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4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人工电离辐射,可以说,电离辐射就在我们身边。
电离辐射可以造福于人类,它在工业、医学、农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离辐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我们要学会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
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
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
防护的三大原则
(1)时间防护: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接触射线时间越长,放射危害越严重。
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2)距离防护:某处的辐射剂量率与距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该处的剂量率越小。
所以在工作中要尽量远离放射源。
来达到防护目的。
(3)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
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这样达到人身体部分的辐射剂量就减弱了。
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铅玻璃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常见的电离辐射有哪些的相关辐射污染
小知识,可以到来查询搜索呦!。
YF-ED-J2420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实用版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xx年国家主席令第60号;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xx年国家主席令第6号;1.1.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xx年国务院第449号令;1.1.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1.1.5《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8号文件;1.1.6《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20xx年卫生部令第55号;1.1.7《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20xx 年卫生部令第17号;1.1.8《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1.1.9《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2-2002;1.1.10《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编制说明本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以结合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辐射防护与安全的基本标准及技术标准要求进行编制。
2、适用范围2.1本措施明确了放射工作人员、工业射线探伤装置及辐射源和射线探伤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安全要求及辐射防护的安全措施。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电离辐射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电离辐射的类型、危害、防护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加深对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的认识。
一、电离辐射的种类和危害电离辐射是指释放能量的无形物质,具有电离空气分子并对生物体产生损伤的能力。
主要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种。
1.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射线等,最常见的是X射线和γ射线。
这些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直接损害,长期暴露会引发白血病、癌症等疾病。
2. 粒子辐射粒子辐射主要来自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衰变。
常见的粒子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等。
其中,α粒子能量大、穿透力小,但如果被吸入或摄入体内,会直接损害人体内的细胞和组织;β粒子能穿透皮肤,对眼睛和皮肤组织具有一定的危害;中子对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子和核酸分子产生破坏作用。
二、电离辐射防护方法为了防止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1.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指个人在进行可能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时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首先,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辐射眼镜、防护衣、手套等。
其次,要遵循正确的作业规范,减少接触电离辐射的可能性。
此外,要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辐射伤害。
2. 工作环境防护工作环境防护主要是指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和控制,确保工作环境中电离辐射水平处于安全范围内。
监测包括定期测量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控制包括采取屏蔽措施、减少辐射源暴露时间等。
3. 公众防护公众防护是指社会机构和公众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电离辐射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这包括加强对辐射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辐射防护意识;制定和执行相关辐射安全法规,确保公众的权益得到保护;加强环境辐射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辐射污染源。
三、电离辐射防护的挑战与前景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Basicstandardsforprotectionagainstionizingradiationandforthesafetyofr adiationsources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以下简称“防护与安全”)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电离辐射(如微波、紫外线、可见光及红外辐射等)对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防护。
22定义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的定义见附录J(标准的附录)。
3一般要求3.1适用3.1.1实践适用本标准的实践包括:a)源的生产和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在医学、工业、农业或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包括与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应用有关的各种活动;b)核能的产生,包括核燃料循环中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各种活动;c)审管部门规定需加以控制的涉及天然源照射的实践;d)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实践。
3.1.2源3.1.2.1适用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源包括:a)放射性物质和载有放射性物质或产生辐射的器件,包括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密封源、非密封源和辐射发生器;b)拥有放射性物质的装置、设施及产生辐射的设备,包括辐照装置、放射性矿石的开采或选冶设施、放射性物质加工设施、核设施和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c)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源。
3.1.2.2应将本标准的要求应用于装置或设施中的每一个辐射源;必要时,应按审管部门的规定,将本标准的要求应用于被视为单一源的整个装置或设施。
3.1.3照射3.1.3.1适用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照射,是由有关实践或实践中源引起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或公众照射,包括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
3.1.3.2通常情况下应将天然源照射视为一种持续照射,若需要应遵循本标准对干预的要求。
但下列各种情况,如果未被排除或有关实践或源未被豁免,则应遵循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a)涉及天然源的实践所产生的流出物的排放或放射性废物的处置所引起的公众照射;b)下列情况下天然源照射所引起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1)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或因与其工作直接有关而受到的氡的照射,不管这种照射是高于或低于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2)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氡的照射虽不是经常的,但所受照射的大小高于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3)喷气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所受的天然源照射;c)审管部门规定的需遵循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其他天然源照射。
工业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讲义一、电离辐射的概念1. 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辐射能量的高速粒子或波动,具有足够能量来去除原子中的电子而产生离子。
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α、β、γ射线和中子辐射。
2.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电离辐射能穿透组织、损害细胞、造成遗传变异、致癌等危害。
二、工业电离辐射的来源1. 工业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设备、核能设施等。
2. 工业电离辐射的作用领域包括医疗、工业、科研、核能等。
三、工业电离辐射防护措施1. 采用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尽量减少辐射源和辐射时间,远离辐射源,减小辐射源的放射性。
2. 使用辐射防护装备:包括铅衣、铅玻璃、铅手套、铅眼镜等。
3. 定期检测辐射剂量:对接触辐射的工作者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4. 建立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应对辐射事故的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四、工业电离辐射安全管理1. 制定辐射工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辐射防护措施等。
2. 培训员工:对接触辐射的员工进行辐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辐射安全意识。
3. 定期安全检查:定期检查辐射设备的安全性能,及时维修、替换损坏的设备。
4. 加强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辐射事故演练,确保员工能够熟练处置辐射事故。
结语:工业电离辐射的防护与安全管理是保障员工健康和企业经营的重要保障,希望企业能够根据讲义中的内容,加强对工业电离辐射的防护与安全管理工作。
工业电离辐射的防护与安全管理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有效防护和管理工业电离辐射,需要全面了解辐射的特性、危害和防护方法,并将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五、防护设备的选择与使用1. 铅衣:对于需要长时间接触辐射的工作人员,应配备铅衣,确保全身受到辐射的最小化。
2. 铅眼镜、铅面罩:用于保护工作人员的眼睛和脸部,防止辐射对这些部位的伤害。
3. 铅手套:工作人员在处理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器皿或设备时,应佩戴铅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Basic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ionizing radiation and for the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以下简称“防护与安全”)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电离辐射(如微波、紫外线、可见光及红外辐射等)对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防护。
22定义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的定义见附录J(标准的附录)。
3一般要求3.1适用3.1.1实践适用本标准的实践包括:a)源的生产和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在医学、工业、农业或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包括与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应用有关的各种活动;b)核能的产生,包括核燃料循环中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各种活动;c)审管部门规定需加以控制的涉及天然源照射的实践;d)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实践。
3.1.2源3.1.2.1适用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源包括:a)放射性物质和载有放射性物质或产生辐射的器件,包括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密封源、非密封源和辐射发生器;b)拥有放射性物质的装置、设施及产生辐射的设备,包括辐照装置、放射性矿石的开采或选冶设施、放射性物质加工设施、核设施和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c)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源。
3.1.2.2应将本标准的要求应用于装置或设施中的每一个辐射源;必要时,应按审管部门的规定,将本标准的要求应用于被视为单一源的整个装置或设施。
3.1.3照射3.1.3.1适用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照射,是由有关实践或实践中源引起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或公众照射,包括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
3.1.3.2通常情况下应将天然源照射视为一种持续照射,若需要应遵循本标准对干预的要求。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Basicstandardsforprotectionagainstionizingradiationandforthesafetyofradiationsources 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以下简称“防护与安全”)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电离辐射(如微波、紫外线、可见光及红外辐射等)对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防护。
22定义33.1a)b)c)d)a)b)c)a)b)下列情况下天然源照射所引起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1)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或因与其工作直接有关而受到的氡的照射,不管这种照射是高于或低于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2)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氡的照射虽不是经常的,但所受照射的大小高于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3)喷气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所受的天然源照射;c)审管部门规定的需遵循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其他天然源照射。
a)要求采取防护行动的应急照射情况,包括:1)已执行应急计划或应急程序的事故情况与紧急情况;2)审管部门或干预组织确认有正当理由进行干预的其他任何应急照射情况;b)要求采取补救行动的持续照射情况,包括:1)天然源照射,如建筑物和工作场所内氡的照射;3)审管部门或干预组织确认有正当理由进行干预的其他任何持续照射情况。
3.2排除40K之外。
3.3a)b)a)b)c)d)e)f)g)a)b),1)2)保持对这些措施和资源的经常性审查,并定期核实防护与安全目标是否得以实现;3)鉴别防护与安全措施和资源的任何失效或缺陷,并采取步骤加以纠正和防止其再次发生;4)根据防护与安全需要,做出便于在有关各方间进行咨询和合作的各种安排;5)保存履行责任的有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