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祛暑剂
定 义:凡是祛暑清热药或祛暑化湿药为主 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夏 月暑病的方剂,统称祛暑剂。
适用病证:夏月暑热证。
暑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多夹湿。 3.暑易兼夹表寒。 4.暑伤气阴。
暑病治法特点
暑为六淫之邪,初起宜清透。 暑伤气阴,亟须顾护气阴。 暑气通于心,重视保护心神。 暑多夹湿,当辨主次轻重。
临证加减
兼内热者,加黄连;湿盛于里,加茯苓、甘 草;素体脾虚,中气不足者,加人参、黄 芪、白术、橘红。
使用注意
表虚有汗或中暑发热汗出,心烦口渴者,不 宜使用。
附方: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组成:香薷二钱 银花三钱 鲜扁豆花三钱 厚朴 二钱 连翘二钱
功效: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证。发热头痛, 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 腻,脉浮而数。
“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 津,不必用下。”(《临证指南医案》)
“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 应手而敛。”(薛生白《湿热病篇》)
“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明医杂著》)
暑病夹湿,既不可过于温燥, 亦不宜过于甘润。
祛暑剂分类
祛暑解表: 香薷散 清暑利湿: 六一散、桂苓甘露饮 祛暑清热: 清络饮 清暑益气(养阴): 清暑益气汤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伤津:汗多,口渴,小便短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