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电解质类物质 此类物质包括:尿素、蔗糖、牛尿等。 添加目的:加入这类物质的目的也是增加比 重,便于掺水。 3、胶体类物质 这类物质能增加牛奶的黏度,同时又可掩盖 各种能增加比重的各类掺杂物质。 如:米汤、豆浆等。
4、防腐类物质 这类物质能不同程度地起到杀菌和抑菌作 用,但加入量往往很少,不易引起牛奶各 种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常用的防腐剂 类物质如下: ⑴ 防腐剂类物质:甲醛、苯甲酸、水扬酸 、硼酸及其盐类双氧水、亚硝酸钠等。 ⑵ 抗菌素类物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 素、氨卡霉素等。 ⑶ 农药:敌敌畏等。
碱-镍缩二脲试剂 • 将1 g 硫酸镍溶于50 mL 水后,加 入1 g 缩二脲,微热溶解后加入15 mL 1mol/L 氢氧化钠,滤去生成的 氢氧化镍沉淀,置于棕色瓶中保存 。试剂长时间放置后溶液会产生浑 浊,经过滤后仍可使用。
(六)
乳稠计的使用
调味品掺伪的检验
(一)酱油掺伪的检验 (二)味精掺伪的检验
掺伪食品的感官性状、保存期、包装质量和正 常食品不同;
掺伪食品的产、销有一定的特点;(小厂生产 ,集贸市场等地销售)
3、食品掺伪的检验 程序
(1)现场调查(包括销售现场和制造现场) ; (2)采样(样品具有典型性,一式三份,每 份不少于0.5Kg); (3)检验方案的拟定及结果分析; 对食品中不应含有的物质进行定性检验
检验方法有: (一)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其含量多少影响酱油的鲜味程度,是评价酱 油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 酱油中无氨基酸态氮检出:伪造酱油
氨基酸态氮低于国家标准:酱油掺假 (0.4~0.8%)
氨 基 酸 态 氮 的 测 定 方 法
酸度计法(国标第一法,快速、准 确)
分光光度法 荧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