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常青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74
妇科月经后期中医临床路径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妇科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经期延长、量少等症状。
中医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由于肾阳虚弱、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采用了中药治疗、调整饮食、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
以下是妇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一、中医辨证施治1.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脉象、舌象特点,确定证型,常见的证型有肾阳虚、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等。
2.施治: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方剂的选择可包括益母草、女贞子、当归等,可以配伍调理的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等。
方剂的组成和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二、调整饮食1.保持营养均衡:饮食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豆类制品等。
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品的摄入。
2.补充优质蛋白质:适量增加摄入的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类等,有助于提高卵巢功能。
3.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卵巢功能的维持很重要,可以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铁、锌等的食物,如海鲜、绿叶蔬菜等。
三、针灸疗法1.经络调理:通过针灸来调理患者的经络,改善气血的运行状况,促进经血排出。
2.神经调节:针刺特定的穴位,如涌泉穴、神阙穴等,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调整神经功能。
四、辅助疗法1.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加身体的代谢水平。
以上是妇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调整饮食、针灸疗法和辅助疗法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卵巢储备功能,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临床路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个体化治疗,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解说月经量决定着女人的生命有的人,每次月经经量特别少,而且一两天就结束了,这就是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是怎么回事呢?很可能是由血虚引起的,患者一般还会伴随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干燥等症状。
导致血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脏腑失养,另一个是血不载气。
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
肝相当于一个血库,血库充盈,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月经也会正常。
如果血库枯竭,或是肝失疏泄,经量就会少。
有些女性在生气后月经往往会变得没有规律,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就是血不载气。
气自己不能行,它要依附于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血。
如果血虚,气就无可依附。
所以血虚也常常伴有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等气虚症状。
月经过少也不可以忽视,否则可能会导致闭经。
一旦闭经;就不能再生育了。
对于这种患者,可以服用当归煮蛋。
每次取9克当归加水煎汁,然后用纱布将药汁中的药渣滤去,在药汁里面打入两个鸡蛋,继续在火上煮一小会儿,然后盖上盖儿焖。
等鸡蛋焖成荷包蛋,再加入50克红糖调味。
之后吃蛋喝汁,注意一定要等到月经干净了以后再吃。
对于当归,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了,中药妇科处方里有“十方九归”之说,可见当归应用之广泛。
当归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为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关于当归的记述,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
因为其补血活血效果极佳,故有“血家百病此方通”的说法。
当归部位不同,作用也是不同的。
其中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破血。
这里的当归是用整个的,取它整体的功效。
为什么要加鸡蛋呢?因为鸡蛋本身就有滋阴润燥、养血安神的功能。
再配上当归,对于补血养血、调理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中医有句话,叫“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也就是说要通过表面的症状,抽丝剥茧,找出致病的根源。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要监控它,发现状况及时调理。
只有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月经量过多怎么办-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吃什么药好月经相当于女人健康的“晴雨表”,通过对它的监测,就可以推断出内部脏腑的状况。
第三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一)月经病的定义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为主症,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二)月经病的范围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等。
(三)月经病的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以调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于本”,“本”即病因病机。
治本即是消除导致月经病的病因和病机。
调经是针对病机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使月经恢复正常,即遵循《内经》“谨守病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宗旨。
临证中首先要分清先病和后病。
如因经不调而后生他病者,当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除;若因他病而致经不调者,当先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
具体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调养胞宫以及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治法。
“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调经以补肾为主。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阴精或补益肾气,以填补精血为主,并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阴生阳长,肾气充盛,精血俱旺则月经自调。
用药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扶脾在于益血之源或统血,以健脾益气或健脾升阳除湿为主,脾气健运,生化有源,统摄有权,血海充盈,月经的期、量可正常。
用药不宜过用辛温或滋腻之品,以免耗伤脾阴或困阻脾阳。
疏肝在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柔肝,使肝气得疏,肝血得养,血海蓄溢有常,则经病可愈。
用药不宜过用辛香燥烈之品,以免劫津伤阴,耗损肝血。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
病在气者,当以治气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者,当以治血为主,佐以理气。
调理冲任,在于使任通冲盛,自无经病之患。
对于先天肾虚的体质因素导致子宫发育不良发生的闭经或崩漏等,治当调养胞宫。
二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血暴下,当以止血为先。
症状缓解后,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以彻底治疗。
月经先期一、月经先期的定义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又称“经期超前”“经期先行”“经早”“经水不及期”。
二、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气虚和血热;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约制。
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伏冲任,伤及子宫,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
三、月经先期与经间期出血的鉴别月经先期多不在经间期,经量正常或量多;经间期出血,血量偏少,在基础体温高温相之前出血。
四、辨证论治1.气虚型(1)脾气虚证辨证要点:月经周期提前,或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2)肾气虚证辨证要点: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面色晦黯或有黯斑,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代表方剂: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型(1)阳盛血热证辨证要点: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或伴心烦,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代表方剂:清经散。
(2)阴虚血热证辨证要点: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代表方剂: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辨证要点: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或乳房胀痛,或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一、月经后期的定义月经周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二、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病机理有虚实之别。
虚者因肾虚、血虚、虚寒导致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为经迟;实者多因血寒、气滞、痰湿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盈,致使月经后期而来。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分析徐惠成;梁志清;陈勇;常青【期刊名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26)22【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 3 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 ,对合并有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 ,合并有盆腔粘连 ,骶韧带明显增厚、缩短者同时行粘连分解和骶韧带离断术 ,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
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 5 6± 16) % ,有 17例 ( 4 4 7% )痛经完全消失 ,14例 ( 3 6 8% )疼痛明显缓解 ,6例 ( 15 8% )疼痛部分缓解 ,1例 ( 2 6% )无效。
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1) ;子宫体积平均缩小 3 1 8%。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 ,近期疗效显著 ,患者接受程度高。
【总页数】3页(P2009-2011)【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子宫腺肌病【作者】徐惠成;梁志清;陈勇;常青【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R711.74【相关文献】1.超声消融技术与腹腔镜下病灶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比较 [J], 王燕;吴莺;李艳丽;郎雁;高悦;金志春2.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分析 [J], 李海霞;张师前3.腹腔镜下行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 徐驰;王随郧4.腹腔镜下行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 刘燕; 许美梅; 卢晓芬; 高一萌; 袁爱静5.腹腔镜下行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 刘燕;许美梅;卢晓芬;高一萌;袁爱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科经期延长疾病的诊治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
有称“月水不断”“经事延长”等。
西医学之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萎缩不全、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及宫内节育环所引起的经期延长符合本定义者可参照本病治疗。
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即有“月水不断”的记载,指出其病是由劳伤经脉,冲任之气虚损,不能约制经血所致。
《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认为“或因劳损气血而伤冲任,或因经行而合阴阳,以致外邪客于胞内,滞于血海故也。
”指出本病有虚、实之异。
治法主张“调养元气而病邪自去,攻其邪则元气反伤”。
《叶天士女科证治·调经》谓“经来十日半月不止乃血热妄行也,当审其妇曾吃椒姜热物过度”,提出用清热补肾,养血调经之金狗汤治疗。
《女科证治约旨·经候门》认为本病乃因“气虚血热妄行不摄”所致。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淋漓不断》提出本病的转归“须知淋漓之延久即崩漏之先机”。
综上所论,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病机或由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或因外邪客胞,或因血热妄行所致,治法或益气养血,或清热补肾,为治疗本病提供了法则。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病机理多由气虚冲任失约;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或瘀阻冲任,血不循经所致,临床常见有气虚、血热、血瘀等。
1.气虚素体虚弱,或饮食不节、劳倦、思虑过度伤脾,中气不足,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以致经期延长。
2.血热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多产房劳致阴血亏耗,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妄行致经期延长。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经事延长,淋漓不断……必当潜藏龙相,封固滋填,非仅清血热所能有济。
“亦可初因阳盛血热,经量多,出血时间延长后,热随血泄,阴随血伤而渐至虚热者。
此外经期产后,血室正开,失于调摄,或不禁房事,或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湿热蕴结冲任,扰动血海,致经行时间延长。
3.血瘀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气郁血滞;或外邪客于子宫,邪与血相搏成瘀,瘀阻冲任、子宫,经血难止。
常青治疗带下病经验探析郑立宏常青(指导)带下病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相当于西医的阴道炎、宫颈炎等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异常。
常青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专长妇科疑难病症的诊治。
现总结常老治疗带下病的经验:1 带下病的病因与病机常老认为,湿邪是带下病的主要病因,有内外之分,肝脾肾功能失调易生内湿,气候潮湿、久居湿地或感受雾露之邪以致外感湿邪;带下病的主要病机为湿邪伤及任带二脉。
张锡纯云:“带下为冲任之证,而名为带者,盖以奇经带脉,原主约束诸脉,冲任有滑脱之疾,责在带脉不能约束,故名为带也。
”治疗上多采用健脾升阳除湿、温肾培元、滋肾益阴、清利湿热、清热解毒等方法,常获良效。
2 常氏用药特色常老根据带下色、质、气味不同,将带下异常所致疾病分为黄带、绿带、赤带、臭带。
黄带多为脾虚失运,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流注下焦,多表现为阴道内流出黄色脓涕样分泌物,常伴带下异味,外阴瘙痒,小腹疼痛,脘闷不适,舌红苔黄腻,脉濡滑,多见于阴道炎、宫颈炎等生殖道炎症。
治疗上常老主张清热与利湿并行,通过健脾化湿,因势利导,湿邪外出,热邪则无所托,热邪既解,湿邪则无所依,常用方如下:苍术30g,炒白术60g,茯苓60g,厚朴花30g,海螵蛸30g,生薏苡仁60g,紫苏梗15g,土茯苓30g,车前子30g(包煎)。
小腹疼痛者加红藤、川楝子;便溏者加地锦草、补骨脂、白头翁;畏寒乏力者加仙灵脾、怀牛膝、黄芪;腰痛明显者加仙灵脾、杜仲等;纳差者加炒麦芽、焦六曲等。
绿带主要表现为阴道内流出青绿色而臭秽的液体,可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白带异常。
中医认为,色青入肝木,此类带下多为肝经湿热所致,肝郁日久化热,复感湿邪,湿热循肝经下注,发为绿带。
常老主张治疗宜疏肝理气、清化湿热,方药如下:柴胡15g,八月札30g,作者单位:312000 浙江绍兴市中医院中医妇科通信作者:郑立宏,Email:306461048@ 川楝子15g,玫瑰花10g,茵陈30g,车前子30g(包煎),焦白术30g,鱼腥草60g,生薏苡仁60g。
一代大医傅青主对月经病的特色治法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人(今太原市),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及医学家。
傅山的医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小儿科》《傅青主男科》,其中《傅青主女科》由于方法奇妙,疗效卓著,最能反映其学术思想,影响最大,亦为后世临床医家所推崇。
正如祁尔诚的序文中曰:“其方专为女科而设,其症则为妇女所同。
带下、血崩、调经、种子,以及胎前产后,人虽有虚、实、寒、热之分,而方则极平易精详之至,故用之当时而效传之后世而无不效。
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以月经的期、量、色、质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所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傅氏将“崩漏”除外的月经病均放在调经篇中,门列14症、15方,论病多有创意,方药切于实用。
正如祁尔诚在本书序中所言:“读征君此书,谈症不落古人案臼,制方不失古人准绳,用药纯和,无一峻品,辨症详明,一目了然。
《内经》谓:“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明确了“天癸”与“月事”的关系。
陈自明在解释天癸时说:“天,谓天真之气降;癸,谓壬癸,水名,故云天癸也。
”傅氏在其书中反复强调《内经》之旨,指出“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且经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是至阴之精,而有至阳之气,故其色赤红似血,而实非血,所以谓之天癸”。
从对经水本源的明确认识,确定了补肾调肾是调经的第一要法。
而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五脏盛乃能泻,故调经多需补其肾精。
因此傅氏调经15方中,用补肾强精药者达14处之多。
如经水先期是火有余而水不足,或肾中水火太旺,治当清火滋水或滋水佐以清热;经水后期是血寒而肾气不化,治当补肾暖血温经;经水先后无定期是肝郁致肾亦郁,治当补肝肾而疏肝郁;经水数月一行是嗜欲损夭之人脾肾损伤;经前大便下血是心肾不交;等等,各证都不离于肾,甚至在经前腹痛吐血而应平肝降逆的顺经汤中,也强调必须于补肾之中用顺气之法始为得当。
用药方面,熟地黄、菟丝子、怀山药、山茱萸、杜仲、巴戟天这些补肾药几乎方方必有,而且特别注重熟地黄,量也较大,多者用1两,少者也用至5钱。
专家门诊老年妇女来“例假”,当心宫颈癌□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任玉香/主任医师、教授 常青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占第一位的妇科恶性肿瘤。
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子宫颈癌发生在50岁以上。
这是因为,老年女性已经进入身体器官的衰老期,抵抗力下降,很容易被各种疾病侵袭。
所以,老年女性要关爱自己,注重宫颈癌的预防。
宫颈癌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临床分期。
宫颈癌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越晚发现病死率越高。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恰当的治疗,可大大提高宫颈癌的治愈率。
为了预防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及早期发现,老年妇女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发现阴道流血、白带增多需警惕。
绝经后的妇女如果出现阴道流血,特别是伴有同房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我国妇查均获满意且正常的结果,则可由医生决定减少检查次数。
70岁以上妇女如果在最近5年内2次定期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则可以停止定期检查。
细胞学结果异常的妇女,应进一步检查治疗,把病情阻断在癌前期或早期,治疗效果则会较为理想。
◎重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HPV病毒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
虽然老年女性感染HPV的比例较低,但却多为持续性感染,发展为宫颈癌的风险也更高。
有HPV感染史等高危因素的老年妇女,应进行HPV检测。
有HPV感染的老年妇女慎用激素类药,因激素可使HPV病毒复制增多,增加宫颈癌的危险性。
◎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良好乐观的心态对防止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日常阴部清洁、房事前双方清洁阴部、戒烟等。
虽然吸烟影响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有统计显示,吸烟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高于不吸烟的妇女。
另外,保持乐观的心态,愉悦的心情,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女性加强身体运动,提高自身抵抗力,对防止癌症的发生都有积极作用。
编辑/严敏****************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指用专用无菌器具在宫颈外口的移行带区域(容易发生宫颈癌的区域)取材,将取下的脱落细胞经特定处理后,病理学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异常细胞,包括癌细胞。
我对月经病的认识——陈老中医系列讲座之八(接上文)3、经间期时间上:经间期的到来,表示经后期的结束。
此期为整个月经周期中的重要转化时期。
该期的最大生理特点:在于重阴转阳,排出精卵。
根据临床:该期是否顺利,排出的卵子是否健康、成熟程度与重阴的水平有很大关系。
重阴者:指阴长至重的高水平阶段。
即阴长阳消的不平衡状态达到了生理极限,如不通过转化来调节,以排出有余之阴,让位于阳长,则阴阳间的消长对抗运动将会被破坏,相对性平衡就无法维持,必然形成病理状态。
经间排卵期如同行经期一样,一方面除旧生新,推动月经周期的演变,更重要的是为繁殖下一代服务。
高水平的重阴不仅转化很顺利,而且转化后阳长亦较迅速,排卵也自然顺利,且卵子质量好,容易受孕。
判定高水平重阴的标准,首先是观察白带的分泌,即数量上较多,质量上粘稠如蛋清样,且呈拉絮状很长,符合生理的要求。
若观察阴道角化细胞指数,应在80%以上;血雌激素检查,在高数值以上;高水平的重阴属于非常健康的经间排卵期。
从而可以保证进入健康的经前期。
某些女性由于某些内外因素影响该期的气血活动,氤氲乐育之气较弱,从而影响转化,出现排卵功能失常等病理状况。
经间排卵期的治法:亦同行经期一样,活血通络是其主要。
通过活血通络,促发排卵,促进重阴必阳的顺利转化。
此期与行经期均属阴阳转化期。
但不同的是:行经期----由阳转阴,排出经血,结束本周期。
经间期----由阴转阳,排出精卵,推动本周期的继续发展。
行经期以活血化瘀,除旧为主,排出应泄之经血。
经间期以活血通络,生新为主,排出精卵,迎接孕育。
从上述中可以结论:经间期的活血通络与行经期的活血化瘀,意义不同,要求不一样。
排卵期的用药特点主要是促排卵。
举例:用促排卵汤为基方。
本方来源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方用:当归、丹参、赤芍、泽兰、茺蔚子、香附、红花组成。
适用于该期气血活动较差,排卵有一定困难,或行经期经行不畅,经量少,色紫有块,少腹痛等,临证还须随证加减。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妇讲义之月经病(5)三、中医辨证要点及分型论治(一)辨证要点主要依据全身症状、舌、脉辨虚实。
(二)分型论治1.肾虚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渐至闭经,不孕,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性欲淡漠。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法补肾填精,调补冲任。
方药右归丸。
2.痰湿阻滞月经量少,经行延后甚或闭经,婚久不孕,带下量多,头晕头重。
胸闷泛恶,形体肥胖。
苔白腻,脉滑或濡。
治法燥湿除痰,理气行滞。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3.肝经郁热闭经,或月经稀发,量少,或先后无定期,崩漏,婚久不孕,面部痤疮,经前乳房、胸胁胀痛,大便秘结。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
4.气滞血瘀月经延后,或最少不畅,经行腹痛,拒按,婚后不孕,精神抑郁,胸胁胀满。
舌质紫暗,脉沉弦或沉涩。
治法行气导滞,活血化瘀。
方药膈下逐瘀汤。
四、西医治疗(一)一般治疗对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加强锻炼等减轻体重,恢复排卵、促进受孕。
(二)药物治疗1.降低LH水平①口服避孕药,常用短效避孕药,周期性服用。
②醋酸甲羟孕酮。
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索激动剂(GnRH—a)。
2.降低血雄激素水平糖皮质激素、酮康唑、螺内酯、醋酸环丙孕酮。
3.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
4.诱发排卵氯菧酚胺等。
HMG—HCG不作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的首选方案;多个卵泡达到成熟或卵巢直径>6cm时,不加用HCG。
(三)手术治疗1.腹腔镜手术适用于严重多囊卵巢综合征对促排卵药物治疗无效者。
在腹腔镜下电灼或激光穿刺打孔,每侧卵巢打开4个为宜,既能获得90%排卵率和70%妊娠率,又能减少粘连形成。
2.卵巢楔形切除术双侧卵巢楔形切除1/3,以降低雄激素水平,减少多毛。
细目六:经前期综合征一、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理1.病因病理目前尚不清,可能与卵巢激素、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作用有关。
2.中医病因病机经行之前,阴血下注冲任,血海充盈,而全身阴血相对不足,此时若因情志不舒,或素体阴虚,或劳倦伤脾,或遇寒饮冷,或跌仆外伤等,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而出现一系列证候。
第一节月经病小论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
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
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
疏肝在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
上述诸法,又常以补肾扶脾为要。
中医对月经后期的诊断和治疗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延迟7天以上,或延后时间更长,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月经后错”、“经迟”等。
如果月经周期仅延迟3~5天,或偶尔一次周期较长,又无其他不适者,不属本病范围。
另外,在青春期月经初潮后数月内,或更年期绝经前,经期时有延后,如无其他伴随症状,也不视为“月经后期”。
一、病因病机(1)寒凝冲任:经产之期,过食生冷,或淋雨涉水,感受寒冷,寒邪乘虚客于冲任,血被寒凝,血运不畅而发病。
(2)阳虚内寒:禀赋素弱,阳气不足,或房劳过度,损伤阳气,虚寒内生,脏腑失于温养,血的生化与运行失常,血海不能如期而盈溢。
(3)血虚失盈:久病耗损,营血不足,或长期缓慢失血,产乳过多;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不足,冲任血亏,血海不能按时而满盈,以致经行后期。
(4)肾精不足:素体肾精亏虚,或房劳损伤肾精。
阴亏则火旺,内生之火热又灼阴精,以致水亏血少,血海不能以时而满溢。
(5)气滞血瘀: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机不畅,血行不利,冲任受阻,经血不能按时而至。
(6)痰湿阻滞:素体肥胖,痰湿内盛,下注冲任,阻滞胞脉,经血排泄受阻,以致月经后期。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月经后期的主要伴随症状有月经量少(个别量多);经色可深红、淡红或黯红;经质可有黏稠,稀薄或伴有血块。
还有人出现胃寒肢冷、小腹隐痛、面色苍白、头昏目眩或胸闷不适、乳胀胁痛等。
2.诊断(1)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
(2)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青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
(3)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三、辨证施治1.血虚型【辨证】经期延后,量少或正常,经色淡红,无血块,小腹绵绵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少寐。
舌淡红,脉细弱。
【施治】补血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党参20 g,山药30 g,当归15 g,熟地黄20 g,杜仲15 g,山茱萸15 g,枸杞子15 g,炙甘草6g,鸡血藤30 g,香附子12 g,益母草30 g,丹参15 g。