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电离辐射防护教程夏益华9外照射防护
- 格式:pptx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96
1.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的射程①快速电子包括β射线(正电子和电子)和单能电子束。
由于电子的静止质量约是α粒子的1/7000,所以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在物质中的运动轨迹都与重带电粒子有很大的差异。
②快速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有:(1)与原子的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引起原子的电离和激发;(2)核弹性库伦散射,散射严重;(3)在电子减速或加速的过程中发射电磁辐射(轫致辐射);(4)正电子或负电子的湮灭。
③虽然电离和激发仍是重要的,但轫致辐射的作用不能随意的忽略。
并且在与轨道电子的一次作用中,可以损失相当大份额甚至全部的能量,并显著改变自己的运动方向。
2. 简述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①X射线和γ射线两种射线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一般统称为光子。
②γ射线对物质的电离作用:两步作用初级作用(产生次级电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次级作用:电离效应次级电子使物质原子电离3. 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①X、γ射线是一种比紫外线的波长短得多的电磁波,它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产生次级带电粒子(主要是电子)和次级光子,通过这些次级带电粒子的电离、激发把能量传递给物质;②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不是通过多次小能量的损失逐渐消耗其能量,而是在一次作用过程中就可能损失大部分或全部能量;③在0.110MeV能量范围内,主要的作用过程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④X、γ射线在物质中不存在射程的概念。
4.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①中子不与原子核外层电子发生作用弹性散射:运动方向改变非弹性散射:中子的一部分能量使核激发、产生γ光子②中子不带电不能直接使原子电离但中子容易进入原子核内同原子核发生作用引起核反应③穿透力强随堂作业(第七章)1、32P的半衰期是14.3 d, 1 g 纯32P的放射性活度是多少贝可(Bq)?2、在距辐射源某点处,用仪器测得能量为1.50MeV的γ射线的注量率为2.1 ×107(m-2·s-1),计算此点在空气中吸收剂量率。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本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是在不同的辐射环境下采取的防护措施。
外照射防护主要针对来自外部辐射源的辐射,主要有以下基本方法:1. 距离保护: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利用放射源强度和辐射剂量的反比关系,增加距离可以显著减小接受的辐射剂量。
2. 屏蔽防护:使用合适的材料,如铅、混凝土、钢等进行屏蔽,以减少辐射的透射和散射。
屏蔽物的厚度应根据辐射类型和能量来确定。
3. 时间限制:尽量减少暴露在辐射源附近的时间,从而减少接受辐射的时间。
特别是对于高剂量率的辐射源,应尽量缩短接触时间。
4. 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如辐射防护服、手套、眼镜等。
这些设备可以以不同方式减少辐射的接触面积或减少辐射透射。
内照射防护主要针对吸入或摄入放射性物质后引起的体内辐射。
以下是基本的内照射防护措施:1. 避免吸入和摄入辐射性物质:建立辐射源和工作场所的严格管理规定,限制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储存,以避免人员吸入或摄入辐射性物质。
2.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比如呼吸防护装置、防护手套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性物质的吸入和摄入。
3. 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清洁,尽量避免放射性物质的残留。
4. 定期体检:建立个人辐射监测和定期体检制度,定期检查员工的辐射暴露情况,及早发现和处理任何辐射暴露问题。
5. 进行适当的监测和评估:建立辐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监测和评估工作场所的辐射源,以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6. 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培训工作人员并确保他们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照射的风险。
总之,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是保护人员免受辐射伤害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使用距离保护、屏蔽防护、时间限制和防护设备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外部辐射的暴露。
同时,通过避免吸入和摄入辐射性物质、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定期体检、监测和评估以及正确操作规程等方法,可以减少内照射的风险。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本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是保护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免受放射性物质的辐射。
以下提供一个范本,介绍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1. 建筑物和屏障:建筑物和屏障是最基本的外照射防护方法。
通过使用合适的材料如厚重的混凝土和铅,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物质的透射。
建筑物和屏障的设计应考虑辐射防护,并确保其结构完整,以优化防护效果。
2. 放射性源的隔离与安全存放:放射性源应在专门的隔离区域内进行存放,以防止人员接触到辐射物质。
这些隔离区域应该符合相关的辐射安全标准,并且应设有适当的标识和警示牌。
此外,对于高放射性源,应采取额外的措施,如使用密封容器进行安全存储和运输。
3. 工作操作规范:在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操作规范。
这些规范应包括正确的装备和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如防护服、手套、面具等。
同时,工作人员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危险性,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4. 监测与检测:监测和检测是保障外照射防护的重要步骤。
通过使用辐射监测设备,如辐射计和剂量测量仪,可以及时检测和测量辐射水平。
同时,设立辐射监测点,定期对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内照射防护】1. 饮食与饮水:内照射防护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饮水来降低辐射物质的摄入。
建议优先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材和饮用水源,并避免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
此外,饮食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有助于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2.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内照射的风险。
经常洗手、洗澡和洁净的衣物能减少身上的污染,避免辐射物质进入体内。
另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也是重要的措施。
3. 物理防护:物理防护是一种有效的内照射防护方法。
通过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和口罩,可以减少身体接触到辐射物质的机会。
此外,使用辐射屏蔽器如铅或钨块等,可以在必要时提供额外的防护。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模版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是在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使用和操作过程中,为了保护人体免受辐射的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
下面将就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是针对人体外部直接接受到的辐射而采取的防护措施。
主要的防护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距离防护:距离是防护辐射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根据辐射源的强度和类型,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显著降低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距离防护原则是,距离辐射源越远,接受的辐射剂量越小。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增设屏障、远离辐射源等方式来实现距离防护。
2. 时间防护:减少接受辐射的时间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辐射剂量与接触时间成正比,因此控制接触时间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的积累。
在可能受到辐射的场所,应尽量缩短人员的停留时间,特别是在高剂量率的辐射源附近。
3. 屏蔽防护: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阻挡辐射。
常见的屏蔽材料包括铅、混凝土、钨等。
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和合理设计屏蔽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
在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或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屏蔽。
4. 吸收防护:吸收防护主要是利用特定材料对辐射进行吸收。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常使用铅制防护衣、铅围裙等吸收剂量较大的X射线辐射。
吸收防护可以大大减少辐射剂量,保护身体的关键脏器。
5. 个人防护装备:在直接接触辐射源或辐射环境的工作场所,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例如,医学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时,应佩戴防护手套、面罩、防护眼镜等,以降低辐射对身体的危害。
以上是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作场所和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
同时,应定期检测辐射剂量,监控工作环境中的辐射水平,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内照射防护是针对人体内部受到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后的辐射而采取的防护措施。
主要的防护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阻断污染源:在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或事故后,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尽量阻断污染源,避免放射性物质进一步扩散。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是两种不同的辐射防护方法,用于保护人体免受外部放射源和内部放射源的辐射。
外照射防护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工作场所。
在一些辐射强度较高的工作场所,如核电厂、医院放射治疗室等,需要加强辐射防护设施和设备的建设,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其次,使用防护屏蔽材料。
对于外部放射源,如X射线、γ射线等,可以使用铅、钨等高密度材料制作屏蔽装置,减少辐射的穿透。
这些屏蔽装置可以用于医疗设备、实验室等场所,有效降低辐射暴露风险。
再次,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对于高辐射环境,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鞋套等装备,以降低辐射接触。
此外,还可以使用防护眼镜和面罩等,保护面部和眼睛免受辐射伤害。
另外,定期监测辐射水平。
对于一些潜在的辐射源,如医院放射治疗室、工业生产场所等,需要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和评估。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辐射超标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
最后,加强辐射安全培训和宣传。
对于从事高辐射工作的人员,需要接受辐射安全培训,了解辐射危害和防护知识。
此外,还需要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辐射安全意识,减少辐射暴露的风险。
与外照射防护相比,内照射防护方法主要用于防护人体内部的放射源,如内部污染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照射防护方法。
首先,控制环境中的污染物。
对于一些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需要采取措施限制其进入人体。
可以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工作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不超过安全标准。
其次,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对于与放射性物质接触的工作人员,需要戴上合适的防护手套、口罩等装备,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摄入和吸入。
再次,定期检查和监测。
对于可能受到内照射的人员,需要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和健康检查,以确保身体健康和辐射安全。
另外,加强个人卫生和清洁。
对于可能暴露于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应保持身体的清洁和个人卫生,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残留和吸收。
最后,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