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名词解释
- 格式:pdf
- 大小:101.67 KB
- 文档页数:9
测绘专业名词解释1、地图比例尺: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
2、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髙线的高程之差。
3、半面控制点:已测得平面坐标值的控制点。
4、高程控制点:已测得高程值的控制点。
5、地形测量:根据规范和图示,将地貌、地物及其他地理要素测量并记录在某种载体上的过程。
6、工程测量:工程建设和口然资源开发各阶段进行的控制测量、地形测绘、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测量工作。
7、水平角: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8、控制测量:为建立测量控制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作为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的依据,以保证必须的精度,包括半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屋和三维控制测量。
9、大地水准面:特定、恒定重力位的平均海水面。
10、测绘科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描述和应用的学科,其内容包括研究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口然和人造物体、人工设施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制成各种地图和建立有关信息系统。
11、地方坐标系:局部地区建立平面控制网时,根据需要投影到任意选点面上或采用地方子午线的一种直角坐标系。
12、独立坐标系:任意选定原点和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
13、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同样测量条件下的测量值序列中,测量值大小、方向不定,表面没有规律性,实际服从一定统计规律的测量误差。
14、系统误差:同样条件下的测量值序列中,各测量值的测量误差的数值,符合保持不变或按某确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
15、测量数据质量控制:采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使测量数据在釆集、存储、传输中满足相关质量要求的工艺过程。
16、电子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
17、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 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并利用它作为工具來支持和改善人类活动和生活质量。
地形测量方法一、引言地形测量是地理学、地质学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它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包括地面高程、坡度、地貌形态等,以了解地表的地貌特征和地理环境,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形测量方法。
二、平面地形测量1. 地形剖面法地形剖面法是一种采用平面剖面线的方法,通过沿着地面上的剖面线依次测量地面高程,并绘制出地形剖面图。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范围地形测量,能够直观地反映地面的高低变化。
2. 地形图绘制法地形图绘制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面上不同点的坐标,并将其绘制在平面图上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大范围地形测量,可以绘制出地面的等高线图,更直观地展示地形的起伏变化。
三、垂直地形测量1. 航测法航测法是一种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地形测量的方法。
通过航空摄影仪拍摄地面照片,利用影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得到地面高程等数据。
航测法具有高精度、广覆盖等特点,适用于大范围地形测量。
2. GPS测量法GPS测量法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地形测量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设置测量点,并使用GPS接收器测量点的坐标和高程,得到地面的高程数据。
GPS测量法具有高精度、操作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小范围地形测量。
四、实地地形测量1. 三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计算出地面高程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测量点,并使用测角仪和测距仪进行测量。
三角测量法适用于中小范围地形测量。
2. 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利用激光测距仪进行地形测量的方法。
激光测距仪发射激光束,通过测量激光束的反射时间和速度,计算出地面的高程。
激光测距法具有高精度、快速测量等特点,适用于小范围地形测量。
五、总结地形测量是研究地表地貌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地形测量方法可以获取地面高程、坡度、地貌形态等数据,为地理学、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
不同的地形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测量范围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2011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辅导:名词解释一1、地图比例尺: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
2、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之差。
3、平面控制点:已测得平面坐标值的控制点。
4、高程控制点:已测得高程值的控制点。
5、地形测量:根据规范和图示,将地貌、地物及其他地理要素测量并记录在某种载体上的过程。
6、工程测量: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各阶段进行的控制测量、地形测绘、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测量工作。
7、水平角: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8、控制测量:为建立测量控制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作为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的依据,以保证必须的精度,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三维控制测量。
9、大地水准面:特定、恒定重力位的平均海水面。
10、测绘科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描述和应用的学科,其内容包括研究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自然和人造物体、人工设施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制成各种地图和建立有关信息系统。
11、地方坐标系:局部地区建立平面控制网时,根据需要投影到任意选点面上或采用地方子午线的一种直角坐标系。
12、独立坐标系:任意选定原点和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
13、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同样测量条件下的测量值序列中,测量值大小、方向不定,表面没有规律性,实际服从一定统计规律的测量误差。
14、系统误差:同样条件下的测量值序列中,各测量值的测量误差的数值,符合保持不变或按某确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
转自学易网 15、测量数据质量控制:采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使测量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中满足相关质量要求的工艺过程。
16、电子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
17、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并利用它作为工具来支持和改善人类活动和生活质量。
测绘专业的名词解释导语:测绘学是一门涉及测量、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地图制作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专业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应用测绘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一些测绘专业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1. 测量测量是测绘学的基础,它是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来描述地球表面对象形状、位置和分布的过程。
测量包括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和专题测量。
地形测量是测量地球表面的形状和高程;控制测量是测量地球表面上的地理控制点,用于地图制作和其他测量任务;专题测量是针对特定目的或对象进行的测量,如建筑物、道路等。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和显示的技术系统。
通过GIS,可以将来自不同来源的地理数据整合在一起,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GIS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3. 遥感遥感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不同光谱范围(如可见光、红外线等)的图像数据,用于土地利用、农业监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对于测绘学具有重要意义。
4. 地理坐标系地理坐标系是用来描述地球表面位置的系统。
常见的地理坐标系有经纬度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
经纬度坐标系使用经度和纬度表示地球上的位置,而投影坐标系使用二维坐标代表地球表面的位置。
选择合适的地理坐标系对于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非常重要。
5. 三维建模三维建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地球表面对象以三维形式进行建模的过程。
在测绘学中,三维建模可以用来创建真实的地形模型、建筑模型等,用于规划和可视化。
6.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一种通过网络卫星和地面站点提供全球定位和导航服务的技术系统。
目前最常用的GNSS系统是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它为测绘工作者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数据。
7. 自动化测量自动化测量是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实现测量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工程测量的名词解释工程测量是指在建设工程中进行的测量活动,以获取土地、空间和物质信息,并确保施工项目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在工程测量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需要了解和理解。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工程测量名词进行解释。
一、建筑物定位建筑物定位是指确定建筑物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
精确的建筑物定位可以确保建筑物在设计位置上准确地建造。
建筑物定位通常通过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空间坐标来实现,使用的仪器包括全站仪和GPS系统。
建筑物定位还可以辅助土地测量,确定建筑物与相邻土地之间的边界。
二、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指对地表形态、地形地貌和地面特征进行测量和描述的活动。
地形测量可以提供关于地理环境和地势变化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规划。
地形测量通常使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和卫星影像等仪器工具,采用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的方法。
三、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是指在建设项目中确定准确的基准点和控制点,以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和参考框架。
控制测量包括水平控制和垂直控制。
水平控制是通过测量水平线的方法来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和一致性,常用的方法包括三角测量和水准测量。
垂直控制是通过测量高程的方法来实现,常用的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和GPS测量。
四、施工测量施工测量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测量活动,以确保工程项目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施工测量包括监测建设工程的水平和垂直偏移,测量土方开挖和填方的体积,以及测量建筑物和结构物的尺寸和位置。
施工测量通常使用全站仪、测量仪和激光扫描仪等仪器,采用导线法、三角测量和交会测量等方法。
五、水文测量水文测量是指对水资源、水动力学和水文地质等水文学相关内容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活动。
水文测量包括测量水文气象要素、水位、流量和水质等指标,以评估水资源状况和水文过程。
水文测量通常使用水位计、流速计、水流测量仪器和水质分析设备等工具,采用示踪法、流速测量法和水质分析法等方法。
六、测绘制图测绘制图是指将测量所得的数据用图形的形式进行表示和展示的活动。
土木工程测量名词解释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它是通过测量手段,对土地和工程进行测绘、测量和控制。
在土木工程测量中,有许多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名词,需要了解其具体含义和作用。
1.测量:测量是通过测量仪器和方法,对地球表面上物体的空间位置和形状进行测定的过程。
它是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
2.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是指为整个工程区域设计一套水平精确、基本稳定的控制点。
它是土木工程测量中获取高精度平面坐标的基础。
3.立面控制网:立面控制网是指在土木工程中,为了准确测量建筑物或其他物体的立面形状及尺寸而设置的控制网。
4.全站仪:全站仪是土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仪器。
它结合了总站、自动级和电子距离测量仪的功能,能够同时进行高程、平面和角度的测量。
5.测绘:测绘是通过测量手段,绘制出具有一定比例尺的地图或图纸,以反映地面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6.坐标:坐标是用来表示点在平面上或空间中位置的数值。
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球坐标系。
7.高程:高程是指点相对于某个基准面的竖直距离,常用于表示地面或建筑物物体的高度。
8.三角测量:三角测量是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来计算和确定未知点位置的测量方法。
9.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通过测量水平面上点的高程差,来确定高程的测量方法。
它是土木工程测量中获取高程控制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10.交会测量:交会测量是指通过已知点的坐标和观测到的角度或距离来计算和确定其他未知点坐标的测量方法。
11.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通过测量地表上各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通过计算和绘制,反映出地面表面的形状和地貌特征。
12.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通过拉直的钢丝或塑料线,测量线段的长度和方向的方法。
它是土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
13.放样:放样是将设计图上的尺寸比例转换,并确定在施工现场上实际布置的过程。
它是土木工程测量中控制工程质量和准确施工的重要环节。
基础测绘名词解释摘要:一、名词解释概述二、基础测绘的定义与作用三、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四、基础测绘技术的发展五、我国基础测绘现状与展望正文:一、名词解释概述基础测绘是指对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空间进行几何、物理、人文等方面的测量、调查和研究,以获取地球空间信息的一种测绘活动。
基础测绘名词解释主要包括与其相关的概念、术语和原理。
这些名词解释对于了解基础测绘的内涵、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础测绘的定义与作用1.定义:基础测绘是为各类测绘和地理信息服务提供基础数据和基准的测绘活动,包括大地测量、地形测量、地质测量、地球物理测量等方面。
2.作用:基础测绘成果在国土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勘查、国防建设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三、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1.大地测量:包括基准网、控制网、高程基准等方面的测量。
2.地形测量:对地表形态、地物、地貌等进行精细测量和描述。
3.地质测量:对地质构造、岩性、地质灾害等进行探测和研究。
4.地球物理测量:利用物理原理,对地下物质分布和地质结构进行探测。
5.遥感测绘:利用卫星、飞机等载体,对地球表面进行遥感和测图。
四、基础测绘技术的发展1.传统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光学测量、电磁测量、重力测量等方法。
2.现代测绘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
3.智能化测绘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等技术在基础测绘领域的应用。
五、我国基础测绘现状与展望1.现状:我国基础测绘成果丰富,精度不断提高,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展望:未来我国基础测绘将朝着更高精度、更广泛覆盖、更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全球地理信息产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简单: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绘: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第二章:水准测量一、名词解释高程测量: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
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水准管轴:水准管分划线的对称中心称为水准管零点,通过水准管零点的圆弧的纵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转点:水准测量中用来传递高程的点。
视差:水准测量中在读数前,如果眼睛在目镜端上下晃动,则水准尺上的读数也随之变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水准点:事先埋设标志在地面上,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Bench Mark),以BM表示。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建筑工程、交通规划和资源开发等领域。
通过地形测量,我们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形状、高程和地势起伏,为各种工程和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
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地球表面的形状和高程。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测量师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测量设备和工具,如全站仪、GPS、导线和水准仪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可以通过测量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和角度来确定地球表面的形状和高程。
通过多次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到一个高程点的坐标,从而绘制出地形图。
地形测量的主要方法包括三角测量法、水准测量法和电子全站仪测量法。
三角测量法是一种基于三角形测量原理的方法,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确定目标点的坐标。
水准测量法是一种基于重力原理的方法,通过测量水平面上的高差来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电子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综合利用电子仪器和全站仪的方法,通过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来确定目标点的坐标和高程。
地形测量在土地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地规划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基础,其中地形测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测量地形,可以了解土地的地势起伏、自然水流和土地类型等信息,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在建筑工程中,地形测量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土地的坡度、高度差和地基情况,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在交通规划中,地形测量可以帮助交通规划师确定道路的高差、路线和桥梁的设计,确保交通路线的顺利通行。
在资源开发中,地形测量可以帮助资源开发者了解地下的地形情况,指导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除了以上应用领域,地形测量还被广泛用于地图制作、水域测绘和灾害监测等方面。
地图制作是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地形测量可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制作出精确的地图。
水域测绘是指在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域进行地形测量,了解水域的地形和水深,为航行和港口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灾害监测是指通过地形测量来监测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和火山喷发等,及时了解地形的变化情况并进行预警。
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地形测量是指对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进行测量和描述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准确的地形数据和地形特征,以便在工程建设、地质勘探、地图制作等领域中使用。
地形测量主要包括地面测量和水下测量两种方式。
一、地面测量方法:1.经纬度测量法:通过测量其中一点相对于地球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该点的地理位置。
2.水准测量法:通过测量等高线和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来确定地面高程。
3.三角测量法:通过测量已知长度的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推算出未知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从而确定地形特征。
4.激光测量法:利用激光遥感技术,通过测量激光束到地面和反射回激光仪的时间差,来确定地面的高程和地形特征。
5.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高程数据,生成数字化的地形模型。
6.卫星测量法:利用航空卫星或其他卫星进行测量,获取地球表面的地形数据。
二、水下测量方法:1.声速深度测量法:通过测量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和反射回声的时间差,来确定水下地形和水深。
2.浮标轨迹测量法:利用航行器沿着水下轨迹进行测量,通过记录测量器在水下的位置,来确定水下地形。
3.地震测量法:利用地震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和反射回声的时间差,来推测水下地形和水深。
4.摄影测量法:通过水下摄影机或水下无人机对水下地形进行拍摄,然后根据拍摄的照片进行测量和分析。
地形测量的要求:1.准确性:地形测量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后续的工程设计和规划能够有效进行。
2.全面性:地形测量应尽可能覆盖地区的各个方面和特征,以获取全面的地理信息。
3.时效性:地形测量需要及时进行,以满足工程和规划的需求。
4.精细化:地形测量需要尽可能获取详细的地形数据,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5.标准化:地形测量需要遵循一定的测量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6.合理经济:地形测量需要合理控制成本,并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测量的范围和精度。
总结起来,地形测量是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来获取地球表面地形数据的过程。
地形图测量概述地形图是地球表面上各种地形要素的分布在平面上的表示,是地球科学中最常用的图形之一。
地形图的制作需要使用测量技术来获取地面的高程和坐标信息。
本文将介绍地形图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工具,以及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测量方法地形图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野外测量和室内绘图两个阶段。
野外测量野外测量是通过地面调查和测量,实地获取地形数据的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野外测量方法:1.地平测量法:地平测量法是最基础的测量方法之一,通过使用水平仪或全站仪来测量地面高程。
该方法适用于平坦地区或小范围的地面测量。
2.三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是采用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来计算地面高程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设置三角形控制点,通过测量角度和边长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每个点的高程。
三角测量法适用于大范围的测量,并且精度较高。
3.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结合了电子仪器和测量技术。
通过全站仪可以同时测量目标点的坐标和高程信息,同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效率。
室内绘图室内绘图是在野外测量之后,将采集到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制地形图的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绘图工具和软件:1.AutoCAD:AutoCAD是一款功能强大的CAD软件,广泛用于绘制和编辑地形图。
通过导入野外测量数据,可以在AutoCAD中绘制等高线,平面图和立体图等。
2.ArcGIS:ArcGIS是一套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用于创建和分析地形图。
使用ArcGIS可以对野外测量数据进行插值处理,生成高程图和坡度图等。
3.QGIS:QGIS是一款免费的开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与ArcGIS类似。
通过QGIS,用户可以导入野外测量数据,并进行地形图的设计和编辑。
测量数据处理与应用野外测量所得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然后应用到实际工程和科学研究中。
以下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场景:1.数据处理:测量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清洗、去噪和校正等步骤。
清洗可以去除异常值和不合理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地形测量名词解释地形测量是指以特定空间中特定现象和物质状态为研究对象,以技术手段及其仪器进行测量,以确定其位置、形状、规模等基本物理特征的一种技术。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测量、编图,从而获得地形信息、图形信息,建立地形测量模型,服务于地理空间信息建模及地表特征分布和空间结构分析,从而为地质、应用地理学、测绘、工程评估等提供地表精确度更高的信息支撑。
它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规划统筹、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军事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是地形分析的基础,也是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
在进行地形测量时,首先要根据开发的需求,制定质量要求和测量范围,然后根据地形特征和测量原则,结合后期推导、测量手段及方法,进行具体的地形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编制。
地形测量包括若干基本概念,主要有测量原则、测量要素、测量手段、测量项目、测量方法、测量等级等内容。
其中,测量原则指的是地形分析的基础,是地形测量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主要包括线性原则、平面原则、两点间距离原则、绝对测量原则、投影原则等;测量要素是指地形测量中需要进行测量的要素,例如位置、高程、坡度等;测量手段是指地形测量的实现方法,有测绘手段、天文手段、电子测绘手段等;测量项目是指地形测量中可能涉及的测量项目,主要包括地形测量、降水量测量、数字测量、景观测量、植被测量等;测量方法是指地形测量实施的方法,分为三类,即图形测量、空间测量和量算测量;测量等级是指地形测量的精度,分为一等测量、二等测量和三等测量。
测量原则、要素、手段、项目、方法以及等级是地形测量的基本知识,也是地形测量的主要技术元素。
它们中的每一项,都将直接影响地形测量的精度,并且,以上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影响着地形测量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地形测量时,要坚持测量原则,制定测量要素,选取合适的测量手段,制定适宜的测量项目,确定量算测量的方法,设定合理的测量等级,以此来保证地形测量的精度。
测量原理的运用,使地形测量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地形测量合同范本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托方):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需要乙方进行地形测量工作,为确保双方合法权益,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一、合同内容地块名称:________________地块位置:________________地块面积:________________1.2 测量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地块边界、地形地貌、高程、地籍等。
(1)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电子版及纸质版各一份;(2)测量报告:详细记录测量过程、数据、结论等;(3)其他相关成果:如甲方有特殊要求,双方可另行协商。
二、合同期限2.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个月。
2.2 乙方应在合同期限内完成测量工作,并提交测量成果。
三、费用及支付3.1 甲方应支付乙方的测量费用共计人民币【】元(大写:【】元整),其中包括测量人员、设备、材料等费用。
3.2 甲方支付方式:(1)合同签订后,甲方向乙方支付预付款【】元;(2)乙方完成测量工作并提交成果后,甲方向乙方支付余款【】元。
四、双方权利与义务4.1 甲方权利与义务:(1)甲方应提供测量地块的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地块权属证明、土地使用证等;(2)甲方应协助乙方完成测量工作,提供必要的现场条件;(3)甲方有权对乙方提交的测量成果进行审核,如有异议,乙方应进行修正;(4)甲方应按照约定支付测量费用。
4.2 乙方权利与义务:(1)乙方应按照甲方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测量工作;(2)乙方应保证测量成果的准确性、真实性,不得篡改、伪造数据;(3)乙方应保守甲方提供的资料秘密,不得泄露给第三方;(4)乙方应在合同期限内完成测量工作,并按照约定提交测量成果。
五、违约责任5.1 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的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合同总金额的【】%。
5.2 如因乙方原因导致测量成果不准确,乙方应重新进行测量,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费用。
园林测量的名词解释园林测量是一门关于园林设计、规划和管理的专门测量学科。
它涉及测量和绘制园林区域内的各种要素,以支持园林建设、改造和维护。
本文将对园林测量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一、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园林测量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用于测量和记录园林区域内的地势、地貌和地理特征。
地形测量的目的是获取准确的地形数据,并通过测量仪器和技术将这些数据呈现在地图上。
这些数据对于园林设计和规划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揭示地势上的起伏、坡度和倾斜,为设计师提供有关土地可利用性和可持续规划的信息。
地形测量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全站仪、水平仪和测量杖。
借助这些工具,测量员可以测量土地的高度和坡度,绘制等高线图和地形图。
这些测量结果为园林设计师提供了有关如何最好地利用地形并考虑自然环境的信息。
二、座标系统座标系统是园林测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确定和表示地理位置。
座标系统通过在地球上建立坐标网格来标识特定位置,并使用坐标来描述或测量这些位置。
座标系统可以分为平面座标系统和高程座标系统。
平面座标系统通常使用平面坐标来描述园林区域内的位置。
常见的平面坐标系统有笛卡尔坐标系和UTM坐标系。
这些坐标系可以用于测量和标识座椅、树木和景观要素的位置。
高程座标系统用于测量和标识地面上的高度。
它通常使用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作为参考点,以确定给定位置的海拔高度。
高程测量通常使用高程仪和测量杖来实现。
座标系统在园林测量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不仅用于位置测量,还用于设计规划和地图绘制。
三、距离测量距离测量是园林测量中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测量任务之一。
它用于测量和记录园林区域内的距离、长度和尺寸。
距离测量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来实现。
直接测量是指使用测量仪器来直接测量距离或长度。
直接测量常用的工具有测量带、测距仪和激光测距仪。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快速和准确的距离测量结果。
间接测量是指通过其他测量数据推导出距离或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