晶,则染料通过染液还会发生晶型转变。
但较不稳定的晶型转变成较稳定的晶型。
染料的上染速率和平衡上染量都会下降。
二、化学稳定性:分散染料在某些条件下,结构会发生变化,使染料的水溶性,
色光,上染性能,染色牢度等都发生变化。
产生的原因可能又以下几点:
1、染料中某些基团的水解分子中含有脂基,酰氨基、氰基的染料在高温下容易发生水解。
2、染料的还原分解:
偶氮类分散染料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发生水解。
特别是在高温碱性条件下,纤维素有一定的还原性。
因此如果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分散染料染的涤/ 棉,或涤/ 粘混合纺织物,就可能发生这种状况。
3、染料分子中如果含有羟基,在碱性条件下,羟基能发生离子化,使染料得水溶性增加,上染率降低。
所以结论是:分散染料染色时,不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一般控制在酸性条件下PH k 5〜6较为适宜。
色光较鲜艳,上染百分率较高。
三、热稳定性
主要是升华牢度的问题。
由于分散染料分子结构比较简单,分子极性较小,同比分散染料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和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的分子作用力较小,染料分子比较容易离开固体表面跑向空间,即有升华的趋势。
所以一定在蒸汽后,就出现升华现象。
升华的速率和温度成正比。
分散染料的这种升华现象具有独特的性能。
可以利用这种性能进行气相染色,转移印花。
转移印花就是先将花型印在纸上然后转移到织物上,但这种性能又出现耐热牢度的问题。
分散染料对热稳定性除影响染色织物的使用外,也影响染色工艺本身,尤其是在热熔染色时,对热熔法染色工艺的选择以及染料的拼色等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高低,可以将分散染料大体上分成三组以供选择和使用。
E 类升华牢度差匀染性好分子小适用于浸染、移染印花
SE类中等热熔
S 类高差热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