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HBV、HCV、TP、HIV)(材料特制)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医务人员和村卫生室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发生职业暴露后(HIV、HBV、HCV、梅毒等)
立即处理暴露部位
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局
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
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75%乙醇或者0.5%碘伏消毒,
对伤进行包扎禁止进行伤的局部挤压
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伤害情况登
记报表,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
相关的检验检测
相关检验呈现阳性者,到专科医院或专科门诊或疾控中心、就诊
说明:
1、医院负责首次检验检测和首次疫苗接种,后续费用自己承担。
(医
院感染管理科协办)
2、医院感染管理科给予防护、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及追踪随访。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在医院工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会遭受职业暴露,例如HIV、HBV、HCV、梅毒等。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首先应用肥皂水或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
禁止进行伤口
的局部挤压。
处理后应报告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填写职业暴露伤害情况登记报表并由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
同时,应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及时到本院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随访、咨询。
如果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应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联系到武汉市指定的___就诊。
根据感染门诊医师的诊治意见,有
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用药和复查。
建议乙肝抗体阴性职工自行接种乙肝疫苗,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职业性体液接触后的紧急局部处理措施包括:首先挤血,其次用肥皂或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当紧缚伤口近侧,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乙醇
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粘膜应当反
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职业暴露后的报告程序如下:
1.发生职业暴露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同时认真填写《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一式三份,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一份送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视情况给予预防与治疗),一份送感染管理科,一份本科室自存备查。
2.科室负责人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感染管理科视情况向分管院长报告。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是一件非常恐慌的事,接下来,我们具体讨论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一、乙肝职业暴露(一)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抽血检查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三)特殊处理1、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是一件非常恐慌的事,接下来,我们具体讨论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一、乙肝职业暴露(一)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抽血检查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三)特殊处理1、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 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医务人员HBV、HCV、HIV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制度一、职业暴露后的处理:1、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2、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2~3分钟。
如果是黏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与包扎:伤口应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伤口,并包扎伤口。
4、24小时内留取基础血样(3ml,普管)备查。
二、报告:1、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2、发生锐器伤后,紧急处理的同时,上报院感科。
院感科评估锐器伤情况并指导处理。
3、填写锐器伤登记表,科主任签字后送交院感科。
三、随访1、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具有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HIV、梅毒等),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抽患者血液进行检查。
2、追踪和随访:院感科督促锐器伤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当事人需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随访时间见流程图。
3、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锐器伤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情况。
4、在锐器伤处理过程中,感染管理科为锐器伤当事人提供咨询,心理疏导帮助减轻其紧张恐慌心理,稳定情绪。
四、危险度评估和处理:如果病人情况确定,则分类处理1、病人为HBsAg (+)如锐器伤当事人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 (+),不需注射疫苗或乙肝免疫球蛋白;如锐器伤当事人HBsAg(-)或Anti-HBs(-),未注射疫苗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注射乙肝疫苗三次(锐器伤当时、1个月后、6个月后),当时及3个月、6个月监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
2、病人为HCV抗原 (+)如锐器伤当事人HCV 抗原(-),当时及3个月后抽血查HCV抗体和肝功能。
3、病人为HIV抗体(+)如锐器伤当事人HIV 抗体(-) ,经过评估后达到规定的危险度可在医师指导下及时服用预防用药并医学观察一年:刺伤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查HIV抗体。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HBV、HCV、TP、HIV)医护人员职来暴露后如何处理?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01乙肝职业暴露1、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3、特殊处理➀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➁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➂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02丙肝职业暴露1、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1、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皮肤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0%酒精、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用药,尽量在1小时内服用→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报所在地区疾病控制部门。
2、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按0、1、6月间隔)。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是一件非常恐慌的事,接下来,我们具体讨论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一、乙肝职业暴露(一)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抽血检查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三)特殊处理1、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 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面临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暴露风险,如乙型肝
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
因此,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处置流程,以便及时处理职业
暴露的情况。
首先,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职业暴露事件报告和处置制度,并明确相关
负责人和相关流程。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医护人员应立即向相关负责
人报告,并按照制度要求填写相应的报告表格。
其次,对于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暴露,医护人员需要立即采取自我保护
措施。
首先要立即清洗暴露部位的伤口或皮肤,并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冲洗。
之后,用适当的消毒剂对暴露部位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传
播风险。
针对不同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暴露,医疗机构需要根据相关指引和规范,实施不同的处置流程。
例如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暴露,可以根据暴
露人员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是否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等情况,决定是否需
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或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等措施。
对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职业暴露,暴露人员应进行相关病原学
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丙肝病毒。
对于HIV的职业暴露,应采取相关措施
进行评估和辅助检查,并在医学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后续处理。
最后,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对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置
过程、处理结果和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保存,以便追溯和评估。
医务人员HIV 、HBV、HCV 、梅毒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局部处理流程
1、HIV职业暴露处理
HIV职业暴露
报告
危险性评估
选用药药物副作用监测
HIV监测及随访心理咨询
HIV 、HBV、HCV 、梅毒职业暴露局部应急处理
❖锐器伤:
❖镇静
❖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流动净水充分冲洗;
❖用消毒液(75%酒精、0.5%碘伏、0.2%-0.5%过氧乙酸等)浸泡或涂抹消毒;
❖溅污或浸泡所致的污染:
❖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帽子、口罩、手术衣;高压灭菌。
❖流动的净水充分冲洗污染部位。
❖粘膜暴露后:
❖立即用大量的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禁止用氯霉素等眼药水冲洗
2、乙肝(HBV)处理: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按0、1、6个月间隔注射乙肝疫苗10微克。
3、丙肝(HCV)处理:定期监测,可用干扰素、免疫球蛋白(见医嘱)
梅毒:长效青霉素口服、肌注、静滴(见医嘱)。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HBV、HCV、TP、HIV)
医护人员职来暴露后如何处理?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01
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3、特殊处理
➀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➁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➂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
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02
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及处理
➀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➁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➂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 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 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
03
梅毒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暴露的黏膜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包括眼结膜。
如果有刺伤的伤口,暴露发生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边进行挤压,挤压应从近心端往远心端;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暴露的伤口或非完整的皮肤,然后用消毒剂(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
2、抽血检查及处理
➀若暴露源(患者)RPR (或VDRL) 呈现阳性,应加做TPHA 确认,若仍为阳性,被扎针者应尽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愈早治疗,感染梅毒的机率愈低。
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
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➁若患者TPHA 为阴性,被扎针者仍须定期追踪。
04
HIV职业暴露★★★★★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局部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院感科和检验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实施预防性用药。
(1)用药时间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用药原则
➀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➁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➂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
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3、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4、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