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11 MB
- 文档页数:5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前言一、任务的由来灰岩矿位于坡村,矿山始建于80年代末,在年底将原来的五个采矿证进行了整合,石坡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是正在开采的矿山,该矿点距×市约19km,交通较为便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规范矿山企业采掘生产,加强地矿行政管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和正常建设。
委托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
二、方案编制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目的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影响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恢复的措施,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达到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为矿山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督,为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据此目的提出以下主要任务:1、阐明矿山及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2、基本查明矿山因采矿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引发因素、危害及危险性大小)、对地形地貌及人文景观的破坏和影响、对含水层的破坏(范围、规模、程度及生活用水)和影响、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重要交通设施的破坏和影响以及已采取的措施和治理效果;3、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4、根据矿产资源开发方案或开发计划、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措施和监测方法;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包括工程部署、防治工程经费估算、保证措施和效益分析。
三、方案编制的依据本次工作主要以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和技术规程以及矿山工程技术文件等为依据,主要包括:(一)政策、法规及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7)《土地复垦规定》;(8)《陕西省环境保护条例》;(9)《陕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10)《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21);(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国[规]字第103号《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2006年6月5日发布、2006年9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
某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1:引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旨在保护和恢复矿山区域的地质环境,并规划有效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方案将详细介绍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确定污染物治理和修复目标,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2:矿山地质环境特征2.1:地质条件概述- 描述矿山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条件、地质构造等地质情况。
- 说明地壳稳定性、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特征。
2.2: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调查并评估矿山区域的水质、土壤质量、气候等现状。
- 分析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3:污染物治理目标3.1:污染物鉴别与评估- 确定矿山开采活动可能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 进行污染物排放和迁移分析,评估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2:污染物治理目标设定- 设定矿山污染物排放限值,以确保对地质环境的最小干扰。
- 制定治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风险。
4:矿山治理措施4.1:污染物排放控制- 制定矿山开采活动的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
- 确定排放治理措施,包括净化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等。
4.2:污染物迁移控制- 制定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方案,及时发现和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 设立污染物扩散防治措施,如建设拦河大坝或人工湖等。
4.3:土壤修复与重建- 评估受污染土壤的程度和类型,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 实施土壤修复措施,恢复土壤的健康状况。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土壤污染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8年颁布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5.2:《环境影响评价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3年颁布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5.3:《矿产资源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9年颁布实施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6: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地质环境调查报告- 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 治理措施实施方案- 土壤修复验收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一、前言矿产资源的开采在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的同时,也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二、矿山概况(一)矿山位置与范围矿山位于_____,矿区面积约为_____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_____。
(二)矿产资源类型与开采方式该矿山主要开采_____矿产,采用_____的开采方式。
(三)矿山生产规模与开采历史矿山生产规模为_____,开采历史已有_____年。
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一)土地资源破坏矿山开采导致土地表面遭到破坏,形成了大量的采坑、废渣堆和废弃地,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露天开采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三)含水层破坏开采活动可能导致含水层结构改变,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水质。
(四)地质灾害隐患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对周边居民和设施构成威胁。
四、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和恢复治理措施,使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达到生态平衡、环境优美、地质灾害隐患消除的目标。
(二)近期目标(_____年)完成重点区域的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初步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中期目标(_____年)进一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改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地形地貌景观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四)远期目标(_____年)全面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实现矿山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五、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同时及时对已造成的破坏进行治理。
(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明确矿山企业的主体责任,确保其承担起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义务。
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关山瓦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方案编制旳根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方案编制旳任务、目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工作概况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方案旳合用年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矿山基本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矿山交通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实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矿山开发运用方案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自然地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形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地下水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岩土体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矿体(层)地质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矿山及周围其他人类工程活动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3-10-28CATALOGUE 目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矿山治理恢复方案•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可行性分析•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实施保障措施•结论与展望0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概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类可分为采空区地面塌陷、岩爆、井下突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害这些地质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矿山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还会对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定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因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破坏及矿山环境污染等问题。
0102建立完善的地质环境保护…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采空区地面塌陷治理对采空区地面塌陷进行监测和预警,采取充填、封闭等治理措施,防止塌陷事故的发生。
岩爆、井下突水防治在开采过程中,加强岩爆和井下突水的监测和预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岩爆和井下突水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
滑坡、崩塌防治对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进行监测和预警,采取截排水、加固等防治措施,防止滑坡、崩塌事故的发生。
泥石流防治在矿区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和山体,同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设计030405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理效果和效率。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实施措施02矿山治理恢复方案矿山治理恢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降低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环境保护矿山治理恢复可以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因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提高矿山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安全生产矿山治理恢复可以改善矿山的生产经营环境,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提供支持。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第一节矿区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一、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1、位置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位于市宁城县黑里河镇,行政区划隶属宁城县镇管辖。
矿区东西长1.33km,南北宽0.50km,矿区面积0.665km2。
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18°20′57″—118°22′02″,北纬41°21′32″—41°21′54″。
2、交通矿区距黑里河镇镇政府所在地9km,为砂石路,距宁城县政府所在地天义镇90km,东经平双公路至市区178km,有柏油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
详见图1-1。
二、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概况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采矿权人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企业性质为集体企业。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项目设计概算总投资为70.68万元。
该矿区周边目前没有其他矿业权设置。
矿区无居民区,矿区距最近的大松树沟村约600m。
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其次为蒙古族、满族、回族等民族,劳动力资源充足。
矿区主要活动为牧业活动。
矿区所在地黑里河镇地处宁城县南西部,经济特点是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
耕地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中,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高梁、大豆等。
工业经济不发达,仅有简单的机械修配厂、粮谷加工厂等作坊式个体企业。
近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地方电力及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有所发展,为矿山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本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为小型铜矿及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
经调查咨询,矿区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迄今为止未发现文物古迹和重要人文景观。
矿区附近没有大型电力、水利等重要国民经济建筑物、构筑物及军事设施。
图1-1交通位置图第二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一、矿区开采历史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始建于2004年,属于当时的黑里河乡的乡镇企业,开采矿种为铜矿,矿山不建设选矿厂,为单独采矿项目,2006年投入生产。
矿山生产规模0.5万吨/年。
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开发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由于一些开采矿山的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大量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施有效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主要措施包括:1、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矿业企业要遵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矿产资源法》,《环保法》和《土地管理法》等。
在开采矿山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工艺技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不良影响。
2、采取绿色采矿技术。
采用现代的、环保的采矿工艺和技术,如低排放技术、粉尘控制系统、水污染控制系统等,以最大程度地限制大气、水和土壤污染。
3、实行环保检查制度。
对矿山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严禁非法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并及时处理环境问题。
4、矿山复绿工程。
在矿山开采后,进行治理恢复和植被修复。
通过种植草木、绿化植被等复绿工程, 以达到恢复石漠化、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二、矿山治理恢复矿山治理恢复是指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对矿山区域进行治理和恢复。
主要措施包括:1、坑口治理。
对矿山坑口进行封闭,避免因落石、坑底塌陷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并解决坑口违规倾倒垃圾等问题。
2、废弃物处理。
采取合理方式和技术处理矿山废弃物,使其达到可以再利用或永久性安全处理的标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地下水防护工程。
通过修建或加固地下工程结构,控制或减少因矿山地下水对附近地表的影响。
4、复绿工程。
在矿山区域进行绿化修复,通过植被、生态修复等措施实现矿山区域的生态安全。
总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是为了在矿山开发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实施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方案,以确保在保障矿物资源开采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最大程度得到控制和遏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模版一、背景介绍矿山开采和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土地破坏、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是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保护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原则:(1)系统性:综合考虑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全面影响。
(2)预防性:优先考虑预防措施,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3)整体性:治理方案要以整体的视角来考虑,确保各项措施的协调配合。
(4)可操作性:制定的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方便实施和管理。
三、主要措施1.环境评估:在矿山开采之前,进行环境评估,全面了解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其潜在风险。
2.治理规划:根据环境评估的结果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和措施。
3.土地保护与治理:采取适当的土地保护措施,包括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减少土地破坏。
4.水体保护与治理:建立水体监测体系,及早发现和解决水体污染问题,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确保水质的安全。
5.土壤保护与治理:进行土壤污染防治,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土壤污染物的排放和迁移,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
6.生态恢复: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重建矿山地质环境的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恢复。
7.废弃物处理:对矿山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
8.监测与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管理制度,及时掌握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
四、实施步骤1.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2.进行环境评估,明确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3.制定治理规划,确定治理目标和措施。
4.开展土地、水体和土壤保护工作,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
5.加强生态恢复和废弃物处理工作。
6.建立监测与管理体系。
7.定期评估治理效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五、预期效果1.土地破坏得到有效控制,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第一节矿区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一、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1、位置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位于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行政区划隶属宁城县黑河镇管辖。
矿区东西长1.33km,南北宽0.50km,矿区面积0.665km2。
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18°20′57″—118°22′02″,北纬41°21′32″—41°21′54″。
2、交通矿区距黑里河镇镇政府所在地9km,为砂石路,距宁城县政府所在地天义镇90km,东经平双公路至赤峰市区178km,有柏油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
详见图1-1。
二、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概况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采矿权人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企业性质为集体企业。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项目设计概算总投资为70.68万元。
该矿区周边目前没有其他矿业权设置。
矿区内无居民区,矿区距最近的大松树沟村约600m。
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其次为蒙古族、满族、回族等民族,劳动力资源充足。
矿区内主要活动为牧业活动。
矿区所在地黑里河镇地处宁城县南西部,经济特点是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
耕地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中,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高梁、大豆等。
工业经济不发达,仅有简单的机械修配厂、粮谷加工厂等作坊式个体企业。
近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地方电力及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有所发展,为矿山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本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为小型铜矿及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
经调查咨询,矿区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迄今为止未发现文物古迹和重要人文景观。
矿区附近没有大型电力、水利等重要国民经济建筑物、构筑物及军事设施。
图1-1交通位置图第二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一、矿区开采历史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始建于2004年,属于当时的黑里河乡的乡镇企业,开采矿种为铜矿,矿山不建设选矿厂,为单独采矿项目,2006年投入生产。
矿山生产规模0.5万吨/年。
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截止2009年12月,矿山开采了4年多。
主要开采的是一中段即1171m到1143m,1143m水平以上矿量已采空,采空区面积约2093m2。
据矿方提供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生产销售矿石约1.75万吨,采矿损失率10.4%,矿石贫化率10%。
二、矿山开采现状矿山今后开采的是1135m—1067m,截止2009年12月31日,矿山剩余储量1.0687万吨。
生产能力为0.5万吨/年。
现状主要是两个平硐。
三、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经现场调查,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周边无矿业权设置。
第三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一、矿山开采范围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6月为该矿延续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C1500002009063120024136。
采矿权人及矿山名称均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地址在宁城县黑里河镇大松树沟村,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规模为0.50万吨/年,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
矿区面积0.665km2。
有效期限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
核准开采标高从1135-1067m(矿体赋存标高1175-1067 m),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根据赤峰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于2004年9月提交的《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地质普查报告》:截止2004年9月,矿区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2.8265万吨,铜平均品位0.76%。
据矿方提供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生产矿石约1.75万吨,采矿损失率10.4%,矿石贫化率10%。
则动用资源储量=1.75×(1-10%)/(1-10.4%)=1.7578万吨。
截止2010年1月31日,矿山剩余储量1.0687万吨。
三、矿山建设规模、设计生产服务年限1、矿山建设规模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规模为0.50万吨/年,长春黄金设计院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设计生产规模为0.50万吨/年。
矿山采用连续工作制,年工作330 天,每天3班,每班8 小时。
2、服务年限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矿区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2.8265万吨,矿山设计服务年限5.63年。
截止2009年11月,矿山剩余服务年限计算如下:T=(2.8265-1.7578)×(1-10.4%)/[0.5×(1-10%)]=2.13年。
四、矿山工程布局本项目为单独采矿项目,不设选矿厂和尾矿库,矿区的平面布置主要包括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废石场、矿区道路和临时取土场,最终占地面积为13535m2。
采矿工业场地围绕平硐PD1、平硐PD2布置,布置有储矿场、空压机房、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沉淀池、清水池、机修间等建筑。
占地面积为5448m2。
办公生活区设在采矿工业场地东侧约110m,占地面积为2772m2,为简易的砖混结构。
废石场紧邻采矿工业场地,地势较平缓,现状占地面积为1168m2,最终占地面积为1767m2。
矿区道路经废石场由办公生活区和采矿工业场地中间横穿而过,长约410m。
占地面积为2050m2。
临时取土场设于办公生活区北东侧约80m,占地面积为1498m2。
五、矿山开采方式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该矿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六、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顶板管理方法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开采对象为Ⅰ号矿体。
矿床开采总顺序为自上而下的下行式开采,阶段中矿块的开采顺序为后退式。
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顶板管理方法为空场法(崩落围岩的方法处理采空区)。
七、矿床开拓矿山以往开采过程中,采用平硐开拓方式。
开拓系统由PD1和PD2构成。
未来矿山开采继续沿用原有开拓系统。
设计在1143水平矿体下盘岩石移动界限之外20m 掘进盲竖井开拓深部矿体。
未来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盲竖井开拓。
PD1硐口坐标:X=4581668、Y=39613610、Z=1143 m,平硐PD1长230m;平硐PD2硐口坐标:X=4581664、Y=39613536、Z=1171 m,平硐PD2长192m;盲竖井坐标:X=4581668、Y=39613547、Z=1143 m,盲竖井深度81m(井底水窝5m)。
矿床分4个中段开拓,一中段(PD2)标高1171m,二中段(PD1)标高1143m,三中段标高1103m,四中段标高1067m。
八、采矿工艺该矿主体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
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采用单排普通漏斗自重放矿底部结构。
矿块长40—50m,中段高28-40m ,矿房宽度为矿体厚度,间柱宽度6m,顶柱高度3m,底柱高度5m。
回采工作面自下而上分层进行回采,矿房回采采用浅孔落矿,矿柱回采根据现场安全情况采用崩落法进行回采。
在矿柱回采的同时,有计划地采取崩落围岩的方法处理采空区。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岩石移动角为:上盘岩石移动角65°,下盘及侧翼岩体移动角为67°。
九、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1、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及处置情况该矿山为地下开采,矿山主要废弃物为掘进产生的废石,现状废石场沿山坡排放废石,平均排放高度1.8m,废石场占地面积1168m2,目前排放废石约2100m3。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废石产生量为出矿量的20%,则至矿山闭坑共产生废石0.5627万吨,废石排放量0.3517万m3。
2、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该矿山不涉及选矿工艺,废水主要是矿井排水、生活污水等。
①矿井排水矿井正常涌水量52m3/d,矿井水经平硐自流,直接排至地表污水池,坑内排出的地下水仅含固体颗粒物,沉淀后供采矿生产循环使用,不外排。
②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是办公生活区生活用水,用水量5m3/d,排放量1825 m3/年,部分用于办公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就近排放。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第一节自然地理一、气象矿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少雪,多西北风,夏季炎热,多东南风,雨量集中在7—8月份,气候以干旱、多大风少雨雪为特征,根据宁城县气象局多年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8.5℃,昼夜温差13℃左右,最低气温-27℃,最高气温36.4℃,无霜期145天,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为霜降封冻期,最大冻土深度1.5m,年平均降水量327.5mm,年平均蒸发量2255mm,最大风速21m /s。
二、水文矿区内水系不发育。
矿区仅有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雨季有季节性洪水。
矿区西北约2公里黑里河由北向南流经此处。
三、土壤矿区内土壤类型为褐土,在森林保存较好的地段,地面常有薄层枯枝落叶,其下为腐殖质层,厚0.3-0.5m,棕灰色,有机质3~5%,高的可达10%以上。
心土为棕褐色粘化层,厚度在40~70cm,含粒径小于0.001mm的占20~30%。
四、植被矿区大部分为林地。
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广泛。
东亚阔叶林向岭北泰加林双重过渡地带,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外缘为广袤的草原生态系统,油松、桦树长势良好。
植被覆盖率在40-55%。
五、土地利用现状矿区面积为665000m2,矿山地面工程全部建在矿区之内。
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草地和工矿仓储用地。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分别见表2-1。
表2-1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第二节地形地貌一、地形矿区属七老图山南端,其地势总体呈南西高、北东低,属中浅切割,最高点高程为1372m,最低海拔高度为1073m,相对高差299m。
二、地貌根据矿区地貌形态特征,将矿区划分为低中山(Ⅰ)和沟谷(Ⅱ)两种地貌类型。
1、低中山矿区整体地貌形态为低中山,呈东西向分布,西高东低。
顶部多为浑圆状,坡角在20°—25°左右,植被较为发育,多为松树及灌木丛。
2、沟谷位于矿区中东部,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呈“U”字型,长约700m,宽约600-800m。
(见照片2-1)。
低山地貌沟谷地貌照片2-1 矿区地貌第三节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一、地层矿区出露及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和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
1、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Anzjd)该组地层分布于矿区大部。
其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南倾,倾角60°,主要岩石为角闪斜长片麻岩类组成,其岩层夹有片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磁铁石英岩等。
2、第四系全新统(Q h)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于矿区中东部沟谷中,岩性为砂砾(碎)石、其中砾(碎)成份约占45%,细砂约占30%,含少量粉砂。
砾(碎)石岩性多为片麻岩、大理岩。
厚2—8m。
二、侵入岩矿区内未见侵入岩体。
三、地质构造及区域地壳稳定性1、大地构造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北缘(Ⅰ),内蒙台隆东段(Ⅰ2),以八里罕—红山断裂为界,北西侧属喀喇沁断隆(Ⅰ24),南东侧为热水—五家断陷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