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发展简史
- 格式:docx
- 大小:16.54 KB
- 文档页数:4
海报的发展史海报是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
所以海报是跟随着广告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广告发展的初期海报也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1880~1900年海报发展史这是自由资本主义在欧洲、美国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二十年。
许多对人类文明有重要影响的新技术,如电、内燃机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内发明的,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也于此时建成。
大工业的普及、发达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新产品大量出现。
市场经济转入激烈的竞争阶段,商业竞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大特点。
大量商品需要通过某种渠道使消费者熟悉,以便促进销售。
这些推销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人员推销(direct sales)、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营业推广(business popularize)和广告(advertising),广告中的海报无疑是一种促销的重要手段。
除了商品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娱乐事业也开始兴旺起来。
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各种演剧、杂技、酒吧、舞厅的营业对象已由过去的少数达官贵人扩展到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以至一般大众,娱乐事业的竞争也加强了对广告的需求。
现代广告就是在此背景下开始发展起来的。
这一阶段中的广告形式,以招贴画(poster)和路牌广告(road board)为主。
广告设计多是由画家兼任的,几乎没有专业的广告设计师。
英国著名插画家奥布里.比尔兹利(Anbery Beardsley),法国著名画家亨利图户兹—劳特里克等人都曾画过大量招贴画及海报。
当时广告的构思基本上是绘画型的,看上去就象一幅美术作品,不过画中人物手上捧着某种商品而已,显得有些牵强附会。
独特的广告语言尚未形成。
由于彩印技术(colour printing)还比较落后,费用昂贵,所以这个阶段得招贴中石印画占了较大比例。
1900~1920年海报发展史帝国主义的激烈争夺引发了1914~1918年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对整个西方的影响很大。
国际联盟于战后在日内瓦的成立。
更促进了商品经济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
海报发展简史占据众多宜传媒体首位的海报, 早在上个世纪末, 就已出尽风头;海报这一媒体,处于纯粹艺术、文化和商业的交叉点上, 在其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中,被证明是一种极富弹性的媒体, 可以适应不同的审美变化;数百年来, 它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曲线;海报是印刷在纸面或其他材料上, 展示在公共场所的印刷品, 用作告示或广告, 因此具有传播信息和带有特殊刺激的特点;所谓“特殊刺激”乃是能诱导行人成为它的观众,并在短暂瞬间自然产生三个步骤: 刺激、传达、印象;“刺激”是让观众注意它, “传达”是把它要说的话极快地传达过去, “印象”即对它所说的事物形成一个深刻的概念, 无论是促销一种产品, 宣布一项事件或是表达一种情感, 海报都能尽快抓住行人的视线, 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它所承载的信息;所以海报广告有明显的传播优势, 通常都以软性感化方式进行, 易于使社会大众在心理上被其意念所同化;一、海报的产生过程在西方, 最早的海报当属1 8以年威廉·卡库斯东制作的推广索尔斯伯利式温泉疗法海报, 而中国的印刷广告则是在宋代就己经形成了,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报则是在18 60 年前后才形成的;石版、木版术的发明, 大版面印刷机的问世, 给予海报以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成本廉而色彩绚丽的海报作品;1881 年前后法国政府对长期以来出版物的严格审查制度进行了大规模修改, 特别对海报的张贴作了规定之后, 立即在法国造成了海报的设计和使用高潮,海报成为商业推广的主要手段;因此, 大量的艺术家开始投身于海报设计, 巴黎街头旋即变成了海报艺术的画廊;在这个高潮中, 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平面设计家, 其中较突出的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最重要的设计代表人物朱利斯·谢列特;可以说第一个伟大的现代海报艺术家就是朱利斯·谢利特;他把从英国学来的色彩石版技术运用到海报印刷上, 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朱利斯·谢列特于1858年第一次为法国轻音乐作曲家奥芬巴哈的轻歌剧安非的奥菲设计的歌剧海报风靡巴黎, 从而开始了他的海报生涯, 也象征了世界现代海报的产生;因此, 谢列特被称之为“现代海报之父” , 毕生创作了1000余幅海报, 题材极其广泛, 几乎无所不包;法国政府和社会给予他高度评价,1889 年他获得国际海报展金奖就是证明;在他的带动下,当时法国新艺术运动的许多大师级人物都创作了很多极有影响力的海报;劳特累克·格拉塞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海报画面简洁, 色彩明快, 主题鲜明, 真实地描述了巴黎人的性格, 在当时被公认为是一流的美术作品;他创作的海报, 放弃了纯粹的造型艺术创作, 吸收了日本绘画风格, 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大胆地迈出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一步, 体现了设计革命的新精神;法国“新艺术”平面设计的另外一个大师是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莫拉维亚地方的阿尔丰斯·穆卡;穆卡的海报设计既有鲜明的“新艺术”运动特征,也有强烈的个人特点;他集中地、甚至夸张地运用以植物纹样为中心的曲线为设计手段, 避免采用任何直线;色彩绚丽, 但却采用单线平涂的方法, 其灵感来自拜占庭的陶瓷镶嵌, 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他设计的大量海报中的女性, 都具有理性化的典雅美丽和性感的特点;他也是第一个从创作盛大的剧院海报转向为香烟、巧克力做商业广告的设计师;无论在美感把握还是在创造性的发明方面, 他均保持了非常卓越的技术才能, 是典型的新艺术设计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新艺术运动的海报设计家中还有法国的伊曼努尔·奥拉兹, 保罗·伯顿,以及把新艺术运动海报潮流带到美国的威尔·布莱德雷, 他们对海报设计风格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 新艺术运动创造了非常特殊的装饰风格的大张海报, 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非历史主义的新风格;虽然新艺术运动的海报在追求绘画的形式感与画面的趣味性方面强于信息传达功能, 但真实地反映了世纪之交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现代主义设计的开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海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欧洲的海报设计, 到了20 世纪的上半期, 基本还是沿着19世纪海报设计的路径发展;但是这个发展同时受到很多新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艺术等因素的影响, 使海报呈现出了新的面貌;20 世纪初, 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益白热化,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 在文化艺术领域表现为伦理现代主义运动, 对于设计, 特别是平面设计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艺术上出现了立体主义, 达达主义, 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等运动;在视觉和意识形态方面影响了新的海报设计风格和形式;政治上国家和阶级关系的尖锐化, 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从而刺激了政府和社会对于政治海报的需求;这些因素, 都使海报设计得到很大的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出现了另外一个影响世界的设计运动—“装饰艺术”, 在装饰艺术运动影响下, 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以海报为中心的新平面设计运动, 涌现出了大批的海报艺术家;定居巴黎的俄国移民设计家卡桑德拉是杰出的代表;他在 1 9 巧年开始被委托设计了一系列重要海报, 其中1927 年为法国铁路设计的“北线快车”、1935年为远洋游船诺曼底设计的海报, 都是装饰艺术的经典之作;卡桑德拉的作品为法国海报增添了活力,他的海报醒目、简洁, 强调广阔的简化色彩与平面构成的二度空间, 主题几乎简化为图解的符号, 字形设计大胆革新, 并与海报形象进行非凡地结合;装饰艺术都以绘画为设计核心, 同时又受现代主义运动影响, 因此出现了图画现代主义运动;在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浪潮中, 各个国家的设计有不同的面貌;其中一个影响面非常广的海报设计运动出现在德国, 被称为“海报风格”运动;德国“海报风格”运动的奠基人鲁西安·伯恩哈特为德国的海报风格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他很偶然的为普莱斯特火柴公司设计的一幅独具个性的火柴海报广告, 成为新一代海报设计的基础: 图形简单, 目的鲜明, 具有很强的色彩对比, 而且具有有力的视觉传达功能, 成为日后德国商业广告设计的一种重要模式;”川他完成了一个自从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以来就由大批设计家探索的工作: 如何使海报设计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最高的视觉传达功能;1914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海报设计推向高潮, 使海报设计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印刷技术的完善, 设计思想的演变, 庞大的社会需求, 都造成了这种进步;海报曾一度被授予了一个重要角色, 变成了一种能影响历史的艺术, 因为它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启迪作用和多变的宣传样式;其中,俄国的海报瞄准大量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口, 通过坦率有力地表现而效果显着; 对轴心国的大众则运用对中世纪的热情与勇敢好战精神的传递而收到成效; 同盟国的传达是解说性地用于字面上而不是以象征性的意向去针对宣传目标, 如英国口号保护传统价值、家庭等; 对于美国大众, 海报则表现得像一个昂首阔步的天真无邪的乡村少年;这些对于历史来说也许只是一段插曲, 但海报在这个时期的确是将传达媒介的重要作用发挥到了极点;三、海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海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使各国政府更加重视这种艺术形式;“美国在1935年一1939年这五年之间有近35 万种海报广告, 被印成20 多亿张印刷品在全国发行;许多设计家、画家参加了这场题材极为广泛的海报广告运动, 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海报的发展;”二战期间美、英、苏等国家设计发行了大量的反纳粹的政治海报, 而纳粹德国也在同期炮制了大量鼓吹法西斯主义的政治海报;191年包豪斯学院的建立, 使现代海报设计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包豪斯学院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和实验成果之大成, 在发展教育方面作出了贡献, 对海报的设计观念更是意义深远;莫霍里·纳吉和赫伯特·拜尔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拜尔是包豪斯学校教师中最有才艺的人物, 在平面设计、摄影、展览设计、建筑设计方面都有非凡的才能;拜尔是包豪斯海报设计的大师, 他倡导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 并由此形成了拜尔式的包豪斯海报设计风格;他的海报设计思想影响了全球海报设计界, 二战期间拜尔设计的许多反纳粹题材的海报广告, 促进了设计艺术水平的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海报从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 表现了鲜明的反法西斯立场, 通过海报促使公众站在政府的政治立场上;另一方面, 则是宣传本国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二战后美国的海报设计主要是以和平题材为主;反战为主题;50年代海报设计开始高度重视商业功能, 专业的广告设计队伍建立起来, 设计风格也日趋多样化;到了60年代海报设计大是传播某种社会观念, 而不是商业信息;这种非商业化的海报设计, 从二战结束开始一直延续到1989 年前后, 东西方两个阵营的国家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设计家从事这方面的设计;这种以政治观念为中心, 为树立政治形象的海报在苏联、中国、古巴、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最为突出;这种海报被设计界称为观念形象设计, 成为二战后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的繁荣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萌芽与发展使20世纪的海报地位更加提高, 并在二战后达到了顶峰,海报在社会生活中无孔不人,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体裁上都得到了充分展现;但是, 随着广播、电视以及几乎完全依靠摄影的广告业的冲击, 使海报一度衰落;到60 年代后随着彩色照相制版技术的高度发达, 印刷速度和数量的提高使海报设计又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进人80年代后, 电子制版技术, 电脑桌面系统使海报设计师的思维方向大大地扩展, 图像、文字、色彩复杂地组合, 海报显示出了更加新鲜、独特的个性;文化性海报和广告商业海报异彩纷呈;到90年代世界各地国家规模的海报展盛况空前;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危机日渐显露, 许多设计师开始用海报这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近年来社会及环境保护组织已成为海报设计师的主要客户, 和平、反对核战争、饥饿、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海报设计的主题;海报这一艺术形式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今我们回头看到的仍是前辈大师如山的身影;一百多年过去了, 海报一步一步随着时代的发展走了过来, 也将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 不断创造, 发展下去;。
海报发展史2008-05-13 00:00:00 作者: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有0人评论19世纪:海报的雏形“电影的史前史和它的历史一样长。
”这是《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历史部分的第一句话。
历史上被承认的第一所电影放映厅(室内且配有座位)叫做“放映机厅”(Vitascope Hall),于1896年6月26日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开始营业,它有400个座席,当时放映的一般都是比较短的风光片。
虽然条件非常简陋,但这毕竟是电影商业化的开始。
电影海报很快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种用油漆在木板上注明放映信息的形式还只能算做是海报的雏形,由于广告员要把中间用绳子连接的两块广告板挂在身上,这看起来非常像夹着肉饼的三明治,所以它也有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三明治板”。
这种笨重的形式很快就被时代淘汰掉了,法国招贴画家朱尔斯·查尔特(Jules Cheret)率先把新艺术风格引入到商业招贴画之中,创造了应用于电影商业的新艺术形式,促进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电影海报的形成。
作为被广告界承认的现代海报之父,他也被公认为把电影和海报两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人。
世纪的交替和经济的初步发展却为那个年代带来相当高的文盲率。
当时的电影海报必须是一种能够为大众所理解的广告方式,所以海报原始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尽量少的词语和尽量活跃的色彩和画面。
1890年,查尔特用石版印刷术为名为《投影艺术家》(Projections Artistiques)的电影短片制作了第一件电影海报,内容为一年轻的女士握着一个写有放映场次和时间的布告牌。
1892年,他接着又为埃米尔·雷纳德的电影院放映的电影《Pantomines Lumineuses》制作了另一幅更加精美的电影海报。
1896年,当时另一位著名的招贴画艺术家M·奥佐莱(M·Auzolle)为卢米埃尔的电影《孩子与园丁》(L'Arroseu Arrose)设计了一款非常著名的电影海报,内容为影片中的一个场面,这部电影被认为是第一部虚构情节的电影,它讲述的是一个男孩用水管戏弄园丁的故事。
中国海报发展历史论文中国海报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宣传画。
最早的中国海报出现在唐朝,当时它们被用来宣传宫廷的政策和活动。
在明清时代,海报逐渐演变为商业宣传和广告的工具,尤其是在城市中心的商业街区。
19世纪末,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印刷技术,这对中国海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方的海报设计和宣传理念逐渐被引入中国,为中国的海报设计带来了新的风格和技术。
20世纪初,中国海报开始在政治宣传、文化宣传和商业广告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成为了宣传思想、鼓舞人心的工具。
在新中国成立后,海报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介,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海报成为了宣传口号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海报的内容和形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今今天,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海报的形式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纸质海报逐渐被电子海报、网络海报和移动海报所取代,海报设计也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
中国的海报设计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一部分,在国际大赛上屡获殊荣,展示了中国海报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总体来看,中国海报从古代到现代发展历程丰富多彩,它不仅是一种宣传媒介,更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信中国的海报设计会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更加美丽和独特的风采。
从唐朝开始,中国的海报就开始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之路。
海报的形式和功能不断丰富和拓展,从最初的宣传政策到商业广告、政治宣传再到文化艺术,海报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多种多样的角色。
在当代社会,海报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传播媒介,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崛起,海报设计行业也迅速发展壮大,中国的海报设计更加注重创意和个性化。
海报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平面形式,同时也融入了摄影、插画、平面设计等多种艺术元素,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除了传统的纸质海报,电子海报、网络海报等新媒体形式也开始逐渐兴起。
海报设计的发展及应用领域海报是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它是以平面设计方式将信息有序地组合在一起,通过视觉形式展现出来,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和记忆信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海报设计已经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得到了发展,它不仅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效果和速度,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海报设计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海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年中国秦朝时期的刻版海报,但海报设计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要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和美国。
可以将海报设计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政治海报的盛行阶段。
20世纪的前半期,政治海报成为主流海报形式,用于宣传意识形态、政治立场以及战争动员。
在这个时期,海报设计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大量的优秀设计师和艺术家涌现出来,海报的造型和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海报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职业设计师的核心技能之一,在广告、文化艺术、政治、教育等领域应用广泛。
1.广告宣传领域2.文化艺术领域在文化艺术领域,海报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宣传文化活动、展览、影视剧等。
通过海报的视觉形式,能够传达出文化活动的主题、内容和特点,吸引受众的眼球,提高文化艺术活动的知名度和参与度。
3.政治领域海报设计在政治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用于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
这种海报不仅能够传达出强烈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同时还能够启迪和教育人民,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和理解政治事件、政策和决策。
4.教育领域海报设计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它可以通过视觉形式传达出各种信息和知识,使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海报还可以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海报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信息传播和宣传的手段,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海报设计的发展及应用领域海报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壁画和传单。
在古代,人们用各种方式来传播信息,其中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图画、文字等在纸面上制作的传单,这就是最早期的海报。
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报设计也逐渐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在19世纪,随着印刷技术的迅速发展,海报设计开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宣传和广告形式。
许多知名的画家和设计师也开始参与到海报设计中,并且创造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法国画家亨利·德·图卢兹-洛特雷克的《穷画家俱乐部》和美国插画家杰西·威尔科克斯的《永远的乔》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海报设计也逐渐进入了现代和数字化的阶段。
在20世纪下半叶,电脑和平面设计软件的出现,使得海报设计的制作变得更加灵活和便捷。
设计师们可以通过电脑软件来进行排版、插图、色彩处理等,大大丰富了海报的设计手段和表现形式。
数字化的媒体也使得海报的传播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海报,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进行传播,极大地提高了海报设计的传播效果。
数字化还为海报设计注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如动画、视频、交互式设计等,从而使海报设计呈现出更多样化和多样性。
目前,海报设计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在广告和宣传领域,海报设计是一种常见的宣传方式。
各种产品的推广、宣传活动、品牌形象等都离不开海报设计。
通过精美的海报设计,可以有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文化艺术领域,海报设计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电影海报、音乐会海报、美术展览海报等,都是文化活动的重要宣传工具,良好的海报设计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展示活动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在公益活动领域,海报设计也被广泛运用。
例如环保、慈善、健康等公益组织,通过海报设计来传递正能量,呼吁人们共同关注和参与公益活动。
海报设计还在室内装饰、商业推广、社会宣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在室内装饰中,通过精美的海报设计可以为空间增添艺术氛围,提升空间的品味和美观度。
海报发展简史占据众多宜传媒体首位的海报, 早在上个世纪末, 就已出尽风头。
海报这一媒体,处于纯粹艺术、文化和商业的交叉点上, 在其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中,被证明是一种极富弹性的媒体, 可以适应不同的审美变化。
数百年来, 它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曲线。
海报是印刷在纸面或其他材料上, 展示在公共场所的印刷品, 用作告示或广告, 因此具有传播信息和带有特殊刺激的特点。
所谓“特殊刺激”乃是能诱导行人成为它的观众,并在短暂瞬间自然产生三个步骤: 刺激、传达、印象。
“刺激”是让观众注意它, “传达”是把它要说的话极快地传达过去, “印象”即对它所说的事物形成一个深刻的概念, 无论是促销一种产品, 宣布一项事件或是表达一种情感, 海报都能尽快抓住行人的视线, 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它所承载的信息。
所以海报广告有明显的传播优势, 通常都以软性感化方式进行, 易于使社会大众在心理上被其意念所同化。
一、海报的产生过程在西方, 最早的海报当属1 8以年威廉·卡库斯东制作的推广索尔斯伯利式温泉疗法海报, 而中国的印刷广告则是在宋代就己经形成了,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报则是在18 60 年前后才形成的。
石版、木版术的发明, 大版面印刷机的问世, 给予海报以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成本廉而色彩绚丽的海报作品。
1881 年前后法国政府对长期以来出版物的严格审查制度进行了大规模修改, 特别对海报的张贴作了规定之后, 立即在法国造成了海报的设计和使用高潮,海报成为商业推广的主要手段。
因此, 大量的艺术家开始投身于海报设计, 巴黎街头旋即变成了海报艺术的画廊。
在这个高潮中, 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平面设计家, 其中较突出的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最重要的设计代表人物朱利斯·谢列特。
可以说第一个伟大的现代海报艺术家就是朱利斯·谢利特。
他把从英国学来的色彩石版技术运用到海报印刷上, 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
海报设计的发展及应用领域一、海报设计的发展历程海报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和图像的结合。
古代的宣传海报多以石刻、壁画等形式存在,起初以文字为主,后来逐渐加入图像等元素。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海报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简便和快捷,海报的视觉效果也更加丰富多样。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艺术运动的兴起对海报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艺术家们开始将绘画技巧和海报设计相结合,使得海报作品不仅具有宣传功能,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这一时期的海报设计以绘画和手工制作为主,风格多样,艺术性较强。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海报设计逐渐从手工制作向数码化制作转变。
电脑软件的应用使得设计师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创作和编辑,使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海报设计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设计领域,其所包含的视觉元素和设计原则也逐渐得到探索和总结。
1. 广告宣传广告宣传是海报设计中最为常见的应用领域。
无论是产品广告还是宣传活动,海报设计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播方式。
通过浓缩、抓住重点,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增强受众的记忆和认知度。
海报作为广告的视觉形象,对产品或活动的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文化艺术海报设计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影海报是对电影作品的宣传和推广,可以通过海报的视觉效果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音乐会、展览和剧院等文化艺术活动也会使用海报作为宣传工具,将活动信息传达给潜在观众。
4. 社会公益海报设计在社会公益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防止交通事故、节约能源、环保等公益活动常常会使用海报进行宣传。
海报通过直观的图像和简明的文字,向公众传达正确的知识和态度。
5. 商业推广商业推广是海报设计非常常见的应用领域。
企业可以通过海报来宣传新产品、促销活动、品牌形象等。
海报设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吸引受众的眼球,激发购买欲望。
6. 城市宣传城市宣传可以通过海报来推广城市形象、旅游资源等。
城市海报的设计要突出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品牌,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海报设计的发展及应用领域海报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的宣传海报,而如今,随着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的不断发展,海报设计已经成为了广告、宣传、文化推广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海报设计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
海报设计的发展历程海报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宣传海报,比如古罗马时代的政治宣传海报。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海报设计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宣传形式。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海报设计经历了一次的艺术革命,艺术家们开始利用海报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观点。
法国艺术家们在文艺复兴时期创作了一系列风靡全球的海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影响了后来的海报设计。
20世纪初,海报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俄国的构成主义和德国的包豪斯学派。
这些艺术运动强调了海报设计的功能性和表现力,鼓励设计师们创造出具有实际效果的作品。
在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之后,海报设计逐渐融入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元素和创意技术,使得它具有了更大的表现力和交互性。
海报设计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海报设计在广告宣传、文化推广、艺术展览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分别探讨这些领域中海报设计的具体应用。
1. 广告宣传海报设计在广告宣传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图像和文字来传达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和特点,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在传统媒体中,比如报纸、杂志等,海报设计被广泛用于产品推广和品牌宣传。
而在数字媒体中,比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海报设计可以通过动态效果和交互功能来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实现更好的宣传效果。
2. 文化推广海报设计在文化推广领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电影海报、音乐会海报、展览海报等。
这些海报不仅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还可以通过视觉和情感上的共鸣来传达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海报设计也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宣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推广活动和吸引观众。
3. 艺术展览艺术展览中的海报设计往往具有更加艺术性和创意性,它不仅可以用来宣传展览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还可以通过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来呈现展览的主题和风格。
海报的起源与发展及现代招贴的产生海报是用于宣传、宣告、展览和广告等目的的图形和文字的组合物。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
海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代,但真正的海报产生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在这个时期,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海报的制作变得更加容易和经济。
最早的海报主要是用来宣告政府公告、宗教活动以及市场交易等信息,并且通常以文字为主。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海报的制作和设计变得更加先进和复杂。
19世纪后期,海报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其设计开始包含更多的图像和艺术元素。
欧洲艺术家们开始将绘画、摄影和文字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艺术价值的海报作品。
这些海报在火车站、咖啡馆和街头等地方展示,成为了人们欣赏艺术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
到了20世纪,海报的制作和传播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海报的色彩更加鲜艳,文字更加清晰,设计更加精细。
此外,电影工业的发展也为海报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电影海报成为了宣传电影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和构图方面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化。
同时,政治海报也广泛使用于宣传和政治宣称等目的,成为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影响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传统海报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招贴所替代。
现代招贴即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广告和宣传手段,其中包括印刷海报、户外广告、网络广告等。
现代招贴的产生是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结果。
首先,现代招贴的产生有赖于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扩大,企业和机构需要更多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现代招贴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并且更加灵活和高效。
其次,现代招贴的产生也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
数字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和准确,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设计和创作方式。
例如,计算机设计软件和印刷机的发展使得招贴的设计和制作更加容易和高效。
此外,现代招贴的产生还与全球化的发展紧密相关。
全球化的扩大使得企业和机构需要更大范围的宣传和推广,而现代招贴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海报设计的发展及应用领域海报设计是以视觉艺术为基础,以文字、图像、色彩等元素为手段,通过平面设计的方式传达信息和表达意念的一种设计形式。
它广泛应用于广告、宣传、展览、文化艺术、商业等领域。
海报设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海报和通告,但真正的海报设计始于19世纪的西方,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复制技术的发展,海报在广告宣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早期的海报设计注重图像的表现力和色彩的吸引力,如著名的法国画家图卢兹-劳特雷克的海报作品,它们构图简洁明了,色彩鲜艳,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吸引力。
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进步,海报设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技巧。
20世纪初期,海报设计开始强调文字和图像的有机结合,追求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表现力。
海报设计也深受现代艺术的影响,如德国表现主义、俄罗斯构成主义、荷兰德意志学派等艺术流派的影响。
这些艺术流派提倡几何形状、明亮的色彩和主题的简化,这些元素都在海报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0世纪后期,电脑技术的发展使得海报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计算机技术使得设计师可以更方便、更快速地创作海报,同时还可以使用各种软件和工具进行图形处理、排版和色彩调整。
这使得海报设计更加灵活多样,有更高的可实现性。
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海报设计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如网络广告、微信公众号等。
海报设计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广告宣传中,海报可以通过视觉冲击和信息传达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关注和购买产品或服务。
在文化艺术领域,海报可以用来宣传和推广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提高文化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政治宣传和社会公益活动中,海报也经常被用来传达政策和观点,呼吁大众关注社会问题并参与其中。
海报设计的发展还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海报设计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海报设计需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诉求,通过设计元素的巧妙搭配和创意的使用,呈现出高品质和高档次的形象,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和信赖。
海报发展简史占据众多宜传媒体首位的海报, 早在上个世纪末, 就已出尽风头。
海报这一媒体,处于纯粹艺术、文化和商业的交叉点上, 在其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中,被证明是一种极富弹性的媒体, 可以适应不同的审美变化。
数百年来, 它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曲线。
海报是印刷在纸面或其他材料上, 展示在公共场所的印刷品, 用作告示或广告, 因此具有传播信息和带有特殊刺激的特点。
所谓“特殊刺激”乃是能诱导行人成为它的观众,并在短暂瞬间自然产生三个步骤: 刺激、传达、印象。
“刺激”是让观众注意它, “传达”是把它要说的话极快地传达过去, “印象”即对它所说的事物形成一个深刻的概念, 无论是促销一种产品, 宣布一项事件或是表达一种情感, 海报都能尽快抓住行人的视线, 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它所承载的信息。
所以海报广告有明显的传播优势, 通常都以软性感化方式进行, 易于使社会大众在心理上被其意念所同化。
一、海报的产生过程在西方, 最早的海报当属1 8以年威廉·卡库斯东制作的推广索尔斯伯利式温泉疗法海报, 而中国的印刷广告则是在宋代就己经形成了,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报则是在18 60 年前后才形成的。
石版、木版术的发明, 大版面印刷机的问世, 给予海报以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成本廉而色彩绚丽的海报作品。
1881 年前后法国政府对长期以来出版物的严格审查制度进行了大规模修改, 特别对海报的张贴作了规定之后, 立即在法国造成了海报的设计和使用高潮,海报成为商业推广的主要手段。
因此, 大量的艺术家开始投身于海报设计, 巴黎街头旋即变成了海报艺术的画廊。
在这个高潮中, 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平面设计家, 其中较突出的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最重要的设计代表人物朱利斯·谢列特。
可以说第一个伟大的现代海报艺术家就是朱利斯·谢利特。
他把从英国学来的色彩石版技术运用到海报印刷上, 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
朱利斯·谢列特于1858年第一次为法国轻音乐作曲家奥芬巴哈的轻歌剧《安非的奥菲》设计的歌剧海报风靡巴黎, 从而开始了他的海报生涯, 也象征了世界现代海报的产生。
因此, 谢列特被称之为“现代海报之父” , 毕生创作了1000余幅海报, 题材极其广泛, 几乎无所不包。
法国政府和社会给予他高度评价,1889 年他获得国际海报展金奖就是证明。
在他的带动下,当时法国新艺术运动的许多大师级人物都创作了很多极有影响力的海报。
劳特累克·格拉塞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海报画面简洁, 色彩明快, 主题鲜明, 真实地描述了巴黎人的性格, 在当时被公认为是一流的美术作品。
他创作的海报, 放弃了纯粹的造型艺术创作, 吸收了日本绘画风格, 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大胆地迈出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一步, 体现了设计革命的新精神。
法国“新艺术”平面设计的另外一个大师是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莫拉维亚地方的阿尔丰斯·穆卡。
穆卡的海报设计既有鲜明的“新艺术”运动特征,也有强烈的个人特点。
他集中地、甚至夸张地运用以植物纹样为中心的曲线为设计手段, 避免采用任何直线。
色彩绚丽, 但却采用单线平涂的方法, 其灵感来自拜占庭的陶瓷镶嵌, 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他设计的大量海报中的女性, 都具有理性化的典雅美丽和性感的特点。
他也是第一个从创作盛大的剧院海报转向为香烟、巧克力做商业广告的设计师。
无论在美感把握还是在创造性的发明方面, 他均保持了非常卓越的技术才能, 是典型的新艺术设计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新艺术运动的海报设计家中还有法国的伊曼努尔·奥拉兹, 保罗·伯顿,以及把新艺术运动海报潮流带到美国的威尔·布莱德雷, 他们对海报设计风格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 新艺术运动创造了非常特殊的装饰风格的大张海报, 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非历史主义的新风格。
虽然新艺术运动的海报在追求绘画的形式感与画面的趣味性方面强于信息传达功能, 但真实地反映了世纪之交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现代主义设计的开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海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欧洲的海报设计, 到了20 世纪的上半期, 基本还是沿着19世纪海报设计的路径发展。
但是这个发展同时受到很多新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艺术等因素的影响, 使海报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20 世纪初, 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益白热化,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 在文化艺术领域表现为伦理现代主义运动, 对于设计, 特别是平面设计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艺术上出现了立体主义, 达达主义, 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等运动。
在视觉和意识形态方面影响了新的海报设计风格和形式。
政治上国家和阶级关系的尖锐化, 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从而刺激了政府和社会对于政治海报的需求。
这些因素, 都使海报设计得到很大的进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出现了另外一个影响世界的设计运动—“装饰艺术”, 在装饰艺术运动影响下, 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以海报为中心的新平面设计运动, 涌现出了大批的海报艺术家。
定居巴黎的俄国移民设计家卡桑德拉是杰出的代表。
他在1 9 巧年开始被委托设计了一系列重要海报, 其中1927 年为法国铁路设计的“北线快车”、1935年为远洋游船诺曼底设计的海报, 都是装饰艺术的经典之作。
卡桑德拉的作品为法国海报增添了活力,他的海报醒目、简洁, 强调广阔的简化色彩与平面构成的二度空间, 主题几乎简化为图解的符号, 字形设计大胆革新,并与海报形象进行非凡地结合。
装饰艺术都以绘画为设计核心, 同时又受现代主义运动影响, 因此出现了图画现代主义运动。
在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浪潮中, 各个国家的设计有不同的面貌。
其中一个影响面非常广的海报设计运动出现在德国, 被称为“海报风格”运动。
德国“海报风格”运动的奠基人鲁西安·伯恩哈特为德国的海报风格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他很偶然的为普莱斯特火柴公司设计的一幅独具个性的火柴海报广告, 成为新一代海报设计的基础: 图形简单, 目的鲜明, 具有很强的色彩对比, 而且具有有力的视觉传达功能, 成为日后德国商业广告设计的一种重要模式。
”川他完成了一个自从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以来就由大批设计家探索的工作: 如何使海报设计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最高的视觉传达功能。
1914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海报设计推向高潮, 使海报设计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印刷技术的完善, 设计思想的演变, 庞大的社会需求, 都造成了这种进步。
海报曾一度被授予了一个重要角色, 变成了一种能影响历史的艺术, 因为它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启迪作用和多变的宣传样式。
其中,俄国的海报瞄准大量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口, 通过坦率有力地表现而效果显着; 对轴心国的大众则运用对中世纪的热情与勇敢好战精神的传递而收到成效; 同盟国的传达是解说性地用于字面上而不是以象征性的意向去针对宣传目标, 如英国口号保护传统价值、家庭等; 对于美国大众, 海报则表现得像一个昂首阔步的天真无邪的乡村少年。
这些对于历史来说也许只是一段插曲, 但海报在这个时期的确是将传达媒介的重要作用发挥到了极点。
三、海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海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使各国政府更加重视这种艺术形式。
“美国在1935年一1939年这五年之间有近35 万种海报广告, 被印成20 多亿张印刷品在全国发行。
许多设计家、画家参加了这场题材极为广泛的海报广告运动, 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海报的发展。
”二战期间美、英、苏等国家设计发行了大量的反纳粹的政治海报, 而纳粹德国也在同期炮制了大量鼓吹法西斯主义的政治海报。
191年包豪斯学院的建立, 使现代海报设计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包豪斯学院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和实验成果之大成, 在发展教育方面作出了贡献, 对海报的设计观念更是意义深远。
莫霍里·纳吉和赫伯特·拜尔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拜尔是包豪斯学校教师中最有才艺的人物, 在平面设计、摄影、展览设计、建筑设计方面都有非凡的才能。
拜尔是包豪斯海报设计的大师, 他倡导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 并由此形成了拜尔式的包豪斯海报设计风格。
他的海报设计思想影响了全球海报设计界, 二战期间拜尔设计的许多反纳粹题材的海报广告, 促进了设计艺术水平的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海报从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 表现了鲜明的反法西斯立场, 通过海报促使公众站在政府的政治立场上。
另一方面, 则是宣传本国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二战后美国的海报设计主要是以和平题材为主。
反战为主题。
50年代海报设计开始高度重视商业功能, 专业的广告设计队伍建立起来,设计风格也日趋多样化。
到了60年代海报设计大是传播某种社会观念, 而不是商业信息。
这种非商业化的海报设计, 从二战结束开始一直延续到1989 年前后, 东西方两个阵营的国家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设计家从事这方面的设计。
这种以政治观念为中心, 为树立政治形象的海报在苏联、中国、古巴、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最为突出。
这种海报被设计界称为观念形象设计, 成为二战后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的繁荣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萌芽与发展使20世纪的海报地位更加提高, 并在二战后达到了顶峰,海报在社会生活中无孔不人,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体裁上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但是, 随着广播、电视以及几乎完全依靠摄影的广告业的冲击, 使海报一度衰落。
到60 年代后随着彩色照相制版技术的高度发达, 印刷速度和数量的提高使海报设计又格外引人注目。
特别是进人80年代后, 电子制版技术, 电脑桌面系统使海报设计师的思维方向大大地扩展, 图像、文字、色彩复杂地组合, 海报显示出了更加新鲜、独特的个性。
文化性海报和广告商业海报异彩纷呈。
到90年代世界各地国家规模的海报展盛况空前。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危机日渐显露, 许多设计师开始用海报这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近年来社会及环境保护组织已成为海报设计师的主要客户, 和平、反对核战争、饥饿、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海报设计的主题。
海报这一艺术形式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今我们回头看到的仍是前辈大师如山的身影。
一百多年过去了, 海报一步一步随着时代的发展走了过来, 也将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 不断创造, 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