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第六章 运筹学 动态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940.50 KB
- 文档页数:10
运筹学教案动态规划一、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运筹学中的动态规划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动态规划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3)能够应用动态规划解决实际问题。
二、动态规划基本概念2.1 定义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DP)是一种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它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子问题,并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来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2.2 特点(1)最优子结构:问题的最优解包含其子问题的最优解;(2)重叠子问题:问题中含有重复子问题;(3)无后效性:一旦某个给定子问题的解确定了,就不会再改变;(4)子问题划分: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且子问题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三、动态规划解决问题步骤3.1 定义状态状态是指某一阶段问题的一个描述,可以用一组变量来表示。
3.2 建立状态转移方程状态转移方程是描述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换关系。
3.3 确定边界条件边界条件是指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的取值。
3.4 求解最优解根据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求解最优解。
四、动态规划应用实例4.1 0-1背包问题问题描述:给定n个物品,每个物品有一个重量和一个价值,背包的最大容量为W,如何选择装入背包的物品,使得背包内物品的总价值最大。
4.2 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描述:给定两个序列,求它们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4.3 最短路径问题问题描述:给定一个加权无向图,求从源点到其他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5.1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5.2 动态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5.3 动态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动态规划方法。
教学评估:课程结束后,通过课堂讨论、上机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六、动态规划算法设计6.1 动态规划算法框架介绍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框架,包括状态定义、状态转移方程、边界条件、计算顺序等。
第六章 动态规划主要内容:1、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2、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和基本方程3、动态规划的模型及其应用重点与难点: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基本方程;动态规划的建模思路与方法;运用递推原理确定最优解的方法与技巧。
要 求:理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动态规划的建模步骤和求解方法,能够创造性地建立数学模型,并能运用动态规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例1 最短线路问题。
给定一个运输网络(如图),两点之间的数字表示两点间的距离,试求一条从A 0到A 4的运输线路,使总距离为最短?1、阶段对于一给定的多阶段过程,恰当地分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以便能按一定的次序去求解。
描述阶段的变量称为阶段变量,常用K 表示。
1)阶段数固定的问题称为定期多阶段决策问题;如例1,可分为四个阶段。
2)阶段数不固定的问题称为不定期多阶段决策问题。
如2、状态状态表示某阶段的出发位置。
它既是某阶段过程演变的起点,又是前一阶段决策的结果。
例1中,第一阶段有一种状态即A 0点,第二阶段有三个状态,即点集合{A 1,B 1,C 1},一般第K 阶段的状态就是第K 阶段所有始点的集合。
描述过程状态的变量称为状态变量。
第K 阶段的状态变量,记为k x 。
3、决策决策表示当过程处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状态时,可以作出不同的决定(或选择),从而确定下一阶段的状态,这种决A 0A 1B 1C 1A 2B 2C 2B 3A 3A 420 40 3070 5030 2040 40 1050 10 4060 3030 3030 40B ACDE4 724 2621 1定称为决策。
描述决策的变量称为决策变量,常用)(k k x u 表示处于状态k x 时的决策变量,它是状态变量的函数。
如: 21A B → , 记为()212A B U =决策变量可取值的全体,称为允许决策集合。
常用()k k x D 表示状态k x 的允许决策集合。
运筹学动态规划运筹学是一门综合运筹学、优化学、决策学和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科,它的核心内容是对决策问题进行建模和分析,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和优化。
动态规划是运筹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将问题划分为相互重叠的子问题,并通过解决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原问题的最优解。
下面将详细介绍运筹学中的动态规划方法。
动态规划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相互重叠的子问题,并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原问题的最优解。
为了可以使用动态规划方法,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子问题的最优解可以作为原问题的最优解的一部分;子问题之间必须具有重叠性,即一个子问题可以被多次使用。
动态规划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并定义出每个子问题的状态和状态转移方程;其次,通过迭代求解每个子问题的最优解,直到求解出原问题的最优解;最后,根据子问题的最优解和状态转移方程,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求解各种各样的优化问题。
例如,在物流配送中,可以使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最短路径问题;在生产计划中,可以使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最优生产计划;在股票投资中,可以使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最优投资策略等。
动态规划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原问题的最优解,避免了穷举法的复杂性。
此外,动态规划方法还可以通过引入一定的约束条件,来对问题进行更精确的建模和求解。
然而,动态规划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动态规划方法要求问题能够满足子问题的最优解可以作为原问题的最优解的一部分,这限制了动态规划方法的应用范围。
其次,动态规划方法通常需要建立较为复杂的状态转移方程,并进行复杂的计算,使得算法的实现和求解过程比较困难。
综上所述,动态规划是运筹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将问题划分为相互重叠的子问题,并通过解决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原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高效地求解优化问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运筹学教案动态规划教案章节一: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让学生掌握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1.2 教学内容:动态规划的定义和特点动态规划的应用领域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和步骤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动态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案章节二: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
让学生学会将问题转化为动态规划问题。
2.2 教学内容: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状态和决策的概念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将问题转化为动态规划问题。
教案章节三: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3.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
让学生学会使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问题。
3.2 教学内容: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方法动态规划算法的实现:表格化和递归化的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使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四:动态规划的应用实例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动态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让学生学会使用动态规划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动态规划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如最短路径问题、背包问题等动态规划在控制问题中的应用:如控制库存、制定计划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动态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动态规划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章节五:总结与展望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总结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思想和应用。
让学生展望动态规划在未来的发展。
5.2 教学内容: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思想和应用的总结。
动态规划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思想和应用。
讨论法:让学生讨论动态规划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案章节六:动态规划的优化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动态规划的优化方法。
运筹学中的动态规划原理-教案一、引言1.1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1.1.1动态规划的定义:动态规划是一种数学方法,用于求解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问题。
1.1.2动态规划的特点: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子问题,通过求解子问题来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1.1.3动态规划的应用:广泛应用于资源分配、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等领域。
1.2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1.2.1最优性原理:一个最优策略的子策略也是最优的。
1.2.2无后效性:某阶段的状态一旦确定,就不受这个状态以后决策的影响。
1.2.3子问题的重叠性:动态规划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子问题之间往往存在重叠。
1.3动态规划与静态规划的关系1.3.1静态规划:研究在某一特定时刻的最优决策。
1.3.2动态规划:研究在一系列时刻的最优决策。
1.3.3动态规划与静态规划的区别:动态规划考虑时间因素,将问题分解为多个阶段进行求解。
二、知识点讲解2.1动态规划的基本模型2.1.1阶段:将问题的求解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2.1.2状态:描述某个阶段的问题情景。
2.1.3决策:在每个阶段,根据当前状态选择一个行动。
2.1.4状态转移方程:描述一个阶段的状态如何转移到下一个阶段的状态。
2.2动态规划的基本算法2.2.1递归算法:通过递归调用求解子问题。
2.2.2记忆化搜索:在递归算法的基础上,保存已经求解的子问题的结果,避免重复计算。
2.2.3动态规划算法:自底向上求解子问题,将子问题的解存储在表格中。
2.2.4动态规划算法的优化:通过状态压缩、滚动数组等技术,减少动态规划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2.3动态规划的经典问题2.3.1背包问题:给定一组物品,每种物品都有自己的重量和价值,求解在给定背包容量下,如何选择物品使得背包中物品的总价值最大。
2.3.2最长递增子序列问题:给定一个整数序列,求解序列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
2.3.3最短路径问题:给定一个加权有向图,求解从源点到目标点的最短路径。
运筹学: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第一章、线性规划的图解法1.基本概念线性规划:是一种解决在线性约束条件下追求最大或最小的线性目标函数的方法。
线性规划的三要素:变量或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是变量的线性函数。
约束条件:变量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
可行解: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解称为该线性规划的可行解。
可行域:可行解的集合称为可行域。
最优解:使得目标函数值最大的可行解称为该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唯一最优解、无穷最优解、无界解(可行域无界)或无可行解(可行域为空域)。
凸集:要求集合中任意两点的连线段落在这个集合中。
等值线:目标函数z,对于z的某一取值所得的直线上的每一点都具有相同的目标函数值,故称之为等值线。
松弛变量:对于“≤”约束条件,可增加一些代表没使用的资源或能力的变量,称之为松弛变量。
剩余变量:对于“≥”约束条件,可增加一些代表最低限约束的超过量的变量,称之为剩余变量。
2.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约束条件为等式(=)约束条件的常数项非负(b j≥0)决策变量非负(x j≥0)3.灵敏度分析:是在建立数学模型和求得最优解之后,研究线性规划的一些系数的变化对最优解产生什么影响。
4.目标函数中的系数c i的灵敏度分析目标函数的斜率在形成最优解顶点的两条直线的斜率之间变化时,最优解不变。
5.约束条件中常数项b i的灵敏度分析对偶价格:约束条件常数项中增加一个单位而使最优目标函数值得到改进的数量。
当某约束条件中的松弛变量(或剩余变量)不为零时,这个约束条件的对偶价格为零。
第二章、线性规划问题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1.人力资源分配问题(P41)设x i为第i班次开始上班的人数。
2.生产计划问题(P44)3.套材下料问题(P48)下料方案表(P48)设x i为按各下料方式下料的原材料数量。
4.配料问题(P49)设x ij为第i种产品需要第j种原料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