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素与疾病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膳食营养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营养素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人体需要合理摄取这些营养素来维持生命正常运转,而缺乏或过量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
一、膳食营养素对慢性病的影响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常见于中老年人、与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
多项研究表明,适当的饮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与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1.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钾能够抵消钠的作用。
因此,建议限制盐的摄入,并增加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奶类和坚果。
2.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适量摄取含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鱼、坚果和橄榄油等。
糖尿病是指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良而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要限制食物中的简单糖类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适量摄取水果、蔬菜、全谷类、坚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4.癌症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巨量饮酒、高脂饮食和红肉摄入过量都与癌症风险密切相关。
建议适量摄取低脂肪、低糖分、富含纤维素的植物性食物,比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
二、缺乏营养素引起的疾病营养素缺乏也是导致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相关病症:1.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需营养素之一。
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
坏血病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出血、牙龈出血和骨质疏松等。
2.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主要通过食物和日光照射合成。
长期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佝偻病。
佝偻病的主要症状是骨质软化和畸形等。
---------------------------------------------------------------最新资料推荐------------------------------------------------------(精选)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营养相关疾病是由于长期的营养素缺乏或营养失调造成失衡不仅造成身体功能的改变,而且逐步发展成为疾病状态,如营养素缺乏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或者其他不良病症。
一、营养缺乏病长期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可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并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称为营养缺乏病。
生长发育不良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
甲状腺肿或克汀病,缺碘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缺维生素 D 和钙;异食症或生长发育不良,缺锌;贫血,缺铁或铜;夜盲症,缺维生素 A;维生素 B1 缺乏病(脚气病),缺维生素 B1;口腔阴囊炎症,缺维生素 B2;癞皮病,缺烟酸或维生素 PP;维生素 C 缺乏病(坏血病),缺维生素 C。
二、营养与肥胖我国肥胖的标准:体质指数(BMI) 24 为超重,(BMI) 28 为肥胖。
WHO 则为(BMI) 25 为超重,(BMI) 30 为肥胖。
(BMI) =体重(kg) /身高(m) 1、肥胖的危险因素肥胖的发生来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综合作用。
其中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形成作用仅占 20%~40%。
(1) 遗传因素:1 / 7许多研究表明肥胖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如果父母都是肥胖者,其中遗传子女有 70~80%发生肥胖。
(2) 膳食因素:高能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富裕型膳食结构和暴饮暴食、偏食、喜食油腻和甜食、爱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都有可能增加肥胖的危险性。
(3) 体力活动过少:可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的能量就被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4) 社会因素: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现代化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在家就餐日益减少,在外就餐的频率增多。
20种疾病如何进行营养素调理营养不是药。
营养在疾病调理中3个作用:1.1.修理“土地”改善“土壤”;即全面修复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
1.2.修复组织1.3.药物控制延缓抑制病情发展,给身体修复的时间。
但是吃药一定需要代谢,代谢过程要消耗人体大量营养素。
因此,有病的人比健康的人需要更多的营养素。
目前纽崔莱包装瓶上的建议量是针对没病的人。
病人的用量要根据其具体身体状况和经济接受能力来调整,就好比盐碱地要大量的营养素和水,需要更长时间来渗透和复苏。
首先,核心营养素:蛋白质粉+倍立健生病的人就好比是干涸的土地,核心营养素是改善土壤的基本。
在此基础上,再加强缺失的方面。
所以以下所写调理方案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再补充,根据其重要性排列。
先讲心脑血管病。
因为去年的国家排行榜中这个死亡率占第一位1.1.动脉粥样硬化病因:血液里脂肪过多,血糖过高,脂类渗透到了血管内皮,这时自由基氧化了这些脂肪形成斑块。
症状:胖,虚,1.2.动脉钙样硬化病因:长期慢性缺钙。
人体血钙是相对稳定的,血钙不稳定会导致心脏骤然停跳。
如果长期慢性缺钙会导致甲状腺溶钙过多,沉积在骨头上变成骨刺,或者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硬化。
这样的硬化比粥样硬化更严重。
如何判断改样硬化:面诊时看鼻子,额头,耳朵等部位又否典型的褶皱,如果有则表示血管堵塞。
患者走路气喘。
但是动脉硬化堵塞到75%才会有明显症状。
症状:瘦动脉硬化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脑血栓,脑溢血,外周血管病。
关于外周血管病举个例子:有位女白领出差从中国飞美国,下飞机骤发急性疾病猝死。
其实她长期有外周血管病,坐飞机长时间不动,下飞机后一运动血栓下来了,堵塞,引发猝死。
外周血管病症状:走路就脚疼,站立时间长了腿疼但不是抽痉,早上起床下地觉得腿麻。
在医院检查不出任何问题。
营养调理:1.钙镁片。
维持血管张力。
专著推荐:一定要钙+镁+紫花苜蓿的结合,而纽崔莱钙镁片正含有镁和紫花苜蓿2.类胡萝卜素。
需要时可以转化成,作用在细胞膜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上抗氧化,因此作用比较深。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姓名:何仕丹学号:1324310035 专业:药物制剂年级:2013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营养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愈来愈明显,许多疾病的营养因素更加明确,如何防制营养性疾病就成为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内容。
营养性疾病是指因营养素供给不足、过多或比例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主要包括营养缺乏病、营养过多症(或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和以营养为主要病因的一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有的与营养有直接因果关系;有的虽与营养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有明显的相关性,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及某些肿瘤等。
一、营养与疾病(一)营养缺乏或不足营养缺乏可直接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病,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脚气病、坏血病、营养性贫血等。
引起营养缺乏病的原因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 原发性营养缺乏,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常见的原因,一是战争、灾荒、贫困等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食物短缺;二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忌食或挑食等使某些食物摄入不足或缺乏而引起营养缺乏;三是不合理的烹调加工,造成食物中营养素破坏和损失,虽摄入食物数量不少,但某些营养素却不足。
2. 继发性营养缺乏由于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而引起营养缺乏或不足,主要是疾病、药物、生理变比等原因引起的消化、吸收、利用障碍或需要量增加等。
(二)营养过剩或比例失调维生素A、D及某些必需微量元素摄入过多可致中毒;热能、脂肪等摄入过多可致肥胖、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高盐和低纤维素膳食可引起高血压等。
大量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不仅是人群中某些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因素,而且还和某些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等有明显关系。
造成营养过剩或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是:1. 膳食结构不合理膳;2. 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二、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一)营养不良常见疾病1.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常见于儿童和婴幼儿,严重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病儿由于抵抗力低下,易受感染,死亡率高。
细胞营养素与疾病调理有一种现象是不容否定的,那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病的种类也增多了,各类各样的“文明病”都有出现了,此刻“文明病”是以前很少见的,而且大部份是慢性病,这是与现代的生活环境饮食与个人的生活习惯分不开的,各类物质(空气、水、化肥、农药、食物添加剂等)的污染,生活节拍与压力的增大,饮食营养的不全面与单一的多余致使人体内毒素的积累,营养成份的失调与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严重缺乏,致使得上了各类各样的疾病。
细胞食物不是药,更不是针对某种疾病配制的药品,它是由国家卫生部门批准,它可以排除体内毒素,全面均衡的补充营养、调理五大系统、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解除现代人形成疾病的因素,从而令人们恢复健康的体魄。
例如,此刻人们吃的大米都是通过量道加工的精米,其表层的胚芽和糠层都被去掉了,而它们所含的营养成份占一粒大米的70%以上,剩下被人们食用的几乎只有淀粉,其中最明显的也是被人们遗忘的营养素,也就是纤维素几乎完全流失,而当人们缺乏纤维素的时候就会直接致使便秘,便秘的严重后果大家可想而知,一个人在24小时不排便的话,在大肠内会产生36种病毒,引发179疾病,这时若是服用膳食纤维的话,在胃及小肠中不被消化和吸收,但在结肠中会破裂,分解象海棉一样吸收肠内的水分和残渣并非断澎胀,使排泄物澎松,变软,并在大肠内壁形成一层滑腻的薄漠,使废物滑脱,容易排除体外。
解除万病之源。
再例如,由于营养的不均衡化肥、激素的摄入与破坏,造成体内缺钾的话,会令人手脚发麻、战栗,到医院检查通常无法肯定医治方式,而此时若是服用,会在补充全面均衡营养的进程中将钾补充上,病状自然消失。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一个人缺乏每一种微量元素,矿物质等营养成份若是维持五年的话,相应的疾病就会产生,而解决的办法简单说就是三个“清、调、补”即清除体内毒素,调理八大系统,补充全面均衡的营养,提高人身自身免疫力,这些优质的细胞食物完全可以做到。
细胞食物不是药“却能治病”还可从另外两个角度分析。
临床营养:临床营养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临床营养学是研究人类营养和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医学、生物学、营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近年来,临床营养学的研究与应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研究进展方面,目前临床营养学主要关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膳食营养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例如,研究各种营养素和慢性病之间的关系,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2. 营养治疗的研究:例如,研究特定营养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寻找营养素补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等。
3. 营养评估的研究:例如,研究营养状态评估的方法,对特定人群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等。
应用方面,临床营养学的应用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预防和治疗:例如,通过膳食控制、营养素补充等干预手段,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癌症等。
2. 运动营养:例如,根据不同运动者的营养需求,制定适宜的膳食计划,提高运动表现和健康。
3. 患者营养支持:例如,运用特定的营养干预手段,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总的来说,临床营养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为我们提供了精准、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法,有利于提高个体健康水平和减轻疾病的负担。
但是也需要注意,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是不同的,在使用营养干预手段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膳食营养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营养治疗的研究、营养评估的研究等。
在以上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并在临床实践中得以有效应用。
首先,在膳食营养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方面,目前已经发现多种营养素与慢性疾病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
例如,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与骨质疏松症有很大的相关性;像维生素E、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的供应对于预防某些类型的癌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Omega-3和Omega-6脂肪酸的摄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也有明显的关联。
在实验室和临床实践中,通过适当增加某些营养素的摄取,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效果。
营养学基础知识:营养学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营养学基础知识:营养学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营养学是指研究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体获得足够的、均衡的营养物质,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营养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极为重要。
饮食不健康是很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心血管疾病、肥胖症、骨质疏松、贫血等。
这些疾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了解营养学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同的,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搭配饮食。
如蛋白质是一种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营养素,特别是对于儿童、青少年和孕妇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维生素和矿物质虽然需要的量较小,但也是保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
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导致脚气病、佝偻病、坏血病等多种疾病。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人体能量来源的主要营养素,但如果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均衡的饮食。
均衡的饮食应该包括五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日常饮食中应该保持适当的膳食纤维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减少高热能、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的摄入量。
在脂肪的摄入中应该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
总之,均衡的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饮食习惯应该是有规律、合理的,不过量、不暴饮暴食,避免吃垃圾食品。
生活方式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包括适度运动、减少烟酒的使用、保持足够的睡眠和减少压力等。
综上所述,营养学及其与疾病的关系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营养学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身体健康和预防一些常见的疾病。
营养素与慢性疾病:平衡膳食
营养素与慢性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有关。
首先,营养素缺乏可能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例如,缺乏维生素C可能导致坏血病;缺乏维生素B1可能导致脚气病;缺乏钙和维生素D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
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与营养素的缺乏直接相关。
其次,营养素摄入过量也可能对慢性疾病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高脂肪、高糖、高盐、高热量等不健康饮食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这些疾病与营养素的过量摄入有密切关系。
此外,某些营养素还具有辅助治疗慢性疾病的作用。
例如,深海鱼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延缓衰老和慢性疾病的发展;膳食纤维能够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等。
合理利用这些营养素,可以辅助治疗慢性疾病,促进身体健康。
总之,营养素与慢性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合理搭配膳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可以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合理利用营养素辅助治疗,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身体健康。
营养素与疾病随着经济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地提高,营养这个东西对我们人体越来越需要了。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引起的疾病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如何预防营养性疾病及开展临床治疗已成为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们必须了解一些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的人们应该注意的饮食问题。
人体的健康需要健康的饮食来维持。
饮食是供给人体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源泉。
合理的膳食调养,不仅能补充营养,更能祛病延年,而不当的饮食则会引起疾病。
饮食在疾病的防治与养生保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饮食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合理均会引起营养性疾病。
营养的含义是什么呢?“营”就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谋求养生。
所谓营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取得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类物质,即营养是人类摄入、消化、吸收、利用实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
营养素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所知有42种,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膳食纤维也是一类营养素。
它们既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供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等。
在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与生命活动。
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必需的所有营养素,人每天必须进食多种食物,才能摄入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的营养素。
如果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就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导致疾病的发生。
当今世界上与营养有关的人类疾病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良所致的营养缺乏,其中主要是微量营养素缺乏。
其次是与营养素摄入过剩或不平衡有关的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国际权威专家认为约1/3的癌症的发生与膳食有关。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与膳食营养的关系更为密切。
所以说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就不能忽视对自身的保养。
先是肥胖为例。
肥胖的发生率如今在全人群中呈上升趋势,尤以城市居民为多,肥胖主要原因是长期摄入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即所谓的美味佳肴,造成过多的脂肪存储体内,引起肥胖。
肥胖不仅使人体态臃肿,运动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肥胖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体重正常者的发病率。
为了预防肥胖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营养素的摄入要合理做到营养平衡。
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应适量并控制动、植物油的摄入量。
2、饮食习惯应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食二餐更易出现饥饿感其结果反而造成饮食过量得到相反的结果。
3、少吃零食许多零食含热量高如巧克力、糖果、炸土豆条。
如吃零食应吃含热量较少的零食如酸奶、水果等。
4、加强锻炼多参加体育运动促进体内的能量消耗。
还有高血压也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目前全国包括临界高血压在内约有5000万高血压患者。
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与食盐的摄入量成正相关,即食盐量越大。
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
我国居民盐的摄入量较高,每天达13~15克。
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盐的摄入应低于6克。
•因此,应限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另有结果表明钙可以拮抗钠的升血压作用。
因此,增加钙的摄入有辅助降压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效的调控饮食?我们应该学会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的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又要求膳食构成的比例平衡还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饪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
合理膳食要做到以下方面: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四、经常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菜。
五、食量和体力的劳动要平衡,保持适量体重。
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七、如饮酒,应限量。
八、吃清洁卫生、不不变质的实物,还有,要建立合理膳食的制度,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且两餐间隔为4~6小时,早餐应吃高能量富含蛋白质的膳食,午餐应吃高营养素比例适当的膳食,晚餐要少吃,包括水果也不能吃得太多。
怎么样才能合理的膳食呢?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
意见建议:年人每日食谱里包括的四类食物一类为奶类:如牛奶、奶酪、含有钙质、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牙齿,每日饮250-500毫升牛奶为宜。
二类为肉类:包括各种肉类、家禽、水产类及蛋,含有蛋白质、脂肪,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每日约4-6两为宜。
三类为蔬菜、水果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糖类和纤维素,增强人体抵抗力,畅通肠胃,每日最少要吃1 斤新鲜蔬菜及水果。
四类为五谷类:如米、面,含有淀粉物质,主要供应人体的能量,满足日常活动所需,每日约5-8两为宜。
(注意: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菜肴以清淡为宜。
)如何做到在营养的基础下预防疾病?1、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样性常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食物抗衰老”、“什么食物降血糖”……,实际是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每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超过45种,靠一种或简单几种食物根本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按照合理比例,广泛摄入各类食物,包括谷类、动物性食品、蔬菜和水果、豆类制品、奶类制品和油脂,甚至营养素补充剂以达到平衡膳食,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
2、谷类是每日饮食的基础谷类是膳食能量的基本来源,应成为我们每日膳食的基础。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出现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超过谷类消费量的倾向,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极为不利。
因此,要大力提倡发扬以“谷类为主”的中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肉类为主”西方膳食的弊端。
而在谷类食物中,应提倡选用部分粗杂粮。
3、适量进食动物性食物,每周进食2~3次海鱼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有人担心动物性食物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几率,实际上,合理适量进食动物性食品,不仅不会导致慢性疾病,相反,由于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更适合人体需要,其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同时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n3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不进食动物性食物,可能导致必需脂肪酸、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失,导致负氮平衡和蛋白质营养不良,同时也难以避免高脂血症的发生。
因此每日进食3~4两瘦肉(少用或禁用肥肉和荤油),每周进食2~3次鱼(特别是海鱼),对预防四大慢性疾病是需要的。
4、每日进食2两豆类及其制品大豆是优质植物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50%,且富含人体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是植物性食品中唯一可与动物性食品相媲美的高蛋白食物。
大豆卵磷脂有促进肝中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
它所含有的植物固醇不被人体吸收,且能够抑制动物胆固醇的吸收,在预防高脂血症方面可能有一定功效。
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目前,很多关于大豆异黄酮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人体研究正在进行中。
每日进食2两左右的豆类制品是适宜的。
5、每日吃1斤蔬菜和2个水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大量进食蔬菜、水果,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加抗病能力,以及预防某些癌症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蔬菜和水果,建议在食用多样的原则指导下,多选用红、黄、深绿的蔬菜和水果,因为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等的重要来源。
为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每日进食1斤蔬菜(正餐)和2个水果(加餐)是必需的。
水果一般作为加餐食用,也就是在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不提倡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负担过重。
6、每日1袋鲜奶+1杯酸奶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高,每2 50毫升中含钙近300毫克,故是天然钙质的良好来源。
目前的很多研究表明,钙在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而长期低钙膳食是导致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我国膳食结构的缺点之一是提供钙质普遍低,平均日摄入仅400毫克左右,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规定18~49岁成人每日为800毫克,青少年及50岁以上成人每日为1000毫克,建议在此基础上,每日增加钙补充剂,例如钙尔奇D6 00一片,以达到每日1000毫克的标准。
7、吃清淡少盐的膳食,每日用盐量不超过6克鉴于吃盐过多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健康人每日吃盐量不宜超过6克,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不超过5克;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超过2克。
我国人均每日食盐量为12~14克,达到WHO推荐值的200%~230%。
8、每日补充膳食纤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精细化、动物性食物比例大为增加。
一些大城市居民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却由十年前的每日20多克降低为现在的10克左右,并由此导致一些慢性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因此,应在每日膳食中添加燕麦片、荞麦等粗粮,以及海带、魔芋和新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我们可采用以下饮食建议来满足纤维摄入:选择全谷、全麦食物做早点;用部分粗粮替代精细米面(但吃粗粮也不能超出总量);每日膳食中可添加豆类食物,如红豆、绿豆等;每日必须吃青菜,特别是青菜的叶和茎。
总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考虑也从“吃饱”转向“吃好”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多种营养素,又要改变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此外,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以及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因为这些都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但是由于营养知识的缺乏,不少人对“吃好”的认识出现偏差,误认为把肥甘厚味,香甜美味的东西吃个心满意足就是“吃好”,以至于过量摄入油脂、糖类等高热量食物结果是在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中肥胖病、糖尿病、高血脂病等与膳食营养摄入不当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多这说明物质条件改善后普及营养知识教会人们合理营养是一项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只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掌握科学的营养知识,长期坚持才能有效地防控疾病,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才更好的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